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00:大国机长 第211节

徐苍嗯了一声:“没错,但是庞巴迪具有研发干线客机的能力。”

李荣成的眉毛一扬,他开始品尝出徐苍话中所指了:“你是说要收购庞巴迪?你在开什么玩笑?你知道庞巴迪公司的市值是多少吗?四百三十亿美元,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你懂这是什么含金量吗?”

“懂懂懂,别激动,开个玩笑,开个玩笑而已。”徐苍笑嘻嘻的,看起来心情突然好起来了:“不说不开心的事情了,咱们莫名其妙多了一亿多的资金,总得想着怎么花不是?”

李荣成翻了个大白眼:“徐苍,波音和空客对你的禁令就这么算了?”

徐苍拍拍李荣成的肩膀:“放心,会找到出路的。”….

“算了,算了,你都不急,我急什么,干着急的。”李荣成也懒得再说了:“后天咱们一起启程其稻城亚丁机场,这两天不要到处乱跑了,免得出什么意外。波音为了批下这次测试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不太容易再弄第二次。”

一提到试飞的事情,秦心不免有些担忧:“徐苍,你觉得这次试飞把握大吗?”

“没事!”徐苍嘿嘿一笑,看起来甚是轻松:“如果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777是一款好飞机,有比较大的概率,我上飞机睡一觉,试飞就结束了。”

在协议中,徐苍参与试飞但是不参与直接执行试飞的项目,他只用保证飞机能平安落地,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而出于对波音777此后的发展的提前了解,徐苍感觉自己是要白嫖一波波音了。

“跟之前说好的一样,试飞会由叶先主导。我不喜欢叶先的为人,但我也得承认叶先还是相当厉害的。所以,我对本次试飞也表示乐观。”

“你看,都说没什么问题了,不用瞎想。”徐苍边是安慰着秦心,边是朝着屋外张望:“史灵灵呢,我得要去问问她在美西南到底学到了什么。”

“我去叫她吧。”秦心起身往屋外走去。

随着秦心的离开,李荣成的表情迅速变得严肃起来:“你刚才不是在开玩笑对不对?你真的想要收购庞巴迪!国内飞机自研差距太大了,所以你想要直接找外援。”

徐苍伸了个懒腰:“你都说了庞巴迪是什么世界五百强,好大的名头啊,我哪敢有什么收购的念头啊,是不是这个道理?”

“按逻辑上来说,的确是这么个说法。但是,直觉告诉我,你小子绝对是有想法的,我的感觉很强烈。”

“想法肯定是有想法啊,我还想把波音空客都给收购了呢!想想都不行啊,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徐苍缓缓地站起身子来:“好了,不都说不提不开心的事情了嘛。走了,出去说话吧,透透新鲜空气。”

说着,徐苍已经率先离开了屋子,而李荣成望着徐苍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即便徐苍一直在否认,但是李荣成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徐苍对庞巴迪绝对有想法,不是那种空中楼阁的幻想,而且确确实实的野心。

虽说李荣成也想不明白面对一家市值超过四百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徐苍不过是蚍蜉撼树,可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开始有些期待了,期待徐苍到底在谋划什么。

......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在此期间,由于保险问题的解决,ARJ21的合作案终于得到了通过。二十架ARJ21会分成四批逐步调往剑川机场和洱海机场,具体安排由春夏航空来决定。

除了飞机本身,按照合作案的要求,超过一共一百五十六名相关机组人员也会随着飞机一齐调往春夏航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机组人员的所有薪酬,培训费用以及其余各种费用支出都会由春夏航空来支付。….

不过,这种人员流动并非跳槽,而是有点儿类似于湿租。只不过,是租金为零的无偿湿租。

当然了,对于国大航空来说,至少以后不用在这二十架ARJ21上花钱了,自然也不会有亏钱的道理了。

二十架飞机的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徐苍的计划是只留三架在洱海本部,其余全部放在剑川。当然了,等后续景洪机场建设完成,飞机还会被分流到景洪机场。

当然,这仅仅是徐苍的计划,景洪机场的建设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虽然徐苍对安置这二十架ARJ21飞机跟一百五十多名醒来的机组成员更加关切,但是777试飞的事情还是更加迫切的,毕竟是签了合同的。

