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67节

“李将军,有消息了!”

此言入耳,李修亦是面露喜色,从当初让李志派人回东厂之后,他就一直等待着东厂将蒙古的形势调查清楚,可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联络,一直未曾有消息传来,可是让他好等!

“皇太极确实已经率军至蒙古草原,拉拢了一大批亲近后金的蒙古部落,已经对以察哈尔为首的蒙古部族开战……”

“据细作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后金已经大胜几场,局势对察哈尔为首的蒙古部族应该是极为不利……”

“这样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大半个蒙古草原,大半个蒙古草原,就得成为后金的天下了!”

听完李志的诉说,李修亦是眉头紧皱,那一股不祥的预感,亦是愈发浓郁。

好一会,他才沉声道:“陛下知道此事嘛?”

“厂督已经向陛下汇报了。”

“替我向陛下汇报,就说……”

话音至此,李修却是突然沉默,他的猜测,终归只是猜测,而且是没有任何依据的猜测。

后金一直就对蒙古的动作不少,一如后金对朝鲜的征伐一样,没有任何异常。

而且,李修相信,满朝诸公,也不可能全是碌碌无为之辈,自然不会坐实蒙古被后金彻底压服。

朝廷,定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而且,有辽镇在,说起来,没到那一天真的出现,谁会相信,后金胆敢不顾腹地之安危,绕道蒙古,破关而入!

现如今,他多言,起到的作用,只会是微乎其微!

最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朝廷,也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猜测,而调兵遣将,大动干戈!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推演判断

“将军可有何事?”

眼见李修欲言又止,李志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有个想法,还不是太成熟,待李某再好好想想。”

“那小的就不打扰将军了,将军有事的话,派人通知小的便可。”

说完,李志拱了拱手,便退出了帅帐。

而此时的李修,则是眉头紧皱,伫立在帅帐之中,他所思虑的,是在于要不要将自己这个猜测汇报上去,若是汇报上去的话,他该以哪些论据来支撑自己的预测,或者说猜测。

毕竟,仅仅一个猜测的话,虽说能让朱由检重视,但,朝堂大事,可不是朱由检一言而决,他既然选择了朱由检,自然得为朱由检考虑一二。

不然的话,区区一个猜测,让朱由检拿到朝堂去让满朝诸公商议,那无疑是贻笑大方!

对朱由检,对自己,可都不是一件好事。

思虑片刻,李修行至桌案前,弯腰从桌案下取出了一副卷起的舆图,随即小心翼翼的在桌案上摊开。

大明乾坤图!

舆图摊开,这五个大字便清晰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仅仅看这五个字,就可以看出,这副舆图的重要性。

更别说舆图上那些标示得清清楚楚的大明各地卫所,关卡驻地。

毫不夸张的说,若是后金拥有了这副舆图,整个大明,对他们而言,便几乎成了单向透明!

若是哪个造反者得到,只要稍有军事常识,那么,造反之路绝对是如虎添翼,闹不出一番声势,都对不起这副舆图的存在。

这副舆图,能出现在这里,自然是李修向朱由检讨过来的,而当初负责复刻这副舆图的宫中画师,估计也早已化为了白骨。

舆图虽名为大明乾坤图,但自然不是只有目前大明所掌控的疆域地图。

毕竟,这个时代的思想,和后世那疆域分明,寸土必争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代,中央帝国,讲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讲的就是这天下不管何处,皆是国土!诸如现如今后金猖獗,早已成心腹之患,但在大明士大夫眼中,依旧是不开化的蛮夷。

这个思想,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故而,这副舆图之上,自然不仅仅只有大明疆域,但凡大明曾经所至之处,皆在这副舆图上有所体现,甚至称之为世界地图,或许更合适一些。

“这副地图,若是流传后世,恐怕得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了!”

望着眼前这副舆图,李修脑海里却是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想到这,李修也不禁一笑,说起来,他接触的许多东西,放在后世,都可以说是无价之宝,诸如内宫武库中的永乐大典,诸如那王阳明手札,再比如这副大明乾坤图……

简直不要太多!

将这个念头抛之脑后,目光在这副舆图上环视一圈,最终定格在了舆图上的蒙古草原与大明交界之处。

一个个地名在脑海之中流转,脑海之中,亦是在这一刻,掀起了一股头脑风暴。

战争推演!

他要为自己这一个猜测,寻找可以支撑的事实依旧,或者说,寻找到足够让朝堂诸公为之担忧的事实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修近乎定格的身躯,才稍有动作,最后,奏本呈列,笔墨挥洒,一个个刚劲有力的字体,亦是出现在了奏本之上。

“圣躬安,末将李修斗胆上奏,后金出兵……”

当最后一字毕,李修长舒一口气,目光在奏本上扫了一眼,这才看向帐外:“来人!”

声音落下,帐帘便立马被掀开,两名亲卫士卒快步走进,半跪于地。

“将军!”

“你们两个,快马赶回京城,将这封奏本送给陛下呈阅!”

“遵命!”

士卒领命,接过已经密封好的奏本快步退出帅帐。

李修却也忍不住再次看向这副舆图,心中的紧迫感,亦是愈发浓郁。

所谓事实支撑,对大明已经漏洞百出的边疆防御体系而言,简直不要太多。

甚至,在李修看来,若是让他率领数万铁骑破关而入,不说直接颠覆大明在北地的统治,至少取得的战果,能远远超出历史上后金第一次马踏中原的战果!

