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71节

从大明的功臣,至大清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汉人重臣。

毫无疑问,在不论其是否忠义的情况下,至少其才能,已是清晰证明。

而现如今,能让周遇吉亲笔推荐而来,洪承畴其才能,自然也不用多说。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重要的是,洪承畴已经做出的抉择,或者说,接受三边总督府征调之后,确定的立场。

他之一系,武勋赫赫,可用将才不在少数,可文官,可堪一用的文官,却是寥寥无几。

但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他这位秦国公权力的稳定,这个缺陷,迟早会被弥补。

而现如今,无疑是刚好处在一个空窗期。

不得不说,洪承畴选的这个投效时机,极为不错。

恰好他需要用人,而且,又刚好缺人。

“带他过来吧。”

思绪一闪而过,李修随手将信封收起,朝眼前躬身而立的王五吩咐一句。

“老奴这就去。”

王五拱了拱手,立马快步而去。

而此刻,在秦国公府外,洪承畴孤身而立,神态之间,亦是明显忐忑。

论高门府邸,纵论整个大明,又有哪家门第,能高得过这秦国公府!

而他区区四品官员,在这高门府邸面前,着实不值一提。

踏踏踏……

当脚步声响起,洪承畴顿时眼前一亮,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衣裳,笔直伫立,不卑不亢的等候着。

“大人,请!”

打量着眼前的洪承畴,联想刚才老爷的神态反应,王五哪里还不知道,这不起眼的文官,恐怕是要受老爷赏识,飞黄腾达了!

“王管家客气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洪承畴可不敢在这王五面前摆谱,谦让了好一会,才在王五盛情难却之下,步入了眼前这秦国公府中。

“卑职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见过秦公!”

堂中,洪承畴恭恭敬敬而立。

“无需多礼。”

打量眼前洪承畴片刻,李修才缓缓出声。

“江南户部尚缺一侍郎,可胜任否?”

此言出,自觉得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的洪承畴,亦是彻底愣住。

如此之开门见山,亦是彻底超出了他的预料。

完全没有任何考教,也没有任何询问,更没有任何客套,竟就这般将荣华富贵丢在了他的面前。

过了好一会,洪承畴才反应过来,无数思绪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沉默片刻,才看向眼前的这位秦国公,深深一拜:“卑职,必效死力!”

李修再问:“该如何做,可清楚否?”

洪承畴不卑不亢,缓缓吐出两字:“赋税!”

“好!”

李修爽朗一笑。

“南京户部,不设尚书,舟车劳顿,彦演歇息几天,就速去上任吧。”

“卑职,绝不负秦公期望!”

洪承畴正色应声。

“局势紧迫,卑职请秦公赐匹快马,卑职好尽快上任!”

闻此言,李修眉头一挑,随即笑道:“如此也好。”

“王五!”

“老奴在!”

王五立马小跑而来,恭恭敬敬立在李修面前。

“安排一下,送彦演去南京上任。”

“老奴这就去。”

……

第两百七十三章 权利

从陕西风尘仆仆抵达京城,抵京不过两个时辰,还是正午时分,洪承畴便已出了京城。

不到两个时辰时间,对洪承畴而言,一切,皆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入京之时, 他不过是区区四品陕西督粮参政,单人匹马入京,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而出京时,他已是秦国公府座上客,一跃至南京户部左侍郎,正三品!

而且, 南京户部,不设尚书!

那, 他这位南京户部左侍郎,已然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部堂大臣!

“停!”

车队前行之间,马车之中,洪承畴的声音,却是突然响起。

驾车的车夫立马勒动缰绳,前后数辆马车,以及护卫车队的数十名披甲执锐之将士,亦是骤然停住。

随即便只见马车车门打开,洪承畴弯腰而出,立于马车车架,回望这巍峨京城。

“不知下次抵京,会是何等场景……”

洪承畴微喃一句, 似是自问,又似是畅想, 更仿佛, 壮志豪情!

驾驾驾!

这时,突有一阵马蹄声骤然响起, 随后,官道尽头,便只见一队快马狂奔而来!

“怀安卫?”

