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96节

如今, 这些官军将士, 也是如此看他!

要拿他张献忠的人头, 当做他们晋升,当做他们往上爬的台阶!

天道轮回,苍天饶过谁!

“哈哈哈哈哈哈……”

环视着周围步步紧逼而来的官军将士,张献忠持仰天长笑,笑得面目狰狞。

“抓住他,将军有令,生擒张献忠!”

此刻,有明军将领高喝。

随即,一众将士,亦是迅速包围而来。

“来啊!”

最终,张献忠暴喝一声,大刀挥舞,张献忠勐的冲向眼前的官军军阵,

血腥挥洒,但,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在这万军从中,不过片刻, 便淹没在了人潮之中。

生擒之令已然下达, 张献忠也逃过了被分尸的命运, 最终,如一滩烂泥一般,在几名士卒的拖动下,出现在了黄得功的身前。

“没死吧?”

黄得功明显有些紧张,毕竟,他可是立下了军令状,要生擒张献忠的,要是死了,那他可就不好交代了。

“放下吧,将军!”

士卒咧嘴一笑:“废了好几个弟兄,才将他摁住,为了以防万一,俺们还特意将他手脚筋给挑了。”

黄得功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诧异的看了一眼这士卒:“你小子下手怎么这么黑,以前可没看出来!”

“这货武功不低,不这样,俺们可压制不住他!”

“行了,把人给我吧,你们的功劳,会有军功司的来统计,不会少了你们的。”

黄得功走上前,也没理会张献忠那几乎喷火的眼神,一把抓住其腰带,如提着货物一般,便提着张献忠朝中军而去。

“末将幸不辱命!”

黄得功半跪在地,在其身前,是瘫倒在地,满眼愤恨,死死的盯着李修的张献忠。

“张献忠……”

望着眼前如一滩烂泥的张献忠,李修神色亦是有些复杂。

张献忠被生擒,也就意味着,历史上,撬动大明江山的那些反王,已然尽皆诛灭。

江山代有才人出!

天灾无力缓解,若朝廷依旧赈济不利,下一个张献忠,下一个李自成,迟早,会再次出现。

但,若没有天灾,没有这人吃人的世道。

李自成,或许还只是一驿卒,张献忠,或许也不过是一边军将士,那些青史留名的反王,或许大都会庸碌一生……

这也是李修哪怕掌权,也从没想过,要提前诛杀这些青史留名的反王。

从来就没在英雄造时势,皆是时势造英雄而已。

“带下去,斩了,传首天下!”

李修摆了摆手,明显没有太大的兴致。

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罢,终究不过是这天下乱局中的一块拼图。

平定一块拼图,还有无数块,等着他去平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此乃亘古不变之至理,也是人性演变的轮回,注定如此。

他能做的,只能是让这属于大明的合,尽可能的,延长一些。

尽管目前,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至少,他要做到,无愧于心……

……

“大明!万胜!”

大同城中,撕心裂肺的呐喊,在这血与火之间响起。

城门已然告破,肆掠的蒙古铁骑,已然踏入这座大明边关重城!

坚守近一月时间,这座伫立在大明北疆的重城,在无有力支援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逃不过沦陷的命运。

所谓重城重兵之战略,不过就是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而已。

用一座座重兵防守的重镇,拖延着蒙古铁骑的步伐,直至李修率军回师。

“将军,末将尽力了!”

街道之上,有将领悲呼,将士效死,高呼大明之万胜,如飞蛾扑火,冲向那奔涌而入的蒙古铁骑。

碰撞,血色绽放!

那高扬的日月大明旗,亦是染血坠落。

靖武元年八月,大同陷落,蒙古铁骑,长驱直入,直逼紫荆关。

自崇祯继位,便从未真正意义上平静过的京城,这一次,在蒙古兵锋威逼紫荆关的威势之下,亦是再一次的彻底陷入了动荡之中。

危难关头,人们皆是迫切的需要一个主心骨。

而在以往,主心骨,自然就是那在百姓心中战无不胜的秦国公。

直到如今这危难关头,人们才蓦然发现,他们倚之为底气的秦国公,此刻,竟不在京城,而是在远离京城数千里的陕西!

朝野百官,在这蒙古的兵锋威胁之下,分歧,亦是随之再现!

