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大导演 第45节

以恩阳灵鸟为图腾,烹饪出象征恩阳大地之灵的料理,而后沿着大地脉络之走向,踏遍恩阳八方,搜集制作调味料所需,蕴含恩阳大地悲喜的食材。

最终,行于这大地脉络交汇之地,在这迷雾山龙穴所在,以龙穴为灶台,制作调味料!

这是一种料理的制作,但本质,也是一种祭!

祭的是山岳,是大地,也是……龙!

龙非实存,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灵性图腾,若是以东方玄学去分辨,更是一种由阴转阳时诞生的倾向性神性爆发,简单点来说,这是一种具备爆发性倾向,推动事物向上发展,由凡而玄的一种超自然象征性力量。

所以,才有龙可大可小,可藏于万物之间的说法,因为,龙本虚无,只因为天地万物向上跃升而诞!

所以,江河泛滥,淹没大地,可为蛟龙走水,布衣提剑扫四方,行霹雳大手段定社稷,也可称作蛇蟒化龙。

当然,对龙的解释各家各户都不同,在天竺,龙只是兽,与大鹏同在,还低大象半分位格,但在炎黄,龙却是第一无二之神,其中说道牵扯渊源甚深,牵扯到玄学派别的哲学解释,就不多言了。

大辉朝没有堪舆寻龙,分金点穴一类的学问,甚至连相关风俗都甚缺,所以,粗通一些术道知识的莫夜煌,便发现这一方大地甚是“原始”,完全没有经过玄道的开垦,这才有了这一道风雨飘摇恩阳鸣的最初烹饪立意。

当沉淀于迷雾山龙穴之中的原始大地灵性意志被呼唤出来,融入料理之时,这一道料理,已经有几分神而明之的意味了。

如果说莫夜煌之前所烹的拿到山神菌蔬猪肉汤,蕴含在食材中的山灵意志,只是一些山野灵韵所化之虚幻毛神,而蕴含在完成版风雨飘摇恩阳鸣这一道料理中的,是真正的大地神性意志,或者说,是大地邪神意志!

这一道料理的食材,来自于恩阳的四面八方,而食材中沉淀的象征性灵韵,是偏向负面的怨怒,绝望,悲痛,憎恨等等韵,如此之祭,自然是是邪祭,由此衍生的神,也是正儿八经的邪神。

所以,这尊由料理孕育而出的神一经诞生,就携着无边怨怒与暴虐而来!

只是,莫夜煌烹饪这一道料理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留下后门,或者说,为这一尊大地邪神,留下一个致命的破绽。

因为身为厨师的莫夜煌,还是有几分厨师的职业操守,料理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是用来吃的,当然,若是食客不够格,吃不下料理,导致造成大规模死伤,莫夜煌也觉得没所谓,因为这不是厨师的错,而是食客的无能。

这一尊大地邪神,驾驭着匡念殇等乱入者的身体,不断拷问着武林群雄们,这就是莫夜煌留下的暗门。

当武林群雄迸发杀意之时,定下必诛邪魔以卫天下之誓时,暗门被勾动了,以怨怒与绝望祭祀出来的大地邪神意志核心中,那属于善与正的那一部分,便被剥离了出来。

失去了构筑核心的这一部分,大地邪神意志便开始瓦解,如果要更具体形容,这其实是一种升华。

曾经沉沦怨怒与绝望中的那些,得以解脱与圆满!

不拘是那山林被焚而背井离乡的猎户,还是那因河道改道而生活困顿的村民,他们虽怨,但也希望,有人能在他们落难之时,说一句我来帮你们!