目光定格,当看清楚这队骑兵身着之甲胄后,洪承畴目光亦是一凝。

在三边总督府任职,且得三边总督之赏识,对如今陕西兵将,他自然无比之清楚,除去各个卫所以外,属三边总督府直辖的,就有宣府两营步军,分别是破虏营,及破锋营,原本还有两营大同镇步军,只不过近来被调回大同,防备蒙古,还有一营京军,暂且听命于三边总督,为三边总督府直辖。

而其中,最为精锐的,莫过于三边总督的亲卫营,亦是他在三边总督府接触最多的一支军队,怀安营!

而这几名骑兵,显然正是怀安营的将士。

“贼乱平定了?”

洪承畴有些疑惑,但很快,他又否决了这个可能。

若贼乱真的平定了,那定是会一路报捷,且,平贼的规划他自然是清楚的,算算时间,应该还未到平定之时!

“难道……出意外了?”

洪承畴脸色有些阴晴不定,思虑片刻,也难推断出结果后,洪承畴也没再多想。

如今陕西之局势,平贼之战已近尾声,朝廷重兵云集,且,三边总督府还直辖了数万精锐兵马,出再大的问题,也影响不了大局。

再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他如今,已不是陕西督粮参政,而是南京户部左侍郎!

做好他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走吧!”

弯腰进入马车,洪承畴的声音,再次响起。

停滞的车队,亦是缓缓前行起来。

那擦肩而过的一队怀安营将士,依旧策马飞奔,带着一个足以震荡天下的消息,朝京城飞速而去。

此时,秦国公府中,李修则是在批写朝堂百官及大明天下各地送来的奏本。

自崇祯驾崩,辅国理政成为事实,大明的朝廷格局,事实上,亦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天下奏本,皆经内阁批阅,再送至司礼监,天子若勤,那自然是天子阅览,天子若怠政,那批红之权,自然就落在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之手。

这一套制度,在大明,已经延续了两百余年。

而现如今,虽奏本依旧还是内阁批上审阅意见,但最终的披红,或者说决策权,却是落到了他李修的身上。

司礼监之职责,已是如同虚设。

而内阁职权,亦是被侵蚀许多。

制度改变,自然代表着权利中心的转移,以往,皇宫是权利中枢,而现如今,这座秦国公府,才是真正的权利中枢。

朝堂决议,亦或者朝堂不能决议之事,皆是在这秦国公府中完成决策。

只不过,如此一来,李修倒是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所谓天子,是一个怎样的生活。

或者说,一位勤于政事的天子,过着的,是怎样的生活。

什么朝九晚五,对一位勤政天子而言,就如同一个笑话。

全年无休且不说,若是要认真处理完所有奏本,并且关注其执行,甚至,纵使一天到晚不眠不休都做不到!

再勤政,亦是只能区分重要次要,不可能事无巨细,且面面俱到!

体验了近一年的辅国理政,李修算是明白了,为何历史上,那么多不喜朝政的昏君!

人生在世,谁愿意全年无休,没日没夜操劳算计,哪怕是因无上之权利而操劳!

但……不操劳,同样握有无上权利,同样可以享受世间所有能享受的,同样是唯吾独尊……

这样的生活,谁不愿意,或者说,又有几个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昏君多,才是人性之正常。

明君,那才是特立独行。

当然,在李修看来,最为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太容易得到的,往往都不会被珍惜。

生于帝王家,生来,便享有他人奋斗一生都没有的尊荣。

太轻易得到的东西,难被珍惜。

而纵观开国帝王,或者说一步一步崛起的名臣武将,往往都是另一个极端。

奋斗过,晓其艰难痛楚,自然,也会无比之珍惜尊荣的来之不易。

同样,也会紧紧握着这份权利,一丝一毫,都不愿放松。

李修现如今,便是如此。

他有太多想要完成的伟愿,而要完成这些,就少不了他手中的权利作为基础。

故而,在他想要完成的伟愿完成之前,他,会紧紧握着每一丝一毫的权利,谁也别想分走丝毫!

得到与付出,往往都是成正比的,而权利这东西,自然也是如此!

首节上一节171/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