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378节

今日的酒宴,即是兄弟们的庆功宴,也是史文恭和岳飞他们的饯行宴。吃饱喝足之后,史文恭和岳飞等人就要各自返回凌州曾头市和相州汤阴县了。甚么时候西门庆要与梁山强盗作战,再邀请他们不迟。

“蒋门神”蒋忠和“金毛犬”段景住二位兄弟吃完酒后,也要动身返回河北沧州,那里的庄园还需要他们去经营。

一场欢宴之后,西门庆一一送走了众家兄弟,这才返回西门堡,与栾廷玉和王进等兄弟商谈得失,共谋后事。

西门庆此时哪里知道,知府程万里正在东平府中打着主意,要借用自己的力量踏平梁山泊呢!

对于如何处理与那东平府知府程万里的关系,西门庆现在也是有些纠结。

经过这些时日的共事,西门庆发现那知府程万里也不是蠢笨之人,并且还算得是勤政爱民,有一些官场上的野心。

历史上他被董平那个无耻之徒灭门,主要还是一个意外吧,他怎知堂堂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竟然会投贼?

此番程万里能够得救,也得多亏了西门庆不喜欢董平那个卖主求荣,杀人满门还要霸占别人家女儿的人渣。

西门庆早就在董平身边安插了人,这才能在董平叛变投敌时及时示警。

第五百五十章 大内密探王雕儿

西门庆安插在董平那厮军中的人,除了几个军士,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董平曾经的爱将,如今的东平府兵马都监王俊。

王俊,诨名“王雕儿”,为人乖觉而忠勇,亦有一身好武艺。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在对手麻痹时给予致命一击。王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朝廷的忠诚度很高,不似董平那么下流无耻,他绝不会背叛朝廷。

西门庆之所以了解王俊的这些特质,是因为在东平府见过两次王俊后,他已经想起来这个东平府的雄威将在历史上是哪个人物,做过些甚么了。

那“王雕儿”王俊,历史上也曾参与抗金,后来被宋高宗调拨入岳飞的军队,跟着岳飞出生入死,最后当上了岳飞的前军副统制,成为岳飞的心腹大将之一。

后来宋高宗为了从已经初步形成地方军阀的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手中收回兵权,与宰相秦桧合谋,将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以商议军机的名义从各地召集进京,封张俊为枢密院枢密使,韩世忠、岳飞二人为枢密院副枢密使,让他三人在京共掌枢密院。

名义上三大将在京掌管枢密院是管辖南宋全国的军事,但留在京中的三大将脱离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必然会逐渐丧失手中的兵权。这可以算是南宋版的“杯酒释兵权”,用明升暗降,给以高官厚禄的方法夺去了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手中的军权。

随即,在宋高宗和宰相秦桧的领导下,朝廷开始收编这三大将麾下部队,欲将其改为皇帝和朝廷能直接掌控的军队。宋朝以文制武是祖宗之法,没有哪一个皇帝不对手握重兵的地方将领百般提防。所以,宋高宗与秦桧为首的文官们,干的还是老祖宗那一套:架空有实权的将领,将武将与士兵分隔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样就能保证没有地方将领能够造反成功。

宋高宗和秦桧玩的这一手,毫无疑问是动了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个地方统兵大将的利益,三人对此做出了不同的应对,也进而导致了其后三人不同的命运。

对于由皇帝宋高宗亲自主持,宰相秦桧具体实施的这场变革,在地方上军队最多,势力最大的张家军主将张俊选择了无条件配合,乖乖地交出了兵权,安安心心地做自己那枢密使。由此,张俊也成了三人中最为宋高宗信任的人。

而韩世忠、岳飞这两个枢密院副枢密使在政治上却稍显稚嫩了一些,没有看出宋高宗收回兵权的决心。二人还在以回到地方统领军队有利于与金国作战为由,要求恢复他们原本的制置使职务,让他们离京回地方统军。

所谓制置使,就是可以掌本路诸州军事,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可便宜制置军事。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军政大权一把抓,基本就是军阀集团的雏形。韩世忠、岳飞二人不理解宋高宗和宰相秦桧的军改,居然还痴心妄想地打着回自己的地盘继续当军阀的主意。

韩世忠、岳飞二人中,韩世忠是西军出身,与岳飞相比,军功更大,当时的声望也更高。而岳飞渡江南下后,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当时的岳家军也不如韩家军势力大。因此,当二人都抵触军改时,宋高宗和秦桧自然就将怀疑的目光盯上了军中宿将韩世忠,准备拿韩世忠来开刀清算。

定好了打击对象韩世忠后,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就让负责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首先整编韩世忠的韩家军。张俊和岳飞这两个枢密使亲自出马去检阅收编韩世忠的军队。

到了那一刻,岳飞却看不出危机所在,依然想恢复制置使制度。在韩世忠的军中,他竟然与张俊商议,是否可以将韩世忠的军队分了,由他和张俊带回地方分管。

岳飞曾经在张俊的军中干过,与张俊的那些义子将领以兄弟相称,基本上也就是相当于认张俊当过义父,所以,他与张俊的关系可算是较好,才敢密商这些。

张俊不是岳飞这种贪恋兵权的愣头青,自然知晓其中的轻重,岂会答应与岳飞分韩世忠之军,回地方继续去当一方霸主?当他察觉到岳飞的危险想法后,就与岳飞拉开了距离,一口回绝了岳飞的提议。

既然分不成兵,那就查吧!结果二人一查韩世忠军,查出了不少韩世忠贪污的问题。这下朝廷可以拿韩世忠好生清算一番了。岳飞却在此时悄悄地将消息走漏给了同病相怜的韩世忠。

韩世忠得到消息后,顿时醒悟过来。他毫不迟疑,立即跑到宋高宗的大殿上,施展出毕生最强的表演功力,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抱着宋高宗的大腿认错,求宋高宗看在当年救驾有功的份上,饶了他这把老骨头。群臣看得目瞪口呆,这哪里还是那个威风凛凛地统领千军万马,在黄天荡大战金国完颜兀术的韩将军?