在玄学术道的世界中,只要找对关键,以及运用适合的方法,一句话,其实就足以驱役鬼神,乃至于弑杀鬼神。

因为,在很多玄学流派的认知中,天地人神鬼五类,除了天地高一等外,人神鬼并无太大的高下区别,特殊形势下,一句流言蜚语也能杀人,落于玄道,一句真言,自能弑杀鬼神,当然,能否用得好,还要看个人本事了,九成玄道中人是没这本事的,而有这本事的很多时候都不在玄道,比方说,金口一开,拆庙弑神封祭一条龙的皇帝老儿。

大地邪神意志于此崩解,而后莫夜煌在那时出手,将大地邪神崩散的意志,裹挟着武林群雄与乱入者的杀意与誓言,葬于龙穴之中。

画龙需点睛,祭龙更是要点灵,核心皆是一致,在那一瞬间,龙穴如死物开智,诞生了真灵,而后变化来的极快,这点真灵之性顺着大地的脉络蔓延开来,最终,大地的脉络,进化为灵脉,或者说龙脉。

大地真灵之性,顺着龙脉运转循环,吸摄沿途之灵机,最后化作一种磅礴的“力”,也可称之为气运,于迷雾山中龙脉交汇的龙穴之地磅礴喷涌而出,恩阳大地老母所用之逆天之拳,便由这大地气运构筑而成。

只可惜,气运不敌命运!

其中胜败说道很深,但此刻也无需多言,而莫夜煌葬龙之时,用的也是武林群雄的杀意与誓言,所以这气运这也是具备指向性的。

在风水之道中,若是寻得上佳灵穴,欲得其中气运以此福佑后人,其实不一定要葬先祖,若是有道行的风水先生,点穴化穴之时稍微布置一番,就算丢个草人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都没问题。

因为,真正葬下去的,只是一个能够让地脉灵气指向受术者的仪式象征物而已,能够让双方建立联系就够了,讲究没有那么多,只是葬先祖一方面是有现成的象征物,一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而已。

所以,莫夜煌葬龙穴的,用的是虚无缥缈的誓言也没问题,因为他这个半吊子术者还算有那么一点道行,能够葬得下而已,而现在,这一股大地气运,便随着这指引,流入了恩阳武林群雄的身上,也流入莫夜煌的体内。

品尝着大地气运加身,万物灵机涌现,宛如天人合一般的状态,莫夜煌淡淡笑着。

中华一番世界中,据说曾以食道而登仙境的淮南王刘安曾在著作【淮南子】中说过:食水者善游能寒, 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莫夜煌这位黑暗料理界霸主,虽然不敢说厨艺比这些古代厨艺大能并肩,但也没觉得差多少,因为那所谓的厨艺仙境,很多时候只是传说,纵然有一些长寿安康,腾云驾雾,分身出游,掐指一算,剑丸跳走杀敌于百里开外的玄妙本事,也不见得真的有多仙,因为最后这些号称仙人的厨艺大能,在时光的冲刷之下,基本都已作古,死的骨灰都找不到了。

真正的仙人,中华一番世界中,莫夜煌觉得可能只有厨神许灵一人,但这些不提,莫夜煌作为黑暗料理界霸主,所做之料理,早已渐渐超脱凡俗,风雨飘摇恩阳鸣这一道料理的真正进食方式,就是食气。

大地气运加身,万物灵机显现,化作无穷滋味冲刷着人之身心。

一道菜,一气贯之,足以品味一生,身心与万物灵机同存,犹如天人合一,其寿自远。

如此,才可称做食气神明而寿,才算是展示了厨艺的玄妙。

“只可惜,这一道料理不曾烹于社稷崩塌之时,也不曾真正契合天发杀机之时,只是稍微契合了地起蛇蛟,大地苍茫飘摇之意境,不然,说不定我可借此超越巅峰,真正触及那玄妙的厨艺仙境。”

莫夜煌的心头微微觉得有些可惜,若是再等待一些时机,而后将厨房从恩阳拓展到整个天下,再去烹饪这一道料理,说不定这一道料理铸成,他真的破开仙门,直接立地飞升,当然,立地爆炸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吃不吃得下,莫夜煌心里有数,此刻只能暂时按下这个念想。

恩阳一地武林群雄,沉醉于这万物灵机跃现之境,不少人更是当场演武,进入了悟道状态,武功直接突飞猛进,久久之后,才有人回过神来,不可思议的问道:

“如此奇缘,却是为何?”

