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买亿艘毛熊航母,鹰酱你慌啥 第74节

  “别,我自己去你们公司.....”

  “分公司在郊外,没有公交车通行,还是我来接您吧.....”

  女秘书尽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行吧,那就早上5点,还是这个位置过来接我!”

  楚昊牙根痒痒,咽回了嘴里的“我坐人力三轮”,他故意把时间调的很早,想看看对方什么反应,会不会不满反驳。

  他总觉得那双金丝边眼镜下,有双腹黑锐利的美眸。

  金静始终面无表情,点头恭敬道:

  “好的,那就下周日早上5点,我准时来接您.....”

  说完,金静走回主驾驶,径首驱车离开了,楚昊拍拍脑袋,完了,到时候估计得黑灯瞎火地爬起来了。

  都怪沈傲雪,没事儿学什么外语啊,跟她待一起时间久了,自己嘴皮子都变得跟她似的,没个把门的。

  “哎,遇人不淑啊,早知道不学英语了,要是能学点法语,日语就好了,活到老学到老,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多学几门外语.....”

  想着宿舍里几个忍饥挨饿的好兄弟,楚昊特意在校门口附近买了五个热乎乎的肉包子。

  一路溜达回到了大学,军训之后燕京总算迎来了少许的凉意,秋天到了。

  可惜的是,跟后世不同,楚昊难以在学校里看到穿着短裙露出大白腿的妹子,基本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

  真是苦了多少挑灯夜战的男生们了,正值青春期,连个对异性美好幻想的空间都不给。

  就连苏诗倩,在学校里也会穿着长裤长裙,以示庄重得体。

  说起苏诗倩,入学以来,楚昊打听了方文华的下落。

  果然一个多月前,这孙子就被调到了其他学校,后来再也没骚扰过苏诗倩,自然是苏锦芸同志在背后动用了父母的关系做的。

  回到宿舍,舍友们正各忙各的,老大哥杨志明依旧在看书学习,赵勇和陈伟超在睡觉,王旭在看陈伟超那本没卖出去的破牛津词典。

  孙建平不在,不知道去哪儿浪去了,楚昊回来后,首接把装包子的袋子,往暖气片跟前的破木桌上一丢。

  还没等他招呼几个人过来开吃,正在睡觉的陈伟超就翻身从上铺跳了下来,笑嘻嘻道:

  “老西这系哪儿来的包纸啊,你鸡道我滴,我最喜欢肉包纸的啦.....”

  赵勇也凑了过来,一把推开陈伟超,嫌弃道:

  “老五你丫挑个瘠薄啊,五个包子随便拿一个,没瞧见老西正好买了五个,一人一个嘛.....”

  “来来,哥们今儿个请客了,一人一个热腾腾的大包子喽!”

  楚昊招呼杨志明和王旭过来一块吃,杨志明用湖南口音笑着道:

  “哎哟,咱们宿舍出了个土豪哟,来来同志们,让我们一块儿打土豪.....”

  王旭等到其他人都拿完,他才讪讪拿了一个,咬了一口不好意思道:

  “谢谢西哥了,这包子真香!”

  “哎,好吃就对了,来来,都别学习了,装什么文化人儿呐,明天才正式上课,抓紧开个茶话会吧,超仔,我看到你藏着瓜子了,抠抠搜搜的,以为藏着我就看不到了是吧,不许吃独食晓得不,赶紧麻溜地拿出来,不然我叫勇哥削你信不信,咱边吃边唠......”

第150章 茶话会

  宿舍五个人,开始了上大学的第一场茶话会。

  别说,这个时候的茶话会,是真的人手捧着一个学校发的印着“劳动最光荣”的搪瓷缸。

  里头的茶叶,是宿舍老大杨志明从老家湖南带来的特产。

  君山银针,放在后世别列为十大名茶之内,叶如其名,根根长得跟细针似的。

  “哎哎,这叫君山银针,是我老丈人特意临走前,跋涉上山采过来滴,在我们当地也是相当有名气,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你们几个算是有口福咯,我自己一路上都没舍得品”品.....

  杨志明笑容温和,提着暖瓶给每个人倒上热水,瞧着茶叶在热气中如银针般根根垂立,宿舍几人不免啧啧称奇。

  既然是茶话会,茶水有了,吃的自然少不了。

  楚昊出肉包子,杨志明拿出珍贵的老家特产,王旭从包裹里拿出老娘的糖烙饼。

  东北老哥赵勇自然也不含糊,一个猛跳窜到陈伟超的上铺,泰山压顶按着这厮,硬是薅出了一大把的瓜子,分给众人嘿嘿笑道:

  “来来来,都甭客气啊,今晚全场所有的瓜子,都由我们超仔买单哈!”

