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57节

只不过,这一次,大同城头,飘扬的,却不在是大明日月旗,而是那大恒黑龙旗,将士所披者,也不再是红袍,而是代表着大恒水德的黑色披风!

在那高高飘扬的大恒黑龙旗之下,整个大同城,血腥的厮杀,已经持续了数天,蒙古后金近二十万大军,将整个大同城团团包围,直接掐断了大同城与外界的任何联系。

“杀!”

“大恒万胜!”

大同城头,在火铳火炮的隆隆轰鸣声中,震天的呼喝喊杀声,亦是绵绵不绝的响起。

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部署之下,这一次,蒙古叩边,亦是无法如往常一般,携裹百姓败兵为驱使,替他们攻城卖命。

只不过,漠南刚经大战,被吞并歼灭的漠南部落,已然成为一个个奴隶,替林丹汗为先驱,消耗着大同守军的城防工事以及火力。

“最多三天,外围工事城堡,便会被彻底拔出,大同城就会成为一座孤城。”

大同总兵齐峰,立于城楼,手持望远镜注视着城外战争,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大人,这是蒙古骑士射到城楼上的信件,说是让大人您亲启。”

这时,有士卒手持一封绑在箭簇上的信件匆匆跑来。

“烧了!”

齐峰摆了摆手,没有丝毫迟疑。

不用想他都知道,无非就是什么劝降,什么许以高官厚禄的花言巧语。

这些,又怎么能打得动他!

他齐峰,可是天子当年任勇卫营都指挥使的亲兵营士卒,是跟着天子上阵厮杀过的人,是经历过天子言传身教的天子门生,而且还是第一批被天下挑选入武院的学子。

这般履历,可是根正苗红,只要脑子不犯抽,前途那是一片光明。

他就算脑子进水了,也不会听林丹汗的花言巧语。

“援兵暂时不会抵达吧?”

随即,齐峰却是颇有些期待的问了一句。

“总督府来的军令说,为了避免被林丹汗围点打援,逐步蚕食,援兵要与主力汇合之后才能抵达。”

“好!”

听到这个似乎有些不好的消息,齐峰却是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天子即将亲临,而援兵暂时又不能抵达,只要他坚守苦战,守住了大同城,那岂不是必然在天子面前狠狠露脸一番,这般机会,可是千载难逢!

对他亲自部署了几个月的大同城,他可是信心十足!

近万大军,十数门红衣大炮,再加之随时都可动员的百姓以及充足的军械粮草,坚守十天半月,是绰绰有余!

况且,越艰难,岂不是越证明他的能力突出,在天子面前露的脸,岂不是就越大!

思来想去,齐峰俨然有些心潮澎湃,他的男爵爵位还有这总兵之职,能不能往上提一提,就看这一次了!

……

第三百九十章 战前

“援兵暂且不支援大同的话,那大同,至少需要坚守二十天以上。”

天子大帐之中,李修听完参谋部军机参谋的汇报,目光在沙盘上流转一圈,随即问道:“大同能够支撑得住嘛?”

“大同城中驻守有大同前卫,大同左卫,大同右卫,以及大同总兵府直属炮兵营一个,记录在册兵力有九千八百五十六人,上月总参谋部的临战突击检查结果显示,大同实际兵力与军籍黄册记载没有差误。”

“检查实战演练的评级也达到了乙等上,在粮草军械充足的情况下,只要主将不犯战略性错误,支撑一个月时间,出问题的可能小于十一!”

听完一旁军机参谋的汇报,李修随即接过军机参谋递来的关于大同的检查评级结果,详细翻阅一遍,才缓缓放下,沉吟一会,才道:“大同总兵齐峰脑子还算灵光,带兵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此令,就这样决定。”

“遵旨!”

这军机参谋立马领命而去。

而李修,目光则依旧汇聚在这边疆军事地形沙盘之上。

“陕西三边可调动多少兵力?”

最终,李修目光挪转,定格于陕西三边,再问。

“回禀陛下,陕西三边军籍黄册记载之兵将总额为十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九人,除去按照预定方桉戍守各重地之兵,最多可抽调五万人,再多的话,就会破坏陕西之稳定,造成防务之空虚。”

“按照五号预桉,若敌进攻大同,陛下您亲率主力坐镇后,陕西三边将遣铁骑北入草原,犁庭扫穴,威胁敌后方,破坏林丹汗与代善在漠南蒙古的统治根基。”

“如此,便可继续保持陕西卫所军屯的稳定,且精锐铁骑入草原进攻敌后方,也无需太多粮响补给,取之于敌,用之于敌。”

“必要之时,还可绕后配合主力与敌作战,”

“传令到陕西三边,朕率主力抵达大同之日,便是陕西三边北踏草原犁庭扫穴之时,告诉周遇吉,北出草原,凡兵锋所及之处,皆为敌寇!”

“遵旨!”

