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 第402节

小张挠了挠头,略显羞涩的说道。

“这个嘛,等东升回来了我问问,应该没问题,上班去吧。”刘怀英挥了挥手道,随后转头走回自己办公室,一边将新闻转发到群名为“花开富贵”里。

“哎呀,东升这小子不知道又搞什么名堂,居然都上新闻了你们看看,我也看不太懂……”

“整天就爱出这种风头,你们说我是不是该打个电话说一说他,一点都不知道收敛……”

群里的一帮老姐妹,自然是无不艳羡,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还能图啥呢?也就寄希望于子女这一代能够有出息了。

而毫无疑问,刘怀英就是最突出的那一个,而不知不觉之间,周东升早就已经成为了她们口口相传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而镇上居然出了这么一位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百亿身家的能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谷镇,成为大家饭后茶余感慨的话题。

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播,一些有心人也不由盯上了周东升。

如此年少有为的年轻人,那不得为家乡做点贡献才行?

甭管是捐钱修路,还是为学校添砖加瓦都行,一时间就有人闻风而动,联系不上周东升,就主动找到刘怀英这儿来。

刘怀英也不由犯了难,这越俎代庖的事情她自然是不会干,只能表示会跟自己儿子商量,届时再做决定。

随后又一个电话打到了周东升这边来。

电话一接通,刘怀英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问候。

“你小子真是翅膀硬了,这一年到头都没给你老妈打几个电话,还得我打电话给你,是不是忘了你还有个妈?”

这一上来就兴师问罪,周东升也是直接举双手投降。

“我哪敢呀,就是生意上有点忙,我这就订最快的一班飞机回家,亲自给您请罪……”周东升油嘴滑舌道。

“老妈知道你生意忙,但是自己身体还得照顾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赚再多钱身体熬坏了那都没有意义,老妈也不求你大富大贵,平平安安最重要……”刘怀英话锋一转,习惯性开始念叨了几句。

许久没听到老母亲的念叨,周东升也是乐在其中,乐呵呵的连连应是,随后接着说道:“正好最近手头无事,老妈想我了我就给自己放个假,这就买机票回家……”

“不用,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世界和事业,记得回家过年就行,什么时候给我领个媳妇,生个大胖孙子,我就不用操心了……”刘怀英旧事重提道。

“一个哪够呀,以你儿子的本事,那不得娶个三五房姨太太,给您老人家生一个足球队的孙子,再生一个啦啦队的孙女……”周东升嬉皮笑脸的打趣道。

“臭小子,没个正形,挣几个钱都得意忘形了是吧?好的不学尽学些坏毛病……不过你要是真有这个本事,哪怕找个外国人,你妈我也不反对。”

前面还言辞犀利,后头突然话锋一转,连周东升都不由一个踉跄,差点闪到自己的腰。

不得不说,亲妈果然是亲妈!

“咳咳,那儿子我努力努力,争取为国争光,给您生个混血孙子出来,听说串子比较有优势,那漂亮的……”顺着话头周东升就借着口花花。

“行,到时候你妈我抱出去也有面子,混血孙子那十里八乡独一份,对了还有件事情要跟你说一下。”

刘怀英十分爽快的应承下来,只要是孙子就行,管他洋的还是白的,老太太照单全收,反正就以自己儿子现在这个本事,哪怕是要管也管不到。

周东升没有想到,这风头都已经出到老家去了,不过回报家乡这回事吧,哪怕不用别人说,周东升也是要做的。

毕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外乎是这么一个道理。

而天下之大,那也得先从自己的家乡开始不是?

只不过正是因为是自己的家乡,那一亩三分地的尿性,身为本地人的周东升自然是心知肚明。

单纯捐钱固然痛快,但是能发挥多少效果就得打一个问号了,既然要干,那就得干点实事才行。

正好自己本来就准备掏钱干一票大的,顺带着将自己家乡列入计划之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没问题老妈,回报家乡那不是应该的吗?这件事等我回去再办,保证给您一个漂漂亮亮的答案!”

