大唐:逆子叛国 第124节

“若是我离开之后,你们还是不把心思放在朝政上,那你们将来都给我滚到地方上任职三年!

李承乾一听,顿时身体一激灵。

李二指的当然是兄弟几个之间的储位之争。虽然李恪出走境外,但李承乾、李泰、李几人还是不安分。

随着宁国越来越强大,兄弟几人认为,李恪应该不会再回到大唐跟他们相争了吧。

于是,减少 了针对李恪的次数。但同在长安的兄弟几人之间的交锋却越来越激烈。

李承乾因矿山的事,被李恪坑了以后,东宫的势头暂时弱了一些。

没有了大批金钱供养,没有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原来汇集到他身边的那些誓死效忠的人,逐渐的离开了。

不过,也只是暂时,没过多久,就有其他世家带着钱上门,愿意给太子这个未来的大唐国君投资。

李承乾与那些世家自然是一拍即合,李承乾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而世家要的是他登基之后,从上而下,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实权职位。

这就很显然是双赢嘛!因此太子一方,又满血复活。

太子与亲王就又斗在了一起。

平时斗一下,李二还能接受,毕竟那也算是一种政治磨炼的途径。

可若是自己离开后,这几个家伙还不分轻重缓急的话,继续争斗不止的话,那就有点不开窍了。

“还有,老三那里你也不要去招惹!不要搞事情!你在他那讨不到便宜的!只要你不去找他麻烦他,他不会主动招惹你的!”

李承乾一听,当即都不乐意了,虽然没说什么反驳的话,但也没应承下来,而是傲娇的把头扭向了一边。

其实,李二想说的是:不要说你了,老子我在他那都从来没讨到半点便宜。

就你那两下子,也别在他面前上蹿下跳了,无论你蹦再高也是白给。

其实,能正面指出太子在李恪那里讨不到便宜,就已经很直接,很打击太子的自信了。

但是没办法,如今只能放开了直接说,不能再含蓄了,毕竟这事太重大了。

有自己在长安坐镇,几个儿子斗来斗去,众臣不敢生出什么坏心思。若自己离开长安,几个儿子还要斗,个别大臣难免会生出一些不好的小心思来。

不过,李承乾自然是很不服的,李二也注意到了他不忿、蔑视、嫉妒的眼神。

李二内心很无奈,还是那句话:这两个儿子,差距太大!而且是越来越大。

可是没办法,谁让李承乾是自己与皇后的好大儿呢!

就算是个十足的二货,也得含泪悉心教导。

看你那跟个斗鸡似的梗着的脖子,就知道,你那盲目的自信的心理,是有多强大!

那我就再给你点猛料吧!

于是,李二透露了一个消息,

“据百骑司汇报,老三手下至少有两个刺杀组织、两个情报组织活动在长安,甚至你的东宫周边!”

“什么!两个刺杀组织!?”

李承乾直接过滤掉了情报组织,情报不情报的,只要不危及自己的安全就好。

可那刺杀组织,那可是要杀人的!最起码会流血的,会疼的!傲娇太子这才有点怵了。

本来李二不想说的,可是自己要离开之前,为了这个傻儿子的安全,不得不提醒他。

两个情报组织自然是“枯叶”和“混元卫”;两个刺杀组织是“游隼”和“鱼肠”。

当然了,李二也并不知道这些组织的名称和真正的职能。

他只是探查到,有一些分属不同组织的人员,在长安悄悄活动。经过百骑司的追踪,最后都指向了宁国。

“百骑司就多次撞到他们在东宫外围活动,跟踪、监视你东宫进出的人,百骑司的人也想抓获他们,可是多次行动都失败了!”

“所以,你的一举一动,老三都一清二楚,你最好别跳!如果你把他惹急了,难免走上一代人的老路。这是朕不希望看到的!”

一听到走上一代人的老路,李承乾当即脸就白了。

第183章 后宫佳丽逛长安

什么老路,自然是手足相残,最强的那个,把其余的给砍了!

“百,百骑司都没办法他们!?”李承乾顿时感觉后背发凉。

百骑的班底来自李二最初麾下的玄甲军。立唐后,玄甲军编入府卫,统一管理。贞观后,李二从自己的这些老部下中,选出善于骑射的兵士组成一支精锐部队,名为百骑。

百骑这支队伍一开始专门用来看守宫门,至于李二为什么把守护宫门看的这么重,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绝对嫡系部队看守?

想想玄武门就知道了。

由于这些人都是李二的老部下,是一起出生入死的,绝对忠诚的人。

后来,又从百骑之中,抽调机敏强干者,组成了百骑司,负责暗中调查、监视等等幕后事务。

李承乾这一反问,让李二脸上有点挂不住。可这是事实,百骑司确实没办法啊!

可做老子的,也不好说自己拿那个儿子没辙,多伤面子啊!

“总之,你不要去招惹他就是了,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治理朝政上。”李二岔开了话题。

“阿耶,那我们能不能也派人去宁城打探?也清楚的掌握宁国的一切!”李承乾眼睛一亮,向李二道。

李二摇了摇头,面对儿子,他不好意思说出口。

他的确也有这样的想法,早就派出百骑司中的精锐,前去获取宁国的各种消息,可派出去的人,后来再也没回来过……

尤其是在矿山事件后,宁国好像建立一堵无形的墙,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后来调查才得知,百骑司的人,一进宁国边境,就直接被抓捕了。

这让李二相当苦恼!