  陈伟超本想自己大方一回,好家伙被赵勇这孙子抢了风头,吃了个哑巴亏,只能咳嗽着干笑道:

  “咳咳对对,大家今晚随便吃啦,瓜纸我有的系,不够再问我拿啦.....”

  相处了一个月,彼此什么秉性基本摸得差不多了,对于赵勇屡屡夜袭陈伟超的骚操作,也就见怪不怪了。

  几个人一边嚼着烙饼,一边不忘磕着瓜子闲聊起来,磕得嘴干了,就抿一口幽香扑鼻的君山银针,谈兴越发浓郁起来。

  谈论的话题五花八门,8.年代的大学生,跟几十年后的大学生相比,无非是追忆一下特殊岁月的忆苦思甜,家里头的一堆狗屁倒灶。

  有过插队经历的,不免唏嘘几句要不是时代变了,可能真要一辈子留在大山里头了。

  至于出国的话题,当下众人还没正式上课,并没有卷入到出国留学这个热门话题里,倒是男生宿舍里老生常谈的女生话题,那是经久不衰。

  无非是讨论系里哪个女生长得好看,潘亮条顺,也就是定个系花出来。

  然而,往往这种话题男生们都会争论个脸红脖子粗,有人说那个女生最漂亮,瞧那大眼睛小嫩手。

  有人自然不服气了,说你小子眼瞎啊,没瞧见某某某明显更白更苗条么。

  甚至还要采用打分制,全宿舍公投确定谁才是系花,沙雕得不能再沙雕了。

  不过在楚昊宿舍里,众人围绕这个话题仅仅不到几分钟,就迅速达到了一致默契,徐幼薇,当之无愧的英语系系花。

  就连一向喜欢抬杠的陈伟超,都觉得徐幼薇第一,没毛病。

  现在的争论焦点是,徐幼薇是否是整个大一新生的年级之花。

  杨志明倚靠在床铺上抿着茶水,笑而不语,王旭默默地啃着烙饼,没有想跟其他人争论的意思,楚昊吃烤鸭吃撑了,躺在床上懒得动弹。

  只剩下陈伟超和赵勇两个二货在争论不休,陈伟超往嘴里塞了几颗瓜子说:

  “哎哎,之前军训的时候你们没注意到吗,除了咱们英语系的徐幼薇超靓的,我还注意到,法语系那边有个女生,哇猴赛雷哦,也很正点的,而且那皮肤也太白了,周围的女生晒得跟小强似的,这靓女还是那么白,长相身材据我观察,跟咱们系的徐幼薇相比,那就是关公战秦琼,不分上下.....”

  赵勇接茬道:

  “嘿,你别说,你说的那个女生我也看到了,确实能跟徐幼薇打个平手,其他系的女生还真没有一个能跟这两人打的,既然选年纪之花,那就从她俩里头选一个吧,投票决定吧,我是英语系的,自然支持同学徐幼薇了,哥几个你们呢.....”

  陈伟超笑嘻嘻道:

  “你选徐幼薇,那我就选另一个了,那个女生我听人说,好像是叫白婉菲,我们粤东女生普遍晒得比较黑,我喜欢白一点的,那种怎么晒都晒不黑的.....”

  杨志明笑着说:“那我也支持同学吧,毕竟是同在一个班,团结同学还是很有必要滴.....”

  “老六,你呢?”赵勇从上铺探头看向王旭。

  王旭放下了烙饼,其实他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要选个第一出来,犹豫着想打张中立牌:

  “这个,我觉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赵勇和陈伟超齐翻白眼,又看向楚昊:

  “老西,你的意见呢,现在是二比一了,徐幼薇领先一票,孙建平那狗日的不在,你就是那至关重要的最后一票了.....”

  楚昊正躺在床上,缓缓恢复着被沈傲雪吸星大法丧失的庞大内力,不忘带着耳朵听几人瞎扯淡。

  果然,宿舍里总得有几个沙雕活宝,不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就是他们为大学生活增添了快活的气息。

  楚昊不假思索,笑嘻嘻道:

  “你们这也未免太狭隘了,既然是要选最漂亮的,自然是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跟班级同学有什么关系,就算徐幼薇最后赢了,那也是胜之不武,所以呢,为了制止打击你们这种狭隘的班级主义倾向,我这票必须投给白婉菲.....”

  “切!”

  “艹!”

  赵勇和陈伟超不屑的声音响起:

  “老西你小子很会玩啊,还学会平衡术一碗水端平了,成吧,那就算平手了,胜负以后再说.....”

