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合院我成了大反派 第121节

而徐洋自己手里余下的3000万也都被徐洋用来从其他人的手里去收购港口产权。

8000万全部用来成立了自己的地产公司和买地块。

而远在北平的200多名退伍兵手下,这批最值得徐洋信任的人其中大多数都被徐洋邀请来了港城参与房地产项目。

李家成变卖的资产一共卖了1.1亿的港币,就在他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现金流充裕可以大批量拿地的时候。

徐洋的两个动作直接让他差点气到吐血。

第一个动作就是将REITS基建基金募集来的资金一部分合计4000万港币用于了购买地块。

徐洋当初推出这个资金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公众存款来达成占地的目的。

而且随着港城的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基民得到的回报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港城市民将钱投给徐洋。

虽然买来的地块产权是公司产权,但是并不妨碍徐洋可以选择最后的经营方向,也不妨碍从中获得一部分利润,例如进行小区、商场的物业服务、中介服务等等。

第二个动作更有意思。

徐洋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壕无人性,现金流充足,结果就在李家成变卖资产以后,徐洋向多家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

由于徐洋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名下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一次贷款直接贷下来了三个亿的港币。

徐洋股市里虽然也有三个亿港币,但是徐洋根本没打算动用。

国外的金融户头上的美金也已经滚动到了6亿美金。

但是徐洋依旧选择了贷款。

这种大额贷款具有很高的议价权,徐洋用不到5%的贷款利率贷到的钱买地以后,未来会产生百倍以上的增值。

傻子才不选择用银行的钱来借鸡生蛋。

这两手借鸡生蛋的动作直接给了这些没觉醒几分金融意识的李家成和其他炒楼大佬一记生动的教学。

只不过学费的代价比较高昂罢了。

因为这波低价洼地错过就不会再有。

第192章 钠斯达克和吸血虫徐洋

同时海外市场也悄然成立了一家名为钠斯达克的证券交易公司,同时徐洋也私下里收购了一些纽交所的会员股份。

纽交所的董事会为非营利性的董事会,徐洋也没执着于一定要控股。

不过徐洋和莫里斯洋的股份加在一起依旧高达16%,要知道67年纽交所足足有30多位股东。

而钠斯达克的成立初始股东一共有8位,徐洋35%,莫里斯洋45%,麦道夫10%,其他漂亮国金融界人士10%。

证券交易公司的股份单独拿出来价值并不高,这一行也不是一个人就能玩的转的,所以就由莫里斯洋出面拉了一些大佬共同造势。

在原来的世界钠斯达克要在1971年才会问世,但是徐洋却让它整整提前了4年,这样谁是全球第一大交易市场可就说不定了。

不过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钠斯达克的董事身份。

也是徐洋谋划的一项惊天骗局。

麦道夫,原本钠斯达克的缔造者,凭借着钠斯达克的董事身份,诈骗了全球无数外国人长达30年,总计600亿美金,直到08年金融危机才被人发现。

最后被判了150年的刑期,可见他行为之恶劣。

徐洋在内心想道:

这样的人才必须得为我所用啊。

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会有漂亮国人遭受苦难。

徐洋告诉莫里斯洋主动投资给麦道夫十万美金成立一家公司,然后把控股权和运营权交给他,后面就按徐洋的指引执行即可。

67年的麦道夫兜里可能连十万美金都掏不出来,如果不是他有个好岳父借给了他一个办公室,他也没机会在华尔街打响名气。

这个人在金融领域天赋还是有的,但是不多,全都点歪了点在了诈骗上。

莫里斯洋在徐洋的指引下随便找了一个空壳公司把100万美金投资投给了麦道夫,又有意无意的和麦道夫提了几次庞兹和庞氏骗局几次。

果然麦道夫很快就走上了歪路。

麦道夫凭借着自己精湛的表演能力和包装能力,在钠斯达克董事身份的加持下。

成功的以每年10%以上的收益吸收了不少金融界的人物将资金投给了他。

徐洋也不得不服气一个成功的骗子必然也要是个演说家,徐洋去现场听过一次他的演讲,当时现场五十多人就认缴了5000多万的美金。

麦道夫成功的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投资天才,然而实际上这些钱他除了自己挥霍以外,其余的部分都是用在了支付后来投资者的收益上。

他所运用的就是比较传统的传销模式,只不过这家伙比较精通收益控制,也没有过分的夸大收益,竟然就凭借着这样的骗术横行了三十年。

麦道夫的生活也极为奢侈,毕竟钱来的容易,不过通过合作莫里斯洋就像是寄生在麦道夫公司里的吸血虫一样。

不停地转移公司资产到他名下的空壳公司,最后洗白为他所用。

当然麦道夫这么厉害的骗子不可能毫无发觉,仅仅半年他就发现了莫里斯洋的小动作。

但是与此同时莫里斯洋间接操控的中间人也把麦道夫诈骗的证据摆到了桌面上。

他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

一、被举报,锒铛入狱,这时候他的诈骗总额已经达到了2个亿美金,足够他把牢底坐穿。

二、继续当他的金融教父,享受他奢侈的生活,享受信徒崇拜的目光,但是也要承受时刻有一个吸血虫趴在他的身上吸血。

中间人威胁之外也承诺了会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协助他扩大影响,提供安保服务,坐实账目等等。

最终在枪顶后脑勺的情况下麦道夫聪明的选择了第二项。

他不是没想过壮士断腕,但是他绝望的发现,背后操控的人势力大的他无法想象。

选择出逃的他才一落地境外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信用卡全都遭到了冻结,连瓶可乐都买不了。