又一名军机参谋领命而去。

李修依旧伫立于这沙盘之前,听着军机参谋汇报的同时,亦是下达着一道道旨意军令,调动着整个北疆的军事力量为这一战而动。

直到所有一切,皆部署完毕,李修之目光,却依旧定格在这囊括边疆的军情沙盘。

事实上,就论除了山海登来以外的八大边镇之军备兵力,无疑是远胜蒙古后金联军的,八座边镇,加京军禁军,全力动员的话,凑个六七十万大军亦是轻而易举。

但显然,不可能将所有兵力集中起来。

各处重地皆需要兵力戍守,内部局势也需要驻军稳定。

而且,战争,打得就是财力!

如今之大恒,却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如此大规模军力的调动,甚至,就大恒国库内帑而言,根本没有能力开启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粮饷物资,皆是他李修未雨绸缪之下,早早的便从钱庄商团之中抽调而来。

而如今的钱庄商团,无疑也是处在极其关键的时期。

如今之内乱,乱的显然并不是军事政治,经济民生,自然也是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经济民生,朝廷缺钱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干预,靠的,只能是内务府下属的钱庄商团维持市面上的经济民生稳定,避免糜烂进一步扩大。

如此情况之下,虽说如今的钱庄商团已成庞然大物,但事实上,也并没有什么余力,来撑起这场战争。

三十万大军,三个月作战的粮响物资,便已是能够抽调出来的极限。

但要把这场仗,控制在三个月内结束,显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一登基之后,便对前明宗室下手,以掠夺前明宗室之财富,弥补大恒如今都快揭不开锅的财政境。

但纵使是如此,这场仗,边疆重镇,绝大部分兵力,都还不可擅动,军改初步完成不久,皆还处在百废待兴之时,就如曾经荒废糜烂的卫所军屯,在军改之后,卫所军屯,亦是重新成型。

李修对此,亦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毕竟,不管卫所军屯制度未来会演变成如何,至少目前,在极度窘迫的财政压力之下,成型的卫所军屯,能够保证北疆近两百多个卫所,无需朝廷供养,在稳定地方的同时,甚至,还有余力来反哺朝廷。

就如陕西诸卫所军屯,这次秋收,供养陕西诸卫所的前提下,甚至还结余了极其可观的一笔粮草。

如今陕西依旧天灾不断,却未有太大的民乱出现,这笔结余的粮草,无疑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北方各省,基本上也都是陕西这般模式,以军屯的特殊性,对天灾的承受能力,自然远远高于普通百姓。

纵使天灾,但在纪律维持之下,也能保证军屯的收获,唯一的区别,就只是收获的多少而已。

再以结余的军屯粮食反哺天灾之下的民生,再加之内务府下属钱庄商团对市面上粮价的抑制,以及各地百废待兴之下,逐步走向高效运转的统治阶级,以及在曾经的大乱之下,被破灭的地方利益阶层,如此数管齐下,这才勉强压制住了北方无穷天灾之下,本该层出不穷的民乱。

如此重任之下,北疆各个卫所,自然是不到万不得已,能不动,就尽量不动。

这般下来,此战能够动用的兵力,显然是远少于此次叩边的林丹汗与后金联军。

显然,和以往一样,这又是一场劣势之下的战争。

兵力规模,后方稳定,粮草供应……

一切的一切,皆是处在了劣势。

“呼……”

思绪流转,李修亦是长吐一口气。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打完这场仗,打赢这场仗,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这见鬼的无穷恶性循环,也该到此为止了,他李修,他的大恒,以后也该打一下富裕仗了!

……

第三百九十一章 耻辱与布局

“伪恒必亡!”

自后金蒙古歃血为盟,叩边北疆的消息传遍天下后,不知何时,伪恒必亡,这个似定论的预言,便在天下广为传播。

贼子篡位,得国不正!

天下人心向背,疆外强寇环绕,纵观青史,如此之内忧外患,尚且是第一次。

能撑过去,存活下来,无疑是痴人说梦。

这般定论,无疑使得天下本就滚荡的人心,更加沸腾!

反恒复明之口号,已然愈演愈烈。

忠心体国者有之,更多的,似乎皆是野心勃勃者。

明失其鹿,伪恒必亡,那这天下,那自然是能者居之!

当年元末,天下皆反,江南群雄逐鹿,由难向北,一统天下。

如今之天下,江南同样是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俨然就在今朝!

在江南已然失控的混乱刺激之下,本就有所不稳的北方,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自蒙古后金联盟叩边,短短十来天时间,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数省,便接连有暴乱发生。

有地方府县官员高举义旗,也有野心勃勃者趁机做乱。

在这般大敌当前局势之下,突如其来的暴乱,无疑是给这场本就无力的边关御敌之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这个生于危难,迫于无奈的大恒,在生命周期的初期,便俨然面临着历朝历代王朝末年都难以遇到的无穷危机!

……

“放肆!”

“好大的胆子!”

“手下败将,安敢猖狂!”

“回去告诉你们大汗,让他们洗干净脖子等着朕!”

天子大帐之中,天子怒火冲天,后金蒙古两部使臣所递之国书已然被践踏在地,天子指着那几名昂首挺胸,桀骜不驯的几名使臣,怒斥喝骂!

“陛下可要三思,今日可不同往日!”

天子再怒喝:“滚!”

“陛下……”

使臣还想再说什么,话说一半,却被帐中将领呵斥打断:

“陛下叫你们滚,没听到嘛?”

说完,拔刀而出,怒目相视。

首节上一节25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