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533节

贤掸的语气无比的诚恳,近乎溺水者望着救命稻草般的表情让人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几分同情之意。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情贤掸这个匈奴人的。

站在赵丹身边的李牧见了贤掸这副模样心中便是不喜,向前一步沉声喝道:“贤掸!汝等匈奴人常年侵扰我赵国边塞,抢掠粮食、杀我军民,乃是罪大恶极!如今汝势单力孤,竟然妄图求助于大王,简直是痴心妄想!”

作为一名曾经驻扎在高阙塞多年的赵国人,李牧和匈奴人之间的作战超过了一百次,死在李牧手下的匈奴人也早就超过了三位数。

但与之相对的是,李牧身边同样也有许多赵军士兵在和匈奴人的战斗之中或阵亡或伤残。

李牧,对于匈奴没有任何的好感。

贤掸听到李牧开口说话,便下意识的将目光移到了李牧的身上,待到听见李牧出言呵斥之时,贤掸整个人都忍不住身体一颤,慌忙辩解道:“这位将军误会了,我白羊部落位于焉支山北部,平日里多和月氏人作战,并未有入寇赵国边境之举啊!”

“焉支山?”李牧闻言不由一愣,但马上就回过神来喝道:“汝乃匈奴,匈奴便是罪大恶极!”

李牧的这番话音一落,站在另外一边的赵括就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

作为一名高官子弟,赵括当然不可能有像李牧这样常年驻边的经历,也不可能会有众多的兄弟死在匈奴人的手中,所以赵括其实对于匈奴倒也并没有太大的恨意。

在赵括看来,匈奴也就和什么林胡、楼烦、东胡一类的游牧民族相同,属于赵国想揍就揍的弱鸡存在。

谁会去恨一只想揍就揍的弱鸡呢?

考虑到李牧曾经战胜过匈奴人多次,赵括对于李牧的这种行为就更加的不能够理解了。

不过在经历了几次战争的磨砺之后,多次在生死之间徘徊的赵括显然已经沉稳了许多,素来喜欢和别人争论的性子也早就消磨了大半,因此仅仅是皱了一下眉头,然后便没有任何动作了。

毕竟决定还是要由大王来做的,若是大王不同意救援,那么自不必去说;若是大王同意救援,那么赵括又何必枉做小人,凭空坏了自己在李牧心中的形象呢?

毕竟现在李牧才是主将,而赵括只不过是副将罢了。

至于一边的雁门郡郡守陈浩,则早就已经抱定了充当木头人的意愿,直挺挺的站在那里动也不动,宛如一尊雕塑。

赵丹沉吟半晌,开口问道:“浑邪王的追兵一共多少?”

贤掸闻言身体一震,脸上露出了希翼的神情,忙道:“回大王,那浑邪王的追兵一共一个万骑,五千骑兵。”

这也是匈奴骑兵的常态,就是兵力靠吹。

一万人的“万骑”,实际上也就那么五六千人,只有单于麾下的万骑才能够达到七八千人的编制,至于整整一万人的万骑,目前在大漠高原上还不存在。

有一万骑兵,那当然要组成两个万骑啊!

由此可见,其实历史上什么百万大军、投鞭断流这些,大抵也是吹牛居多,主要是部队编制多些,旗号自然也就多些,看上去给敌人的心理压力也大一些罢了。

“五千?”赵丹微微颔首,觉得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多。

毕竟单单现在赵丹身边就有着整整五千骑兵了。

于是赵丹又转头看向了一旁的雁门郡太守陈浩:“陈浩,汝眼下可调动兵马有多少?寡人只要骑兵。”

陈浩忙答道:“回大王,若是一天内的话,可调集骑兵两千人。若是三天内可调集五千人骑兵。”

赵丹摆手打断了陈浩的话:“这样吧,汝等会就持寡人的兵符,立刻去调集骑兵,两个时辰之后,寡人要亲自领兵北上,会一会这浑邪王!”

赵丹这番话一说出来,贤掸心中就是大喜。

要知道两年前的那一场匈奴和赵国之间的大战,贤掸也是参与者之一,因此贤掸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赵国的骑兵是如何的可怕。

在贤掸看来,只要赵国的骑兵愿意出手,那么浑邪王就必败无疑!

但在另外一边,陈浩、李牧和赵括三人一听到赵丹的这句话,顿时就被吓得魂不附体,齐声劝谏。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啊!”

“大王只需坐镇原阳,等待臣等归来便是,何必要以身历险?”

“大王,请三思!”

赵丹看着面前这三名被自己吓得满头大汗的臣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怎么,李牧,汝对击败匈奴人没有信心?”

李牧摇头道:“不是,但是大王,如今这匈奴人来势汹汹,大王千金之躯,怎可如此轻率兵临前线?况且这匈奴人贤掸所言未必便是实话,若是其有意瞒报数量,岂不是”

赵丹哈哈大笑,伸手制止了李牧的话:“李牧将军,寡人可是听汝说过,汝若是有这五千骑兵在手,即便是两万匈奴在前,汝亦无所畏惧!此言应当属实吧?”

李牧楞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

赵丹继续道:“那么汝觉得匈奴人会派两万骑兵在夏季南下吗?”

李牧为之语塞。

两万匈奴骑兵在夏天南下?怎么想都不科学啊。

赵丹的目光渐渐的凌厉了起来:“既然如此,现在寡人给汝七千骑兵,汝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莫非汝只能够在寡人面前胡吹大气,却不能够让寡人亲眼见识到汝指挥千军万马平定匈奴的神威不成?”

李牧被赵丹说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道:“臣不敢欺君!”

赵丹大手一挥:“很好。那么便统统散去,两个时辰后出发!

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军来了(第一更)

御驾亲征。

一个听起来就很刺激,很有意思的词语。

总的来说,能够御驾亲征的君王,通常都是比较有冲劲,比较喜欢冒险的人。

这就导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御驾亲征很多时候往往会成为悲剧的代名词,比如说杨广亲征高句丽,比如说苻坚亲征东晋,又比如说朱祁镇亲征瓦剌。

当然了,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反派总是更加让人铭记在心的,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就在于此。

从赵丹自身的角度来说,他觉得自己毫无疑问是一个极为惜命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丹似乎并不应该去搞什么亲征,而是应该老老实实的坐在原阳城的郡守府邸之中,一边享受着美酒佳肴,一边等待着李牧和赵括为他带来捷报和无数匈奴人的首级。

首节上一节533/11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