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28节

……

第两百零八章 权臣之路

第两百零九章 朝堂之议

自宣府互市萧条之景,传入京城之后,朝堂之上,便为此而纷争不休。

但显然,其纷争的重点,俨然已经不是在于宣府互市。

从最开始欲扳到周遇吉的这个李修心腹,再至后来,察觉李修的触手,蔓延至朝政后,不少朝臣们对于此等情形的警惕,乃至于为此而再起波澜。

毫无疑问,纷争蔓延至今,亦是早已脱离了固定的轨道。

其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了对李修彻底插手朝政的警惕。

只不过,这种警惕,在现如今,显得颇为无力,朝廷,也不在是一个声音,各抒己见之下,根本无法对李修造成丝毫的困扰。

甚至,李修始终都未下场丝毫,这些反对的声音,就要被打压排挤得差不多了。

事实证明,在权势的威压下,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文武之分,也并没有那么清楚,投机之人,亦是不在少数。

李修只是稍稍释放了些许善意,就有大把朝臣蜂涌而来,愿为门下犬。

事实上,就一个国家而言,这显然并非一个好现象,毕竟,严格而言,针对李修的朝臣们,虽抱有私心的较多,但也不乏忠贞之士,而现如今投靠而来的,投机取巧者,亦不在少数。

只不过现如今,较之大局而言,些许的牺牲与龌龊,亦是必须也必然的事情。

而这几日的朝堂,却是和以往颇为不一样。

在以往,李修有心涉足朝堂的情况下,每逢朝议,自然不曾缺席,因他的存在,有他的坐镇,这些投靠而来的朝臣们,还有被他掌握的勋贵们,亦是战斗力大涨在朝堂上出尽了威风。

而这几日,李修却再次不见了踪迹,朝臣们,倒也没有想太多,毕竟,那么一大摊子军务,没时间上朝,亦是正常。

只不过,除了朱由检,谁也不知道的是,在数天之前,借着京营的一次大规模演练之机,隶属于京营的三个骑兵团营,亦是趁此之机,在李修的亲自统领之下,浩浩荡荡的向宣府而去。

这个消息,并没有隐瞒太久,不过数天时间,源自沿途关卡传来的消息,便抵达了京城,而这,也是立马让整个朝堂为之沸腾。

对朝臣们而言,无疑是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切皆超出他们掌控的无奈,数万兵马的调动,竟没有走漏一丝一毫的风声,甚至连他们这些朝臣,都得靠地方官员的汇报,才能知晓军情调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只不过,这一次,朱由检显然不准备给朝臣们太多反应的机会。

当天朝议,便将锦衣卫与周遇吉所汇报的一大票罪证甩出,将陕西之乱,蒙古叩边,互市萧条,一切的一切,皆是扣在了晋商这个群体之上。

只不过这些,显然不是朝臣们关注的重点。

尽管自李修崛起后,对于兵权的失控,是人尽皆知之事,有着那段时间京城戒严的血雨腥风,朝臣们显然对军队的调动,已是有了绝对的敏感性,尤其数万大军,近在卧榻之侧的调动,他们竟没收到一丝一毫的消息,这无疑有些可怕了。

当然,相比这些,李修的离京,以及率军离京,奔赴宣府要做什么,显然更让人浮想联翩。

只不过,这些,还只是前奏!

“蒙古各部,狼子野心,区区互市,竟敢叩边,朕已派镇北侯率军赶赴宣府,统领大军,欲一战平定蒙古草原,斩断后金一臂!”

“传旨,命辽镇东江镇整军戒备,若后金胆敢出兵蒙古,令辽镇东江两镇共击之!”

“命京营戒备,以如山伯严顺为将,率两万大军,开拔赶赴辽镇!”

突如其来的一连串旨意,亦是彻底让整个朝堂为之沸腾。

镇北侯率军离京,谁都想得到,显然是战事将启,但谁也没想到,竟会是此等国运之战!

