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230节

施奕颇为无奈的笑了笑,指着已经开出的山路说道。

“要是动静不大,能开这么宽的山路吗?这翻山越岭的,不用火药开山肯定修不通路,路不通,这煤矿里的煤是运不出去的。煤运不出去,到时候,亏本的可不仅仅是我,益仁那边也是要亏本的。”

既然拉了英国公府,那门头沟煤矿以及铁路,自然都要让他们入股,国公府里出手倒也大方,直接拿出了十五万两现银从朱翊钧和施奕的手里买走了两成的股份,对此,朱翊钧得知后,更是大叫着赚了,毕竟按施奕的说法,煤矿和铁路他只投了不到三万两银子,不过几天的功夫就翻了两番,自然是赚了。

当然,张国公愿意掏腰包,而且掏十五万两,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个挣钱的生意,更因为这是交好皇帝的机会。

小皇帝和沉寂多年的英国公,再加上施奕,就这么结成了一个“利益同盟”,当然这个同盟能否稳固,还得看所谓的“京西路矿公司”,能不能赚钱。

“致远,其实你知道的家祖对路矿公司能不能赚钱,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又一次,张维良道出了家里的想法,家里的想法很简单,这是他们结交皇帝的机机会,至于挣钱倒在其次。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成立京西路矿公司?”

望着远处被爆破后的烟尘笼罩着山谷,施奕继续说道。

“公司者,于大同列词传中云“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庄子称“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既然集数人之财成立公司,自然就是为了赢利。你说对不对?”

说话时,施奕指着桌上的沙盘,对张维良说道。

“你看,从门头沟煤矿到京城一共需要修57里的铁路,这阵子,多亏了国公府出面,才把修路用的地给征齐了。”

有了英国公府作为合伙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征地时,国公府出面省去了许多麻烦,甚至就连同用人上,国公府也帮了大忙,就像现在主持修路的李瑞芝,就是国公府从工部都水清吏司挖来吏员,在大明路政基本上都是由工部都水清吏司负责,负责对道路桥梁的兴建维修,作为吏员的李瑞芝精通筑路,但却一直不受重用,只是普通小吏,所以才被被国公府挖过来。

而来的不仅只是李瑞芝一个人,他还带来了几个弟子,都是精通道路修筑以及桥梁建造的“工程师”,他们不能于普通的工匠,精通工程营造以及算术,甚至就在施奕拿出半本军用轻便铁路工程,让他们参照书中修建轻便铁路的资料,修建这条铁路时,李瑞芝他们在惊讶于书中罗列的筑路、筑桥的方法以及算术的同时,迅速的掌握了其中的知识,这才是最为难得的。

如果没有国公府的帮忙,凭施奕自己,恐怕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合适的人才,也正因如此,他才知道,古代中国同样有许多工程技术人才,就像在工部各司就有许多既不是官,也不是匠的“工程师”,除了都水清吏司外,像在营缮清吏司就有不少“建筑工程师”。

在工部实施工程时,官员负责监督管理,工匠干活,其中“吏”正是负责具体施工的工程师。不过那些“吏”大都是凭家传、师传的技术吃饭,这些技术还没有发展成为科学。

所以,施奕才会特意要求他们在筑路时,把如何爆破作业,用药等都一一抄记下来,最后汇编成册,再进行具体研究,其实科学也正是这样的发展的起来。

“征地倒没什么难的,只要银子给足了,百姓自然愿意卖地,这事谁都能办好”

扭头看着施奕,张维良又一次看着沙盘,沙盘上的宛平城、京城都已经被移除了,那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沙盘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条铁路线两铁黑色的铁轨。现在这铁轨已经变成了木轨,浸煤焦油的木轨。

“致远,你这路,将来真的要换成铁轨吗?”

即便是现在路轨变成了包铁木轨,可是在张维良看来,仍然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尤其是在铁工厂看到那半里用于试验的木轨路后,看着几匹马轻易的拉动沉重的大车时,张维良仍然会觉得不太现实。

略点下头,施奕微笑道。

“当然,”

手指在沙盘上的用铁丝铺成的铁路上轻轻划过的同时,施奕对张维良解释道。

“铁路,是把煤炭运出去的关键,有了这条路,咱们就能源源不断的把煤,从门头沟运到京城,运到张家湾,现在是木轨的,可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这就是咱们大明的第一条铁路”

到那时,这条铁路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第195章 变革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改变,有时候是从一些很细微的小处开始的。

“爹脚好痛”

清晨,刚一起床,李芸就娇声喊道。

“痛也要裹,”

随着她的年岁的增大,缠足的痛苦越来越叫人难以忍受,走起路来轻轻的却仍是一瘸一瘸的,很不方便。有时候她会因为脚痛而哭哭啼啼,弄得做爹的好不心疼。女子从小缠脚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就象轱辘毕需缠着井绳。

为了那个什么“三寸金莲”还得赔上一辈子,倒不如趁早放了,一了百了。

为了女儿,当爹的可要冒天下之大不违了。

“放了它!”

心疼着女儿的李二虎,狠狠地盯着女儿的脚说道。

“那怎么行哟,以后谁要这样的大脚婆!”

媳妇立即在一旁反对着,当娘的心痛女儿,可却更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

“怎么不行?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

紧紧地搂着女儿,李二虎然后又笑着说道。

“丫头啊,大不了,以后去卢沟河边的厂子里做工,一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到时候还怕家不出去?那里头,还不要小脚婆娘呢!”

卢沟河边的厂子里不要小脚婆娘,只要天足。

对于卢沟河附近的十里八乡的百姓来说,这会早就已经不觉得的奇怪了,就像他们对于河边树起的大水车也不再感到奇怪一样。

在河水的冲击下,大水车转动着,水的力量通过传动轴被传到不远处的工厂里,在敞开窗的织布厂的车间里,工作很紧张,全车间是一个飞快的转轮。尽管窗户大敞着,可是车间里还是显得有些暗,不过对于正在织着布的女工们,倒并怎么在意。

她们的眼睛盯着在织布机中来回飞动的飞梭,这种新式织布机是卢沟铁工厂制造的,不仅有飞梭,而且还靠水轮带动,其实也就是旧式的大织布机加装了飞梭以及水轮而已。

对于从没有织过布的女工们来说,虽然她们的技术一般,但凭借着水力织布机,仍然织出了上等的“标布”,即便是那些从江南请来的织工也对此极为惊讶,水力织布机,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她们与江南织工之间的技术差距。

“徐家婶子,听说你想试试织斜纹布”

即便是操作着织布布,也不妨碍女工们在干活的时候谈话。她们的嘴和手一样地忙,手着忙着干活,嘴上忙着聊天。

“就是试试,你没听徐管车说嘛,斜纹布比标布贵,要是织出了斜纹布,厂子里肯定会给奖金的,就像铁工厂一样。”

即便是在这家“鸿富布厂”,在某些管理上也是对标铁工厂,毕竟,对鸿富布厂的刘百涛来说,他从来没有管理工厂的经验,也从没有办过工厂,自然是采用了拿来主义,直接借鉴了卢沟铁工厂的管理模式。甚至还借鉴了给予技术创新工人以奖励的方法,以鼓励工人创新。

“嘿,你就等着挣那几十两银子哪!”

“可不是,好几十两,在厂子旁边盖一座房子都花不完”

“哈哈,那可就好了,省得成天往家里赶了”

首节上一节230/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