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89节

郑之运这么一说,这些临时工不言语了,他们怎么进到乡政府上班的,他们自己心里一清二楚,无非是人托人,走关系进来的,现在要清退,他们敢不服从,就会连累到他们的关系人。

郑之运说完之后,就有几个人站起来说:“走了,走了,回家种地去,还待在这里干什么。”

说着,就起身走了出去,但大多数人还待在会议室里,看一看有没有转机,不过,看见郑之运表情严肃的样子,就知道没机会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人走了,最后就只剩下五六个人,这五六个人聪明,留下来想再探探口风,问郑之运:“郑书记,之前不是听说还留六个人吗?”

郑之运道:“情况有变,要全部清退。”

有人便道:“那老李怎么没过来开会?”

郑之运瞪了那人一眼道:“这事你去问老李去,不要问我,你们现在先听乡里的话,这县里的政策又不是不会变,等风头过去了,说不定又把你们给招来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事。”

郑之运好说歹说,终于把这事给摆平了,便向石云涛报告。

石云涛道:“不错,不错,郑书记,到底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之前我担心他们会反弹,现在看来是多余了,不过如果没有郑书记你,这事真不好说。”

石云涛大大表扬了郑之运,郑之运虽然在石云涛手下工作不自在,但听了这话,心里头还是跟吃了蜜糖一般,只是他没表现在脸上,免得显的他像个刚入官场的年轻人。

“石书记还有什么事吗?没事的话,我走了。”郑之运道了一句。

石云涛没让他走,却邀请他热情地坐下,要借着这个机会,把郑之运彻底给拉过来,省得郑之运日后反应过来,又与他保持距离。

“郑书记,我想把发展大棚蔬菜和大米产业的事交给你,这两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徐书记那边忙不过来,党群工作虽然重要,但是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我准备在两委会上讲一下,调整一下分工,你觉得怎么样?”

石云涛和郑之运说了这事,郑之运坐在那里思索起来了,他现在分管党群工作,在乡里的排名虽然靠前,但党群口的工作比较虚,党委的日常工作又比较杂,有党政办主任在忙,就足够了,他这个党委副书记,上不上,下不下的,确实没什么意思。

如果让他分管了经济工作,手中的权力就会大了起来,而且经济工作必然要与钱打交道,这年头,如果手中没有财权,在乡里头就吃不开。

那些镇直各单位的头头脑脑,只要站所里头有钱,都比乡里的副职活的滋润。

石云涛伸出的橄榄枝,他要是不接,就有些可惜了。

扭头一瞅,见石云涛正微笑着看向他呢,郑之运赶忙醒过神来说:“如果调整分工,不知徐书记会不会有意见?”

石云涛道:“这你就不要管了,我会和他说这事的,再说了,大家齐心协力干事,分工不分家,他不会有意见的。”

郑之运听罢这话,终于下了决断说:“石书记,我就是老黄牛,服从安排,不像其他人,干工作喜欢挑三拣四。”

第201章职位安排

郑之运转身离去了,石云涛心里头轻出一口气,如果郑之运不识抬举,非要与他过不去,事情就有些不好办。

不能说现在就收服了郑之运,至少让郑之运愿意听他的话了,班子成员当中,就有三个人与他建立起服从关系了。

其他班子成员此时还在冷眼观察,如果他在乡里头能强势掌握大局,他们就会靠过来,如果不能,那就不好说了。

而如何才能强势掌握乡里大局?

石云涛仔细思考一下,人事调整是拿捏乡里干部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的人不怕你发火,不怕你批评他们,也不怕乡领导用权势压他们,但却怕屁股下面的位子保不住。

乡里头的这些中层干部,包括村里干部,之所以能在乡里面混的顺风顺水,主要还是靠头顶上的那顶帽子,没了那顶帽子,老百姓谁会把他们当回事?

不过,人事调整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搞好了,能让乡里的干部服服帖帖的,搞不好,容易引起纷争,反而不利于掌控全局。

乡里的这些中层干部,他全都熟悉,这些人在面上还是要尊敬他这个乡委书记的,只有郭在明完全站到杨军明那边,口出狂言了。

郭在明这个财政所长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而且郭在明当了那么多年的财政所长也该让位了,樊大庆当县财政局长为什么会出事?不就是因为当财政局长时间太长了吗?

不好说郭在明身上有什么经济问题,但他当财政所长时间久了,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的?

而如果调整了郭在明的职务,让谁来当财政所长?

如果从信任度上来说,此时在乡里面,他对柴军最为信任,如果财政所长换人的话,他想让柴军担任。

但柴军恐怕胜任不了财政所长这个职位,柴军有些太老实了,而当了财政所长,需要维护与县财政局的关系,柴军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如果不让柴军担任财政所长,谁适合担任这个职务呢?

石云涛脑海里冒出了赵广军的影子,赵广军这人是个滑头,口才极好,深得许多乡领导喜欢,他本来对赵广军印象不佳,但赵广军最近却在暗中向他靠拢。

要不要接纳赵广军?