甚至,纵使他只率领勇卫营这万余将士,也绝对能给大明来上一记狠的!

当然,事情也不能如此对比,毕竟,他对大明的了解,可非后金能够比拟的。

就光是这副大明乾坤图,就绝非后金能够得到的。

而战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对敌我态势的掌控。

眼下,李修也不确定后金这次出兵蒙古,是不是为了给绕道蒙古马踏中原创造条件,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旦猜测成真,历史上的一幕便绝对会重新上演一次。

以如今大明漏洞百出的防御体系,是绝对阻挡不了数万后金铁骑的长驱直入!

当然,这从里到外,都已糜烂的体系,也绝非调换几个将领,或者增派几营兵力就能改善的。

写出那封奏本,李修也只是想抱着一种万一的侥幸。

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李修自然不会将希望放在朝堂之上,这勇卫营,才是他的立身之本!

若真到了那一步,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坐实历史再次上演!

而要想改变,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只有勇卫营!

“骑兵操练,辅兵练……”

“这场战争也需要尽快结束……”

目光死死的定格在这副大明乾坤图之上,一个个念头亦是在脑海之中闪烁。

战争的推演早已完成,李修知道,若猜测成真,他所拥有的时间,可真不多。

要知道,至今为止,后金还未传来努尔哈赤病逝的消息,显然,历史又再次分岔了。

这也就意味着,皇太极率部征伐蒙古,绝对是在努尔哈赤的示意之下。

而,努尔哈赤还在,这也就意味着后金暂时没有了历史上新旧交替的权利动荡,能够在努尔哈赤的掌控之下,全力对外。

而无论是努尔哈赤在后金的威望,亦或者对后金的掌控,也绝非历史上的皇太极能够比拟的,如此情况之下,破关而入,也绝对比历史上皇太极率军破关,兵临京城要难缠得多!

而对后金最有利的进军时间,莫过于秋收之时,粮草遍地,突袭之下,可谓是任后金索取,如此也能大幅度减去后金大军的后勤压力,单纯劫掠的话,也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而现如今,还是天启六年末,距离是崇祯元年的秋收之时,不过大半年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努尔哈赤有心出兵的话,再过大半年,历史上曾经上演的一幕,将再次上演,并且会更加的不可预测,且更加危险!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争

“杀!”

“杀!杀!”

战鼓隆隆,冲天的喊杀声响彻了这片天穹。

曾经安宁的真定府城,此时此刻却也陷入了战火烽烟之中。

天启六年末,盘踞真定府数座城池的真定贼首李尔东,率领麾下将士,号称十万大军,围攻真定府城!

冬季虽未降下大雪,但寒冬的凛冽却未减少丝毫,巍峨的真定府城耸立在平原之上,一眼望不到头的浩荡农民军呈列在府城东门处。

硝烟已起,在隆隆的战鼓声中,无数面黄肌瘦的灾民拿着木棍长叉,在后方稍稍严整的督战队威逼之下,麻木的朝那城墙冲去。

城墙上箭雨倾泻,火铳与火炮的声音绵绵不绝响起,那无数被李尔东一部携裹的灾民,此刻就好似被割麦子一般,一批接一批的到外了血泊之中。

而那护城河,也早已被填平,而付出的代价,则是这城墙下覆盖了一层又一层的尸躯,而这些,还仅仅只是一部分,在农民军大营后侧,数个散发着浓浓恶臭的尸坑,那数不尽的尸躯,才是这段时间的主要战果。

而此时的攻城之战,纵观整面城墙,也没什么像样的攻城器械,大都是一些简陋的长梯,城墙之下,火光闪烁,惨叫哀嚎不断,每时每刻,都有着不知道多少性命终结。

此时,在距离真定府城约数里路的一座山坡之上,却是有数十道身影伫立。

数十士卒分布山坡四周,笔直伫立,李修一身甲胄,手握刀柄,一袭血红披风随风鼓荡。

能如此轻易的站在此处,李修都有些诧异。

正常而言,一军大营驻扎之地,方圆数十里必定是布满了探马斥候,明里暗里的哨位警戒自然不在少数。

自领兵起,李修亦是一直按照这个标准要求着自己及麾下将士。

可,从抵达真定府后,李修便派出了大批探马斥候侦查,却发现一个让李修极其无语的事实。

这个祸乱真定一府,号称大军十万,如今剑指真定府城的李尔东一部,竟连个像样的探马预警体系都没有。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只不过,要么就是玩忽职守,被勇卫营斥候抹了脖子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要么就是光明正大的拦路设卡,正在搜刮着民脂民膏。

从驻扎地域,至如今这李尔东一部后方腹地,虽说只有数十里路程,但正常而言,这个距离,要想跨越,无疑是极其困难的。

毕竟,但凡有一个探马斥候传回消息,就足够调兵遣将,做出应对策略了。

可现如今,近万大军,可谓是畅通无阻的便抵达了这李尔东一部的后方腹地。

数里之地,令下即至!而且还是在毫无防备的正后方腹地!

李修觉得,如此态势之下,纵使那兵仙韩信转世,也不可能在如此近距离的偷袭之下转败为胜!

思绪一闪而逝,眺望而去,战场上的厮杀,亦是清晰映入李修视野之中。

早在还未至真定府之时,李修就曾派出大批探马斥候,故而,这李尔东一部的详细动向,他亦是掌握得一清二楚。

首节上一节6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