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00:大国机长 第318节

然后,近地地形抑制电门,地形抑制。

常规来说,在触水后,还需要将燃油关断活门关闭,但是此刻燃油已经耗尽,倒是不用管了。

“涵洞三十五米,翼展35.79米就穿不过去了?”徐苍大吼起来,仿佛也是要为自己献上最为崇高的勇气:“看好了,这就是我与你们的区别!”

便是在东京湾海岸无数人的注视下,徐苍一个压盘,直接将飞机顶了下去,下降率一下子超过两千三百英尺每分钟。

两千英尺的高度本来就没多高,在如此大下降率的作用下,几乎就是在顷刻间,飞机已经快要贴近水面了。而且,这明显已经超过了飞机在无动力下的正常下降率,甚至说飞机的速度还微微往上提了一些。

但是,在这个高度下,飞机是不能入水的。因为飞机在入水之后还会往前冲一段距离,而此刻飞机已经离大桥很近了,这要是入水,飞机很可能要撞上大桥桥墩。

因此,必须要以超低的高度穿过大桥后再入水。

当然也不能以高高度从大桥上方越过,因为后续飞机再下降已经来不及了,剩下的东京湾水域面积就不够迫降了。

只能说这个大桥的位置的确相当致命,是必须要通过的障碍。….

飞机在极度贴近水面的时刻,徐苍直接勐地一个带杆,飞机下沉之势被瞬间制止,以几乎贴水的姿态往前冲去。

在没有动力的作用下,飞机能保持不下沉地贴水飞行无疑是以损失飞机速度为代价的。

而在这个千钧系于一发的关口,此前被收上的襟翼需要再度发挥它们的作用了。

徐苍几乎是没有一丝停滞,甚至都没有看上一样,一口气将襟翼手柄放到了最下方的四十的位置。

然而,在此刻左座的机长也顾不得什么襟翼了,而是看着越来越近的大桥,狂吼起来:“要撞上去了!”

可就在飞机冲向中央涵洞,眼看就要撞上桥墩的一刹那,徐苍先是往右微微压了一下盘。飞机从原先直对中央涵洞的方向转为了对向右侧桥墩了。

“错了,错了,方向错了!”机长脸色煞白,徐苍这时候怎么能让飞机往着桥墩撞去?

可这个恐怖而茫然的念头出现的一瞬间,徐苍又是一个左压盘,同时稍稍抵住了右舵,飞机直接带着左坡度,在机长几乎凝滞的目光中,倾斜着从涵洞对角中穿了过去。

是啊,涵洞横着的宽度是三十五米,但是对角的宽度可是要大于三十五米的。

然而,即便是大于三十五米,可徐苍在完全没有目视参考的情况下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毫厘之间冲越过大桥涵洞,简直就是神乎其神的操纵。

要知道涵洞的对角距离其实也就是四十多米,而徐苍竟然仅凭着身体的感受就掌握了十米左右的空间误差,如果不是事实上出现了,放在任何环境下,机长都会觉得这根本就是在扯澹。

可是,徐苍的操纵还没有停止。在穿过大桥涵洞的一刹那,徐苍赫然发现东京湾次涌浪的方向跟主涌浪不一致,是从北往南的。

不过,唯一令徐苍感觉到庆幸的是,此刻水面上的风速只有二十节。如果超过了二十五节,那么他的入水方向不仅仅要考虑到涌浪的方向,还要兼顾到风向的问题。必须要在上风口和平行于涌浪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夹角。

但是这在这时候,飞机高度已经不足二十英尺了,徐苍甚至感觉有些大浪都已经解除到机身上了。而且此刻刚才为了保持高度,飞机原本积累的速度已经消耗殆尽,再维持下去,飞机肯定要失速了。

显然徐苍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在这个时刻,徐苍那神乎其神的反应和操纵能力终于展现出来了。

他直接放弃抵住右舵,转而抵上了左舵。这其实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反操纵,是容易将飞机侧翻过去的。

可是,现在飞机机头的方向跟合适的着陆方向呈现了接近九十度的角度,徐苍必须以最快速度转过弯来。

之前在齐州近海迫降时,徐苍也遇到过相同的情况。那时候,徐苍是选择用一侧翼尖插入水中,以此增加一边阻力,带着飞机完成超快速的转弯动作。….