莫夜煌见状,打算一展自己的忽悠功力,将这些武林群雄彻底忽悠瘸了,只见他缓缓摊开双手,肃穆低吟着:

“降妖伏魔有功,可得善业,守一方水土,得大地之眷,也得万灵庇佑,诸位武林侠客,欢迎你们来到……巫的世界!”

====

====

PS:小说中的玄学术道描述,以及神鬼的相关描述,源自于现实系的玄学,因为是封建迷信,加上老夫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大家看个有趣就行了,不用多做深究。

80.沉迷炒菜的大巫

随着黑暗料理界霸主的人设逐渐变得完整,莫夜煌也渐渐“回忆”起了中华一番世界的很多事情,或者说,他是“回忆”起蕴含在破魔八阵中那些厨艺的具体信息。

厨艺是一个向下沉淀的过程,也是一种向上追溯的过程,很少有人知道,简简单单一个石板烧的技艺,到底起源于哪里,而后随着人文的流动,流传于各个地域中,又经过了哪些改进与变化。

身为一个厨师,若是连厨艺演变的脉络都无法把握,也难以称之为强大的厨师,就好像一个经济学家,却连几十年前的经济学思潮演变都不知道,却信誓旦旦自己的经济理论完美无瑕,这本质都是一种笑话。

而破魔八阵作为厨艺的巅峰传承,自然包含了这些脉络的演变内容。

正因为如此,莫夜煌这才渐渐“回忆”起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了中华一番这般以食为尊之世的来由。

万事皆有因,中华一番世界的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初始之因。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先民在大地上刀耕火种,艰辛的筚路蓝缕,开拓着前路。

那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天灾地祸,兽难人劫,皆接踵而来,那是一个落后而愚昧的时代,但也是智者眺望天穹,俯瞰大地,总结着人世种种,从朴素的处世经验中提炼出智慧,指引族群前进。

那是巫的时代!

呜咽而响的骨笛,奏响着部落成员狩猎的战歌,结下的绳结,铭刻了人类最初的文字与历史,眺望星空的双眸,为部落成员的归路与迁徙指引了方向,围坐在篝火旁的祭祀,定下了最原始的秩序与法律,赋予山川河岳神之名,也于此告诫族人大自然的危险。

人类的文明,始于巫,这是一脉相承的传承,即便时至今日,人类的文明中依旧可以找到巫的印记,甚至可以清晰追溯到那演变与传承的链条。

在那巫的时代,愚昧与神秘共存,其中既有原始的智慧凝结,但也有荒诞诡异的臆想,但随着时光的洗练,荒诞终将退去,能够留下来的,甚至向着后世延绵的,也有着其根深蒂固的必然性。

有人信,有人行,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这才是文明传承的真谛,无人信,也无人行的,早已成为尘埃。

万物有灵学说,这个贯穿人类灵性层面的理论,便源自于巫的时代,也一直延绵到了后世,成为了许多玄学派别哲学思想,乃至于实修之时的核心理论依据。

面对沉淀于万物之中的灵性,古老的先民通过祭祀与膜拜,将人的灵性与万物灵性相融,最终诞生了神。

而自身之灵,死后归于万物,也成为了灵,这是鬼之初始,所以,人神鬼三者并列,并无高下,盖因其本质皆是万物有灵的一种衍生。

在巫之时代,人以敬畏之心,礼敬天地万物之灵,而这份敬畏与礼敬,形成了许许多多与灵有关的仪轨,侍以鬼,奉以神,最终,人神鬼混杂的太古神话之世,便在巫之时代诞生了。

犹如“法律”,这并非实体的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仅是有人定,有人信,有人行,所以便存在了,甚至有了寄托于现实之中,可以生效的威严与力量,但若是无人信,也无人行,法律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存在。

