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67节

品头论足?讥讽嘲笑?

他李修是不是太仁慈了?

天子紧紧握着天子剑柄,手指都捏得发白,目光,愈发冰冷,沸腾的杀意,亦是愈发森寒。

他,太仁慈了,他真的太仁慈了!

什么狗屁天下人心,什么狗屁士绅文人,什么狗屁文人治国!

让你们站着不愿意,那就全都跪着!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想当官的人,还难找嘛?

这一瞬间,天子心中,原本对文人的所有欣赏,所有期待,都尽皆消散!

顺者昌,逆者亡!

不听用者皆可杀!

正当诸将在天子盛怒之下颤颤惊惊之时,帐外突然传来的一道声音,却是如救命之音,让诸将大松一口气。

“陛下,三边总督急报!”

听到这话,天子神色亦是缓和不少,随即缓缓出声:“进来!”

士卒走进,见到帐中跪倒一片的将领,还有天子冰冷的神色,身躯都忍不住一颤,愣了一会,士卒立马反应了过来,随即亦是颤颤惊惊的出声:

“陛下,三边总督急报,已于阳河北发现代善部主力,我军前锋营已与代善部交战……”

听到阳河这个河流名词,帐中诸将,亦皆是心头一凛,阳河处在大同宣府之间,若代善无意迂回,兵进延庆,威临居庸关的话,是怎么也不可能出现在阳河的。

显然,代善部,是真的准备迂回绕道,或断后路,或奇袭大同!

“代善部没有分兵?”

天子疑问。

“回禀陛下,据斥候回报,自宣府城陷落后,代善部便分出一部偏师,进兵延庆……”

天子沉吟,随即,环视一眼跪倒的帐中诸将,目光,最终定格在帐中舆图上,好一会,才缓缓出声:“传令,命蔚州卫,朔州卫开赴阳河,接受三边总督统辖!”

“回去告诉周遇吉,无论如何,都必须将代善部堵在宣府,绝不许放一兵一卒入大同!”

……

第四百零五章 还有什么存在下去的可能?

“他李修用兵,还是那般滴水不漏啊!”

阳河河畔,西南侧山峰之上,代善手持千里镜观察远方的周遇吉部大营后,亦是忍不住感慨一句。

“周遇吉统辖陕西三边精锐,虽未曾与蒙古和我们后金作战过,但自崇祯初年起,就一直与陕西各地义军鏖战,皆是久战之师,周遇吉此人亦是治军严明,战斗力绝不容小觑!”

听着身旁后金将领的诉说,代善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

“进退有序,纪律严明,守备森严,这周遇吉,是个人才!”

说到这,代善轻笑一声,完全没有大战之时的沉重,反而颇有中轻松之感:

“不过,挡住咱们,可还有多尔衮!”

“本汗现在倒是在考虑,是让多尔衮冒险迂回之大同?还是让多尔衮部突袭周遇吉后路,两部合围,先将周遇吉部歼灭?”

此言出,后金诸将,亦皆是陷入了沉思。

按原本计划,自然是迂回至大同,甚至,就连他们,也是绕道至大同。

但现如今,多出了周遇吉这个变数,战略之上,似乎也多了其他选择。

“大汗,末将以为,还是命多尔衮与我等主力合围周遇吉部为好。”

代善神色自若,点头道:“说说理由。”

“如今周遇吉部横在大同与宣府中间,按大恒军队的习惯,斥候夜不收必然是四处都是,从宣化,到大同,这么长的距离,多尔衮部纵使昼伏夜出,也极容易让恒军发现。”

“以李修之用兵如神,突袭被发现,作用恐怕就不大了……”

“但若合围周遇吉部的话,张家口,宣化,皆被咱们占据,延庆也有分兵进攻。”

“只要我们摆出大举进攻的架势,必定会牵扯住周遇吉部的精力,再以偏师劫掠各地,以夜不收猎杀恒军夜不收,如此,多尔衮绕后突袭,应该难以被发现……”

“只要合围诛灭周遇吉部,就相当于断了李修一臂!”

“我们再与多尔衮部合兵,携大胜之势,兵临大同,断李修后路的同时,与林丹汗里应外合,合围李修所率大恒主力!”

“三十多万大军对李修不到十万兵力,而且还是断其后路的里应外合,这般战局,末将觉得,纵使他李修有通天之能,恐怕也逆转不了注定的败局!”

此言出,诸将纷纷点头,出声附和,代善正准备说些什么之时,一名传令兵却是拿着一封密信策马而来。

“大汗,辽东急报!”

这话一出,顿时吸引了在场诸将的所有注意力,一个个皆是下意识的将目光定格在士卒手中的那封密信之上。

代善神色亦是凝重起来,撕开信封,拿出信一看后,神色却是立马阴转晴,到最后,更是忍不住畅快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好啊!”

“好!好!好!”

突然这般神态变化,更是引得在场诸将心头跟猫儿挠了一般,好似得很。

最终,也终于有将领忍不住问道:“大汗,可是有什么大喜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何止大喜事!”