石云涛皱着眉头想了想,如果是在重生前,依他的性格,断然不会喜欢赵广军这样的人,但是现在,他就要考虑用人平衡的问题。

想了一会儿这个事情,石云涛开始重点考虑,如何启动人事调整,毕竟他刚过来,马上进行人事调整,就显的有些急躁了。

正在想着这事,忽然听到门外面有动静,他立刻竖耳听了一下,只见王萍和陈志力二人敲门走了进来。

他们二人一进来,立刻向他鞠了一躬,很是尊敬。

见是他们俩,石云涛便从办公桌里走出来,脸上笑容一片,说道:“小王,小陈,你们来了。”

要说他此时的年龄比王萍略大,而比陈志力还小一岁,但他现在是乡委书记,他只好称呼他们俩小王小陈了。

王萍和陈志力二人见石云涛对他们如此亲切,不禁面上发热起来,连忙说:“石书记,您坐。”

石云涛听了,便笑着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往沙发背上一靠,笑说:“你们俩人也坐吧。”

王萍和陈志力二人听了,便往后看了一看,退着坐到了石云涛对过的一对木质沙发上,然后两人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盖上,带着笑意看向石云涛。

看了看他们两个,石云涛想起当初刚参加工作时,到党政办见党委秘书的情况,不过他们俩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但是此时与他这个乡委书记见面,还是比较拘谨的。

王萍和陈志力坐在那里,看着石云涛,一时间竟然不知说什么为好,他们俩人是商量着一起过来的。

他们一起考上了公务员,到了王店乡后,一直是在党政办帮忙,没具体安排他们什么工作。

自从实行了公务员制度后,乡里的干部组成就有了分野,原来统一称为国家干部,但现在不一样了。

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小部分乡直部门负责人是国家公务员,其他人员就全是事业编制人员了。

数一数,乡里的公务员大约有十五六个,不到二十人,而乡领导班子成员大概就占了十个,其他则是普通的科员,而且年龄都比较大了。

王萍和陈志力考进来,便是年轻的公务员了,也是王店乡第一批考进来的公务员,如何对他们两人使用,乡党委还没有进行过研究。

但是他们二人打听了,其他乡镇刚考进去的公务员,都安排乡镇部门正职了,毕竟他们是国家公务员,要执行公务,不能没有职务吧?

以前都是国家干部,被分配进来后,先要从办事员干起来,一步一步混到乡镇中层,而他们作为公务员考进来,直接就是乡镇中层了,这是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所无法比拟了。

以后提拔副科级干部基本上都要从公务员队伍中提拔,事业单位人员想提拔副科级,就比较难了。

他们二人过来其实就想说一说职位安排的事,总不能一直在党政办打杂,那他们就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一个样了。

然而此时他们二人竟不知如何开口说这事,显的比较紧张,陈志力是个男同志,灵活些,觉得气氛紧张,忽然看见石云涛面前茶几上有茶水和杯子,他便连忙起身给石云涛倒了一杯茶水。

石云涛见了,便是笑了笑,招呼他也倒一杯喝,陈志力连忙摆手道:“我不喝,石书记,我和王萍到乡里报到已经两个多月了,我们一直在党政办工作,其他乡已经安排公务员上岗,不知我们乡什么时候……”

说到这里,陈志力看了看石云涛,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石云涛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不过他俩也有意思,一起过来说这事,在陈志力说话的时候,王萍一直坐在那里浅浅地笑,双手一直放在膝盖上。

第202章承包权

石云涛丢了王萍一眼,王萍禁不住笑的更加灿烂了,陈志力倒完水后,又恭恭敬敬地坐了回去。

石云涛端起水杯,喝完水后,说了一句:“你们的想法我知道了,回头党委会进行研究,你们先回去吧,不要着急。”

听了这话,两人一下子站了起来,再次鞠躬向他表示感谢,石云涛笑了笑,也起了身,摇摇手,让他们走了。

两人急步走了出去。

等到他们出去以后,石云涛寻思着如何安排他们两个,之前想着怎么才能启动乡里的人事调整,这不是一个契机吗?

安排陈志力和王萍两个是正大光明的事,就不怕杨军明等人不同意了,想到这里,石云涛一个电话把侯玉芳叫了过来。

没过几天,乡里头就传出要进行人事调整的事,这一下子就让乡里的中层干部坐不住了,然后私下里琢磨着,人事调整的事到底是石云涛说了算,还是杨军明说了算。

郭在明急忙去了杨军明那里说起这事,杨军明蹙起眉头琢磨半天才说道:“石云涛没和我说过这事,这事是怎么传出来的?”

