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00:大国机长 第90节

话一说完,还没等陆景华出声,机场领导就急匆匆地出去了,下了机坪,陆景华叫都叫不住的。

“这什么人啊!”陆景华抱怨一声,现在玉龙机场没有医疗人员,没有请示好去哪里就医也走不了。索性,陆景华拍拍王,朝舱内指了指:“扶徐苍进客舱,舱门口这边有风。对了,你手机有信号吗?”

王一边扶人,一边掏出手机看了眼:“有的,只是比较弱,怎么了?”

“试着给剑川打个电话,报一下平安,你有剑川塔台管制室的电话吧?”陆景华问道。

王点点头:“有的,我这就去打。”

等将徐苍扶进客舱,陆景华就去前面的工作间翻干毛巾。他记得航班上应该都配那种干毛巾才对,大到可以将半个人都裹起来。现在徐苍就是要保暖,刚才他瞧见徐苍的嘴唇都发紫了。

还好,工作间的柜门没锁,陆景华翻出来好几条干毛巾,直接将徐苍包得跟粽子似的。在柜子里,他还找着了矿泉水。飞机上是有热水壶的,陆景华手忙脚乱地开始烧热水。

飞行手册里倒是没有教怎么烧热水,这些都是乘务员的工作。不过,他倒是看过乘务员操作过,凭着记忆一通瞎捣鼓,倒是还真就烧起来了。

在等水烧开的时间里,机场领导去而复返,身后却是还跟这个穿着反光背心的中年男子。机场领导一上来,便是大喜过望地跑到陆景华跟前,指着他后面的中年男子:“这位是省搜救队的陈华信机长,他说可以用直升机将那位副驾驶直接送出去。”

“嗯?”陆景华也是大喜:“那有直升机就直接送去剑川,那里的医疗条件不是更好?”

不是陆景华看不起省内其他地方的医疗条件,而是这边地区普遍不发达,除了省会剑川还好些,其他真是不够看。

“直接送去剑川吗?”陈华信明显有些迟疑:“这个......我需要请示一下。”

虽然是在省内范围,可剑川是在省内最东边,对大型客机来说是比较近的,可对直升机来说可是有段距离的,这一来一回消耗的时间颇多,确实要跟上面请示一下。

第121章 协和式飞机的末日!

超音速客机的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即首个实用化的超音速军机F100佩刀投入使用后,超音速客机就被加入了民航发展的议程中。由军入民,这几乎就是高新技术实用的模范化流程。

协和rde,其实并非一个正宗的英语词汇,而是一个法语词汇。实际上,协和式的研制是有英方提出的,可最后的命名却用了一个法语词汇,其中也存在着颇多有意思的内容。

其实,协和式并非世界上唯一一款商业运行的超音速客机,图-144同样是可以进行超音速飞行的大型客机,只是在传播度上要比协和式弱上不少。

协和式飞机1969年首飞,1976年首飞,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也算是一款比较经典的机型了。只是这款飞机大部分时间都在执行希斯罗机场和夏尔戴高乐机场到纽约肯尼迪机场的大西洋航线。由于其达到两马赫的巡航速度,相比于其他亚音速大型客机,其飞行时间缩短了超过一半,即便票价昂贵,还是受到不少商务人员的青睐。

救护车内,徐苍好奇地打量着这款颇具传奇色彩的飞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徐苍头一次亲眼见到协和式飞机。因为就在三年后,这款超音速客机将会彻底停飞。

“我还以为协和飞机只执行大西洋航线呢。”徐苍奇怪道:“国内什么时候也飞协和了?”