按照计划,今天应该是从剑川乘坐木华航空的飞机去稻城亚丁的,但是临了出了点儿变化,春夏航空的剑川-逻些航线批下来了。

原计划剑川-逻些航线的首航徐苍是不参加的,是由莫尚云教员跟史颀教员两人搭组。这两位大佬在一起,逻些机场虽然飞行环境恶劣了些,可想来也不会出什么意外。

当然,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徐苍当天要去稻城亚丁。

不过,对于上辈子没怎么飞过高高原的徐苍来说,逻些首航对他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但是,本着对波音777试飞的负责态度,徐苍就不打算直接参与进来了,观摩一下即可。

原本得知此徐苍要参加逻些首航时,李荣成是表示强烈反对的,毕竟777的头等大事,万万是不能出问题的。结果,徐苍表示仅仅是加个机组,坐在驾驶舱看一段,之后就从逻些乘坐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直飞稻城,耽误不了多久。

经过徐苍一顿扯皮,李荣成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

由于逻些机场本身的海拔高度就超过了一万英尺,常规飞机落到上面本身就要释压了。所以,需要特殊的具有高高原能力的飞机来执行这个航班。

所以高高原飞机就是对飞机的增压系统进行了特殊改装,更改了增压系统的释压以及客舱自动掉落氧气面罩的标准。这类737在整个型号中并不多见,然而,令徐苍感到相当意外的是,天东航空的周延平答应租借给徐苍的飞机很快就到位了,是两架737-700飞机,其中一架竟然就具备高高原能力。

当然,按照徐苍的计划,逻些航线是要737-900来飞的。毕竟这条航线他可不会将机票价格降到几百,要是他这么做,那真是大傻瓜了。

不过,相较于别的航空公司动辄两千的机票,徐苍根据公司的成本计算,将机票价格定在了一千五百,还是要比所有飞往逻些机场的航班便宜。

从机票预售的火爆程度来看,徐苍恨不得用747来飞这条航线了。当然了,用747来飞的话,估计赚得不会比737-900多太多,毕竟747的维护成本太高,每次起落,每次发动机的起动和关车都会对飞机产生损耗。….

为什么重型机飞稍微短一些的航线就很容易亏钱?那是因为飞机的损耗大多在于起落和发动机的开关。

一条单段七个小时跟单段三个小时的航线对飞机的损耗其实相差不算很大。那航空公司既然知道飞机损耗的关键在于次数而非时长,尤其是对于重型机这类维护成本极高的机型,那航空公司从成本上来考虑肯定是要执行航程超长的国际航线是最优质的。

但是,那架说好的737-900还在西雅图等着呢,徐苍急得直冒火那也是于事无补。本着能赚多少是多少的想法,既然自家的737-700具有高高原能力,那何不先飞着试一试?

不过,跟以往首航后续会接着排出来计划不一样,这次飞完首航,后面四天时间内都不会有剑川-逻些的计划。原因就在于春夏航空运力的缺失,实在是腾不出来飞机了。

这次首航逻些还是特批下来的。因为天东航空剑川分公司租借徐苍飞机的手续还没有完全弄下来,所以这次首航是单独审批下来了,不能算作定期的常规航班。而自己家的那架没有手续问题的737-800又飞不了高高原,所以首航过后就不能再安排航班了。不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天后,那架737-900飞机就会从西雅图起飞了。快的话,大约在第五天就能替代700型号执行逻些航线了。

今天737-700算是给之后900飞机探个路。

从内心上来说,李荣成是不愿意折腾的。可为了看住徐苍,他还是坐了航班号为9521的剑川-逻些首航。当然了,跟徐苍一样,他只会坐一段,到了逻些后,不会跟飞机返回,而是跟徐苍一起从逻些直飞稻城。

