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第978节

“呵呵,老爷子,孙秘书长这样的,可遇不可求,您的要求也太高了!”

“要求不高不行呀,”李老顿了顿,“这种事情你不要掺和,也掺和不起,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就在李老在家里教子的时候,孟部长有些心事重重,军人的敏锐让他有些担心,他有些后悔把乐国英拉到了这样的斗兽场,可是转念一想,他却摇了摇头。

四年前党代表的选择就意味着今天的一切,孙祖杰也只是顺水推舟。相比于其他人,国英最起码是可以放心的,其他几个到底行不行,谁也不知道。

刚才李老的态度大概率受到了陶总的影响,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陶总的态度竟然这么明确,所以他才果断的让步,要是因为小乐闹得朝野不宁,那就不好了,还是等到明年再谈这件事吧。

就在孟部长选择退一步的时候,孙祖杰正在倭国与老朋友们相谈甚欢。经过了十年的摸索,倭国人终于明白了美帝的路数,所以他们也终于迎来了一位任职多年的首相,这样孙祖杰的工作也比较有的放矢。

多谈友好,其他的事情或者避而不谈,或者留给以后,孙祖杰对很多问题并不着急。相比于对倭国如临大敌的网民,来自于厚实的他非常清楚,被美帝限定了天花板的倭国人在未来将会越来越衰弱。

所以孙祖杰在倭国显得自信,显得游刃有余,当然倭国人也能够理解他这份自信,华国人这些年的进步太快了,已经超越了德国,变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随着华元的升值,华国与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超越倭国指日可待。正是预见到这种未来,所以倭国人的表现就很有些意思,虽然客客气气但总是有些酸溜溜的。

当然了孙祖杰过来一趟,最主要的是合作,倭国人也准备了不少大礼。一系列合作协议谈完之后,孙祖杰想了想开始询问老朋友东芝,“我听说东芝决议要收购西屋电气?”

“是的,孙君,西屋与华国合作的电站,也请您多指教!”

孙祖杰笑着说道,“佐佐木君,只要东芝完成收购,我们与西屋电气的协议立刻就可以签署。相比于美帝,我对东芝诸君更加放心,也更加敬仰!”

第1112章 危机开始前

孙祖杰之所以对东芝如此厚爱,就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踏入西屋电气这个深不见底的大坑的东芝才是好东芝。想想未来东芝不行后,丢掉的那些宝贝,孙祖杰表示我很关心,也很想帮着东芝渡过难关。

华国在下一代核电技术路线上侧重AP1000后,倭国人已经通过在华国的工业间谍网得到了这个战略情报,所以下定决心要拿下西屋,目的只有一个,意图占据庞大的华国核电计划的最高端,并攫取最丰厚的利润。

但是从一开始,孙祖杰就下定决心,华国的下一代核电技术必须自研,什么时候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过关了,华国的核电站才会大规模推广建设。

某部门负责人提出的八千万KW的装机容量确实没错,但是孙祖杰并没有告诉这位负责人,这些核电绝大部分使用的应该是华国自己的核电技术。

所以这本身就是一场钓鱼大战,倭国人以为华国是鱼,孙祖杰却把东芝当成鱼,现在就看东芝上不上当了。

孙祖杰坚定的认为东芝一定会上当,对于顶尖核技术的追求是倭国人的终极梦想,不管孙祖杰怎么说,倭国人的决心不会改变,所以他也就是说说,博取倭国人的好感罢了。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倭国人见他这么爽快,就主动送出了一个好处,东芝表示愿意和华国加强在存储领域的合作,甚至表示愿意在华国设厂。

对此孙祖杰表示欢迎,愿意来就来,就算培养几个操作工也是好的,存储业务是东芝的核心业务,现在日子过得不错的倭国人应该舍不得在这一块给华国什么技术支持。

孙祖杰不当回事,倭国人反而有些着急,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与华国在存储领域做一些重大合作,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当然前提是华国购买几条晶圆线。

东芝之所以这么着急上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星在存储器领域的优势越来越大,东芝也就是勉力支撑,已经有些跟不上三星的疯狂投入了,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些土财主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老朋友华投,因为华投的内存技术很大一块来自于倭国。

华投的路数这些年倭国人也看出来的,存储器属于周期行业,华国人往往选择在半导体的衰退期投资,等生产线建设好了,存储器业务开始赚钱了,这时候华国人再赚钱还本,往往一个周期下来,一条生产线也就赚回来,有时候甚至还能赚到一些钱。

与此同时,华国人不断增加内存芯片的研发投入,用这样的方式,华投保证了在存储器业务的追随,但是也仅仅是追随,目前欧派半导体与三星和倭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种相对保守的方式,也就意味着华投不愿意在半导体领域投入巨大,当然华投的选择也可以理解,华投买不到最先进的晶圆生产线,半导体领域的技术革新日新月异,过去弱小的华国承担不起可能存在的巨额亏损。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当年的小老弟华投已经羽翼丰满,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与倭国的差距一天天拉近。作为华国第一大产业财团,华投有足够的资本加大内存领域的投入。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华投这些年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连尼康都要和华投合作,共同研究下一代光刻机,华国在制程上的落后事实上已经被拉近了不少。这种情况下,西方对于华国的封锁已经被迫进行了收缩。