“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代善指着手中的密信,再次抑制不住的畅快大笑。

“袁崇焕来信,说是毛文龙的部将联系他,说是可以配合他辽镇,里应外合攻破山海关,大明的那些朝臣也会帮忙在山海关后方弄出事情,吸引山海关守军的注意。”

“而且现在,大恒京城,那小皇帝,恐怕已经在群臣拥护下,起兵了……”

“你们说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好消息!”

“哈哈哈哈哈哈……”

“恭喜大汗!”

“好啊,大恒,这次必亡矣!”

“好啊!”

“哈哈哈哈,恭喜大汗!”

“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众将浓浓的喜色溢于言表,皆是难以言喻的畅快。

畅快之际,阿拜却是吐出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

“不过……大汗,咱们还是得当心一些。”

此言一出,原本的畅快欢笑,亦是骤然为之一滞,代善似乎也被这一句话从畅快欢喜中唤醒过来。

随即,代善环视诸将,言之确凿道:“阿拜说得对,袁崇焕本就不愿屈居人下,纵使当初最艰难之时,也要维持着辽镇的整体……”

“自当初举起所谓清君侧大旗,搅动大明天下风云,辽镇更是与我后金愈发泾渭分明。”

“如果这次辽镇成功入关,那其必然会改头换面,迎奉大明那小皇帝,现在袁崇焕需要我等,还会与我后金保持亲密,可一旦李修败亡,以袁崇焕的性子,必然会与我等划清界限,未来也必然是我等之大敌!”

“尔等切不可有所亲视,辽镇有着大明小皇帝那面大旗,在这中原之地,优势可比我等要大得多!”

“大汗放心,我等明白的。”

“对,袁崇焕那小子,我早就看透了,跟着咱们,心不甘情不愿的……”

众将纷纷应和,见此景,代善亦是点了点头:“不过现如今,李修尚在,袁崇焕是个聪明人,不会做出什么傻事的……”

说到这,代善亦是难掩笑容:“若这次,袁崇焕攻破山海关,那……本汗真想不出,这大恒,还有什么存在下去的可能……”

有部将忍不住问道:“大汗,此消息,要不要通告林丹汗一下?”

“不。”

代善摇了摇头,语气坚决:“尔等嘴巴都严实一点,此消息,不可让林丹汗知道。”

他可是无比清楚林丹汗的性子,一旦让他知道山海关这个消息,那如此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他林丹汗绝对会开始保存实力,甚至算计他后金都说不定……

如今之局势,再怎么对他李修不利,但那十数万大军可不是摆看的,要是让他林丹汗算计一下,把李修的临死反扑之矛头弄到了他后金身上,那他后金恐怕不死也得半残!

这场战争,就算赢了,以后的战果,恐怕也与他后金无关,说不得还会被林丹汗吞并,而且,辽东,可还有一个辽镇!

在以前,老老实实协助后金,一旦山海关破,那可就不一定了……

……

第四百零六章 不折腾了!

夜晚。

月辉洒落大地,巍峨的山海关依旧稳若泰山的耸立于狭窄的辽东走廊。

事实上,看似面对强敌,关系京师存亡的山海关,除了最开始时京军刚进驻之时略有不稳,而后,随着防守的常态化,山海关,反倒是最为稳定之地。

以山海关之险,加登来水师之协防,铸就了这一座从外部根本无法攻破的雄关。

自靖武元年那再一次叩关失败的战争后,无论是后金,亦或者辽镇,显然都放下了从山海关打通出路的想法。

后金将战略目光放至了草原,辽镇,则是安心经营着辽东走廊还有朝鲜,以及他们初生不久的水军。

纵使这一次辽镇高举反恒复明的大旗,大举进军,事实上,在这山海关,至今为止,也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辽镇大军囤积关外,不过就是做做样子,摆出架势,却无丝毫动作。

如此,山海关数万大军,倒也是在这般天下大乱的局势之下,享受着看似不可思议的安宁。

“我等真的要行叛变之事吗?”

渤海,战船之上,孔有德眺望岸上那巍峨的山海关关,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此言出,耿仲明与尚可喜皆是沉默。

若是从前东江犹在之时,他们必然毫不犹豫的听从大帅之令。

可东江早已不在,他们旧部,也都已经被打散重组,虽依旧领兵。但,可不是之前在东江时的一言堂。

而且,他们一直在军中一线,自然比那些高居朝堂的,对军中之事,自然看得更为透彻。

如今,虽是天下大乱,虽也是内忧外患,大恒国势风雨飘摇,但,事实上,北方各省,一直都还在当今陛下的牢牢掌控之中,纵使动乱,也都是极快的速度镇压下去。

而且,纵使如今四方动乱,强敌叩边,真正被调动,参与进这场战争的,也就只有那数十万的营兵。

北方数省,两百多个军改完成的卫所,都还在各地镇守,一旦真的形势不可挽回,陛下一纸令下,举国之强兵,近百万大军,以陛下之用兵如神,何人可挡?

除非后金蒙古能够在陛下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便彻底葬送如今在大同的主力大军。

但显然,这不太可能。

首节上一节26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