“你有这个心就足够了……”

尔后又寒暄了几句之后,周东升就挂掉了电话,就在他稍作沉思,李佳娜就推开办公室门走了进来。

“董事长,媒体那边预约给您做的个人专访已经准备就绪了,您看?”

“走吧!”周东升爽快起身,既然选择出这个风头,周东升自然早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第725章 《人物》专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当这一条新闻成功引起了普罗大众的关注,并且引起了广泛讨论之时,无疑是给一众媒体打了鸡血。

既然普罗大众喜闻乐见,自然就会驱使着媒体去不断挖掘和深入,从而赢得更多流量和关注。

甚至为此不惜一切手段,任何与周东升相关的话题和内容,都成为了挖掘的对象。

就连其老家都未能幸免,不少记者不惜千里迢迢赶到谷镇,尝试进一步的挖掘周东升发家之前的故事。

试图从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口中挖掘出周东升曾经的形象来,并且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有趣的爆点,以此作为撰写新闻的素材。

不得不说,这么一条新闻所造成的影响力,甚至连作为始作俑者的媒体,都有些始料未及。

毕竟任何一条能够引爆舆论的新闻,往往都是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缺一不可。

惟有集齐诸多要素,才能保证受众范围的基础广阔,从而产生海量的讨论和争议,进而产生引爆舆论的效果。

但是打铁需要自身硬,如果没有合适的新闻素材,哪怕是精于此道的媒体,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毫无疑问,周东升白手起家,成为90后首位百亿草根富豪的这个新闻,无疑就是要素集齐的新闻素材,可谓是精准踩中了普罗大众的痛点。

毕竟风水轮流转,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时代的接力棒总是从一代人转接到另外一代人手中。

其中,在话语权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而现如今随着时间流逝,新一代年轻人逐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尽管这一代人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但真正站到历史舞台上的时间终究尚短,还稍显稚嫩。

真正能够在舆论场上发出声音的代表少之又少,只有互联网才勉强算是年轻人的地盘。

因此,在年轻人急于发声的诉求之下,网红成为了这个载体,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成为年轻一代的代言人。

同时这些脱颖而出的草根网红,无疑也是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时代机遇,完成了咸鱼大翻身,完成了阶级跃迁不说。

在社会之中也逐渐开始掌握一定话语权,最起码当经济基础上去了,在家庭之中的地位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只不过,互联网始终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饶是年轻人在网上圈地自萌,拧成一股绳,也丝毫不影响社会的话语权,始终还是掌握在老一辈人手中的事实。

尽管一代新人换旧人是历史客观规律,但是这一过程总是循序渐进的,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其中,富豪榜单的存在,无疑就是给普罗大众提供一条管中窥豹的渠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财富跟社会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可以划等号的。

而从往年的财富榜单足以看出,社会的财富依旧是掌握在老一辈人手中,唯有少部分接班人开始崭露头角。

其中,作为首富之子的王校长,高挂榜首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普罗大众眼中的焦点,从而成为了互联网上广受追捧的话题人物。

只不过继承和接班人的身份,这种生下来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待遇,显然不是普罗大众能够企及的。

普罗大众总是更倾向于看到“白手起家”崛起的草根,比起先天条件的优越来看,后天的努力总能跟大众一种距离自己更近的错觉来。

毕竟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自己的人生道路,却实实在在是在自己脚下,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而在时代更迭之下,上一代“80后”早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开始掌握一部分社会财富,从财富榜单上足以管中窥豹。

2016年财富榜上,超过68位80后企业家上榜,比之去年多了12位,其中只有21位是白手起家拼搏出来的,由此足以看出这一代人依旧是社会的主力军。

而作为“90后”,年仅21岁的周东升犹如一匹黑马突然上榜,成为榜单上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90后创业者!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样“前无古人”的壮举,能不成为普罗大众眼中的焦点吗?

