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48节

他脚下的皇宫,曾经也是穷乡僻壤之地,天下财源之地的江南,曾经也是蛮夷之地……

这种文明的扩张发展,从来就不是统治者一声令下,所有人就会乖乖的到蛮夷之地去奉献一生的。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外最开始,疆域无比广阔,但后来,却逐步缩小。

原因与它,只因统治成本太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就好比辽东这苦寒之地,维持统治的成本,远远高于统治之下带来的收获。

而造成这般原因的,要么,就那片土地上的人,难以归心,要么,就是土地环境原因导致。

这两种原因,显然都不是统治者一声令下,便能够解决的,纵使解决,也需要为此付出昂贵的统治成本,且还是看不到回报的那种,一直输血维持,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有所收获。

这对任何一个王朝,显然都是不太可能之事,也是任何一个王朝,都负担不起的事情。

但,纵览古今,就不难发现,纵使是蛮夷之地,但只要与人利益相关,就不缺人为此奉献付出。

就如衣冠南渡,拉开了开发江南的序幕。

这是晋朝自愿的嘛?

显然不是,若晋朝能够守得住中原,有其他路可走,还会如丧家之犬的逃到江南,然后为了维持统治,费劲心机的开发江南嘛?

显然不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或许会有人做,但,漫长时间的吃力不讨好,显然,没有蠢货会去做。

纵使会有统治者有极其长远的眼光,对南方上心,想要开发,但,那注定也是一个无比漫长的时间。

毕竟,与自己无利益关系,又有几个,会为了蛮夷之地的开发,而无私的奉献付出。

故而,从古至今,文明的扩张,皆是时势所至。

如最开始的分封,为了自己的权利,自然会尽心尽力的开发自己的领土,如被迫的衣冠南渡,为了王朝的存续,也只能尽心尽力的开发着江南。

正如如今之朝鲜,辽镇为了自己根基的稳固,也自然会尽心尽力的开发朝鲜,试图让朝鲜成为他们的根基所在。

这些,无疑都是利益相关所致,若辽镇未反,能够安安稳稳的吃着皇粮,纵使派他们去朝鲜,他们显然也不会想如今这般尽心尽力的开发朝鲜……

而袁崇焕打出这面所谓反恒复明的大旗,是为何?

大旗高举,吸引天下仁人志士来投?

搅乱天下,好给他辽镇,再争取发展的时间?

原因显然很是清晰,也有很多。

但所有的原因,最终似乎都可以指向一处地方!

李修注视着舆图上那他亲手下令放弃的朝鲜,心中却是忍不住思虑着。

他放弃朝鲜,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让后金辽镇替他承担朝鲜灭亡的反噬,替他未来吞并朝鲜,从藩国,变成领土做准备。

但要吞并朝鲜,发展辽东,亦是必然,不然的话,以辽东地广人稀之态,难维持朝鲜安宁。

而如今……

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包括这封缴文,似乎,都与他李修对辽东未来的谋划,不谋而合。

他袁崇焕,所做一切,也皆是为了发展辽东,彻底摧毁朝鲜的统治秩序,让朝鲜为他袁崇焕所用。

虽说,他袁崇焕,是与他李修为敌。

但……纵使为敌,也是同一个文明,他袁崇焕所做的一切,某种意义上,也是让朝鲜彻底融入这个文明。

文明一样,那就是同根同源,那就有了向心力了。

袁崇焕做的一切,他做得再好,只要他未来能够将袁崇焕剿灭,他袁崇焕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在为自己做嫁衣……

种种思绪流转,李修蓦然发现,他似乎,有必要将袁崇焕,与代善和林丹汗区分开来了。

内战,外战,同族,异族……

这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这封缴文,似乎,也有好有坏。

大明的最后旗帜高举,总能吸引一些人去投靠,而这些人,留在大恒,只会是如附骨之疽的祸患,而如今辽镇,至少,还能开发辽东,开发朝鲜!

当然,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柄双刃剑。

毕竟,若让辽镇壮大了,那可就是远大于一切的祸患。

数百年大明的人心,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散去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辽镇这把火,稍有不慎,就会烧遍整个天下!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

“奸臣篡国,天子受辱,屠戮忠良,我等世代深受皇恩,岂能坐实奸臣篡国,祸乱天下。”

“今,袁督传缴天下,天下仁人志士莫不景从!”

“本抚现令,各部力整戎马,以游击将军郑芝龙为先锋,大军讨贼,以挽将倾,并匡大明社稷……”

澎湖屿之间,福建水师及郑芝龙水师数百艘战船横列在这浩瀚海面,码头点将台上,福建巡抚南居益震声高呼。

“诛奸贼李修,反恒复明!”

“诛杀篡国奸贼李修,反恒复明!”

当南居益话音落下,郑芝龙立马高喝出声。

这一声,就好似一道号令一般,浩瀚海面,数百艘战船上伫立之兵将,亦是随之高喝。

呼喝声响彻云霄,震荡天际!

在这高喝之间,于澎湖屿西南侧,却是有数艘异于大明战船的战舰飘荡于海面,悬挂之之国旗,在这澎湖,俨然是众所周知。

曾试图染指澎湖屿,最终却被大明水师击败,远遁台湾,却被大明海商势力颜思齐与郑芝龙针对的荷兰舰队。

当然,对这片海面上谋生的人们而言,能够分清西方那么多国家的,终究只是少数,如荷兰这些西方国家,在人们口中,皆是有着同样的称呼,那就是西夷!