李荣成想着飞个高高原航线应也出不来什么事情,毕竟驾驶舱的机组资源实力摆在那里呢。莫尚云配上史颀,不管是放在哪家航空公司那都是顶配的。

于是,李荣成上了飞机就开始睡觉,而徐苍则是钻进了驾驶舱,满是好奇地着航班的运行。

“一会儿到逻些机场开始进近了,按下那个高高原着陆电门就行?”徐苍身着着便装,坐在观察员的位置上指着增压面板左边的一个电门按钮问道。

徐苍所指的电门按钮上有HIGHALTLDG的字样标注,是在座舱高度警告切断电门下方。如果没有高高原能力的737,在同样的位置就没有这个电门。

史颀之前在西北飞过一段时间的高高原,那里都是天山余脉,某些机场的海拔高度也会超过一万英尺。但是,那个时候史颀飞的都是空客,用波音来飞高高原,他也是头一遭。

因此,即便是同为C类教员,可史颀还是相当自觉地选择坐在了右座,让莫尚云坐到了左边。本次首航在航前准备的时候就说好了,逻些机场的落地是由莫尚云来的。

相较于经验稍稍欠缺些的史颀,莫尚云的经验就丰富很多了,笑着跟徐苍解释道:“对,那就是高高原着陆电门,下降进近的时候按进去就行了。一旦我是做进近简令之前把电门按下去,然后再开始做简令。”….

“这个电门是不是按下去了,整个飞机的释压逻辑都变了?”徐苍前世倒是知晓这个高高着陆电门,但是因为等这类特殊功能的机型普及开来后,徐苍已经主要将精力投入在行政工作上了,这就造成徐苍只在手册上看过这个电门,并没有在实际运行中操作过。今天这个首航,算是给徐苍开开眼界了。

“嗯,普通飞机不是座舱高度一万英尺响嘛,按下这个按钮后,释压的座舱高度要提高到一万四千......多少来着,精确的数字有些忘了。哎哟,老了呀,老忘事了。”

“看起来教员你的确是忘事儿了。”徐苍打趣道:“不是一万四千多,释压高度会更改成一万五千两百英尺,氧气面罩掉落的高度从一万四千英尺变为一万五千六百英尺。”

“对对对,就是这个数字。”面对徐苍的调侃,莫尚云倒是不恼火,还是夸奖起来了徐苍:“这种飞机全国都没多少。剑川的基地航空的话,飞羽航空高高原航线飞得多,倒是有一些,还有就是木华航空剑川基地以及天东航空剑川分公司有几架,其余地方好像就没有了啊。别的公司想要运行高高原的话,大多是用A319的而非737-700。你这小子连这种生僻型号的数据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从哪儿看到的,你应该没飞过高高原航线吧?”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徐苍随便敷衍了两句:“不就是手册上的玩意儿嘛,随便翻翻就记住了,当然了,我的确没有飞过高高原航线,单纯的是纸上谈兵。”

“年轻人就是记性好,让我记手册上的东西,三天不到就得忘干净了,哪里还能记得这么精确,还不是自己平常飞的机型。”

史颀在一旁还附和着:“是啊,前两年局方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疯,硬要考我们教员的理论。你说那些年轻教员考考就算了,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能记住个什么,全都是凭着经验来飞。为了应付那考试,我还特意请假在家看书,看得我是万分煎熬,那场面比如聘C类教员的检查都难受。”

“老教员技术好,但理论知识过时,又不太爱学习。年轻人倒是理论不错,但手上功夫不行。人无完人嘛,没法子。”徐苍说道。

莫尚云笑道:“你还挺有感慨啊!我看你小子就是个完人,理论又扎实,手上功夫还稳得很,你这该不会是在自夸吧?”

“我这哪里自夸啊?”徐苍忙是说道:“就比如这高高原机场,我不就两眼一抹黑嘛,这不就是一个技术短板嘛?”

“这还是技术短板?高高原而已嘛,你上座来飞,我今天给你把短板给补齐了。”莫尚云看起来相当高兴,拉着徐苍就要让他上座。

“不好吧,这属于违规上座了。”徐苍有些不好意思。

“不是什么大事!体验体验嘛,高高原对你来说应该不难,经验问题,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史颀也不是很在乎违规不违规的事情,说话之间,竟然已经在开始解自己的安全带了,这分明是要给徐苍让座的。

徐苍一时有些为难:“教员,我这都穿着便装,鞋子还是运动鞋,这会不会不太好。”

“有什么不太好的,赶紧上座,逻些机场落地你来。”

徐苍一听,忙不迭地摇头:“不行,不行,我没落过高高原机场啊,这要是出问题了,那就是明知故犯,要惹麻烦的。”

莫尚云情绪异常高昂,拍着胸脯:“没事儿,有问题,我担着!”