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舆论场上,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不少年轻人都心甘情愿化为拥簇,为周东升的这条新闻推波助澜。

毕竟在舆论场上,身份标签总是首当其冲划分派系的手段,以往“90后”这个身份标签,总是无辜成为主流舆论批判的对象。

饶是有心反驳,却也是有心无力,毕竟在“90后”的这个身份标签之下,确实没有什么能够在舆论场上崭露头角的人物。

如今风水轮流转,周东升有出息了,四舍五入那就是“90后”有出息了,足以让广大年轻人扬眉吐气一把。

再看到有人说“90后”难堪大任,这不就有拿得出手可以反击的人物了吗?

而吹捧周东升,那都不叫吹捧,叫为年轻人扛起大旗,这样难得能够在舆论场上为自己的身份标签贴金的机会,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除了一部分年轻人一面倒的吹捧和拥簇之外,自然也少不了诸多质疑和争议。

毕竟总会有人喜欢唱反调,选择跟大众背道而驰的发言来博得满堂彩,而在舆论场上,立场对立就是制造冲突最简单粗暴地方式。

对于看热闹不嫌事大,亦或者就喜欢找乐子的人来说,鸡蛋里挑骨头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现在的新闻真是看不懂了,这有什么好吹的?”

“怎么人家有100亿身家是会分钱给你们吗?你们那么兴奋干嘛?”

“首位90后白手起家的草根富豪?口说无凭,白手起家的证据呢?”

“退一万步说,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吗?”

“这样的人都可以掌握这等财富,恰恰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

诸如此类的评论逐渐出现在各大评论区之中,并且逐渐呈现燎原之势,得到诸多附和支持,越来越多持不同意见的人加入其中。

一时间,两个泾渭分明的派系在互联网上吵得可谓是不可开交,更有不少意见领袖加入其中,一同参与这么一场流量盛宴。

如此画面,自然更加是媒体喜闻乐见的场面,更是给了他们持续挖掘和寻找爆点的动力来。

毕竟舆论就像是一团柴火,如果没办法持续不断的往里添柴火的话,再旺的火也是三分钟热度。

然而就在舆论哗然之际,一个关于周东升的个人专访视频突然发布。

这无疑是又在这熊熊燃烧的舆论之中,再次丢入了一块竹子。

登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

ps:加班忙到现在,困得不行欠的明天补上。

第726章 《格局》

视频一点开,伴随着略显煽情的背景音乐和那极具磁性的旁白,结合周东升在网络上和出现在各种场合的画面,一个关于周东升的介绍娓娓道来。

“仅仅两年时间,从一个19岁懵懂无知的小镇青年,摇身一变成为首位靠着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登上财富榜单的90后企业家,缔造了一个属于新时代年轻人的传奇!”

“这两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又是如何一步步积累自己的财富,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和不为人知的付出,他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能够在同龄人之中一马当先?”

“这个人,名叫周东升,人如其名,正如同旭日东升一般,充满了朝气和未来,而在今天我们《人物》专栏有幸邀请到他做一期专访。”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视角,一同走进属于这位传奇年轻人的商海风云,让他带领我们走进,属于他的故事……”

最后,视频小编还别出心裁的选中了乌镇饭局的合影,在诸多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互联网大佬之中,一张份外年轻的面孔显得格外显眼。

众花紧簇,反倒是凸显出那一片绿油油的绿叶格外醒目,而用这一张照片作为结尾,小编那点小心思自然也是路人皆知。

与此同时,看到这一张照片之后,不少观众也是隐约回想起来,去年似乎就是从乌镇饭局开始,这个年轻人一鸣惊人,在互联网上分外活跃来着。

同时,前面一连串的铺垫,也勾起了诸多观众强烈的好奇心,愈发想要了解周东升的股市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2年时间,到底凭什么积累百亿财富的?光是这么一个噱头摆出来,就已经足够对绝大多数观众产生牢牢的吸引力。

毕竟财帛动人心的道理,总是那么朴实无华,且有效。

“大家好,我是《人物》专访栏目的主持人白晶晶,非常有幸能够邀请到本期嘉宾周东升!”

一位笑容颇具感染力,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股独特亲和力的知性女子,不慌不忙的对着摄像机介绍到。

随后伸手虚引,示意镜头转向一旁轻松随意的周东升身上,笑着给周东升递话,“请东升跟观众朋友打一声招呼吧。”

首节上一节402/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