由于人是他亲自派去的,因此,他也拉不下脸来问李恪要人。

这才有了后来,把大量的人官员送来宁国学习。

既然暗的不行,那就来明的!

结果,又被李恪狠狠的坑了一把。

李恪这次到长安参加贞观十二年的大朝会,依然带上了众妻妾。

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各自回家看望父母,二是趁这个机会可以出门好好玩一下。

众女自然是特别感激李恪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说的一点都不夸张,是历朝历代,各个国家后宫女人的真实写照。

而李恪却每年都带他们出一趟远门,说是看望父母,倒不如说是一次愉快的旅游与尽情的狂欢。

这一路两千多里,他们老早就启程,一路上悠哉悠哉,开开心心到了长安。

常年呆在宫里的烦闷,一扫而光。

一起到长安有苏嫣、苏、郑丽婉、罗青瑶、阎婉、武颖、武顺、武颀等妻妾,以及她们的侍女。

还有李恪自己的两个侍女,妙蝶和萧滢。

另外,原各国王室贵族的女眷们,没有来过长安城这个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纷纷要求李恪带她们一起来,也好开开眼界。

那就带着呗。

这些各国王室、贵族的女眷,平时服侍李恪都很卖力。

尤其是那些薛延陀、百济、高句丽的王妃,那些国王的儿媳、侄媳等,平时承担了李恪的大部分火力,十分辛苦。

苏家姐妹、郑丽婉、罗青瑶、阎婉、武家姐妹这些妻妾,还有塔丽娅、金胜曼、扶余问梅、扶余海棠、金南雁、高新蕊等等这些之前都是未出阁的公主、臣女,都是人菜瘾大、柔柔弱弱的小娘子。

根本就不是李恪的一合之敌!

反倒是百济王妃木清秋、金善素,高句丽王妃羽清雪、络吉月、于初瑶,以及老高和扶余家的那些已嫁的公主、儿媳、侄媳们,只有这些小少妇,才勉强能够让李恪尽兴。

既然如今都是自己的女人了,平时伺候的又那么卖力,那就不能冷落了。

想看国际大都市?准了!

当然了,也有喜欢清静的,害怕旅途寒冷的,担心旅途劳累的,不愿前往。李恪也不强求,不愿去长安的就在家好好休息,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吧。

于是,十多辆豪华四轮大马车,带着愿意去的三四十人,一起到了长安。

那些异国王妃、公主们,本就是来长见识的,到了长安第二天,就在金凤卫、神武卫的护卫下,去游览朱雀大街、曲江池芙蓉园、东市西市。

一眼望不到头的朱雀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众女都在大街上听到了来自原来自己国家的语言。

在冬日里同样秀丽无边的芙蓉园,让众女流连忘返。

第184章 宁国商品占领长安

最后,她们又去逛了东市和西市。当穿行于两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时,她们收获了空前的成就感。

由于众女高贵典雅的装扮、清新脱俗的气质,哪怕是个个都戴了幂篱, 也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大唐虽然女子自由逛街是常态,但这么一大群顶级美女同时出现在街头的情况,可不多见。

于是,很快就形成了轰动效应。就连金凤卫和神武卫的人在边上驱赶都没用。

最后,众女只好三三两两的分开,各自去逛街了。

木清秋、金南雁和乙支秋薇一起,她们来到了布帛行。

木清秋是百济王妃,金南雁是新罗宗室女,乙支秋薇是高句丽太子妃,当然了,如今都是李恪后宫中的普通一员。

“棉布啦!棉布,各种颜色、各种印花的棉布!比绢帛便宜,比麻布穿着舒服!”

几女走着走着,就听到了前面店铺的叫卖声。

“姐姐,前面有卖棉布的,去看看与咱们宁国的棉布有什么区别?”

“嗯,咱们去看看。”金南雁和乙支秋薇拉着木清秋朝那家布店走去。

“掌柜的,你这棉布什么价格?”几女上前看了看,棉布用线匀称,纺织细腻,看起来相当不错。

“一看几位娘子就是识货的人,我家这棉布,吸汗、透气、柔软,穿着绝对舒适,价格相当实惠,一匹只要500文,也就是半块银元,五角钱就可以了!”

掌柜口若悬河的介绍了一遍自己的棉布。

“500文!这么贵!一匹帛才800文吧?”乙支秋薇吃惊说道。

“不能这么比,绢帛能有棉布这么吸汗么?不能吧!就凭这一点,棉布就应该比绢帛卖的贵一些,可是分店诚心经营,依然把棉布卖的比帛便宜了三百文!”

掌柜的话,让几女一阵无语。

“再说了,我家这棉布可不是一般的织工织出来的,而是由运用高超的机关术,用大型的机关织造出来的!”

掌柜又洋洋得意的介绍道,

“再说况,从宁国到这里,那可一路走了上千里!金贵着呢!”

“啊!?宁国的!”几女哭笑不得。

本以为这棉布质量上乘,想买一些回去呢!结果,差点闹笑话。

由于她们平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就算是参与御盛元的服装设计,用的也几乎都是丝织品,毕竟御盛元是专门对准王室、贵族的客户群的。

首节上一节124/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