顾名思义,来自西方的蛮夷!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荷兰舰队司令官雷尔生,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透过望远镜注视着那舰队检阅之景,明显有些担忧。

若只是和郑芝龙争斗一下,他还能坚持一二,但若是大明水师都参与进来,那他可就得放弃台湾了。

而眼前这支宏伟舰队,那他无论如何,可都不是对手。

“大人,他们是在誓师,准备出征……”

有精通汉言及荷兰语的高山土着很是谦卑的回道。

雷尔生神色顿时难看,但很快,那土着便又立马解释道:“他们,是要攻打大恒!”

说到这,这位土着思考一会,用着雷尔生最容易听懂的话,又道:“大明有一位很厉害的将军,已经篡位了,建立了大恒,现在大明已经没了。”

“在遥远的渤海,有一位手握重兵的大明督师,不愿接受大恒统治,已经传缴天下,这福建巡抚南居益和游击将军郑芝龙便是在响应那位督师的号召,不接受大恒的统治,誓师出征,要攻打大恒,恢复大明……”

听到这个解释,雷尔生神色顿时缓和了下来,显然,这是一场忠于国王的军队,与篡位夺权的军队之间的战争。

雷尔生沉默一会,他才道:“那,在松江的那支海军,是那位将军的军队嘛?”

“对。”

“据说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渤海,那位将军还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雷尔生颇有兴趣:“能和我说一下,那位将军的详细情况嘛?”

“那位将军名为李修,相传原本是流落荒野的难民,后来被选入军中,而后得皇帝赏识,掌大明天子的一支禁军……”

听完土着的诉说,雷尔生更是感兴趣了,他迫不及待的道:“你的意思是,这位将军,战功卓着,还有上百万拥护他的军队?”

那土着翻译点了点头:“对。”

“秦公自掌军以来,便是百战百胜,当初蒙古趁着大明内乱,十数万铁骑入侵,后秦公率军回师,那十数万蒙古铁骑,竟一战都不敢,便被吓退了……”

“如今在江南的南京,秦公还有数万精锐京军坐镇,而且还有数十个卫所,也有数万大军……”

“这么说来,郑芝龙这次,败的可能很大了?”

那土着立马回道:“卑职不敢妄言!”

雷尔生倒也没有在意,思虑之间,却是突然再次举起望远镜,看向了另一侧与他们一样,远远飘荡在这澎湖屿外的几艘战舰。

“那,是不是就是那位将军的海军?”

雷尔生一把将望远镜递给身旁土着,急迫问道。

“是,就是,司令您看,那旗帜,是大恒黑龙旗!”

“这样,待回岛后,你就和乔格前去大恒拜访这位将军,不,拜见这位皇帝陛下!”

“向这位皇帝陛下表达东印度公司的善意,你和乔格去和这位皇帝陛下商议,东印度公司可以和大恒联盟,剿灭南居易和郑芝龙这支叛军,只要皇帝陛下答应将澎湖,台湾割让……”

说到这,雷尔生立马摇了摇头,眉宇之间,俨然难掩兴奋:“不,是赐予东印度公司作为落脚之地,如果可以,能让这位皇帝陛下答应开放海疆通商,那就最好了……”

“回岛之后,你们就速速去大恒,告诉那位皇帝陛下,我们荷兰东印度公司,有战舰近百艘,我们还可向本土请求支援,派出本土的庞大海军……”

雷尔生满脸兴奋畅想之时,他们刚观察的大恒水师,此刻,却也同样在观察着他们。

“大人,那边应该就是荷兰那劳什子东印度公司的战船,就是前几年染指澎湖,被南居益击退到台湾的那些西夷!”

战船之上,登来水师长风营都指使贺人龙亦是缓缓放下了手中望远镜:

“西夷的战船倒也有意思,不像咱们,小船太多了,看上去吓人,但真正海战起来,靠得还是那几十艘大船,小船在海战,终究还是局限太大。”

说完,贺人龙看向那誓师出征的福建水师:“听说这次水师整编,咱们会被整编为江南水师,登来船厂那边,还会调一批大船过来,咱们的这些小船,会逐步划分到新成立的江河水师里去。”

“到那时候,咱们这营水师,可就是熬出头了。”

“不过,本将估计是看不到了!”

听到这话,身旁将领犹豫一会,还是忍不住问道:“大人,调令下来了嘛?”

贺人龙点了点头,轻声一叹:“五军都督府要改制,怎么改还不知道,但听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对咱们水师,应该是好事。”

“五军都督府改制,调大人您回去,这是高升的大喜事啊!”

“末将恭喜大人了!”

“是好事啊!”

贺人龙再叹一声,望着这波涛汹涌的浩瀚海面,眼神中,也难掩无奈。

见到贺人龙这般神态,身旁副将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大人,是不是卢大人……”

“应该不是。”

贺人龙摇了摇头:“陛下宽容,连卢大人本身的罪责都没追究,又岂会牵连到我等部将身上。”

“况且,那李定国调任咱们这里,是早就注定的事情,当初李定国调至登来,就是为今日的调令做准备。”

说到这,贺人龙幽幽一叹:“他李定国命好啊,不像咱们,什么都得靠自己去拼!”

……

第三百七十八章 局势

首节上一节248/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