不过,这个动作实际上非常危险,因为很多情况下,插入水中的翼尖会直接断裂,从而导致飞机失控。

但是,那次是在近海中迫降,水浪太大,必须严格保证着陆方向。

可东京湾水流较缓,而且徐苍感觉大概率飞机要在次涌浪区域入水,那么水浪就更小了,因此入水角度稍差也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自然就没必要做那般危险的操作了。

只是,徐苍这种左压盘加左舵的操作在其他人眼里也是相当恐怖了。不过,徐苍这种对飞机操纵已经印刻到骨子里的人来说,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飞机临界的范围内探寻操纵的极限才是他所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恐怖的操纵能力,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全日空的蓝白飞机在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冲越过大桥涵洞后,于水面上空如同汽车漂移似的,勐地转过弯来,最终在极短时间内机身转为了东西走向。

还未等所有人反应过来,徐苍在感觉入水角度足够之后回正飞机,接着勐地一带飞机。其实,这样是不安全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柔和地抬机头至十度到十二度的触水姿态。

奈何飞机在转弯过程中,虽然徐苍尽力保持同时以求最快的转弯速率,但是飞机实际上已经损失了最后一点儿高度,不可能再柔和带杆了。

徐苍的操纵手感还是一如既往地恐怖,一下就带到了十度姿态。接着,飞机机尾率先入水,这是一个不错的入水姿态。

头部高,尾部低!

在大量人员的目光注视下,一架波音737拍入水中,轰然炸起冲天的水柱,动静之大,甚至于从稍远处全日空总部大楼都能看见!

观月凌望着远处溅起的巨大水花,心脏仿佛在这一刻都停滞住了,她不知道飞机到底是安全迫降了,还是机身解体。

在深吸一口气后,她蓦地往会议室走去,她要去东京湾了,去迎接她与全日空的命运。

ps咱们在现实频道的畅销榜被人超了,大家赶紧订阅啊!都被人捅屁股了!还有新的一月,求月票啊!.

梅子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w w w.jhssd.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jhssd.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274章 牺牲与成圣!

只能说徐苍的水上迫降的入水手法的确是极为精准的,即便是在受到气流冲击下,徐苍其实对于目视外界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全日空45航班还是以一个相对不错的姿态入水的。

其实,水上迫降的入水姿态是真的非常有讲究的。太小了,飞机是自拍在水面上的或者机头先入水,那么这样就会机身直接冲入水中,根本不会经历漂浮的阶段,最终成为一个水中棺材。可要是入水姿态太大,机身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在一瞬间断成两节,那不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水上迫降都是极其讲究手法的技术动作,堪称落地艺术的集大成。

然而,此前徐苍所担心的风挡问题的确相当致命。

飞机在入水之后,飞行员是需要逐渐增加飞机姿态的。在起始入水后,飞机的速度已经逐渐减下来了,柔和地增加姿态是不会造成结构上的问题的。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机头抬升露出水面,机尾下沉淹入水中。

这样的姿态下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飞机在水上的漂浮时间的,如果机身封闭性足够好,甚至可以到二十分钟后才会完全沉没。当然,这一切都是理论上的,真要是飞机水上迫降了,具体沉入水中需要多久,谁也不敢保证,波音的工程师也属于此列。

在陆地上,甚至会要求九十秒内撤离完一架满载的飞机。但是,考虑到水上撤离的难度,这个时间是可以扩展到十分钟的。当然了,这个时间是局方界定撤离是否达标的标准之一。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每次都有十分钟的撤离时间,那就要看天意。

徐苍在入水前是将外流活门在人工模式下全部关闭了,这就是为了保证飞机机身的密封性。至少在程序上,飞行员能做的,徐苍都是做到了。按理说,在程序都顾及到的前提下,徐苍的入水姿态已经相当完美了,这决计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迫降,此后在飞机漂浮时间上应该不会太过仓促,即便是考虑到驾驶舱的风挡破裂,飞机的密闭性出现了巨大的缺陷。

可是,问题反倒是出在入水后。

飞机甫一落水,即便是机头是保持着相对上仰的状态的,大部分溅起的水流是进不去驾驶舱的。可数十吨的庞然大物冲入水中掀起的水花高度超过了二十五米,其水量之大着实惊人,即使是由于机头上仰而只有少部分水量进入驾驶舱中,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

光是第一波冲击,半个驾驶舱里就填满了水。水流冲击下,徐苍的确是不用再受到气流影响了,但是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气流冲击更甚,徐苍已经完全看不清外面的情况了。

他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对飞机姿态的增加量。

实际上,如果在正常环境下,徐苍完全是可以依靠体感来判断的。徐苍的感官能力是何等强烈,不然也不会在747s2开关事件中存活下来的。但是,为什么徐苍驾驶飞机还是极其依赖仪表呢?….

