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28节

再下一个梯队,便是那分布大明各地以及京城的众多武勋。

显然,卢象升,因李修的偏爱,再加之其军功,在勇卫营勋贵之中,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

而这独一档的存在,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是一个金榜题名的进士!

“呼……”

思虑之间,李修长吐一口气,注视着手中的这封调令,亦是忍不住轻笑一声。

难以想象,这大明朝,文武同心,纵使面对百难,亦是尽心尽力的朝一个方向使力,这种堪称绝无仅有的场景,竟然出现在了这种事情之上。

也就他知道,为了这个调令,他麾下那些将领暗地里出了多少力,那太后,那些文臣,又为了避免自己察觉,谋划了多少,废了多大的劲!

只不过,有人是棋手,有人自以是棋手……

第三百四十九章 愚蠢至极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纵使他李修一再退让,但这场风波,又再一次向他袭来。

靖武二年三月,有言官上奏弹劾,言江南之乱已有年许,还未曾稳定,江南民不聊生,士绅官员煎熬度日……

弹劾秦国公处事不明,借军改残害江南军民,致使民怨沸腾,百姓士绅与朝廷离心离德……

若在以往,这种弹劾,自然是不可能出现,但将京察大权重归内阁,大部分政事处置之权,亦是回归朝堂之后,至少在政事一项,内阁,已是有了处置权。

显然,所谓的弹劾,也就只有这种时候,才有出现的可能,才能,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自弹劾出现,内阁按以往职权,将弹劾奏本,一式双份,分别递到秦公府以及皇宫。

而最终,彻底引爆这场风波,莫过于这封弹劾奏本的留中!

仅宫中未有任何处理意见出现,事情,便很是显然了。

一时之间,已然许久未曾在朝堂上演的满朝沸腾,亦是再一次上演,弹劾奏章,如雪花一般飞入皇宫。

矛头,直指辅国理政的秦国公。

这满朝沸腾之间,李修,却依旧稳若泰山,丝毫不为之所动。

直到风波愈演愈烈,那一封早已被他拟定好的调令,才在这满城喧嚣之中,看似不经意的从秦公府发出。

为天下中枢的秦公府,每日发出的命令数不胜数,区区一封调令,自然是难以引人注意。

可这一封发至登来的调令,却是在这喧嚣之中,亦是吸引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

自深宫显露苗头,文臣靠拢皇权,亦是费尽心思的想要收拢更多的权利,以达到抗衡秦公,乃至压制武勋,重新掌权的目的。

而武勋一方,则同样是费尽心思,将下了毒药的权利,一点一点的送到文臣皇权手中,准备借文臣皇权之手,彻底统一军心意志,以及最重要的……

文武两方,最终的目的不同,但谋划的过程,亦是诡异的不谋而合。

棋手与棋子,猎人与猎物,在这天下暂定的局势之下,已然争相登场。

而一切的源头,秦国公李修,在这滔天风波之间,却依旧稳若泰山,某种程度上,更是置身事外,坐视着风云变幻。

而李修的置身事外,某种意义上,无疑算得上是一种放纵,在这般放纵之下,京城的局势,亦是愈演愈烈,矛头,甚至都从李修个人身上,演变扩散至了整个武勋群体。

李修虽然漠视,未曾下场丝毫,但显然,并不意味着整个武勋群体,就会任文官叫嚣蹦哒。

事实上,自第一封弹劾奏章出现,朝堂上的一众武勋,便是毫不留情的展开了反击。

只不过,相比较文人的嘴巴子,武勋,显然更相信自己手中的长刀子!

虽说在李修未曾明确表态之前,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威胁恐吓,骄兵悍将的姿态,亦是在朝堂上显露了一清二楚。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几乎每场朝议,都差点上演成了全武行,武勋们勒着袖子,逼得文臣们只能无奈痛斥有辱斯文。

而在这满朝喧嚣之时,那一封调令,亦是抵达了登来巡抚府衙之中。

“好!”

府衙大堂中,赵武握着这封调令,亦是畅快一笑。

欲使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没有权利,没有倚仗,又岂能疯狂!

数万禁军,送到他们手中,又岂会不疯狂!

只要疯狂了,灭亡,还会晚嘛?

“赵某在此,就恭贺卢兄高升了!”

赵武笑呵呵的将这封调令,放至卢象升手中。

从登来巡抚,水师指挥使,至禁军统领,这其中的地位跃迁,不可谓不大。

要知道,如今的禁军,可非以往可比。

曾经的上直几十卫,除了锦衣卫,孝陵卫以外,其余诸卫,亦是在这次军改之中尽皆整编改制,以勇卫营为骨干,扩散至整个禁军。

如今之禁军,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京军。

近七万大军,放眼天下,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纵使这个调令乃各方角逐之结果,如此职权,也绝对是让所有人眼红存在。

握着这封不知道多少人眼红的调令,卢象升却无丝毫欣喜之意,彷佛这非是加官进爵,而是一个让人绝望的烫手山芋。

从当初被秦公救起,选择了投笔从戎,多少年南征北战,那是何等的畅快。

从不用操心那些勾心斗角,也从来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一切的一切,皆被秦公解决,为将者,就只需要统兵作战!

