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 第381节

“至于演员挑选等相关工作,据我所知还没有正式开始,这些日子都一直忙着打磨剧本,虽然文导是新人,但是对于剧本精益求精的追求还是很认真的……”

周东升倒是好不吝啬自己的推崇,为文牧野这位新人导演提前铺路。

然而中戏副院长尽管面带笑意,眼中那略微的不以为然还是难以掩饰,兴许在他看来,周东升一个投资人,懂什么电影……

对此周东升倒是不以为意,正是因为我不懂,所以我才懂呀。

届时等到这一部电影成功一鸣惊人之后,不就更能够证明自己的慧眼识珠吗?

这个“伯乐”之名,显然不会只局限于网红领域,而对于一位投资人来说,伯乐这个名号,无疑也是最大的褒奖。

“虽然是北电的导演,但届时倘若需要选角的话,希望周总也可以多多考虑我们中戏,毕竟我们中戏也不差,也有不少优秀演员……”

中戏副院长自然是要为自己撑一撑场面才行,不过作为华夏三大艺术院校之一,也确实是有说这番话的底气。

而说来也巧,这三大艺术院校尽皆坐落于这四九城内,但是这一部电影的主要角色,却都是出于排名第四,也就是位于魔都的上戏。

其中两大关键角色,在周东升看来绝对是不可取代的,毕竟不光是演员挑剧本,这好的剧本同样是挑演员的。

一部好的电影,那就是演员和剧本互相成就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就像京导那一张正气凛然的脸,那换谁来都不好使呀。

当然对于周东升而言,可能也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但至少思来想去,一时半会儿确实是想不出能够取而代之的演员。

“这是自然,能有机会跟中戏合作的话,我想没有任何人会拒绝这么好的机会,更何况是文导这样的一介新人呢,我一定带到……”

言尽于此,双方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再进行过多的延伸,毕竟话说到这份上就足够了。

尔后双方岔开话题,聊起一些无关紧要的趣事来,这么一顿在中戏食堂里解决的便饭就到此基本告一段落了。

而对于周东升等人来说是结束,但是对于网络上的发酵而言,却是才刚刚开始。

经由中戏学子的第一波爆料作为开胃小菜,早就让一些吃瓜群众提前知道了周东升这个老板会出席的消息。

如今“周东升”这三个字在互联网的舆论场上,已经逐渐成为了自带热搜体质的代名词,可谓是跟王校长不分伯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相比起含着金汤匙出身的王校长,尽管行为十分接地气,敢怒敢言直言不讳的人设也十分讨喜,一度受到普罗大众的吹捧和认可。

但归根结底,明晃晃的二代身份摆在那里,跟普罗大众无疑有着本质区别,没有什么代入感。

以前没有什么对比,大家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一层关系倒也挺乐呵的,但是如今多出一个白手起家的草根代表之后……

一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当周东升主动选择站到了台前,参与到了舆论场上话语权的争夺之时。

更具有代表性的身份,无疑成为了周东升的一大天然优势,并且普罗大众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周东升迅速暴增的关注和粉丝数无疑就是一大证明。

而《周东升枯燥生活》这么一档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无疑也成为了跟普罗大众拉近距离的一大利器。

有了周东升的润色,显然是给这一场发布会增加了不少话题性,不光让【papi酱向中戏捐赠2000万】这一词条上了热搜。

同时连带着周东升也被热度裹挟一同登上热搜榜,再次大出风头。

除此之外,如今资金充裕,财大气粗的一念传媒,自然也不会在营销费用上吝啬。

毕竟一个是公司的台柱子,一个还是老板,该省省该花花,但是这玩意儿可真的是省不了。

尤其是闪亮登场的东升慈善基金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这个项目不是盈利性质的,并且还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但是倘若真的能够起到周东升预想之中的效果,那其战略价值也必然不是金钱可以轻易衡量的。

哪怕是达不到,权当是打造一座能够破财消灾的金身也不错,啊呸,不对,应该说肩负起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是应尽的义务才是对。

而在一念传媒的推波助澜之下,一大波被金钱润色完毕的通稿随即开始在全网宣发传播开来。

“这回是真的捐了!papi酱正式向中戏捐赠2000万!”