由于距离比较远,徐苍看不清降落的那架协和飞机的涂装,更看不清其航徽,也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国内的航空公司。

说到这件事,邸清泉就有发言权了,他可是真真正正的内部人员了。只见邸清泉摆摆手:“不是咱们的,法航的。咱们国内没有航司购买了协和式,据我所知,连计划都没有。”

“怎么了,为什么不买?在超远程的国际航线上,这飞机还是可以的。”徐苍收回了目光:“就是机翼,发动机布局和轮胎不行,啧啧啧!79年的时候,在杜勒斯机场起飞时,主起落架两个轮胎爆胎,轮胎碎片直接击穿了机翼,连带着发动机也出问题了。事后DGAC要求对机翼进行防弹化处理,结果不了了之。一个月后,在杜勒斯机场又爆胎了,也是离谱得紧。”

说起这事儿,邸清泉也是会心一笑,这种事情发生在国内的话,不得被CAAC罚得昏天暗地的?

“你竟然对协和飞机的黑历史这么了解,国内这款飞机的知名度其实也不高。”邸清泉好奇道。

“爆胎不就是协和飞机的一生之敌吗?”徐苍耸耸肩。就算最后将协和飞机扫进历史的巴黎大空难也是因为爆胎。当然了,那次爆胎严格意义上来说跟协和没关系,完全就是扎到了前面起飞的大陆航空DC-10的发动机脱离的金属片。

“哈哈哈!不过,稍微有些新奇劲的人基本都会对这飞机有兴趣的。国外,坐这飞机的除了正常的商务人员,就是怀着体验目的的尝鲜乘客了。”邸清泉往已经脱离出来的协和式飞机看了眼,这飞机的造型也的确前卫,三角翼的翼面布局,机身呈现针状,发动机进气口不是常规的圆形而是矩形,而最最新奇的就是它那下垂式的头锥驾驶舱,远远看去,就跟塌鼻子似的,丑萌丑萌的。

就在徐苍和邸清泉聊天的时候,医生做好了基础检查,跟医院那边反馈了下,很快就出发了,而邸清泉则是随车一起去了机场医院。

脱离了驾驶舱那刺骨的环境,救护车内还是相当温暖的,徐苍的精神也稍稍好转了些。刚才提起协和式飞机,有一件事徐苍是比较在意的,那就是协和式飞机怎么到剑川这边了。

问了下邸清泉,原来是飞机销量不好,想要寻求新的买家了。最初协和飞机还是有十几家航空公司表示兴趣的,收获了超过七十多架的订单。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航空公司纷纷终止了对协和飞机的订单,以致于最后协和飞机只能在内部自营的航空公司消化,即英航和法航。

这飞机也是一件商品,卖不出去可是要命得紧了,自然要推销推销。随着国内民航市场的逐渐发展,国内的大型航空公司自然就成了潜在的买家。

然而,这种过于超前的机型实在不是凭着一张嘴就能卖得动的。因而,经过某些官方上的协调,协和飞机在国内的汉京,沪上,羊城,乌市,剑川,以及滨江都开通了临时的国际航线。

这些城市的选择还是有些规划的,分别是国内北部,东部,南部,西北,西南和东北的中心城市,当真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推销啊。

在运营期间,还会邀请国内的大型航空公司上机参观。与其说是飞航线,还不如说是一场协和式飞机的真机推销展览。

据邸清泉说,这几个城市的临时国际航线不会持续太久,大约就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后就得全部取消了。

听得邸清泉这么一说,徐苍不由问道:“那国内没有航空公司真的感兴趣吧?”

“刚才不是说了吗,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航司还没有购机的计划。”邸清泉看得出来对这款超音速飞机不是很满意,脸上掩饰不住的不待见:“这飞机除了飞得快,在我看来,真就是一无是处了。为了保证高速性能采用三角翼,以致于低速性能一塌糊涂,而且低空时,那动静......啧啧啧。说实话,咱们国家在降噪规则上已经算比较落后了,老百姓对噪音污染的***意识也不强。可自从这飞机在国内运行开始,机场周围居民的投诉电话都快打爆了,你说说这飞机的落地动静得有多大?”

