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57节

是啊……

一首出师表,一曲白帝托孤,一句臣鞠躬紧随,死而后已,书写了多么浪漫的政治童话!

就好似一盏黑暗之中的明灯,指引着往后不知道多少年,多少名臣良将,为之而奉献一生……

天子半道崩殂……

江山糜烂,内忧外患……

同样是危难之际……

千载之前的那一个政治童话,化为了无数人意难平的千古悲歌!

那他这个政治童话……

能不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修很向往,亦是很纠结……

甚至,他都觉得自己很可笑!

“多么虚伪的人啊!”

夜漫漫,李修长叹一声,仰望夜空,神态幽幽,满眼唏嘘。

……

朝堂上的风波,一掀起,就注定短时间内难以结束。

就如这一次的两陵贪腐案,当立在大明朝政顶端的掌权者,合力推动,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虽没有兵锋暴利之下的那般腥风血雨,但,软刀子,对付外人可能不怎么给力,但对付自己人,还是依旧给力。

工部,户部,都察院,不到一周时间,便接连有官员落马,官职最高者,甚至都达到了一部侍郎之高位。更别说那遍及朝堂的其他落马官员了。

此等风波,遍数大明历史,亦是堪称少有,更别说还是文臣自己操刀。

此案,在大明历史上,几乎算得上独一无二了。

正如孙传庭几人所想,刀锋落下,人人自危。

靠山不可靠,那就找可靠的靠山!

而放眼朝堂,放眼大明,哪里还有比秦国公更粗的大腿!

短短几天时间,伴随着那些涉案官员的落马,李修在朝堂上,亦或者说,在文官之中的势力根基,亦是飞速膨胀起来。

当然,凡事,有好处,自然就有坏处。

文官之存在,乃是统治阶层必不可少的一环,亦是有着不可替代之作用。

就好比如今朝野的重心之一,对辽东的战略封锁。

诚然,武将军队的存在,可以兜底,可以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之前,一道道程序,皆需要朝堂文官们把握方向,地方官员执行落实。

任何时代,朝堂中枢,都是一张晴雨表。

朝堂中枢乱了,地方,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如今亦是如此。

朝堂人人自危,带动着朝臣身后不知道多少官员士绅,同样是为之惶恐。

毫无疑问,如此,对中枢战略政策的实施,是有着极大的影响。

但尽管如此,刀既然已经举起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相比之下,利大于弊,李修亦是选择了继续推波助澜。

朝堂纷乱,人人自危,如此,李修也只能挪出部分目光,重新放在了那被他交予文臣们的对辽东封锁战略之上。

事实上,自辽东那一场战争结束,整个辽东,就一直未曾平静。

那一战的结果,无论是对后金,亦或者辽贼而言,都可谓是战略优势沦丧,彻底陷入了被动之中。

对后金而言,虽得到了辽镇这个强援,但,后金对蒙古的多年开拓,一朝尽丧。

甚至,在李修留下的人头赏银令下,漠南各部,亦是接连派出游骑骚扰杀戮,砍下女真头颅换取大明的赏银。

若在以往,后金定起大军,让蒙古好好见识一下他们后金的恐怖。

可如今登莱巡抚上任,为了使登州水师最快形成战斗力,李修几乎可以说是以朝廷之名义,从江南各地抽调了大批水师战船直接至卢象升麾下。

如此,登莱重镇,纵使初创,战斗力亦是颇为可观。

更何况,东江镇,实力同样不弱。

以往毛文龙明哲保身,现如今,登莱巡抚,那大明镇北侯的心腹,又岂会行明哲保身之举。

更何况,法理之上,登莱巡抚,对东江,可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存在。

两大重镇腹部威胁,后金又岂敢擅动!

且,这一年,不止大明境内天灾不断,辽东,同样是天灾不断!

若在以往,后金能有大明境内的走私补给,可现如今,从漠南漠北,至山海关,再至东江,整个辽东,近乎被完全锁死,纵使有零星漏网之鱼,但哪里

莫说后金经不住天灾的来袭,辽镇,更是遭不住!

现如今,辽镇可没了大明的举国供养!

不仅没了,山海关还被封锁死了!

后金当初允诺的种种,在如今骤然来袭的天灾之下,亦是化为了泡影!

而狭长的辽东走廊,又有哪里,能作为辽镇的出路!

东江?后金?山海关?以及无法跨越的大海与大山!

四个方向,四条绝路!

同处内忧外患之下,辽镇,这艘被时势推着走的大船,亦一点一点的与后金更加深度的绑定起来。

两者本来相左的战略目标,亦是随着这战略态势的演变,而慢慢变得一致起来。

在最开始,辽镇与后金的战略目标,无疑是相左的,辽镇迫切要将山海关夺下,以此来保障自身的战略安全以及供给通道。

而后金,在经历了塔山那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后,对山海关,亦是心里有些发怂。

塔山那小城池,他后金攻了那么久都没攻下,更何况,山海关这种名震天下的天下第一关!

