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336节

“这万一要是他反对改革怎么办?”

面对首辅的疑问,傅作舟便摇头说道。

“首辅,吕阁老总归还是支持改革的,而且他是一个耿臣,绝对不会因私废公,只要是对大明江山、对天下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他必定都会支持的。况且,他是广西人,即便是为次辅,也不会对朝局造成什么影响,可申时行却不同。”

傅作舟的建议,让回过神来张居正沉思良久,他不断的心里思索着种种可能,但是到最后,所有的可能都归根到一句话上“吕调阳是一个耿臣”,是啊,他确实是一个耿臣,确实不会因私废公,可是,人总是会变的啊,万一他要是变了呢?

随后,他又心想到,都到了那个年纪了,又怎么可能变呢?

想通了一切之后,张居正长叹一声,然后才说道:

“世人皆言老夫是独相,可谁知道老夫于这首辅的位置上却是如履薄冰啊!我张居正却总被逼到如此的地步”

喟然长叹后,张居正的脸色显得有些异样,似乎是他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面对这样的选择,毕竟过去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像现在这般,不惜驱狼吞虎,这一计太险了!

想了想,张居正又摆了摆手。

“你先回去吧。”

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定,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可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在傅作舟离开之后,张居正靠在圈椅上,皱眉思索着,良久之后,叹息之余,他拿起了笔,先写了一份奏折,然后又写了一封信。待书信写好后,他才喊来家仆吩咐道。

“把这封信送到信局,八百里快骑送到桂林。”

随后又坐了一会,像是想起什么事似的,他又一次起身,离开了书房,然后来到了后宅的一间偏院。偏院里的窗户透着灯光,透过窗纸隐约的可以看到人影,待他走进去的时候,就有丫环冲他施福道。

“婢子见过舅老爷。”

“轩儿还在读书?”

“少爷还在书房里读书,婢,婢子这就喊他。”

“不用,不用,我过去就行了。”

默默的点点头,张居正走进了书房,正在书桌前看书的人或许因为太过专注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

看着他专注的模样,张居正又长叹了口气,那人这才回过神来,抬头看到来者,目中闪过一道欢喜,正欲开口说话时,那双眼睛中的神采又黯淡下来。他先起身行揖道。

“侄儿见过舅舅。”

默默的点了点头,又看了他一眼,张居正说道。

“船已经到了,你收拾一下,准备南返吧。”

说完这句话后,张居正又摇头长叹口气,然后还是转身离开了,是在离开时还是顿了一下

第305章 大炮(求支持,求月票)

冬去春来,运河的复苏不但让张家湾的码头再次热闹起来,同样的也让卢沟商埠热闹起来,沿河的几座小码头上,停满了船只,产自卢沟的棉布、水井等各种各样的商品将会从这里沿运河以直北直隶的其它多条河流运往各地。

不过只是几个月的时间,曾经颇为荒凉的卢沟河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颇为热闹的的河流,往返于这里的大小商船,让这条河上显出了新的生机。

河流的生机是因为河岸边的大小的工厂,工厂需要的原料以及产品,都需要船只运输,当然工厂的景气,也让工厂周围迅速发展起来,现在这座商埠地甚至已经隐隐成为京城附百里最大的“城市”,像这样一样拥有近六万人却不依城而建的商埠地在大明确定罕见至极。毕竟在过去。像这样的商埠地大多数都是依靠城市而建,反观这里完全是因为几座工厂而兴起。而随着工厂的发展,他们也变得越来越繁华,这完全脱离了千百年以来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

码头、工厂、商埠,这几样事物,相辅相成,成就了这里的繁华。

相比于码头栈桥上的热闹,更为热闹的却是工商埠地的几座工地,新的纱厂、织布厂、染厂等工厂正在兴建。当然,在他们忙碌着的时候远处的卢沟铁工厂比往常更为繁忙,毕竟,那些新工厂所需要的设备都是从这里制造的。

新建工厂的增加,同样刺激着铁工厂的发展,现在的铁工厂,甚至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数千名工人、上千部各类设备,拥有机器加工、锻造以及铸造等多种金属加工制造能力的复合工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就是现在大明工业的“孵化机”,当然,现在只是还没有人认识到它的作用!

