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72节

新军都让李安生来编练吧,又怕到时齐齐哈尔掌握不了兵权,齐齐哈尔将新军编练大部掌握在手上,又容易得罪李安生。

程德全倒是聪明,将大部分的旧军都调到墨尔根去修路,留了几营兵马由玉蜂儿展玉伯等人好生操练,一分为二。

漠河的农业奇迹传到了齐齐哈尔之后,许多的旧军官兵都愿意转入地方屯垦,程德全立即按照李安生的建议裁汰了六千余人,由黑龙江农业银行以粮食、农具、种子等实物形式给予贷款,帮助安顿这些旧官兵,如此一大难关就此度过。

之前清点下来,黑龙江旧军一万一千余人,裁汰清肃之后,还剩下五千人不到,正好与沙俄一直在强烈抗议并交涉的15营兵马数目相差不大。

但程德全仔细权衡过后,并不打算保留15营兵马,而是继续精简。

这事他去信跟李安生商量过,一标骑兵暂时先编12营,每营250人,统带为玉蜂儿展玉伯。

同时练三营步兵,一营在呼玛护矿,暂时由开办金厂的费用中拨出,另一营则依靠呼兰、绥远、海伦三城的农商等赋税养活,还有一营则要靠墨尔根驿道来养活。

也就是说,眼下李安生要编练三营兵马,其中一营还要他来负责想办法筹集资金。

工程营与炮营等程德全指望练兵处,指望袁世凯,上头能大发慈悲最好,实在不行就拖着。

李安生建议炮营尽可能选用过山炮(也就是早期迫击炮),价格便宜又适应黑龙江的地形与交通情况,如此一来需要的资金也少,所需操作人员也要比山炮少。

军械购买上,齐齐哈尔方面也几次找**商行谈价格,其实这是做给老毛子看的,老毛子反响越大,程德全便越是“犹豫”些,让**商行生怕这边怕了沙俄施压而改用沙俄的武器。

沙俄武器商眼下正在齐齐哈尔跟鬼子抢订单,老毛子的心思果然被李安生猜到,只有让黑龙江新军的武器装备都依赖于他们,他们才不怕新军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威胁,而新军用**的武器弹药则不同,新军不受他们控制,成为一大隐患。

程德全也不去管两方扯皮,只是一味的敷衍,等小鬼子主动将价格降低,小鬼子仗着这两年**的武器进口大部分都通过他们,气焰很是嚣张,黑的要死,而且还不地道。

李安生的意思还是买老毛子的水连珠与水连珠的骑兵用马枪——哥萨克步枪,这种枪可靠些,比**枪有不少的优势,整体比较实用。

而且虽说老毛子能用枪支部件、弹药来要挟这边,但并不意味着就找不到办法,更何况如此还能够缓和与老毛子的关系,小鬼子只不过是用来压价的工具而已。

伤脑筋啊,没有银子,什么都要银子,为了办新军,什么办法都想了出来。

眼下坑一把小鬼子,也是无奈之举。

程德全预计今年的财政收入能有90万两,实在太少了些。

黑龙江近几年厘捐的主要项目是大烟土、斗秤捐、粮捐还有布匹线货,将骑兵撒出去,查禁在大烟等商品上的逃税漏税,还能多出一大笔银子来。

木税山货皮张税等以前黑龙江开征过这些税,但1901年停征了,是为了补助商人,眼下商业有繁荣的迹象,不收白不收。少收农税粮捐,适当征收商税才是王道。

能够大量吸引流民前来的话,田房契税等将来也能多出不少。

李安生觉得还是查禁偷税漏税比较靠谱,辅以剿匪与打击地方半割据的豪强,财政收入能立马上去一大节。

不管怎么说,修路要紧,同时将修路大军加以军事化训练,将来择优编练新军,其余的也能作为后备力量。

就等于一张白纸,可以尽情的挥洒,他恨不得将肚子里的货都掏出来,只是作为一名半吊子伪军事迷,即便有PLA教材,也不太适合这个时代,只能从各种思绪以及对于军事的认知上来抽取比较实际一些的东西,结合几部程德全为他找的步兵操典,当世的一些军事著作,边练边融合。

这阵子忙的跟狗似的,除了管理那几千修路大军,还要忙着给农业技术学校的学员们授课,还要忙着培育各种牲口的良种,培植优质牧草与饲料作物,除了吃肉,还得有畜力不是。

以前看小说,穿越过去的主角个个牛叉的要死,整天潇洒度日,金钱自己飞来,手下自动跑来,什么都是呼之即来,轻轻松松,不像自己,连个美女都没有,照道理穿越过去的主角不是很容易就**一大堆么。

杯具啊,难道他就是那个穿越中的战斗穿?只能跟老黄牛一般的每分每秒都要去战斗?