甚至还遭受到了枪击,只不过枪手似乎是个人体描边大师,连续五枪全都在他耳边响起,唯一命中的一枪刚好擦在了他的耳朵上。

枪手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妈的,打歪了。”

最后麦道夫乖乖的回到了华尔街继续当他的金融教父去了。

时至许多年以后麦道夫被抓,他才苦涩的说了一句:你们觉得我可恨,实际上我也只是一个被人操控的可怜虫罢了。

至此,1968年初,徐洋针对漂亮国的三大吸血计划都已完成。

第一大计划:成立多家食品加工成,生产各类食品添加剂、糖浆、高油高糖零食等,买通议员,让自己的添加剂合法化,不断向着国外输出科级与狠活。

第二大计划:在墨黑国和漂亮国边境豢养了一份私人武装,专门做贩卖和印刷美钞的生意。

黑帮、面粉生意和印刷的美钞本就是相伴而生的良好伙伴。

在那么一个三不管地带,徐洋只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六套印刷机的一套,不间断的印刷。

之所以没有把印刷机全部出动是为了细水长流,毕竟当地实在是太混乱了,一旦遭受不可抵抗的攻击,核心操控人员唯一的使命就是毁灭设备。

仅仅一台设备的印刷能力也是恐怖的,徐洋操控的武装势力一年的出货量在15亿美金以上,按照1:10的价格,每年这种无本生意都能给徐洋赚上1.5个亿。

这部分有一定风险的钱徐洋都跨国洗白给了路易斯徐操控的中间人使用。

徐洋的两个手下都有不俗的地位,在科技手段匮乏的60年代,几乎不可能被发现他们就是背后的主导人。

至于徐洋就更不可能暴露了,除非有人能读取他们两个人脑海里的信息。

至于第三大计划就是,通过麦道夫主导的挂羊头卖狗肉的金融公司了。

当然其实徐洋还有第四大计划,那就是凭借积累的财富还有先知先觉的优势,控股全漂亮国的高科技公司。

前世夏国因为科技被卡脖子基本是每一个有志青年的痛。

等到一定的时候徐洋就可以通过控股这些企业,既完成赚取暴利,又可以偷偷的对夏国进行技术支持。

再凭借徐洋空间里的技术资料,基本可以保证夏国在技术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第193章 徐洋财富大爆炸的起点,第一次石油战争

1967年末,徐洋将自己的资金借用莫里斯洋布十之手潜伏进了寒国和弯省三亿美金。

整个60年代漂亮国合计向寒国累计输送了150亿美金,向弯省输送了40亿美金。

当然凭借漂亮国的性格,钱不可能是白给的,这一波经济支持也导致了这两地的领导高层普遍偏向于漂亮国的出资方。

而寒国缔造的所谓的“寒江奇迹”背后也离不开这一波漂亮国的经济支持。

其中徐洋尽管才出动了三亿美金,但是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徐洋的钱都投在了最核心的企业和领导人身上。

可以说用三亿美金发挥出了三十个亿的效果。

60年代末,漂亮国的科技企业还没有扎堆出现,但是一些后来让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却是开始崭露头角了,而他们几乎都没能躲过被徐洋入股注资的命运。

包括已经开始开分店的沃尔码百货、汉斯地产、BOES音响,还有快餐巨头麦拱门和肯大爷,消费品领域的保洁、吉列刀、VISA公司的前身等等…

均没有逃过洋の资注入的命运。

当然一次性分散投资这么多公司徐洋想要控股就太难了,除了自有资金的占股以外,徐洋在国外也成立了X&Y金融公司。

方便进行海外投资。

68年全年,徐洋资产已经膨胀到了12亿港币,28亿美金。

只不过很多都已经固定成了不动产的形式,能灵活运用的资金大概只剩下了五分之一。

虽然挣钱迅速,但是徐洋花钱投资的速度同样迅速。

相比一些老牌家族,徐洋的底蕴实在是相差太多了。

毕竟没有什么比那些老牌家族发战争财更加暴利了。

不过机会并不遥远。

时间悄然流逝,内地的局势风云变幻,徐洋的资产也一直在呈指数型增长。

70年代,漂亮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后世也有很多网友整活,说某一个人很智障就用“脑子和70年代的漂亮国经济一样。”

在73年中,徐洋就凭借记忆优势,开始降低指数基金仓位,换仓抗跌资产,进行资产抵押。

将所有可折现的资产都暂时转换成了可流动的现金。

整个70年代漂亮国股市号称“失去的十年。”

由石油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股价暴跌又回到了70年代末的原点,但是这一时间却是有两次巨大的套利机会。

为此,截止1973年6月,徐洋手里准备了足足50亿美金的资金。

70年代的两项主流,黄金和石油,71年到73年,黄金价格翻了4倍,徐洋的资金也随着这一波来到了80亿美金,还不包括固定的地产、公司的价值。

而石油的疯狂上涨,也即将开始。

1973年9月15日开始,徐洋向全漂亮国各大银行提交了配资申请。

这些银行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徐洋的影子。

9月24日,徐洋50亿美金的资金到位,徐洋一共向银行借贷采用了10倍杠杆的形式将资金放大到了500亿!

虽然徐洋有银行的股份,但是银行也有他运行的规则,一旦石油出现10%以上的下跌,徐洋的50美金就会血本无归!

但徐洋知道,并不会。

9月25日,在一些资本闻到异动之前,徐洋已经将手中全部的500亿美金购买了石油期货,甚至拉动了期货的短期上涨。

硬生生从2.903美金每桶的价格一直秒到了3.12美金,而且还在持续买进。

首节上一节121/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