“分毫未取,豪掷2000万回馈母校,papi酱坦言:中戏给我的更多!”

“papi酱怒捐2000万粉碎质疑谣言,网友:不愧是年度第一网红!”

“震惊!妙龄少女竟为了这事,花了2000万……”

咳咳,诸如此类的标题自然是数不胜数,在彼时“震惊体”还未成为过街老鼠之际,能够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将眼球经济发挥到极致的标题,可谓是正当流行。

在自媒体才刚刚兴起的当下,这种潮流也还没有到泛滥的地步,虽然有流量至上的利益驱使,但谁让观众确实是爱吃这一套呢。

除此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对东升慈善基金的曝光和宣传,搭配上周东升这个话题人物,无疑是给这公益性质的活动增添了几分争议。

其中少不了的,就是对周东升大出风头的行径横加指责和批判,毕竟投资方面的一系列操作,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就是空中楼阁,不值一提。

但是这过去大半的2016年里,周东升在大众面前折腾的大动作可一点都不少呀,无论是客串电影,还是在围脖上掀起了“15亿票房赌局”的对赌。

亦或者是在短视频领域的抛头露面,可谓是相当能整活儿。

似乎从乌镇饭局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周东升在互联网上的声势就已经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超过了王校长在互联网上积累数年的声浪。

如今又大张旗鼓的表示要投身公益事业,对此绝大多数吃瓜群众,显然还是持观望态度的。

别看他怎么说,且看他怎么做。

除此之外,发声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别忘了,周东升如今也是“国民老公”称号的有力竞争者呀。

自然是少不了一些老婆粉的吹捧,什么女粉?谁说老婆粉一定是女粉的?(滑稽)

至于此时此刻的周东升,此间事了,又难得来一次京城,自然少不了得到处逛逛。

更何况京城里周东升也有不少熟人……

第701章 薪火相传

翌日,当周东升念道到了文导这个新锐导演,自然而然就顺势心血来潮的发去了问候,毕竟作为投资人,关心一下项目进度,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是?

尽管周东升这个甩手掌柜游手好闲,自打一番威逼利诱的跟文导达成共识之后,就基本没有怎么过问过这个项目的筹备情况。

但这不是刚好触景生情,在中戏那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之中,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还有这么两个电影投资的事情来。

京导那边已经接近收尾阶段,距离杀青显然已经不远了,届时周东升说不定还得配合一下后续工作。

至于文导这边的筹备情况,周东升自然也是十分好奇,尽管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煤老板”,绝不做那外行人指导内行的事情。

但好歹是一部能够在华夏影史留名的里程碑之作,别因为自己一时兴起,被蝴蝶翅膀给煽没了,那多不好意思。

当然,周东升绝对不是担心自己的投资打水漂,真的就是纯粹关心华夏电影的未来。

咳咳,而说来也巧,此时此刻的文导正好就在京城,对于这一部很可能成为自己大荧幕上的黄花闺女之作,文导自然是发自内心的重视。

尤其是周东升的放权和充分信任,文导感激之余,更是充分激发出了他内心的动力。

毕竟煤老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自己还能够遇到这么好的投资人,说什么也不能让这样的投资人寒心。

最重要的是,要是这一部戏拍好了,不就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他们以后的合作基础吗?

无论是为了前程还是钱途,文导都没有任何一个理由会对这个电影项目不上心。

更何况还是这么一份弥足珍贵的真实人物案例可供自己改编发挥,简直就跟撞大运一样。

而作为一位从北电走出去的新锐导演,并且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不止一次拿到过针对大学生和新人导演的奖项。

靠着这一些瞩目的成绩,无疑让文导在校阶段就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经验。

饶是如此,能够登上大荧幕的首部作品意义重大,为了谨慎起见,文导自然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手中仅有的资源才行。