郭在明道:“不知道啊,我看他现在一点也不尊重你,这种事情居然也不和你商量。”

杨军明脸上起了阴云,他之前也考虑了,与石云涛搭班子,肯定是要以他为主,然后想办法把石云涛玩弄于股掌之中,也就是他给石云涛面子,但他要得实际好处。

可现在看来,石云涛不但不给他面子,更不用说实际好处了,说来说去,石云涛还是记得吴信搞他的事。

撺掇吴信诬陷石云涛可以说是他从政生涯的一大败笔,但现在没法补救了,他想着与石云涛言归于好,让石云涛不认为是他在幕后唆使,现在看来效果不佳。

既然石云涛这样对他,那他就不能再客气了,要与石云涛针锋相对,给石云涛一点颜色看看。

他不信依着他的实力,石云涛会在乡里压他一头,这乡里的中层干部,大多数还是与他的关系好,要听他的。

“你去和几个村书记打招呼,让他们工作不要干了,过几天,他自然要过来找我。”杨军明想了想吩咐道。

郭在明一下子明白杨军明的用意,便连忙答应下来。

到了晚上,杨军明与陈运海联系了一下,坐到一起吃饭。

与他们俩人待在一起吃饭的,还有乡宣传委员张建坤,张建坤原来是副乡长,侯玉芳当了组织委员后,他接了宣传委员之位。

杨军明本来还想着把袁东和郑之运二人给拉过来,但琢磨半天,觉得这两人不可靠,怕拉不过来,反而会对他不利,就算了。

而且今天晚上,他主要是和陈运海说事情,陈运海分管计划生育,位子很重要,比袁东的副乡长重要多了。

杨军明与陈运海在饭后嘀咕了大半天,陈运海答应着回去了。

又过几天,石云涛在办公室里头接见皮革厂厂长的范荣彪,范荣彪穿金戴银地走进他的办公室,过来拜访他。

石云涛一看,心里觉得此人太粗俗了,很是不喜,可是老范同志毕竟是在乡里头有头有脸的人物,要给几分薄面。

起身把范荣彪迎接进来,石云涛与他坐在一起说话。

范荣彪手中拿着一部新手机,一说话就扬起手机乱指点,石云涛见了,真担心手机会飞出去,摔个稀巴烂。

“石书记,晚上我请客,咱们好好耍耍去。”范荣彪又甩着手,对石云涛说。

石云涛微笑道:“晚上有事情,没时间,范厂长你不用客气。”

范荣彪道:“晚上还有什么事情?要不等这个周六?你来了,我还没请你吃顿饭,这哪能行?”

石云涛又微笑道:“范厂长客气,皮革厂现在发展不错,只要厂子发展好了,一切都好说,请客什么的,就免了吧。”

听到这话,范荣彪又喷起唾沫星子来,说道:“石书记,不是我在你面前吹牛,这皮革厂自从到了我手上,经营是一天比一天好,再过几年,我就成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走出王店乡,冲向全世界。”

范荣彪说到最后,石云涛差点笑将起来,这话说的真是不伦不类,走出王店乡,便要冲向全世界,这步子迈的实在太大。

“范厂长,今年的承包费是不是还没交?”石云涛笑眯眯地看向范荣彪。

范荣彪表情一怔,接着哈哈笑起来道:“石书记,我正想说这事呢,按说,现在企业效益好,承包费我肯定要交的,但我这想扩大再生产,需要添设备,这承包费能不能缓一缓,明年再交?”

石云涛问:“你扩大再生产可以贷款啊,但承包费不能不交吧?乡里头现在快吃不上饭了,你再不交承包费,乡里干部就要喝西北风了。”

范荣彪身子一起,双手放在膝盖上,也不再挥着油手指点江山了,说道:“石书记,乡里怎么可能缺钱?乡里不缺我这点承包费,等到了明年,我一定把承包费全部交上。”

看到范荣彪连承包费都不愿意交,石云涛就有点怀疑皮革厂的真正效益到底好不好,或者说这老小子有没有中饱私囊,只顾个人享受去了。

“这个事情要召开两委会研究,你回去吧。”石云涛不想和范荣彪多说,便要把他打发走。

范荣彪不愿意走,说:“石书记,您一定要支持我们皮革厂的工作啊,你看我都没提不交承包费的事,只是缓交嘛,那个什么银杏酒厂,从来没交过什么承包费,乡里还给了十五万去注册商标,您不能一样的客人,两样待啊。”

范荣彪居然和他说起这事了,石云涛道:“银杏酒厂并没有承包出去,还是乡里的,跟你皮革厂不一样,你既然承包过去了,那是有承包合同的,你要是不愿意交承包费,乡里只好收回你的承包权。”

范荣彪连忙伸出油手抓住石云涛说:“石书记,您千万不能这么做啊,这不是卸磨杀驴吗?我经营这好几年,就因这一点承包费收回我承包权,不太好吧?”

第203章不是摆设

石云涛不动声色地道:“那就看你表现了。”

听到这话,范荣彪似乎突然醍醐灌顶,连连点头道:“我知道,我知道,那我先回去了。”

首节上一节89/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