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536节

而当他最后面临军阀混战失败的时候,作战无钱,有部下建议广州开赌敛税,陈炯明说:“粤军可倒,而赌不可开!”。

他不接受外国势力,早在漳州时列宁派人送亲笔信寻求在**的合作对象,陈婉言拒绝;**人力争与之合作,陈言首先签字还我东三省,日方知陈炯明生活拮据,送八万元支票,陈炯明打叉让人送还,在当时各地军阀争先恐后寻求列强支持,自保疆土时,国有陈炯明吴佩孚如此豪杰,夫复何求!

陈炯明临死前,其女问有什么家事嘱咐,他苦笑对女说:“我对家事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旁边有人问,他对国事如何,他呈兴奋状,举手**执笔,然后手已僵硬无法握笔,连说两句:“**、**”,**之后语不成句,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大公无私的伟人,像孙大炮那样的,不知道算是哪门子的伟人。

历史真的不可信,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尤其是后世的**历史,什么都不能全信,只能半信半疑。

或者,有时候只能当成狗放屁,或者说鬼话,听天书。

程璧光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陈炯明谈起进来广州的变化,也在盘算着,是否能够说服陈炯明,拉拢亲信部下,随时戒严,准备在广州应对可能的内战。

只要陈炯明肯应和,那么或许北方军队不用兵临韶关,广东军队自个就乱了。

陈炯明也是有相当的人望的大佬,不会轻易的就给孙中山挤得靠边站,关键时刻,说不定广东民众在乱局之中更加的信任陈炯明这样的干才,而不是孙大炮为首的一干嘴皮子党。

“竞存(陈炯明字),这回孙文寓所给袭击,不知查的如何了?”程璧光随意的问着。

陈炯明唇上胡须耸动着,冷笑了两声,说道:“这怎么查?我看也不用查,根本就是**人策划的阴谋,谁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不如隔岸观火,看他们玩什么把戏。”

他跟程璧光之间确实没有必要隐瞒什么,也原原本本将他这些时日的追查情况说了一遍。

**人的表现很可疑,甚至,很有可能,他们连孙中山也是算计在其中。

程璧光摇了摇头,说道;“想想也是,小**再没有什么手段出来,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转了性。”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就一直很反常,对自身经济萧条的担忧,对**复兴的恐惧,以及对自身战略的反省与重新定位。

程璧光自从获悉北洋海军与南洋海军都要重建之时,便开始刻意的收集关于**的情报,不仅是海军的,还有**军政一切消息。

李安生手下有情报部门,专门负责情报消息,基本可信,程璧光也从中得到了自己需要的许多信息。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老话。

只要分析透彻了解透彻**这个对手,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程璧光对李安生关于中日关系的论调很坚信,**跟**早晚必有一战,而且是生死之战。

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就必须要未雨绸缪。

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搞风搞雨,甚至不惜制造对孙中山寓所袭击之类的匪夷所思事件。

“他们无非是想挑起我们的内乱而已,不仅好从中渔利,而且还能削弱我国的实力,进一步保证他们在我中华民国的权益。”

程璧光点头表示赞同,也感到欣慰,陈炯明是头脑清醒的,可惜,孙中山却错过了这样一个绝顶好帮手,稀里糊涂的,将国民党注定要带到迷茫的境地。

“哼,**人倒是也敢,居然敢借这么多的钱给孙文,也不怕他还不出,难道是在打省**财政的意图?”

其实分税制的实施,对于孙中山来将也是个打击,现在实行了规定税种,地方是不允许多收税的,许多税种要收,都是不合法的。

“**就是看准了孙文的处境,处心积虑的想要挑动孙文起来抗争。”

“哎。”

两人都叹了口气,孙中山接受**的扶持,其实是个败笔。

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的影响,但实际上,却使得孙中山等人失了民心。

东北挑起中俄战争,结果却打赢了这场国战,使得李安生一时人望无二,连袁世凯都熄了压制东北的心思,更何况孙中山。

有了《中俄圣彼得堡和约》,现在全国都在期盼着中华民国**能够进一步的取消各种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的特权,对大国崛起的渴望,甚至许多刚吃饱了饭,在田头闲聊的老农们,都要议论上几句。

陈炯明就得到了许多广东资产阶级的支持,而国民党还是没有能够找到准确的自身定位。

内战真要打起来,广东能不能铁板一块,一致的支持孙中山对抗****,这还是给未知数,如今孙中山给袭击事件影响,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也是场祸事。

就连武汉方面,能不能无条件的服从孙中山,也是个大问题。

“不知道竞存近来提出的联省自治,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程璧光转换了话题,他也知道继续深谈下去,陈炯明也会尴尬。

陈炯明点着头,打起了精神,仔细的说道:“前日梁启超先生写信给我,他也赞同联省自治,提出了三点看法。一、同人确信旧式的代议政治,不宜于**,故主张国民总须在法律上取得最后之自决权。二、同人确信国家之组织,全以地方为基础,故主张**权限,当减到对外维持统一之必要点为止。三、同人确信地方自治,当由自动,故主张各省乃至各县各市,皆宜自动地制定根本法而自守之,国家须加以承认。”

“总的来说,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其实让广东暂时联省自治,何尝不是个缓和的机会,但是我现在说的话不顶用,我也左右无法,现在**人说的话比我管用。”

说来说去,陈炯明对**人也是一肚子的怨气。

**扎根于**,想要与广东互通声气,将战略放在了广东,而不是东北,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但是却使得**出现了内战的危险。

陈炯明并不看好这次内战,很有可能国民党军队会很快战败,在广州等地编练的那五个师的兵力,全部使用**提供的制式装备,战斗力并不会高到哪里去。

他也很是恼火,广东的大笔财政收入都给军费占去了不少,他作为一个广东都督,自然是憋屈无比,但是他只能忍耐,可他的耐心总要消磨掉的一天。

李安生一直在推动中华民国推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九年、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甚至在推动将这两项写入宪法。

虽然东北的全民免费医疗还未能完全落实,重大疾病还需要个人负担一部分,可是却规定先看病后补交费用,所以大多数困难患者补交不上的费用,也就都由东北**买单。

而且东北自身的财政能力负担整个东北的免费义务九年教育,免费提供学生午餐有些吃力,但东北还是坚持了下来。

东北甚至征求了**的同意,暂时先在东北实施这些政策,算是走在了全国的先列。

陈炯明本来想要追随东北的脚步,在广东也实施全民免费义务九年教育以及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可是由于在财政收入分配上头,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责。

而且**宣布将在年底之前实现分税制,这更是在逼迫全国各地都将财政收入重新要部分上缴**。

这对一直截留税收的广东地方**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或者说,对于孙中山扩军备战的计划来说,绝对不能接受。

孙中山情愿将大笔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军队中,也不愿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对民众医疗的投入,这让陈炯明灰了心。

为什么给他们抹黑到一塌糊涂的东北反而可以实施,富裕的广东就不行呢?

广东的富裕是全国皆知的,尤其是这两年,发展的步伐并不亚于东北与两江,受益于良好的基础,以及地利位置。

陈炯明本来是想大展抱负一番的,可是,他的脚步给硬生生的拖住,不能不说这是场悲剧。

首节上一节536/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