梅子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w w w.jhssd.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jhssd.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203章 惊魂!惊魂!

逻些机场31号跑道五边。

此前,在莫尚云教员的保证下,徐苍还是上座打算试一试这海拔超过一万英尺的机场到底是怎么个样子。说实在的,徐苍虽然嘴上说得担心,实际上,那也仅仅是说说而已,从心底里,他的确不觉得高高原机场能有多可怕。

上座之后,前期的程序操作跟普通航班是一样的,而如莫尚云教员说得那样,只是在开始做进近准备的时候按下高高度着陆电门即可。

逻些机场跑道足足有四千两百米,已经比肩了不少枢纽机场的跑道长度了。

这倒并非是逻些机场的航班量有多大,或者机场等级有多高。不少高高原机场,即便本身规模不大,但跑道长度都会建造得比较长,原因就在于高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在同等条件下,起飞和刹停的距离要比平原机场长很多,所以高高原机场必须要将跑道建得长一些,乃是客观条件造成的。

逻些机场只有31号跑道有盲降,另一条对面的13号跑道只有VOR/DME进近程序。不过,徐苍看过逻些机场的气象资料,一年四季多为北风,所以大部分时间只会用到31号跑道。可能是出于成本考虑,逻些机场才只建造了一边跑道的盲降。

都说高高原,高高原,具体逻些机场的高体现在哪里呢?

大部分平原机场截获下滑道的高度基本是在一千两百米,低一点的九百米,高一点的一千五百米,基本就是在这个区间。但是逻些机场截获下滑道的高度是五千四百米,稍微比对一下就能知道这个高高原机场的难点在哪里了。

五千四百米的高度,有些进近区域设置得比较低的地方可能都还没有转到进近管制频率呢。而且在这个高度下,飞机的各种性能远比低高度要差,这就导致在高高原机场运行时飞机的很多操作比之平原机场是做不来的。

徐苍有些心理上的准备,但是不代表在生理上也有准备。

由于在进近伊始按下了高高度着陆电门,这就导致飞机座舱的增压逻辑发生了改变。在下降过程中,飞机的座舱高度逐渐向着着陆机场的海拔高度靠拢,以致于在截获五千四百米的最终进近定位点后,增压系统已经调节座舱高度接近一万英尺了。

“逻些机场跑道足够,一会儿进跑道时能量要足,当然了杆要顶住,进场高度不能高,速度做得稍大一点儿就行。这边机场海拔太高了,推力衰减非常快,加油门要果断,收油门要谨慎。咱们飞机的涡扇发动机本来加推力都需要一个过程,更别说在一万英尺的高度了。在低高度,尤其是转入目视阶段期间,但凡是感觉能量不足或者飞机没劲,那就不要犹豫,把油门补上先。一旦在低高度让飞机真正形成了过快的下沉,那再补油门就没用了。”

“还有就是在拉平阶段,逻些机场跑道长是长,但是宽度相对来说是比较窄的,而且31号跑道五边临近跑道头的地方是一个明显的下坡,所以在进入目视阶段后,单从目视参考上容易给你一种飞机偏高的错觉。不过,以你的技术下降率应该控制得会比较好吧,这种视觉上的差别相比不会给你造成太大的障碍,我就是提醒你一下。”….

在五边开始下降的阶段,莫尚云教员还在孜孜不倦地给徐苍讲解一些着陆要点。这右座要是一个副驾驶或者年轻一些的机长,莫尚云还是掰开揉碎地讲。

虽说有标准操作手册里提及了着陆手法,但是实际上,每个飞行员的着陆手法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说,飞行员判断飞机在五边的相对位置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在平原地区,很多手法是通用的。但是在高高原地区,有些手法就容易出问题了。比如,一些飞行员由于无法通过身体的感觉来体会飞机本身的能量,他们只能依靠速度这个简单的标准来判断。

可实际上,速度这个标准有些时候是不准的。并非说速度高于进近速度,那飞机的能量就大,低于标准进近速度,飞机能量就小。的确存在大速度小能量或者小速度大能量的诡异状态。

如果仅仅依靠速度来判断,即便是初期似乎有所改观,但本质上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这种判断失误发生在低高度,陡然出现的过大偏差很可能会让飞行员失去最后修正的机会,以致于只能在一次失败的进近中复飞。

