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77节

范睢这话一出,一旁包括太子安国君在内的几名秦国重臣,一个个都用看白痴一样的目光看着范睢。

这范睢今天是吃错药了吧?就算是大王对你范睢无比宠信,你也不能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蹬鼻子上脸吧。

只见范睢道:“秦国,天下最强也。大王,天下霸主也!大王之威遍及天下,周天子亦不如大王也。熊元小儿不过区区蛮夷,凭弱楚之国而妄图冒犯大王强秦之威,若不严惩楚国,何能显大王之威也!以臣之见,当倾国之力伐楚,以儆效尤!”

范睢这一番话那真个是一气呵成义正言辞,无论是脸部的愤怒还是说话时候手臂的摆动都恰到好处,突出一个愤怒和浮夸。

秦王稷看着范睢的这番表演和言辞,脸色渐渐的古怪了起来。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还不知道范睢实际上是什么意思的话,那么秦王稷也就真的是老年痴呆了。

秦国现在可能把赵国这个头号大敌放在一边,任凭赵国扩张,自己却去攻击比赵国还要弱小的楚国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秦国和秦王稷一贯以来的国策,是完全错误的!

既然这是完全错误的,那为什么范睢还要接二连三,甚至变本加厉的去拼命提“和赵攻楚”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范睢想要通过不停的去强调“和赵攻楚”来让秦王稷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的,秦国现在就应该先去干死赵国,然后再考虑楚国的事情。

说白了,范睢就是通过这个委婉的方式来提醒秦王稷大王,你错了!从长平分兵,其实是不可行的。

但是范睢这个方式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当范睢说了上面的那几番话之后,错的人就不是秦王稷了,而是范睢。

毕竟极力鼓吹“和赵攻楚”的人可是范睢啊,大家都亲眼所见的啊。秦王稷有什么错,这位英明的大王不是马上就会开口否定掉范睢的错误办法,把秦国拉回到“先赵后楚”的正确道路来了吗?

秦王稷忍不住摇了摇头,声音也变得缓和了几分:“范君之言,暂不可取。以寡人之见,武安君还是暂且留在长平吧。”

既然白起都留在长平了,那么调长平之兵南下的事情,也就自然作废了。

范睢的意见虽然被否定了,但是这位秦国相邦的脸上不但没有任何挫败的表情,反而露出了笑容,然后恭恭敬敬的朝着秦王稷行了一礼,高声道:“大王英明!”

大王嘛,总是英明的不是?至于背锅这种事情,就让我范睢来吧!

第七十五章 诱之以利

秦王稷看着面前恭恭敬敬的范睢,脸色也渐渐的和缓了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其实已经很清楚,之前所谓的从长平调兵的话,那确实是有些冲动了。

毕竟秦国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赵国而不是楚国!

只不过一想到如果不调兵的话,东南两郡很有可能长时间饱受战乱,甚至有可能会完全被楚军给攻占,这就让秦王稷非常的不爽。

自从东帝齐国彻底崩盘之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发生过敌人打进秦国境内这种事情了。

毕竟一直以来秦国的态势都是不停的对外扩张,不停的攻城略地,战场从来都不是在秦国境内,而是在秦国境外。

就算是九年前失败的那场阏与之战,也是在赵国的国土上打的。

可现在,明明秦王稷统治的是史上最强的秦国,却偏偏被早就已经踩在脚下的楚国人打进来了!

千年小受竟然还想要翻身作主人?简直反了天了!

这就是为何秦王稷会如此火冒三丈的理由。

所以虽然已经基本上被范睢说服了,但是秦王稷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范君,若武安君不动,调王龁率军回援,如何?”

很显然,秦王稷还是不太情愿放弃这个教训楚国人的机会。

毕竟秦王稷现在已经是六十五岁了,以战国时代的寿命来看,秦王稷就算是今晚睡梦中去世,那都是不折不扣的喜丧了。

在这个年纪的人,对于“失去”这两个字是非常敏感的,因为这种“失去”的感觉总会让秦王稷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失去生命!

范睢看了秦王稷一眼,笑道:“大王多虑也。以臣之见,楚王元、黄歇、景阳之流,不过泛泛之辈。若我军胜赵于长平,则天下再无国可当我军精锐之师也。楚国不过我大秦帝国手下之败将,即令楚人复得两郡,待破赵之后我大秦亦能失而复得,王又何须忧之?”

范睢所说的这番话,才是这位秦国相邦一开始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但是一开始由于秦王稷正在气头上,所以范睢必须得先想办法给自家大王消气了,才能够在这个时候把真正的立场说出来。

毕竟秦王稷可是领导着秦国一步步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明君,这样的一个明君只要冷静下来,当然不会不接受范睢的正确意见。

楚国只不过是小麻烦,赵国才是秦国真正的心腹大患,所以范睢的态度很明确,在这种关键时刻,所有的力量都应该拿来干翻赵国,而不是拿来浪费在楚国的身上。

至于楚国嘛,就让他先嚣张一阵子好了,等到收拾完赵国,还不是想怎么调教就怎么调教?

范睢的话音一落,当下便有几名秦国大臣们出声附和,毕竟能当到这个职位的人真的没几个是傻子,察言观色的本领都不差,既然都知道秦王稷消气了,那么大家发表意见的时刻自然也就到了。

但是秦王稷也并没有立刻同意范睢的话,而是在皱眉思考了一会才开口道:“范君之意,寡人已知之,可如今长平一线赵军不肯出战,该当何解?难道寡人与大秦之希望,只能寄托在那燕人手里不成?”

虽然秦国距离燕国的路程远较燕国距离赵国的路程要长,但是秦王稷知道燕国伐赵的时间点却要比赵丹还早两天,这是因为燕王在确定伐赵之后就立刻派出信使通知秦国方面了。

虽然已经知道燕国出兵了,但是秦王稷的心中仍然觉得不太稳,毕竟燕国和赵国当了几十年盟友了,谁知道燕国会不会,又能不能狠狠的在赵国背后刺上几刀呢?

如果燕国攻击赵国的力度比不上楚国攻击秦国力度的话,那也没多大用处啊。

范睢道:“大王难道忘了臣前日所献之三策乎?燕国伐赵,不过臣之中策尔。若单凭燕国之力,成功与否尚在五五之数。但若臣之上策得成,则胜利于我大秦唾手可得!”

范睢所说的上策,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

说魏伐赵!

然而秦王稷此时此刻,却没有第一次听到这个“上策”的时候那般开心了。

事实上秦国的探子早就报来消息,魏国上将军晋鄙都已经带着十万魏军在邯郸城对岸的邺城钓了好些天的鱼了,但就是特么死都不过河攻击赵国!

魏国要是不展开对赵国的攻击,就算有一百万魏军在邺城又有什么卵用?赵国又不会因此而损伤一丝一毫。

不仅如此,凭借着秦国发达的间谍和密探络,秦王稷更知道赵国相邦平原君赵胜早就已经到了魏国首都大梁,正在拼命的用各种手段游说魏王圉以及魏国大臣们不要出兵赵国。

毫无疑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赵胜的行动到现在为止都是成功的,而赵胜的成功当然就是秦王稷和范睢的失败了。

所以秦王稷便说道:“魏人迟迟不欲出兵,又当何解?”

范睢笑了一笑,道:“以臣之见,魏王圉不过一逐利短视之徒,其所以犹豫不决,无非王予魏国之利不足也。魏有信陵君此等贤人,故魏王圉必知王允诺魏国之垣雍乃空割尔。若王愿以厚利诱之,则何愁魏王圉不举兵向赵?”

说白了,之前秦王稷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一点。

首节上一节77/11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