对于噪音问题,徐苍倒是深以为然。刚才隔得老远,那飞机接地时的声音真的是闹得徐苍头疼。这个噪音问题,在国外其实更加难以棘手。

“所以啊,我不是很看好这飞机。”邸清泉一摊手:“还有就是你说的,这飞机轮胎是个大问题,还一直解决得不理想。就前两年,这飞机在巡航途中方向舵下段直接脱落了,机身结构强度看起来也是问题。反正如果真有国内航司对这款飞机有兴趣,我们局方在颁布型别认可证的时候会很严格。”

型别认可证是一款航空器想要在别过售卖的必要证明,而且这个证明不是航空器研发商所在的国家民航局发放的,而是出售航司所在国家的民航局审核发放。

在提交型别认可证的申请时,还需要附带相关航空器的图纸,以便让相关民航局进行评估。当然,出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某些关键部分,图纸内容可以进行模糊化处理。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国家的民航局对某个航空器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有的是办法阻止其在本国内的运行。

徐苍笑道:“那得有多严格?”

“咱们总局的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对协和的意见很大,你说这个多严格?”邸清泉笑道。

徐苍抚掌而笑,如果真是这样,那基本绝了协和飞机进入国内的可能性。单单是EASA对波音777存在一些不好的印象,就让波音本部极为头疼了。此刻,CAAC的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直接对协和飞机表达出明确的喜恶,那协和飞机在国内差不多就是结局注定了。

这样的话,徐苍所担心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了。

徐苍不是超人,更不是神仙,他的使命感仅限于身边说关心的人,至多也就是力所能及帮助同胞。可要他广博地关爱全世界,徐苍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协和式飞机的失败是注定的,其飞机本身就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是徐苍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当然他也没有要去干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至少现在徐苍完全不具备兼济天下的能力!

现在徐苍能做的最多就是不要让协和飞机进入国内,省得出现什么不可控的问题。不过,听邸清泉这么说,看起来自己是多虑了。

既然确定协和飞机不会进入国内,那徐苍也懒得再管了。随口问了一句:“关于那个协和飞机的临时航线,既然基本可以确认不会引进,那有没有可能提早关闭航线?”

“嗯?”邸清泉愣了一下,他好像是品出些味了:“你好像对协和飞机的意见很大啊?”

徐苍翻了个白眼:“就是个晦气玩意儿,还是让它少点儿来国内。”

“哈哈哈!”邸清泉大笑起来:“你这意见真的是挺大的,虽然我不晓得你哪来这么大意见的。不过,这件事可不好弄。特许开通的临时航线是上面的意思,咱们可没有能力干涉?”

“上面?多上面?”

邸清泉认真道:“很上面!”

“哦!”徐苍这下大概知道是什么层次了,于是也打消了提前关闭协和在国内航线的念头。

“算了,由它去吧,跟我没关系。”徐苍自己嘟囔着。

机场医院距离机场只有五分钟不到的路程,相当之近。徐苍到了机场医院后做了一个比较细致的检查,发现的确情况不严重,不过还是住院观察一下。

得知徐苍伤势不重,在咨询医生徐苍可以转院后,邸清泉直接联系了汉京的民航总医院。邸清泉的意思很简单,就算要静养住院,那也是到民航总医院去。那边都是民航的专业人员,怎么治,怎么养都比较有经验,而且要是真出了涉及体检合格证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就近解决。

正好,近日邸清泉也打算回汉京去了,想着等徐苍稍微休养两天,便是跟着他一齐回汉京。这次玉龙的运输任务是他硬把徐苍拉过来的,后面因此而产生的问题,邸清泉都觉得自己有责任替徐苍清除掉。

其实,别看玉龙运输任务事关百万人的生命。可实际上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甚至在承担方的蓝天航空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此次事件。

只是在当天的晚间新闻里划过去一条有关玉龙地震的消息因地震而产生坝体龟裂的玉龙水坝在经过抢修后已排除隐患,确保下游玉龙市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条消息很短,甚至不少人即便看到了也不会过多关注。但是,这条新闻背后,徐苍所付出的东西是很多人都不曾知晓的。

......