当工坊车间里忙碌着的时候,在一座化铁炉边,十数名工人都围在那里忙活着,一个大型的铸造砂盒被行车吊机放到铸坑内,然后随着工人们的吆喝声,化铁炉的炉口打开了,通红的铁水顺着沟槽一直流趟入砂盒之中,一股淡淡的白烟从砂模排气孔内排出。

“应该差不多吧!”

瞧着白色的水蒸气的排出,施奕默默的心想到,他的眼睛仍然盯着那个砂盒。

尽管卢沟铁工厂已经铸造过数十万个大小不同的铸件,小到迅雷枪的零件大到马车车轮,对于铸造工艺可以说早就是轻车路熟,可是对眼下铸造的商品,施奕的神情仍然显得有些急切。

毕竟,现在即将要铸造的东西,是一种改变战争进程的武器火炮!

尽管大明早就有了诸如虎蹲炮、大弗郎机之类的火炮,但是长管加农炮还没有从欧洲传入大明,毕竟,即便是在欧洲类似的火炮也不过只是刚刚发明罢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施奕并没有想到铸造火炮,甚至就连“发明”燧发枪,也不过只是因缘际会,赶鸭子上架而已,即便是现在,之所以要铸造火炮,不过是因为实际需要罢了。

“这个海上行商,当真离不开火炮?”

身为成国公府小公爷的朱鼎臣,有些疑惑的瞧着那一个个砂箱,脸上尽是疑问。

“肯定离不开,”

原本弯腰检查着松木炮身模具的施奕,起身时特意举例说道。

“就像从张家湾到京城中,不过区区数十里的空地,就因官道的两侧都是田地,所以每到青纱帐起来的季节常有歹徒出没,乘机劫夺单行客商的财物。每年不知有多少冤魂丧命于那条官道上。”

什么是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也是匪盗不止,对此施奕自然是深有感触,当初在门头沟可是差点把性命给丢了。不过,现在至少在张家湾到京城的这一段路上,这种杀人劫道的事情已经成为了过去,毕竟那么快马路经过一个冬天的赶工,已经在开春时投入使用。那些单行客商、书生可以直接买票上车,搭乘客车进京,不仅可以免遭风雨之苦,而且还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光天化日之下的首善之地都是如此,更何况是一望无际,全无王法的大海上?”

反问之余,施奕指着地上用木工机床精心车制的炮坯模具说道。

“所在在海上,王法不过只是几门大炮,几发炮弹。要是没有炮弹、大炮,出了海的商船不过只是他人眼中的肥肉罢了。”

为什么大明的商船队曾经通行南洋,到最后却消失于历史上,说白了,还是因为没有武装,当然,还有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没有武装,就不可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下去。随后施奕特意解释道。

“就像那些西洋商人一样,他们来到咱们这的时候,是商人不假,可是在路上他们却同样也扮演着海盗的身份,碰到可以抢的目标,肯定会杀过抢杀一通,要是咱们的船上没有炮,出了海,等于羊入虎口。”

对于施奕的解释,朱鼎臣听得倒是极为认真,尽管他并不太明白这些,但是最后只是点点头说道。

“嗯,父亲吩咐过,这些事情都以你为主,既然你觉得有用,那就装上吧,不过,这炮不重吧,一艘船上要装12门炮,会不会多了点?炮装多了,货装的可就少了。”

尽管不懂航海,可朱鼎臣也知道船的载重是有限度的,自然担心这些炮太重,到时候会少装很多货。相比于火炮,他更关心出海能挣到多少银子,毕竟按父亲的说法,将来西洋公司可是成国公府的根本。

所以,在对施奕抱以近乎于“唯命是从”的依赖的同时,他同样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对朱鼎臣的疑问,施奕只是笑着解释道。

首节上一节336/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