然而韩世忠的一番卖力表演,却赢得了宋高宗的同情心,让宋高宗对这个老将的印象大为改观,于是朝廷对韩家军的清算也就不了了之了。韩世忠从此放弃兵权,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最后还被封王,可谓得到了善终。

韩世忠用这样的手段过关了,岳飞却又跳了出来。岳飞回到地方统兵的想法依然没有收起来,他在军改敏感时期,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难免会让宋高宗和宰相秦桧怀疑他是想借机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军队中去,宋高宗当然没有同意。其后,岳飞竟然派亲信给军中亲信将领,前军统制张宪带去密信,让他在军中异动,以此逼迫朝廷起用自己回军中去弹压安抚,借机重掌地方兵权。

作为岳飞的心腹小弟,张宪对岳飞的忠诚是毫不动摇的。当他收到岳飞的指示后,立即谋划将岳家军从鄂州带到宋金前线的襄阳去,形成事实上的独立。

张宪找来共商此事的,正是他的亲密副手,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

第五百五十一章 王俊的前世今生

在岳飞离开之后,统管他留下的这支岳家军的,不是前军统制张宪,而是都统制王贵。此时王贵恰好离开岳家军,去枢密使张俊那里述职去了。临走前,将驻扎在鄂州的岳家军指挥权交给了前军统制张宪。

所以,当张宪准备闹事,配合岳飞从京城里金蝉脱壳时,他是权领一军的状态。

为了让与自己平级的左、中、右、后诸军统制服从自己的命令,张宪找来了副统制王俊密议,决定邀请诸军统制来张宪这里,逐一说服他们。

对于可能不听从自己安排的将领,张宪让王俊做好以武力解决的准备。可以说,张宪不愧是岳飞的铁杆心腹,当真是胆大心黑。

可惜的是,张宪找错了人,他的副将王俊对朝廷的忠诚更甚于对岳飞和张宪二人的忠诚。

王俊离开张宪后,就向朝廷告了密,揭发张宪有造反之意。

枢密使张俊接到王俊的告密后,不敢置信,将张宪抓捕,送大理寺审讯,确认了张宪和岳云的造反罪名。

此时岳飞自然也是被拖入了这个未遂的造反事件之中。虽然没有直接确凿的证据证实岳飞幕后指使和直接参与了张宪和岳云的阴谋,但与这二人关系如此密切的岳飞又怎能洗脱身上的嫌疑?

对于宋高宗而言,这种曾经手握重兵,如今心腹又涉嫌谋反的大将,不斩草除根,难道还等着他翻身?

宋高宗本来的打击目标是韩世忠,如今岳飞送上门来,当然只有转换目标,杀一儆百了。

在处死岳飞前,韩世忠因为岳飞曾经帮过自己过关,终于还是忍不住,前去质问宰相秦桧,没有谋反的确凿证据,就诛杀大将?

宰相秦桧看着演技出众,政治水平还不够的韩世忠,无奈地说了一句:“莫须有!”

这“莫须有”可不是不需要有的意思,而是或许有的意思。对于皇帝而言,只要怀疑你统兵大将有谋反的嫌疑,就足以让他动杀机了。总不能等着手下大将带着大军杀到京城外,坐实了造反之事后,再口头谴责,自己的人头去控诉手下将领的不忠吧!

韩世忠听了宰相秦桧的话,虽然嘀咕了一句:“莫须有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但也明白过来,知情识趣地不再言语。并且韩世忠从此以后彻底绝了掌兵的意图,吃喝玩乐自娱,保得一生平安富贵。

也正因为是“莫须有”,所以岳飞被秘密处死在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而没有如张宪和岳云那样以谋反罪当众处斩。

说实话,当时的宋金战争中,南宋的经济都快被拖垮了,每年所得财赋大多用于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这几支军队上。饶是如此,南宋的军事实力也只能维持住江淮防线,根本无力与金国在中原争雄。

宰相秦桧通过谈判从金国主和派完颜挞懒那里要回来的陕西、河南地,宋军也无法守住,最终又被主战派的完颜兀术夺了回去。

在两国这样的实力对比之下,岳飞喊出的“直捣黄龙府”不过是一句漂亮的政治口号而已,战场还胶着在本是大宋腹心地带的河南,宋军真有实力打到辽东的黄龙府去么?

能否战胜金军,打到辽东是一回事,但喊几句目标高远的口号又不需要付出甚么代价,反能帮助大将们理直气壮地扩充实力,掌控军队,何乐而不为呢?

倘若岳飞平平安安地终老,大概在历史上也就不会被神话,与宗泽、韩世忠、张俊、吴玠等众多南宋将领一样,被评价为壮志未酬吧!

然而岳飞这么一死,后世的人就可以大肆意淫了。这些人全然不顾南宋的真实战争潜力,吹嘘只要岳飞不死,就能打到辽东,灭亡金国。

首节上一节378/8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