而这一切,他们这些朝臣,竟事先没有得到丝毫消息,似乎,一切都准备好了,然后例行通知他们一样,而事实,似乎还真是如此!

“陛下,如今京蓟受创,内患未平,天下百姓,皆需休养生息,冒然开启如此大战,实乃不智之举啊!”

“陛下,兵戈凶险,历朝历代,皆是慎重无比,陛下切不可忘土木堡之教训啊!”

“臣附议!”

“臣附议!”

“蒙古鞑子向来狼子野心,左右逢源,此战,当痛击蒙古鞑子,再现我朝太祖之时之威势,陛下圣明!”

“镇北侯能征善战,此次大军出征,战事未启,尔等便未战先言败,到底是何居心,陛下,臣怀疑户部侍郎李辉光有通敌卖国之嫌疑,请陛下明鉴!”

“臣附议!”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亦是为之沸腾,只不过,众志成城,威逼天子的局面,却也早已是一去不复返。

显然,现如今,已经不需要天子亲自下场镇压不服了,天子只需要,在适当时候,拉一下偏架,便足以轻易通过朝堂,达成他的所思所想。

“后金祸患,根深蒂固,此战若功成,我朝便可通过操纵蒙古,坐视蒙古与后金纷争,从而将后金鞑子锁定在辽东苦寒之地……”

“此战,臣以为可!”

最终,伴随着孙传庭的一句话,以其为首的革新派加入,朝堂上的反对声音,亦是被彻底压制。

“如此甚好,此战兵部尤为重要,孙爱卿你当督促好辽镇东江,至于大军所需钱银粮草,一律由内帑拨付,户部负责安排即可。”

朱由检的一锤定音,更是彻底将此战略规划彻底定了下来,反对者纵有不甘,在这满朝大势之下,也只得老老实实的跪拜在地,高呼陛下圣明!

而随着朝议的结束,大明这个腐朽的巨人,亦是随着朱由检的一道旨意,艰难至极的挪动着身躯,缓缓将目光,再次定格在那让大明折戟沉沙了许多次的后金女真。

战争的消息,亦是从朝堂,至京城,顺天府……

一路传播,一路扩散!飞速传播至辽东,东江……

第两百零九章 朝堂之议

第两百一十章 辽镇与山西

随着那一场暗地里的议和结束,在那不为人知的默契之下,整个辽镇的日子,亦是明显比之以往,要舒适惬意得多。

领着朝廷的供养,拿着后金的好处,两边都有交代,两头都能通吃,这种生活,可是让辽东这些大佬们,已然有些乐不思蜀。

甚至,或许是心里觉得过意不去,近来还策划了两场“战争”,铸就了两场战果不错的捷报,算是给朝廷每年辛辛苦苦供养着辽镇的回报。

这一切,袁崇焕自然看得一清二楚,或者说,他本身就是其中的主导者,时至如今,他也不得不把心中那仅存的一点忠君报国的信念,丢之脑后。

与其在朝堂上勾心斗角,成别人的棋子,还不如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做主,这样的日子,岂不是快哉!

而现如今……

宁远城府衙之中,辽东众将集结,堂中,亦是一片压抑。

“老子就知道,有镇北侯那家伙在,朝廷,就安分不了!”

“娘的,他有本事,他就自己去打啊,拉上咱们干什么!”

“狗屁玩意,什么毕其功于一役,就是他娘的要拿咱们当炮灰,京营数万大军,估计就在督战了!”

……

“行了,都别吵了!”

满堂争论之际,袁崇焕突然的一声厉喝,顿时让堂中安静了下来,辽东众将,亦皆是下意识的看向了这位辽东督师。

环视着堂中一众桀骜不驯的将领,袁崇焕亦是大感头疼,同时对朝廷,对李修,亦是有着深深的怨念。

他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将辽镇这些桀骜不驯的将军们压服,现如今,这整军备战的旨意一来,什么都变了!