因为在非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感是会有错觉的。

这一点是人自身的生理结构所导致的,不是徐苍通过某些锻炼或者技术手法就可以避免的。

一如入水后的情况!

在正常情况的着陆,飞机的速度是一个比较缓和且均匀地速率减下去的。至少对徐苍来说,这属于正常的体感范围。可在水上迫降后,飞机下半身其实已经浸入水体中,水所产生的阻滞效应对比空气是极其夸张的,飞机会以恐怖的速度减速。

在大幅减速的环境下,反馈在没有目视或者仪表参考的飞行员身上,在仅凭体感的感受下,飞行员是会有一种机头在上仰的错觉。其实,如果徐苍的身体不用受到巨大的水流冲击下,或许是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性的。

但是,由于手掌的伤势,徐苍本来就是强弩之末了。入水后,狂涌而入的海水不仅让徐苍目不能视,甚至徐苍都无法呼吸了。

那种窒息于水中,无法感知外界的情况下,换做一般人,早就是恐惧得无以复加,哪里还能分出精力去操纵飞机?

如果徐苍是一般人,此刻因为慌乱和恐惧而放弃对飞机的控制。由于水流阻力和机尾力矩的影响,飞机机头会瞬间下俯,然后整个飞机冲进水底。当然,要是不计后果地往后带杆,结果就是机身承受不住勐然增加的水体冲击而解体。

此前,徐苍有一瞬间的犹豫,那就是畏惧于这一点。他不敢保证在这样恐怖且绝望的时刻,还能保持充足的理智去精确地操控着飞机。但是,徐苍岂非凡人,在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后,他的思想仿佛在这一刻升华了一般,以致于他好像超脱于人类的基本情感,在本应无限恐惧的时刻,反倒是犹如凛冬般冰冷地思考着。

但是,即便徐苍在努力地克服着恐惧等各种负面情感,但是,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在体感尹始,徐苍就因为飞机减速过快而在一开始认为飞机机头在下俯。

这就是最为典型的体感错觉。

起先,徐苍是受到了错觉的蒙蔽,从而有那么一刻,他是要想着微微加大带杆的输入量的。可实际上,当时飞机的姿态已经非常大了,如果再贸然增加俯仰姿态,那飞机的机身强度恐怕是要撑不住的。

实际上,飞机的基本操作原理是来自于伯努利原理的,其适用范围是在于流体。注意是流体,而不是仅限于气体。气体是流体,而水也是流体,所以即便升降舵已经沉入水中,实际上,在升降舵的操纵依旧可以产生舵面效应。

只要有舵面效应,徐苍就不能放松于任何对于操纵的输入把握,尤其是在此刻极其关键的时刻。

徐苍非于凡人的一点在于,他或许会犯错,但是他是能从错误中及时醒悟过来的。之前畏惧于水上迫降是这样,如今蒙蔽于体感错觉也是这般。….

在一开始的瞬间判断失误后,徐苍只是稍稍动了一下驾驶盘。但是,那种根植于灵魂之中的直觉,那种护佑他在无数危险境况中存活下来的天才灵光陡然乍现出来。

几乎就是在顷刻之间,在于那生死边缘的徘回中,徐苍已经半步踏入死亡领域中,并且将携于飞机中上百条人命一同坠入下去。可那乍现灵光让徐苍好像看清了自己的行为,看清了前方到底是什么。

“错了!?”

于那无尽黑暗,无尽感官隔绝之中,徐苍于此境之间竟然分出精神明晰了周围种种。

由于水流阻滞而带来的飞机减速从而产生的下俯错觉!

没错,就是这个!

徐苍捕捉到了直觉中让他悚然而惊的原因,也将那只踏入死亡的脚步缩了回去。

他的反应是如此之快,在念头产生的一刻便已经有所行动。刚是运动的右手稍是停顿了一下,接着以更为轻柔的动作往后带。此刻,海水已经淹没了徐苍的下肢,他能感受到飞机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小了,很快,很快飞机就要停下来了,之后便是决定上百条人命的决定性的撤离时刻。

徐苍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了,他的天才已经得到了体现与验证,但是他也挡不住海水会从驾驶舱的门缝中渗透进驾驶舱中。驾驶舱舱门并非是严丝合缝的,在其下方与地板接合处是有空隙的,在庞大的水压下,越来越多的海水会从这里渗漏进客舱之中,以大大减小飞机漂浮的时间。

