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254节

好不容易等到弘光皇帝听完了戏曲,这时候天已将黑。

在御书房,弘光皇帝接见了马士英。

行礼过后,马士英一脸焦急的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

“呵呵呵,,,”

弘光皇帝见马士英一脸的急切模样,非但没有跟着一同急切,反而是满不在乎的呵呵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

“爱卿,这鞑奴不是直奔李自成去了吗?此时也没空来袭扰我们,这正是我等君臣安于享乐之大好时机,有什么事能让爱卿如此惊慌?”

马士英见这时候弘光皇帝还像一个太平年间的君主一般,做着那无忧无虑的君王梦,

不由得是心中一种悲愤,对弘光皇帝也是恨其不争!

不过这草包毕竟也是他参与其中,一手扶植起来的,所以再怎么扶不上墙,那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皇上,大事不好,那定王朱慈炯伏杀阿济格,全歼阿济格麾下六千人马,如今整个山东都在定王的手中了!”

“什么!”

弘光皇帝一听马士英这话,不由得是一阵惊愕,手里的茶杯“啪”的一声便落在地上,摔个粉碎。

好半天的弘光皇帝都是没有反应过来,一双眼睛空洞洞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皇上!皇上!,,,”

马士英轻轻呼唤几声,这才是让弘光皇帝回过神来。

“爱爱爱,,,爱卿,那阿济格骁勇善战,乃是鞑奴之中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他怎么可能被那定王伏杀呢?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这之中是不是传闻有误啊?”

阿济格是鞑奴中的一员,鞑奴占据大明京畿之地,杀害了不知道多少大明的兵将百姓,

于情于理,鞑奴都是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敌,那都恨不得鞑奴死绝了才好。

但是这时候弘光皇帝听闻阿济格被伏杀,手下六千人马全部被歼,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高兴,而是惊恐,并且还渴望这不是事实。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合常理啊?

是的,这自然不合常理,作为大明朝廷的皇帝,看到鞑奴有了这般下场,他竟然做出这样的表现,问出这样的话,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因为做下这件事情的是李起,是定王朱慈炯,如果站在弘光皇帝个人的角度上来讲,那便合情合理了。

因为定王朱慈炯是先帝崇祯的龙裔血脉,在崇祯帝其他两个皇子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情况下,他朱慈炯就是最合法最正统的大明王朝皇位继承人。

可是现在偏偏大明王朝的皇帝是他朱由崧!

这样一来,朱慈炯的军功和声望越大,那么对他弘光皇帝朱由崧产生的威胁就越大!

这也就难怪弘光皇帝听闻李起伏杀阿济格后,会有这般反常的表现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君臣密谋

“皇上,此事微臣已经再三确认,绝对千真万确!”

这般重大的消息,马士英自然也是再三确认过,否则,一旦事情出现反复,那么他一个欺君的罪过是跑不掉的。

作为官场老油条,万金油,马士英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就在马士英这话刚一说完没多久,只听宫外便是渐渐传来一阵鞭炮齐鸣之声,

与此同时,百姓欢呼呐喊的声音也是渐渐高涨起来,最后响彻天地。

“怎么回事?来人,去给朕看看,这究竟是出了什么事!”

弘光皇帝被马士英那言之凿凿的肯定之语,本就搞得心情不好,现在却听得民间传来如此欢呼雀跃之声,

两相比较,弘光皇帝好似感觉自己被百姓嘲弄一般,这让弘光皇帝感到极为的恼火。

在一旁服侍的太监得了弘光皇帝的命令,不敢有丝毫怠慢,吓得赶紧是出了御书房,前去打探。

不多时,那太监去而复返,哆哆嗦嗦,跪在弘光皇帝的面前,道:

“老奴回皇爷话,此时外面盛传定王朱慈炯伏杀阿济格,斩杀鞑子兵将三万余,一举光复山东。

许多百姓都是相信了这个传言,纷纷是点响了炮仗,敲响了锣鼓,在街头大声欢呼。

真是不成体统!”

要说这太监也是有点眼力劲,刚才他在听马士英和弘光皇帝的对话中,便是感觉到弘光皇帝对定王朱慈炯非常的不满。

此时弘光皇帝让他去打听为何百姓如此欢呼雀跃,却是没想到原来百姓竟然就是在欢庆定王朱慈炯的胜利。

这太监生怕自己回报这样的一个消息,会惹来弘光皇帝的不快,

但是他又不敢说谎,犯那欺君大罪,所以在禀报完毕后,他便是自作主张的给这些百姓下了一个定义,说不成体统,这自然也是在表明他自己的态度。

果然,这太监不愧是在弘光皇帝面前当差的人,对弘光皇帝的脾气摸的那是极准。

听完了他的汇报,弘光皇帝先是一副气急模样,后来听到他最后那句话,脸色不禁也是舒缓了许多,

最后弘光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只是挥挥手,让他退下。

不过弘光皇帝纵然是没有为难这个太监,但是在听闻这个消息后,弘光皇帝还是不由得心里一沉,像被抽空的精气神一般瘫坐在椅子上,

此时弘光皇帝一脸的颓废神情,和刚才听戏曲时那高兴的模样,真可谓天壤之别。

见此,马士英不由得便是说道:“皇上,如今皇上登基就位已然多时,可那定王朱慈炯却从未以臣子的身份上表过任何文书,此事皇上不可不防啊!”

马士英这话说的也是明白,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李起都没有以臣子的身份和弘光朝廷有过往来,

即便是上次李起派曹顺来请求弘光朝廷出兵钳制鞑子,

那也不知是李起有意还是无意,竟然只是传了一个这样的口信而已,并未在口信之中以臣子自居。

李起表现出来的这个态度,再结合如今李起这般的势力,那么他对弘光朝廷,还有对弘光皇帝是一个怎样的态度,这就值得人玩味了。

首节上一节254/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