得到刘竣等人到了胭脂沟码头的消息,他忽然狂喜无比,总算多了些帮手,不用什么都要他来出头。

一路疾奔到胭脂沟,船队还没有卸完货,顾不及去欣赏那堆满了码头的货物与机器,连忙在人堆里找到刘竣与韦明同等人的身影。

哥们,你们总算回来了。

  ☆、第六十四章 墨尔根垦务

慈禧太后晚年起居于仪銮殿,仪銮两卷殿是正殿,之所以叫这名字,乃因殿顶建成两卷形式,两卷殿规模最大,共5间:正中一间作为召见大臣的地方,和它相邻的东次间便是慈禧的寝宫。5间共面阔六丈九尺,进深达六丈余,比保和殿的面积还大,极为宏敞庄严,由此可见,慈禧晚年心思仍然在意宏大格局。

高墙之内,亭台楼阁华丽考究,仪銮殿的内部装饰及各种家具陈设也是十分讲究,力求精美,富丽堂皇。

两卷殿东西两侧及前后东西配殿的后院、后罩楼的后院、东西扒山游廊后院,各建值房一座,共10座作为侍候慈禧太后及后妃的宫女、太监的住房,李莲英即住在两卷殿东侧的值房内。

每日都有需要慈禧过目的奏折,都会递到李莲英的值房,由李莲英亲自送到慈禧手上。

对于权力,慈禧是半分不肯松手的,而李莲英则是她一条伸的极长的手。

她的晚年,愈发的豪奢靡费,也越发的对民生朝政看的淡漠,只要权力在她手中。

她在意的,唯有两点,谁对她好,谁能让她舒心。

这两点是不一样的,对她好,是让她感觉不那么孤独,又不用恐惧那些惟命是从的奴才家臣们背后毒蛇般的心思,而让她舒心,则是要顺了她的意。

李莲英当然是此中翘楚,是慈禧的老来伴,这份恩宠可是独一份,两人甚至还时常拌拌嘴,最终和好如初,换作别人,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此时的李莲英神态安详的站在慈禧身旁,慈禧在看奏折的时候,没有人敢打扰,他也不例外。

而他也谨守本分,从来不多一句嘴,正是不干政,以及对慈禧心思的把握,才成就了慈禧对他的青睐,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对于维持王朝统治,慈禧还是在意的,她毕竟主宰这个帝国数十年,渴望能够青史留名,所以,李莲英也常常将关于立宪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折子放在最上头。

但今天最先的一本折子不一样,是关于民生的奏折。

前文说过,慈禧晚年渴望能够安详又幸福的度过,不太在意民生,希望凭借上层建筑的革新来使得下层情境得到改变,这样的想法的确没错,政治体制的革新,统治阶层的权力稳固,自然有办法自上而下。

这本折子是程德全与李安生联名所上,照道理李安生是没资格直达圣听的,但是程德全并不是鲁莽之人。

说起程德全,许多王公大臣都对他嗤之以鼻甚至攻讦有加,无他,不就是慈禧老佛爷青眼有加,只用了六年不到,就从一名官都不是的吏员到今天的黑龙江将军,封疆大吏。

这升官的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相比之下,给李安生一个统带,也就算不上什么,更何况,留洋学军事回来的,起级就是一个管带,有些军事人才甚至一回国就授予重任,不是一个统带能比得,蓝天蔚、张绍增等一个个年轻俊彦都已经是协统或是标统。

对于李安生这个新近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李莲英并不陌生,短短的几月,已经看到许多奏折与他有关。

如今京中提起这家伙,多半是一句,哦,那个李二愣吗?或者是,就是那个揍了查那家二小子的愣头青?

而军机处的几位大佬说起这家伙,则多半是,那个胆大包天让老毛子吃哑巴亏得愣头青。

坦波夫卡俄匪之事,也只有小范围流传,外头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不是能够拿到台面上来宣扬的。

慈禧太后最恨的就是妄图从她手中夺走权力的人,另外便是洋人,让她忌惮的英国人德国人就算了,尤其是俄国老毛子,最令她厌恶。

程德全谈吐为慈禧赏识,又是个有勇有谋能克制沙俄的能臣,慈禧很是舒心,巴不得老毛子能在程德全手中多受些气,她也能多些欢颜,自然对程德全大力提拔,放心任用。

首节上一节72/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