某些飞行员可能也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进入跑道上空后,他们会对飞机的状态进行一个最终的确定,以便在拉平阶段决定对油门和拉平量的调整。

进入跑道上空,也就是差不多五十英尺的地方,只要不是特别明显的低能量,有些飞行员就会尝试微量地收点儿油门来对飞机的能量进行判断。

不过,因为飞行中最为常见的杆舵配合,在收油门的同时需要配合上定量的拉杆,以期维持住正确的下滑轨迹。

如果真实能量偏低,即使是在微量的油门减小和带杆之下,飞机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沉增加,这个时候就不能继续收油门了,而是将油门绷住,甚至有可能需要在这个最后时间段再增加油门。

如果真实能量正常,带杆的动作会抵消掉油门的减小,可能会出现较为微小的速度降低,但轨迹和下沉上通常不会有超出标准的情况发生。

这个时候,飞行员就能以此判别自己的入场飞机能量是正常的,后续的拉平工作就相对舒适了。

如果飞机能量过大,而一般来说,能量过大的情况下进场反应在飞行员的体感上,飞行员是需要顶着杆进场的。但是,不是说顶着杆进场就一定是能量过大,有些是在底层气流变化下的偶发状况。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飞行员在进入跑道上空后,在收油门后,还能明显感觉到持续顶杆的需求,那大概率飞机的能量有些太足了,需要比正常的拉平更快更早地进行推力减小了。

飞机能量是一个比较主管的标准。而一些飞行员更喜欢将之称为飞机有没有劲,也就是说飞久了飞机之后,在对飞机的操纵中是可以通过手感了解到飞机的状态的。….

一般来说,在最后下降阶段驾驶盘是一种微微带着的状态是比较合理的。如果需要一个比较明显的力道才能维持住飞机状态,那只能说明飞机的状态是有偏差的,也就是一些机长教员喜欢说的飞机没有配平好。

但是,这个微微带着的状态并非一沉不变的。有些飞行员就喜欢带着杆飞,因为这样在操纵手感上会更加强烈。而有些飞行员则喜欢顶着杆进场,因为那种带杆进场的状态会让他感觉到过大下沉的忧虑,即所谓的飞机宁大勿小。这种情况下,着陆大多不会出现接地载荷大的警告,但是这种能量过于充足的情况下,飞行员对收油门稍稍迟疑一下,那很可能就会产生平飘距离长的警告。

当然了,有些飞行员宁愿出平飘距离长的警告也不想出接地载荷大的警告,两者在严重程度上还是有点儿区别的。

不过,通常对于着陆技术比较成熟的飞行员来说,不会做出这种取舍,因为他们已经能比较明显的体会到飞机的能量大小。但是,这种比较常规的方法在高高原机场是不太能用的。

能量正常或者能量偏大可能还好一些,毕竟是有操作空间的。可要是飞机本身能量偏小,在进入跑道上空试探性地收那一下油门,在平原机场可能影响不大,毕竟还有最后五十英尺的区间让油门再加上去,但是在高高原机场,能量本来就偏小,再收下油门,飞机会比在平原机场更快地下沉,而且在最后五十英尺,推力很可能是加不上去的。

在高高原机场,飞机的发动机就是没力气!

所以,莫教员才说让徐苍在进场能量上做得大一些,即以一种略微顶杆的状态来进场。这样,即便后期拉平时因为对高高原机场的油门使用不熟悉而造成油门收得太快所产生的后果依旧有拨乱反正的空间。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逻些机场长达四千两百米的跑道基础上,毕竟这个跑道即便是在高高原机场都显得鹤立鸡群了,便是给了徐苍试错的空间。

如果是对其他普通飞行员,莫尚云教员首先就不会真的给予充足的放手量,二来讲解也会更加细致,至少对于飞机速度,姿态,下降率的形容会更加精细,而是像刚才那样一笔带过。

莫尚云相信徐苍是一个天赋极佳的飞行员,一点儿就通,不需要手把手地教。对于普通飞行员,那就该让其依照自己设置的路线去走,而对徐苍这样的飞行员,为他设置好限定的路线反倒是会让其感觉到不适,所以只要顶一个方向即可。

首节上一节211/4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