尝到了舒服日子的人,又岂会愿意再去打生打死!更何况,不管胜负如何,对辽镇而言,都不是好事。

败了,要背锅,要损兵折将,利益也会受损!

赢了,那还要辽镇干什么?

更别说,现如今,辽镇已是与后金形成默契,心照不宣了。

思虑之间,袁崇焕沉声道:

“咱们这边好说,现在,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京城派来的那几万大军!”

“那就坑他们一把,败上一次,我就不信,那镇北侯还能弄出什么幺蛾子!”

“对,他们不是要打嘛,咱们就看看,他们到底怎么打!”

“督师,你说句话,咱们要怎么搞!”

“京营的这支大军,可是由勇卫营主将严顺为帅,这严顺,可是镇北侯的心腹,他肯定不会听咱们调摆的!”

“而且,东江那毛文龙,肯定会盯着咱们的,这段时间,本督估计,那毛文龙应该察觉到了端倪,现在估计正死死的盯着咱们,等着拿捏咱们的把柄……”

袁崇焕没有拒绝,也没有呵斥什么,反倒是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那就趁着这次,找个机会,让鞑子把毛文龙给处理了!”

“朝廷那边,咱们也联系鞑子,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堂中众将,你一言我一语,以大明之将的身份,堂而皇之的讨论着足以让任何人惊掉下巴的大逆不道之语!

而这一切,落入袁崇焕眼中,其神态漠然,只是眼眸深处,却是有着一抹难以散去的悲哀。

也不知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眼前的这些辽东将领的……

或许皆有之……

但……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身不由己,他亦,没有丝毫办法!

而此刻,在京城至辽东的官道上,京营数万大军,则正在严顺的统领下,浩浩荡荡的朝辽东而去。

只不过,对处在行军状态的京军将士而言,这场战争,却是显得诡异至极。

从入营为兵将开始,兵贵神速,便是各级将领皆是强调了无数次的话,在平日里的操练中,亦是分秒必争,稍有延误,面临的,便是严苛的军法。

可现如今大军开拔出征,每日行军速度,不仅远远低于军中操典规定距离,甚至,每日行军不过三四个时辰,大军便停止前进,安营扎寨,这等行军速度,哪里像去打仗,反倒是跟游玩一般。

如此,倒是让军中将士颇为不适应!

而作为统兵之将,被李修安排来统领这支大军的主帅严顺,自然是对李修的安排心知肚明。

他这次率军出征,很大可能,只会是一场武装游行!

其中原因,严顺自然是一清二楚,自家的这位侯爷,对辽镇,明显是抱有极大的戒心。

这次出征,更是早已交代了底线,以威慑督战为主,监视辽东,探明情况。

至于参战,则没有提及丝毫!

既然不参战,只是督战威慑,那严顺自然不急,军队什么时候到不重要,只要架势摆出来了,作用便就有了!

而就在严顺慢悠悠的率军赶往辽东之时,此刻的宣府,准确的说,是整个山西,已是一片腥风血雨。

大战将起,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稳定后方!

至于如何稳定……

李修所率三万铁骑,再加之宣府数万兵将,以及早已赶到的锦衣卫数百缇骑,这股庞大的力量,哪里还需什么柔和手段!

当然,自生死之间杀出来的李修,也不懂什么叫做柔和手段!

大军还未至宣府,军令便已抵达,随即,兵将缇骑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皇商,范,王,靳,王,梁,田,翟,黄!

这八大家族,以及一大批无视朝廷法令,私通关外的商户豪绅尽皆抓捕。

而后,便是锦衣卫的老本行了!

大刑加身,抄家灭族!

在宣府重兵面前,一切都是虚妄!甚至,连狗急跳墙,都做不到!

正如那叩边的数个蒙古部落一般,在已经脱胎换骨的宣府重镇面前,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却只能望着曾经任他们长驱直入的城镇,无奈长叹!

待李修抵达之时,整个山西,已是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首节上一节128/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