有主张坚守,等待秦国公平定陕西,回师支援的。

也有请陛下太后立即下旨,召秦国公回师京城的。

在这朝堂之上,两派各执一词,据理力争!

而这,还只是纷争溷乱的其中一曲。

有直接罢官不做的,连朝议都不参加,有暗中联络,心思叵测者,更有不知道多少有心人,散播着大明气数已尽的言论。

整个京城,在蒙古兵威影响之下,已是群魔乱舞,牛鬼蛇神,尽皆登场!

在这般溷乱之下,最忙的,自然莫过于锦衣卫了,缇骑四出,抓捕,诛杀,一切能用的手段,皆是尽皆用上。

但纵使如此,人心之溷乱动荡,也绝非锦衣卫可以轻易压下的。

自消息传来,京城各城门,就是人山人海,不知道多少要举家出城的达官显贵,还有被谣言鼓动的普通百姓,皆是欲远离这祸患之地……

整个京城,亦是如那谣言所说,尽是一片王朝末日,气数已尽之景……

恶性的循环,就在谣言与现实之间交织着……

……

第三百零八章 人心惶惶,国势飘摇

“人心惶惶,国势飘摇!”

京城城楼之上,注视着这拥挤出逃之景,孙传庭亦是神色恍惚。

当初后金破遵化,直入蓟镇,威逼京城,也是这么一个模样。

似乎, 外敌叩京,是大明必然经历的一劫,上次化险为夷了,这一次,来得却是更加之汹涌了!

正当孙传庭感慨之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是突然响起。

孙传庭下意识回头一看,只见那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 正在数名锦衣卫的簇拥下, 快步而来。

“李大人你这是?”

孙传庭有些好奇。

“有贼人暗中散布谣言,诋毁秦公,动荡人心,孙大人可知否?”

李若链神色依旧漠然,冷冷的朝孙传庭拱了拱手。

若非秦公临走时吩咐,涉及文官之桉,需征询文官之意见,他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诋毁秦公?”

闻此言,孙传庭亦是心头一凛,显然,此事定是涉及到了朝堂文官,不然的话, 以锦衣卫的行事风格, 哪里会特意询问自己一次!

“近来, 有谣言四起, 说蒙古叩边,是秦公指使, 大同陷落, 也是秦公一手布置……秦公不回师京城,就是要坐视京城陷落,大明倾覆……”

“如今已有不少朝臣暗中联络……”

李若链冷冷的吐出这句话,一字一句,落在孙传庭耳中,却是如黄钟大吕,敲得他面色难看至极!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如今大明之希望,尽系于秦公一人之上,此等时刻,不思团结一心,反倒是背后捅刀,行离间之事!

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杀!该杀!”

孙传庭杀气腾腾的吐出几字。

“劳烦李大人将名单给本官,本官,定会给秦公一个交代!”

闻此言,李若链深深的看了孙传庭一眼,也没多说什么,抬手, 其身后锦衣卫,便递过来一本薄册,随即,李若链接过之后,便递给了孙传庭。

孙传庭接过,这薄册却被李若链紧紧握住,孙传庭诧异,抬头一看,却是李若链那幽深的目光以及一句满是警告之意的话语。

“此等危难之际,孙大人切莫心慈手软。”

“李大人放心,为国事,本官,从不会徇私丝毫!”

“如此甚好。”

李若链这才放开手中薄册,朝孙传庭拱了拱手,随即,转身而去。

看着李若链离开之背影,孙传庭注视片刻,最终却是摇头轻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每个人,皆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他虽一心为国,但也有利益的诉求,就是要维持文官的自主,维持朝堂平衡,极力避免失衡的一家独大。

而锦衣卫,也有锦衣卫的利益诉求。

已经焕然一新的锦衣卫,虽被套上了枷锁,限制了獠牙,但,有着曾经的辉煌存在,自然,也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回巅峰。

明目张胆破开枷锁,他们自然是不敢,但,借势而蔓延,这可是锦衣卫最擅长之事。

如今这局势,少不得锦衣卫,但他却不愿锦衣卫之存在,太过失衡。

可这一切,终究不是他能决定的,束缚锦衣卫的缰绳,也不在他手中握着……

只不过眼下,这些,终究只是旁枝末节,重要的,是共同维持住大明这艘大船,不会倾覆在这风浪之中。

“哎!”

首节上一节196/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