那个时代信奉鬼神,鬼神便存在,若不信,不行,神鬼便不存,这就是万物有灵理论之真谛。

如果仅此向后延绵,这人神鬼之世会存续很长时间,直至人道洪流进一步前进,曾经愚昧的人,终会洞悉万物之灵背后的奥秘,知晓风为何而来,雨为何而落,山岳因何而崩,继而收回人类赋予万物之灵的神圣性,从而一步步结束人神鬼混居的神话世代,也彻底结束巫的时代。

这是地球文明曾经走过的路,但是,一切路线都并非注定,其中也孕育着歧路。

也许,在古代,会有一群巫,眺望天地万物之灵时,内心没有敬畏,只会觉得……去掉头,嘎嘣脆,真香!

不曾礼敬,因为万物之灵很好吃,不曾侍奉,因为万物之灵真的非常好吃。

人张开嘴,啃噬着神的名字,撕咬着妖异的传闻,越是灵性的东西,在巫的眼中就越是美味。

巫品尝着万物之中潜藏的灵性,洞悉了灵性背后的脉络,最终,于这万物皆有的灵性脉络中,提炼出了“气”。

一群巫,张开嘴,尽情品尝着万物之灵的美味,随后,时光向前延绵,人道之世不断演变着,最终,以食为尊,以厨称雄的世界诞生了,在这般世界中,在食之一字面前,神鬼皆要恭谨俯首。

因不同,果有异,仅此而已!

而此刻,龙穴得灵,贯穿大地脉络,进化为灵脉,沛然的气运随之运转,加持在恩阳武林群雄身上,让其得以窥见万物之灵性,犹如回到了那个神话般的世代,这种情况下,莫夜煌的打算便很明显了,便是打算赋予他们一个额外的因,而后由此缔结崭新的果。

武林群雄听到自己皆成巫,皆有些不解,就算此世也曾有过巫之时代,但此世文明传承偏重武道,不注重民风与历史的传递,所以,他们皆不了解何为巫。

李若年恭谨问道:“敢问前辈,何为巫?”

莫夜煌肃穆而言:“巫,乃是头顶苍穹,脚踏大地之人,也是聚众为力的守土之人,得天地万灵庇佑,也驭天地万灵之力为己用,尔等阻止了血月妖魔,已得大地之眷顾,开启了巫道的门扉。”

众人依旧略有不解,莫夜煌也不多言,而是以行动解释着,浓郁的阴影从其身上蔓延开来,流淌到周围。

而后因为气运加身,犹如处于天人合一状态的武林群雄,便清晰的“看到”这阴影的蔓延过程。

许多武林人士骤然明悟,这阴影,就是莫夜煌从自身生命脉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旋律,也是一种自我的灵机升华显现,而后,这灵机弥漫开来,周围天地万物跃然显现的灵性,随之被掠夺,被同化,最终,天地万物之灵机,皆化作阴影的一部分。

阴影对万物之灵的掠夺与同化,是一种烹饪,以自我之灵吞噬地万物之灵,这是巫的进食方式。

倒影在众武林群雄眼中,此刻的莫夜煌仿佛与这迷雾山融为一体,或者说,这迷雾山已经成为了莫夜煌的一部分,让他看起来伟岸无匹。

“我踏足大地之上,万物之灵皆融于我的气中,周围一花一草一木,皆成我之灵性的衍生,此刻,我便是此山之神,举手抬足,神威凛然,这便是巫,驭万灵之力为己用的守土之人。”

武林群雄得气运加持,处于天人合一之境,悟性本就大增,此刻见莫夜煌这般演示,不少人陡然露出明悟之色,统御自身的生命脉络跃动,于其中诞生了“气”。

这气或是火相,或是水形,或是风态,不一二表,但皆是学着莫夜煌那般,将自身之气延伸向周围,掠夺与吞噬周围万物之灵机,最后,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某种愉悦的神情。