重兵把守之下,估计把他后金所有族人都葬送在那关城下,也难以有成效。

故而,后金上下,一致选择性的忽略了山海关,将战略方向暂且放在了朝鲜与蒙古这两个方向。

如此,辽镇自然与后金的战略目标相左,两者之间亦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直到这一年的天灾骤临,辽镇,后金的小日子,无疑是难过了起来。

辽东本就是苦寒之地,自给自足从始至终就是一句梦话,以前尚好,辽镇有大明举国之力供养,如今,一步步沦落深渊,更别说还有天灾了。

而后金,曾经庞大的走私供给网络,被兵锋硬生生的掐断!

要知道,现如今,在漠南草原,蓟镇与蒙古铁骑,那是日夜不断的游曳剿杀着任何踏入草原的商队。

毛文龙虽然也干着走私的活,但如今登莱重镇的创立,亦是直接从源头掐住了东江的脖子。

至于山海关,那就更不用想了,一座雄关,直接锁死了辽东走廊。

唯剩下的,也就只有朝鲜了,但这个时代的朝鲜,可是一心一意跟着大明走,更何况,如今大明军威盛隆,朝鲜哪里还会理会后金,纵使总有胆大包天之人,但,在如此封锁之下,亦是杯水车薪,难以维持。

在这难以维持的煎熬之下,辽镇与后金,自然是被逼得抱团起来,将战略重心,暂且放在了漠南草原及朝鲜。

至于可望却不可及的山海关,自然只能暂且搁置……

第两百五十三章 局势

时至盛夏,京军立威,伸威,扬威,振威四营,四营共四万余大军,在忠义伯, 现如今的忠义侯赵武统领之下,已是驻守山海关有近半年时间。

曾经本该为辽东防线最后方的山海关,亦是早就成了战争的第一线。

近半年时间,这雄伟关城之下,直至广宁,这段狭长的辽东走廊之上,战争就从未间断过。

按李修对山海关的军令, 固守山海的同时, 务必让辽贼不得安宁。

故而,在这近京军驻守山海关这段时间,

大战小战就从未停止过。

当然,战争,只是整体策略的一环。

从山海关,至东江,以及登莱,目前对辽镇用得最多的手段,反倒是挑拨拉拢。

毕竟,辽东军民,受大明皇恩数百载,又岂是轻易可以割断的。

以正面兵锋压迫, 经济军事全方位封锁削弱,敌后挑拨拉拢动荡其根基,便是如今李修定下的对辽镇与后金的整体战略。

当然,就山海关而言,军事的作用, 远远大于其他一切。

辽镇叛变, 山海关的战略作用,无疑是急剧提升。

在从前,山海关的最高武职,不过是区区一总兵,统辖范围亦是局限于山海关,而现如今,赵武统领数万大军,为山海关督师,统辖范围亦是将整个山海关一带,乃至于后方诸多城池,皆是纳入山海关防线之中。

当然,重心还是只有山海关,之所以扩展山海总兵的职权,晋为督师,只是因山海关之前的缓冲之地尽失。

山海关虽巍峨险峻,但,若有心怀不轨之人,后方捣乱,那一不小心,就得出大乱子。

出于这种考虑,李修才特意将山海关的职权扩大,将后方一带府县纳入山海关的管辖范围,以防不测。

如此,曾经的关宁锦防线,亦是彻底成为历史,山海重镇,亦是彻底踏上历史舞台。

同样踏上历史舞台的,便是那登莱重镇了。

不同于山海关偏向战略防守的态势,登莱镇,从创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战略进攻的使命。

水师陆战,这四个字,便足以说明登莱镇的性质。

和从前的京军蓟镇一样,登莱,同样是百废待兴,在从前,登莱虽有过辉煌之时,但随着袁可立的去职,朝廷战略方向彻底转向辽镇,登莱亦是随之彻底落寞。

如今,在李修的大力支持下,登莱,亦是一点点的恢复以往的辉煌。

水师战船数百艘,横列渤海,北望辽东,扼住东江命运咽喉的同时,亦是如一柄利刃,威慑着辽镇及后金腹地。

毕竟,如今之登莱,可不同于当初朝廷对东江的支持,对东江,不管是李修,亦或者朝臣,皆是担心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故而,东江虽强劲,但实力亦是有限。

而现如今,朝臣或许还有担忧,但对李修而言,登莱,无疑是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

军械兵将,粮草银两,乃至战船匠户,皆是源源不断的塞在了登州,其待遇,看得东江的毛文龙是眼红得口水都要掉出来了。

但显然,有了登莱,东江的战略重要性,无疑是直线下降。

而且,最最重要的便是,登莱镇的成立,直接扼住了东江的命脉。

曾经,东江镇之所以能够成立,便全赖袁可立的支持,而随着袁可立的去职,东江镇,亦是极速衰落,之所以能撑下来,全靠毛文龙干的一些走私勾当。

而走私渠道,无非就是从大明,走私至辽东。

而如今,登莱镇立,水师横列渤海,位于东江后方,无疑是直接掐断了这一条能让东江自力更生的命脉。

而对东江镇而言,没了自力更生的资本,意味着什么,显然很是清晰。

一人撑起一镇,在辽东这地方,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战略眼光,毛文龙自然不缺。

在毛文龙看来,如今之局势,后金辽镇,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多久了。

首节上一节15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