在徐苍休养时间里,蓝天航空运行副总裁办公室里,陆景华正在给罗勇汇报徐苍运输当天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飞机陷入螺旋后,徐苍以神乎其神地手段将飞机落地的事情。

说实话,罗勇在听到陆景华的报告后,产生出来了一种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评判的感觉。单单从操纵技术上来说,罗勇觉着自己已经跟徐苍不是一个维度的了。

在心底里,罗勇一直有一个疑问,像飞行应是一个熟练工种,真正的技术应该是从经年累月的磨砺中越发扎实的。即便有悟性好的,那也只是精进快慢的问题,哪有一出道就直接满级的?这也过于离谱了!估计打娘胎里开始学飞机也不至于这么夸张吧?

想到自己也曾经被称为天才,技术级别转得那是一个快啊,否则也不会一直爬到运行副总裁的地位上。可单从飞行技术的天赋上跟徐苍一比,当真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蠢物。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只是这对比也过分强烈了,罗勇心底里是有些接受不了了。

就像陆景华所说的在玉龙机场,徐苍以极其夸张的螺旋直接接着陆的手段,在罗勇耳中,甚至讲到第三遍才完全理解。

光是要理解这个操作,罗勇就费了些劲,更别说在临场决断时,电光石火间将一切全部梳理干脆并完美执行出来。

“算了!”在尝试从徐苍角度看待当时情况后,罗勇彻底放弃了这个念头,凡人跟天才的脑回路完全就是平行没有交集的,还是不要自取烦恼了。

罗勇将试图理解徐苍的操纵的念头彻底驱除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吩咐起陆景华:“关于玉龙的运输飞行,全部配合局方调查即可,不用有任何方面的修改。”

在某些事务上,航空公司即便不敢骗局方,但是施展些春秋笔法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玉龙运输任务应该没有进行某些修饰的必要性,即便在那次飞行中出现了不少极为离谱的操作,比如徐苍单人驾驶飞机。

说真的,若非在运输任务前,局方考虑到玉龙机场的损伤,因而刻意放宽了安全方面的规定。否则,光是在玉龙运输任务上,蓝天航空做的那些事情真够吊销营运执照了。

第123章 风切变!让我来飞!

“通波呢?”徐苍伸手朝着邸清泉勾了勾。

左座的机长看到徐苍这个动作都看傻了,徐苍看起来年纪轻轻的,怎么跟邸清泉这般没大没小?然而,邸清泉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顺手就将夹在驾驶盘上的纸质通波拿给了徐苍。

这个时代的737上的打印机远没有后面机型那般小巧便利,打出来的纸条宽度足足有后世打印机的两倍还多。而且,纸条的纸质又软又容易破,稍微一不小心就会被撕了。大约过了七八年,737上的打印机才会大规模的改革,连打印机用纸也会进行升级。

接过邸清泉递过来的纸质通波,徐苍看了一会儿就将之丢到了中央控制台上:“通波上说的是中雨,怎么区调上说转大阵雨?”

这个时代,大家对于降水条件下的落地标准还不是很在意。小雨,中雨什么的才不管,就看最后能不能看到跑道。

只是通常来说,白天条件下中雨是可以接受的,而在晚上,中雨就比较容易影响最后的目视参考了。不过,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如果达到了大雨,那就比较难办了。雨水能直接在风挡上形成一层擦不干的覆水层,就算是雨刷开到高位也不行,刮掉的雨水会被后面的雨水很快填补上,从而造成目视能力的降低。

然而,在各种程度的降水中,阵雨是比较特别的。对于阵雨的认定是一直很模湖的,是按照所报阵雨的最高级别来认定,还是不用考虑,完全凭借机组人员的目视判断?