其中,“北电”这张名片,无疑就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东西。

而在这段时间里,经过他精益求精的不断打磨之后,剧本总算有了一个满意的雏形。

对此,文导自信满满的带着这份剧本回到了母校,准备稍稍利用一下北电的优势,为自己这部电影增添几分砝码。

电影这门大众艺术,除了电影内的东西之外,能够决定一部电影品质的场外因素可是不在少数的。

这也正是电影工业本身的独特魅力所在,而想要将这种魅力发挥出来,还是有一定门槛的。

这个道理,周东升也是在见识了某部号称能够颠覆影史的逐梦之作之后,才叹为观止的领略到了创作是有门槛的道理。

至今回想起来,依旧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呀。

而北电作为华夏三大艺术院校之首,其名头本身代表的份量就摆在那里,培养出的诸多杰出电影人才所形成的派系,更是足以自成一圈。

这么一份资源如果不好好利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当接到周东升这位货真价实的金主电话之时,文导自然是丝毫不敢怠慢,对目前项目的情况如实汇报一通。

简而言之,除了剧本大致打磨完毕之外,其他一概都还没有头绪,而此时此刻的文导,还在母校里求爷爷告奶奶,苦苦寻找一个能为自己保驾护航的人。

周东升一听,不由乐了,显然初次接手这样的大制作,初出茅庐的文导心里也没底,哪怕有自己为他兜底,让其放开手大展拳脚……

但是周东升敢放权,不代表文导就该随意糟蹋投资人的钱呀,这么好的机会难得,而浪费机会的行为,无疑是可耻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我在校期间结识过一位学长,他挺欣赏我的作品,还邀请了我毕业后加入他们公司,在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本来就准备拿来当敲门砖的……”

文导在电话里含蓄的说道。

“这么说来,我还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了?”周东升乐呵呵的调侃了一句。

“不,要不是周总的出现和信任,这么好的剧本也不一定轮得到我当导演,说不定连副导演都混不上,只能当个挂名编剧先混一混资历……”

“所以我是打从心底里感激周总的赏识,愿意给我这么一次机会……”

文导突然认真的袒露心声,没来由让周东升好不习惯。

怎么?知识分子都是这么直白的表达情感吗?周东升在内心打了个问号。

“你这个学长叫什么?要不约出来一起吃个饭,我给你当说客……”周东升随口提了一嘴,反正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四下正好闲暇无事……

“那太好了,要是有周总出面,我想我这位学长,一定不会错过能够与周总吃饭的机会……对了我这个学长,叫宁浩!”

文导喜形于色的说道,末了还补上了名字。

原本文导还在发愁怎么打动自己这位学长呢,没有想到周东升就送上门来了。

有了周东升这位投资人助阵,足以让文导扯虎皮做大旗,跟宁浩有了平等合作的基础。

毕竟现在整个项目,剧本有了,资金有了,导演也有了,可谓是蓄势待发的状态,就缺经验老道的团队来保驾护航。

这不正好各取所需吗?想到这里,文导内心不由大定,这还不是十拿九稳?

“行,这京城我也不熟,你定个时间和地点吧。”周东升倒也从善如流,说到做到,一口应承了下来。

“好,没问题!”

没想到日理万机,事务繁忙的周总竟然如此爽快,文导大喜过望,果断开始张罗此事。

在校期间就跟宁浩有所交集这件事情,文导倒也实在没有掺杂半点水分,并且还留有联系方式。

只不过双方差距过大,尽管人家已经抛出了橄榄枝,但是文导也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攀附高枝。

要是没有这么一个阴差阳错的时间差,周东升哪还有可乘之机,可以趁虚而入呢?

而电话打通之后,文导如实表明来意。

“你好宁学长,我是文牧野,在校期间我们见过面,不知道您还记得吗?”

电话那头的宁浩闻言,想了一会儿很快就想起这么一位优秀的学弟来。

“哦是你啊,我当然记得,《安魂曲》就是你拍的,这都两年过去了,你都毕业很久了吧,现在在哪里高就呀……”

想起是这么一位优秀后生之后,宁浩的态度也热情了几分,跟着寒暄道。

“刚毕业那会儿就有幸接了一个电影项目,积累了一点资历和经验……”

文导简明扼要的说了一下子,随后话锋一转。

首节上一节381/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