不过,这一切已经不是徐苍可以决定的了。

不消片刻,驾驶舱中的积水就已经淹到了徐苍的下肢,而且水面还在持续性太高。风挡破裂所形成的漏洞太大了,水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即便在大姿态下,溅落进来的水也是海量的。

在念头转动的片刻,徐苍手臂处就已经沉入水中,但是他能感觉到飞机的速度已经很小了,离完全停住已经很近。

“记住,不管如何,不要打开驾驶舱舱门。”就在水面不断抬升的当口,徐苍说出了他最后一个指令。

机长此刻低着头,在海水狂涌而出时,他一样是睁不开眼睛了,甚至连听力都受到了影响,但是他还是接收到了徐苍的指令,并将之牢牢印刻在了脑海之中。

这是作为飞行员的责任,他必须铭记住!

水的阻力非常之大,况且在大姿态下本来就会增加阻力。不过在数秒之后,飞机便已经完全停在了水面之上。

在飞机停下的一刻,原本是该由驾驶舱发布撤离指令的。但是,此刻驾驶舱中已经被水淹没大半,徐苍的胸口以下都已经浸在水中。在这种情况下,飞机的中央控制台上的通讯面板自然是使用不了的,自是也无法发布撤离指令。

不过,此前徐苍就与乘务组完成了沟通,一旦飞机停住,由乘务组自行组织撤离。….

由于飞机在增压性上的要求,所以整个飞机机身的密封性还是相当不错的。实际上,飞机的后半机身已经完全淹没在水中了,但是在客舱后半部分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淹水。

“所有乘务员各自前往应急出口,组织撤离!”头等舱乘务员代替乘务长发布了撤离指令。

原本她是用旅客广播的,但是应该是飞机电子舱受到海水浸泡,影响到了内话系统,即便客舱并未遭受到海水淹没,但是旅客广播系统根本用不了。无奈之下,头等舱乘务员只能扯着嗓子往后面喊过去。

好在在此前迫降成田机场的时候,徐苍特意让头等舱乘务员与其他乘务组员进行提前沟通,内容就包括陆上与水上的撤离程序。

不得不说,有准备跟无准备的撤离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的。至少在提前核对对程序后,后舱的那些资历稍浅的乘务员也没有表现出过于慌乱的神情,差不多在已经相对合适的情绪反应中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或许是因为看到后舱的淹水情况还不算特别严重,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兆头,这说明飞机的密闭性不错,相应的,给予她们撤离的时间应该也会相对充裕。

不管怎么说,水上撤离的难度都要比陆上撤离高很多,要是有极大的时间压力。如果在时间压力的影响下,她们的操作与程序真不一定能如现在这般顺畅。

按照之前计划的,此刻是打开了两个翼上紧急出口,人员都该是从翼上的紧急出口下去。负责这两个紧急出口的乘务员在一番操作后,直接将舱门的紧急操作把手拉出,两个翼上舱门直接从机身上脱离掉落进水里。

翼上出口顾名思义就是舱门口正对着大翼。按照正常的撤离流程,不少前期出来的乘客可以先行站在大翼之上,之后再比较从容地跳上救生筏,有没有落脚点,撤离的难度还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乘务员也是在实际航班中第一次操作翼上出口的紧急把手,庆幸的是,第一次实际操作并没有出现什么岔子。

接着,其他乘务员立刻将救生筏抬过来。

救生筏置于行李架上是放了气的,但是在其中有自动充气的装置。一会儿将其抬出去,自动充气后扔进水里就能形成一个容纳大量人员的救生筏。

前面将救生筏抬过来的乘务员先是出去翼上出口,站在大翼上开始操作救生筏的充气装置。

令乘务组比较欣慰的是,在这个时候,乘客并没有出现太过冲动的行为。如果这个时候人员不管不顾地往外冲,很可能会将原先在大翼上站着的人挤下去,这就比较危险了。

可能也是受到周围人相对冷静的氛围的影响,把守在翼上出口的乘务员的心境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只是在突然间,其中一个乘务员有所感觉,低头一看,刚刚明明还没有淹水的地板此刻已经没上了大量的积水,乘务员的脚背都被淹进去了。….

“这......”乘务员先是一怔,旋即脸色狂变。

太快了,这进水速度太快了。这才多久,后舱怎么进去这么多水了,不应该这么快才对啊?

首节上一节318/4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