他从没想到,这勾心斗角,会降临在他身上,而且,直接是将他彻底笼罩,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

文武双方,皆是化推手,推着他前进,不允许他后退丝毫。

为秦公麾下将,他又岂会没有考虑过那大逆不道之事,但,在他想来,他一个边疆水师之将,这一切,似乎跟他并没有太大关系。

他也阻止不了,也不需要他出什么力,甚至,或许到那天,待他知道后,局势恐怕都已经稳定了。

坐视旁观,他能够做到,但,要让他亲身参与进去,而且还是亲手埋葬这大明朝……

“行了,别想那么多了,又不用你干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赵武不在意的挥了挥手:“你要知道,从不是我们要做什么,是那太后,那些文臣想要做什么!”

“将军一次次力保这大明江山,一腔热血,为大明鞠躬尽瘁,有丝毫逾越之举?”

“一次次扶大厦将倾,换来的是什么?”

“这天下,才初步安宁,甚至远远达不到太平,就开始了卸磨杀驴,要咱们狡兔死,走狗烹!”

“朝堂上屡屡针对将军,暗地里联络拉拢将领,将军一退再退,可换来的又是什么?”

“是他们的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什么都没做!”

“只是顺了他们的心意而已!”

“他们要是不藏祸心,又有谁会妨碍你卢象升当忠诚良将?”

“将军会在乎嘛?将军要是在乎,就不会费劲心血培养你卢象升了!”

赵武一字一句,就好比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一般,毫不留情的刺入卢象升心中,亦是彻底破碎了卢象升心中最后的一点痴心妄想。

他早已经没了选择的余地!

“卢某是武人,知道怎么做的!”

卢象升紧紧握着这封调令,当这句话吐出后,似乎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骤然轻松。

“你明白就好。”

赵武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道:“大明朝要是亡了,怪不得咱们,要怪,就只能怪那些看不清楚形势,愚蠢至极的人!”

……

第三百五十章 癫狂与扭曲! 3000+

“弹劾秦公?”

“秦公有什么错?”

“俺看他们就是一群白眼狼,要不是秦公带着咱们南征北战,他们能舒舒服服的当着大老爷?”

“他娘的,要俺说,和他们斗什么嘴皮子,直接干他娘的!”

“对,干他娘的,京城全是咱们弟兄,有什么好怕的!”

京城北郊,京军大寨,一群兵将汇聚,一个个皆是义愤填膺,嚷嚷个不停。

而这种场景,如今,在军中,亦是随处可见,那京城朝堂的种种风波,亦是在一众武勋的推动下,添油加醋的传至各部将士耳中。

军心,这个极其严肃的意志,亦是在这一次次义愤填膺之下,愈发沸腾。

“娘娘,这一次,不可以再试探了!”

乾清宫中,李邦华满眼忧虑,朝周太后深深一拜,苦心劝戒道:“如今之京城,不管是京军,还是禁军,皆是秦公之心腹,朝堂之事,已然传至军中,如今各部,皆是一片沸反盈天之景!”

“再继续试探逼迫下去,恐造成不可挽回之结果啊!”

李邦华说完,曹化淳跪倒在地,亦是苦口婆心的劝戒着:

“奴才以为也是如此,如今之军中,不知王法,不惧圣威,大逆不道之人,比比皆是!”

“军心已被鼓动,再继续下去,恐怕……”

说到这,曹化淳的声音戛然而止,他张了张嘴,到嘴边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恐怕什么?”

周太后面色森冷,质问道。

曹化淳一咬牙,勐的磕头:“再继续下去,恐再演后周之祸事啊!”

此言出,殿中亦是一片寂静,周太后紧紧握着凤椅扶手,眉宇间煞气尽存,呼吸明显都粗重了许多!

“你们都说,秦公一片忠心体国,可眼下,这是忠心体国嘛?”

“鼓动军心,对抗圣意,这算是什么忠臣?”

周太后咬牙切齿,一字一句的质问着。

此言出,殿中几人亦是为之沉默。

平心而论,在他们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纵使在他们的步步紧逼之下,秦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还没看出什么违逆之意。

一切,似乎都只是那些骄兵悍将自发性的叫嚣。

但这话,他们能说嘛?

事关皇权,哪是平常的对与错可言!

在以往,天家信任,那他秦国公,什么都是对的。

但现如今,天家信任不在,那无论做什么,都是错!

有造反能力与资本,是错!

首节上一节228/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