存储芯片相比于逻辑芯片,对制程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技术门槛也相对较低,而且美帝也早已经放弃了这一领域,所以此时此刻,西方事实上已经逐渐取消了对华国在这一领域引进设备的技术封锁。

所以东芝认为,华国人一定会加大内存领域的投资,而种种迹象也表明华投在有意识的加大这一领域的投入。

比如华国人在德国和倭国设立的研究中心,在大规模招聘存储业务的相关技术人员;比如华投正在与华国的地方政府协商新的项目,等等。

而到了这两年,一条最先进的晶圆生产线已经动辄几十亿美元,如果能够向华国出售几条这样的晶圆线,倭国半导体企业的日子立刻就好过起来。

孙祖杰听明白了倭国人的意图之后,笑了笑,现在内存芯片卖得这么昂贵,倭国的设备制造商肯定会死要价,在这个时候,上新的芯片线,我才没那么蠢呢。不过合作还是可以的,至于新的晶圆厂,先谈着再说,这么大的项目谈判个两三年也是应该的。

孙祖杰很爽快的答应了倭国人送上来的好处,宾主自然是皆大欢喜。当然了,孙祖杰来倭国访问,不仅仅只是出席一些商务活动,他也出席了一些社会活动,比如他又一次参观了倭国的棋院。

时隔多年,旧地重返,孙祖杰不由得感慨万分,当年的那些老朋友都已经垂垂老矣,而他也已经接近花甲之年,就连当年自己的学生上杉九段也已经逐渐淡出了棋坛,变成了倭国围棋国家队的总教练。

上杉与孙祖杰碰了碰杯,“孙君,现在的年轻人呀,冲击力太强了,可不比我们当年……”

孙祖杰哈哈大笑,此时华倭韩三国围棋大战,与前世相比有着不小的变化。倭国人虽然衰落了,但是衰落的速度明显比前世慢了许多。而与此同时,大李小李虽然实力很强,但也没有建立起绝对的霸主地位,所以三国围棋处在一种混沌状态,差距并不大。

这种不大的差距恰恰是棋迷们最为喜爱的局面,孙祖杰自然也不例外,他笑着说道,“上杉君,倭国围棋已经落后呀,你这位总教练需要努力呀!”

上杉无奈的说道,“我最大的对手不是贵国的古君,也不是南朝的李君,而是国内的腐朽力量。这些人顽固无比,抱残守缺,他们才是倭国围棋最大的敌人!”

“贵国围棋过去有着太多的荣耀,想要转变过来,确实还需要时间。”

上杉想了想,转移了话题,“我多次往返华倭两国,贵国这些年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贵国没有那么多框框架架,没有那么多陈腐的东西,也许贵国如此快速的发展就源于此!”

孙祖杰笑着点点头,“上杉君,您的眼光让人佩服!”

上杉又举起了杯子,与孙祖杰碰了碰,坚定的说道,“我有意组织一只年轻人的队伍,让他们参加贵国的围棋联赛,孙君,不知您意下如何?”

孙祖杰有些吃惊,上杉这么做,就说明此时倭国的围棋已经处于外强中空的局面,要不然骄傲的上杉不会如此选择,所以他点点头,“我相信华国的围棋界一定会非常欢迎倭国棋队的到来!”

上杉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但凡我有别的办法,也不会如此选择,倭国围棋已经落后了,可是一些人还是没有清醒过来。”

倭国人派人来华国学棋,这样一个爆炸性的信息传到国内,立刻就是一阵哗然,无数人在内心深处涌出了七个字,国运昌,则围棋盛。

华倭两国围棋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倭国围棋强盛无比,背后就是倭国的迅速崛起,倭国人迅速一扫战争的阴霾,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而倭国围棋这些年的逐渐落后,似乎也是倭国国运开始不断下降的过程……

九十年代到世纪之初,南朝围棋的迅速崛起,背后同样是南朝的迅速发展,只用了短短二十多年,南朝就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发达国家。

而同样的,华国围棋这些年的发展,也同样验证了这句话,五十年代末,倭国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可以横扫整个华国棋坛;到了六十年代,虽然有孙祖杰的耀眼光芒,但是华国围棋仍然无比落后,毕竟神奇的孙祖杰只有一个……

然后是一步步爬行,到了今天华国围棋已经超越了倭国,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华国披荆斩棘,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过程。

作为华国四十多年这一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决策者,对此孙祖杰的内心同样有着不少的感慨,当然更多的是一种逐渐升起的自豪。

事实上到了这两年,不仅仅是网络,甚至是中枢地方,探讨华国崛起的声音越来越多,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昔日高不可攀的几个国家,已经陆续被华国超越。华国已经离倭国不远,下一个也许就是美帝了。

华国就要崛起了,无数人期待了几十年的华国崛起,也许就要实现了。但是崛起之后应该怎么做,无数人十分迷茫,所以一本老书随着一部纪录片的播放,又一次火了起来。无数人重新开始阅读大国崛起这本书,试图从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寻找华国的未来发展之路。

首节上一节978/11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