进食,本就是愉悦的,更何况,他们品尝到的,是万物最深层次的美味。

一朵摇曳而绽放的花,其生机之盎然到底是什么味道,一颗攀附山岩之上,随风摆荡的杂草,其灵韵到底又是何味,仅仅是看,是看不出来了,当他们真正品尝后,才发现,这个世界竟潜藏着如此的美味。

以气噬灵,这只是一种灵性层面的品味,带来的,也只是精神与灵性层面的美味,若真要追求完美,还需契合物质的层面,所以莫夜煌开始进一步的演示,他走到山岩边,拔起了那一根杂草。

在凡人看来,这是一株平凡无奇的杂草,而在练武之人看来,这还是一株杂草,连药用价值都不具备,但在此刻这些初步踏足巫道的人看来,这杂草却颇有不凡,因为其绽放的灵机特别旺盛。

莫夜煌拔出这根杂草后,五指运气,敲打着这一根杂草的根茎,浓郁的阴影再其指尖流淌着,却是刺激着杂草的脉络,渐渐的,这根杂草的灵机,便自然而然汇聚起来,最后顺着敲击的节奏,于根茎处流淌出来。

一滴草汁,滴落在莫夜煌的指尖,看见这一滴草汁,很多武林人士的喉头骤然吞咽,露出了饥渴之色,因为他们清晰的知道,那一株杂草的灵机,此刻便蕴含在那一滴草汁之中,灵性浓郁万分,甚至绽放着淡淡的光辉。

莫夜煌随手一弹,这一点草汁便飞射开来,落于人群之中,某个武林中人下意识的张嘴,而后吃了下去。

草汁苦涩,但是,那只是寻常的草汁,而这一滴草汁却是甘甜难言,随后,一点芳甜,由唇舌扩散,渐渐流至全身,那人深呼吸一口气,只觉得芳草芬芳袅绕鼻翼之间。

而众人看见其露出陶醉之色,摇头晃脑一会,身上的气竟然骤然浓郁了一些,皆是感到震惊,而后众人环顾四周,迷雾山中,处处皆是灵机绽放之物。

这些东西,放在往昔,不会有人看一眼,但此刻,却已是万金不易之宝。

“巫道,与武道不同,巫道在于驭灵,天地万物皆有灵,纳万物之灵于一身,于此提炼真性灵气,贯穿日月,绕以五行,行于天地,方是真巫。”

莫夜煌之言,句句不曾有假,也的确是叙说着巫之道的奥妙,但同时,这也是最大的谎言,因为莫夜煌欲要借此,将众人引导到偏离寻常的巫道。

莫夜煌侃侃而谈,也并不隐瞒,将如何烹饪万物灵机,如何食灵而养气的手段悉数道来,即便是黄大根与李若年这两位武功卓越之高手,也是听得如痴如醉。

将命运收束到既定的方向,血月能够做的,莫夜煌也自然能。

眼下,他便要将武道逐步引向巫道,而后,由这巫道中真正孕育出足以贯穿未来的食与厨之道,将以武为尊之世,扭曲为以厨为尊之世。

此世武道的可能性已经被血月之光悉数覆盖,但眼下,崭新的可能性已经诞生。

一群每天好勇斗狠的武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沉迷炒菜的大巫,想必血月见了,也会露出黑人问号之脸。

“前辈如此胸怀广阔,公开宣扬大道,传授毕生所学,李某佩服,如果可以的话,我还希望可以多请教一番。”

李若年甚是钦佩,以他的武学修为,能够非常清晰的知晓,莫夜煌传授的巫之道,博大精深之处,当真说之不劲,尤其是巫道之“气”,更胜武道“劲”之妙用许多。

事实上,听闻了巫道的种种奥秘后,李若年便已经准备转修了,原因很简单,他的武道修为虽深,但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踏足武道老祖之境,

首节上一节45/3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