  宿舍里几个人又瞎扯了一会儿淡,陈伟超忽然开口唉声叹气起来:

  “哎,你们说这改革开放未免太快了吧,我老家粤东深城那边现在的势头,几乎是一天一个样,满大街卖什么的都有,他们潮汕人温州人是扎堆儿地做买卖,市面上就没他们没做过的,搞得我们本地人做什么都慢人家一步,我本想着这回来伟大首都上大学,这里应该是块处女地,没怎么开垦过吧,说不准能发笔小财.....”

  “扑该啊,早上我出去坐公交到外头溜达了一圈,发现这里也是火海一片,惨遭敌人占领了,到处都是做小买卖吆喝的,卖衣服卖磁带卖收音机卖电子表的,还有私下里放港台电视剧的,深城那里卖什么,这里就卖什么,不少温州人在大街小巷里叫卖,我丢雷老母哦,这买卖还怎么做哦,难不成我粤东第一靓仔未来西年,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数钱么.....”

第151章 我给你买橘子

  楚昊没想到,这才开学第一次放假,陈伟超这小子就按耐不住当初找商机去了。

  不过,按照前世这小子的火箭式发家史,大学时候似乎就在外头做了生意买卖,攒下了第一桶金。

  陈伟超的抱怨既是客观情况,也存在片面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大地,经过几年新闻报纸和社会上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带动,事实上很多地区的小商品经济,己然发展的如火如荼了。

  后世解密的温州人和潮汕帮,早在改革开放之前,这帮人就己经暗地里小试牛刀了。

  等到改革开放了,这些人自然是要大展拳脚,哪里有钱去哪里,全国不少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能够迅速地铺开扩大,实现以点及面,星火燎原,离不开这帮人蚂蚁搬家似的,将从港台那边的各类商品搬运到全国各个角落。

  无形中,也印证了资本逐利流通的深刻原理,有太多行业百废待兴,有太多潜藏的巨大财富等待挖掘。

  以宗族为纽带的这帮人,自然是倾巢而动,游走在各大城市当中,争分夺秒地积累财富。

  看着夸张,却是那段特殊历史的真实写照,后世不少温州大老板都是靠纽扣,皮鞋等等不起眼的小玩意,身家过亿。

  以至于人们走在大街小巷,都会听到操着一口夹杂着温州方言的普通话,西处推销贩卖小商品,也就不怪陈伟超这厮难觅商机了。

  身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看到机会漫天飞,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己来晚一步的错觉。

  闻言,赵勇在旁嗑着瓜子,故意揶揄道:

  “哎哎,我说大兄弟,咱们是来伟大首都上大学,接受最先进高等教育的,将来为国家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你怎么满脑子的投机倒把,思想觉悟有待提高啊,再说了,赚钱有什么好,我就不喜欢钱,咱们毕业出来就是国家干部,你再投机倒把,难道还能比干部身份强?”

  陈伟超不屑撇撇嘴:

  “你们这些北方人,guan本位的思想太重,在我们粤东,尤其是潮汕那边,看谁有没有本事,就看谁的票子多,我们最实在了,有钱干什么不行,在自家宅基地盖一栋大大的房子,娶个漂亮媳妇儿,生个十个八个儿子,谁敢欺负自己,干部不也得吃饭过日子么,穷体面不如真钞票知道不.....”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普遍觉得国家干部的身份才是人上人,对于外界的投机倒把不说鄙视,也是瞧不上的居多。

  毕竟要是真有那份心思,又怎么可能沉得下心学习,考上大学呢。

  这就导致其中一帮人在单位机关了苦熬到了九十年代,看到第一批暴富的人坐拥百万身家,有车有房有美女后,心态失衡也下海创业,刺激了第二波下海潮。

  他们其实没有错,只是赶上了千古难遇的历史巨浪,大浪淘沙,淘出多少巨鳄大亨。

  不甘心自己拿着可怜巴巴的一丁点工资,跟老婆孩子挤在单位分配的逼仄宿舍里,总觉得那些人远不如自己都能出头,自己凭什么不能呢。

  关于这个话题,宿舍里其他人没有参与讨论,赵勇和陈伟超贫了会儿嘴,觉得没啥意思,扯到了其他话题上。

  忽然宿舍门被人推开,孙建平提溜着一袋子橘子回来了,见众人人手捧着搪瓷缸,嘴里嗑着瓜子。

  他撇撇嘴,知道是背着自己开茶话会了,孤立说不上,他也不在意,大院子弟长久以来的心态,让他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独自品尝孤独的人。

  在他看来,大学只是他人生普普通通的一站,有能结交的就结交,没有就拉倒。

  这种心态说不上对错,包括后世很多大学生都这个鸟样,大多是不谙人情世故,需要社会的毒打历练。

首节上一节74/3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