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188节

十一月初二,就在皇太后病状稍轻之际,康熙出宫,幸汤泉了。对外头的说辞,是康熙的老寒腿犯了,外加最近几日在太后宫问安,受了风寒,所以去汤泉料理。

虽说太医说太后这边稍安,但是康熙也不敢轻忽,使人在汤山至德胜门、德胜门至大内之间设立两处腰站,各派一司官与一笔贴式值班,专门负责康熙给太后的请安折子与太后宫到御前的消息。

如此一来,明眼人都看出来,太后已是时日不多。

原本每年这个时候,少不得各个王公府邸都要携带家眷,到汤泉外宅小住,今年却是很少有这个兴致。

这腊月都是京城嫁女娶妇的时候。因为一年到头,只有年底最清闲。今年因皇太后病重,不少人家开始将婚期提前,都怕遇到国丧,耽搁了嫁娶。

因此,有的人家也顾不得天花,都商量着将婚期提前,要在冬月里完婚。

曹府这边,也收到不少张请帖。关系好的人家,曹寅权当散心,亲自前往;关系平平的人家,就使人送了礼金。

李氏这边,听说内务府已经预备太后后事,跟丈夫与儿子商议,想要往宫里探望。

打太后带病回宫,想要请安探疾的内命妇、外命妇有不少,都让德妃娘娘与宜妃娘娘给回绝了。这也是顺承康熙旨意,怕饶了太后养病。

毕竟是病中,这要是接待命妇请安也要折腾。

曹寅与曹颙这边,心里没底,但是晓得李氏感念太后这几年的照拂,还是依照规矩往宫里递了请安帖子。

李氏这一番心意,使得德妃与宜妃好生为难。

她们两个都是水晶心肝,通过蛛丝马迹,晓得李氏的真实身份,也明白太后真心看重李氏。

犹豫再三,她们两个都不敢做主,怕处置不当,惹了康熙的怪罪,就使人请折子送到汤泉御前,请康熙圣裁。

因宫中到汤泉有两处腰站,都是预备着快马,所以这折子当日就批回来,只有一个字“准”。

德妃与宜妃看了这御笔批示,对视一眼,各有思量。

两人都明白,这明着对李氏好的是太后,说不定实际上是汤泉那位。

康熙对皇子虽不假颜色,对于公主们却是不同。要不然三公主也不会以庶出的身份,得封“固伦公主”的封号。更不要说,李氏的生母,不是诸妃能比的;就算比起元后赫舍里,也是只高不低。

即便太后薨了,只要李氏还在,曹家的富贵日子就要继续。

二妃知晓这个道理,都是暗暗上心。

李氏哪里会想到这许多,听说宫里准了请安,将新制成的一套衣裳带着,同初瑜一道进宫。

……

宁寿宫,暖阁中。

李氏与初瑜婆媳跟着内侍进来时,只觉得满屋子药味儿,寂静无声。

德妃与宜妃两个都侍立在侧,见她们两个要跪下请安,宜妃上前一步,低声说道:“还是别多礼了,太后等了好一会儿,方才还问起,曹夫人请上前说话。”说到这里,看着初瑜道:“王嫔那边,有事寻大格格,大格格先过去那边瞧瞧吧。”

初瑜闻言,晓得是要支开自己儿,有些不放心婆婆,却是也没法子,只能低声应了。

待跟着内侍到了王嫔处,王嫔请她放心,初瑜才好些,心中不免胡思乱想,看来婆婆的身份宫里几位娘娘也是晓得的,要不然也不会这般另眼相待,只是不晓得这是不是婆婆的福气。

暖阁中,太后睁开眼睛,拉着李氏的手,泪眼婆娑。

德妃与宜妃对视一眼,都悄悄退了出去,只留下太后身边近侍宫人。

李氏见太后头发全白,脸上暮色沉沉,心中也是哀痛莫名,含着泪道:“太后,请您老人家好好休养,早日好起来,还盼着跟着太后去摘朵科尔沁的马莲花,看看大鸿雁。”

这句话,用的蒙语,是来之前对让乌恩翻成蒙语,李氏硬背下的。

“科尔沁,姑祖母……姑姑……”太后听了,身子颤动,喃喃道……

第772章 点将

“科尔沁的奶茶最是醇香,科尔沁的天空像宝石般湛蓝……”太后望向李氏,轻声说道:“不要忘了,你身上流淌着黄金家族的血脉,你是科尔沁的子孙……”

对于蒙语,李氏熟悉得只是打招呼见礼那几句。对于太后的话,她并不能全部听懂,只明白“不要”、“科尔沁”、“子孙”这几个字眼。

但是面对太后慈爱,她只能装作听懂的模样,拉着太后的手,柔顺地说道:“晓得了,谨尊太后娘娘的吩咐。太后是科尔沁飞出的金凤凰,科尔沁那边的百姓,也会为太后祈福。”

殿外,去而复返的宜妃听着太后的话,越发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微微地眯了眯眼睛,想着郭络罗氏与儿子同曹家的过节,只觉得头疼得紧。

“金凤凰?”太后闻言,眼神有些迷茫,望望这庄重华丽的宁寿宫,叹息道:“折了翅膀的金凤凰,哪里比得上自由欢唱的百灵鸟?要是没有离开科尔沁就好了……”

李氏这下是完全不懂,望向旁边侍立的宫中老嬷嬷。

那老嬷嬷抬头,望了眼太后,见太后并没有要她翻译的意思,就耷拉了眼皮。

过了半晌,太后才转向李氏,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没有再说话……

……

从宫中出来,初瑜随着李氏上了马车。

因为她的车驾是内务府按照她的封爵制的,比李氏的华丽,所以她就没有乘坐自己的马车,随着婆婆同车而来。

初瑜不晓得太后同婆婆说了什么,但是见她面带哀伤,低声劝道:“太太也无需太担忧,不是说太后她老人家身子好些了么?说不定熬过这个冬天,开春就好了。”

李氏低下头,拿了帕子试了泪,道:“太后她老人家想娘家呢,一口一个科尔沁……十几岁就到了京城,二十出头就守寡,想想都觉得苦……”

说到这里,她才想起太后并不是寻常老妇人,而是堂堂的一国之母,这样提及,已经是大不敬。她收了口,剩下的只有叹息……

……

汤泉,行宫外。

魏珠站在门口,看到随着内侍而来的蓝色人影,上前两步,要行千礼,却是被来人扶住。

“十三爷,奴婢不敢坏了规矩,还是容奴婢给十三爷请个安吧。”因不远处还有侍卫驻守,魏珠不好大声,低声说道。

“有些年没见,常听曹颙提及你。能熬出头来,爷也为你高兴。这些虚的,就算了。闹出来,明儿传到外头,反而让小人说嘴。”十三阿哥扶了他的胳膊,淡淡地说道。

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前,十三阿哥是康熙最宠爱的皇子,乾清宫的常客。魏珠当时是梁九功手下打杂的小太监,年纪虽小,但是为人机灵,会来事儿,十三阿哥还记得他。

对于早年的十三阿哥,是高高在上的皇子阿哥,魏珠晓得自己个儿身份,见到只有叩首俯身的份儿;如今他成了御前最倚重的总管的太监,连三阿哥、四阿哥也不敢随意给他脸色看,但是他丝毫不敢张扬。

首节上一节1188/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