比如说大阵雨,有人就觉得应该直接将之认定为大雨,还是说大阵雨不适用于统一的降水标准,取决于机组是否可以在决断高度取得目视参考并在以下高度持续得到合适的目视。

或许会有人觉得为什么要定标准,最后只以机组人员的目视判断为准不好吗?阵雨这种可变性的天气自不必说,就算是报的稳定降水,如中雨。

雨水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可能在某些区域降水比较密集,在某些区域稍微弱一点。在偏弱的区域,其实就对落地没什么影响了。

如此一来,那为何要对落地进行硬性限制呢?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即便很多航空公司有些降水条件下的着陆规定,可实际航班上的执行并不严格。

其主要原因是在基于飞行员过大的自***容易导致一些强行落地的可能性,无疑会增加隐患。飞行员也是人,没有哪个飞行员愿意备降的,这就经常会导致飞行员在遇到边缘天气时产生主观想要落地的念头,即所谓的预设立场,以致于让飞行员形成“管道效应”。

一旦形成管道效应,飞行员的视野就会变得狭窄。这里的视野并非狭隘意义上的视力范围,而是思考与观察的广度。开始主观地忽略影响落地的不利因素,而一心只想落地,最后就容易造成安全威胁。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后期局方逐渐收回了飞行员的自决权,甚至在某些气象条件下都不给机组人员进近的机会。

当然了,后世的降水标准制定得反倒是矫枉过正了,徐苍都觉得有些繁杂了。不但是对降水强度的不同有不一样的限制,甚至根据落地机场的跑道长度,级别做出了不一样的规定。另外,在昼夜上和是起飞,是落地,还是起飞加落地都有不同的规定。

不过,不管是后世规定怎么变,或者是严格与否,遇到大雨基本都不能落地的。即便是在现今宽松的时代,若是塔台明确报了大雨,最后机组还落地了,那事后是要接受公司调查的。

“刚转到汉京区调就给我们通报了最新情况了。之前一直是稳定的中雨,最近一段时间雨势很不稳定,一会儿是中雨,一会儿是大阵雨。”邸清泉倒是对备不备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反正如果备降的话,那大概率也是备降到津门。津门离汉京很近,真要是备降后起不来,大不了坐车走陆路到汉京去。

邸清泉回忆了下:“刚才汉京区调是怎么说的来着,本场有十一架飞机在盘旋?现在进近区域里已经基本全满了,没有多余盘旋的空间了。汉京的意思是提前让让我们决定是继续进近,还是盘旋。如果是盘旋,他们需要提前将我们引导到津门东边去,只有那边还有可供等待的空域了。”

“都挤到津门东边了?”徐苍愣住了:“后面是要有飞机要进来?”

“你以为呢?汉京一天三百多架次的航班,现在就挤了十几架算是很夸张吗?再说了津门机场的航班也很繁忙,再等一会儿,津门东边都得盘旋不了,估计要到渤海边上转圈了。”邸清泉笑道。

“什么玩意儿?”徐苍本身是不愿意备降的。像汉京这种枢纽机场一旦应天气原因关闭机场而导致的航班集体备降,一旦备降后,很可能就起不来了:“津门天气这么样?”

不过,飞机上有邸清泉在,让他跟空管局的领导说说,说不得可以走走后门。在民航业内,有关系跟没关系,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津门?”邸清泉朝左座机长下巴一扬:“津门天气怎么说?”

机长连忙回答:“刚才看METAR报,津门天气很好,至于TAF报上,暂时没有天气会变差的说法。”

“那就是天气很稳定喽。”徐苍陷入沉思:“汉京这天气确实难搞,降水先不说了,垂直能见度就两百,有些不好弄啊。这下雨能下得垂直能见度降到两百,也是少见得很。要是真得转到渤海上空转圈,那还不如直接备降津门算了。”

一般来说,下雨的时候能见度都比较好。可不知道怎么的,刚才通波上写了汉京机场的垂直能见度只有两百,而盲降的决断高度一般就是两百英尺,二者基本重合,这就比较难办了。

机长转头问了下邸清泉:“总师,那咱们怎么说?”

他的确是责任机长,可现在可轮不到他来做决定。

然而,邸清泉没有回答,倒是回头望向了徐苍:“你怎么说?”

首节上一节90/4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