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430节

其实俄国之所以敢主动发起进攻,就是因为算准东北同样不敢扩大战争规模。

吴禄贞判断俄国的战争目标是扶持门g古独立,并且通过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以及正在修建的恰克图到库伦的铁路,完全的掌控门g古,并且积极向**的腹心渗透。

自从“大门g古帝国”独立后,沙俄就迅速的将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开始向恰克图延伸,完全不顾北京政府的指责,显然早就有了不惜发动战争的准备。

而吴禄贞的目标,则是通过打赢买卖城战役,迫使俄国不敢进一步发动全面战争,能够维护门g古的土地完整,主权在我,铁路主权自然在我,停战可以,战争赔款不要,铁路归我们。

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从1909年开始修建,三年的时间,已经将库伦到大同段完成了大半,花费了一亿六千多万卢布。

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这条铁路分为三期完成,首期从库伦到后世的集宁,二期则是由后世的集宁到大同,最后则是大同到张家口。

现在铁路还没有修到集宁,但是只需要修建张家口到大同段,然后北接一段,这条铁路就能投入使用,对于**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

沙俄也正是因为东北军驱逐了铁路公司,冻结了铁路公司的资产,接管铁路附属地,这才悍然发动战争。

开玩笑啊,这条铁路花费了接近两亿卢布,能轻易放弃?

自从日俄战争之后,沙俄的侵华重心日益从东北转向门g古,签订日俄密约之后,更是如此。要看书网 www1kAnsHucom

不仅能够从门g古向**腹心渗透,而且当初不惜违背了**的意愿支持锦齐铁路的修建,就是因为这条铁路能够连接张家口。

张家口是什么地方?北京的北方门户。

当时沙俄一听到张家口这三个字就眼睛放光,不惜得罪**人,也要力保锦齐铁路的成立项,可见张家口对他们的诱惑有多么的巨大。

张家口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门g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门g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政府把**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成为中原腹地通往西北的货流枢纽。

沙俄看到了张家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重要贸易地位,一直想要在张家口开辟商埠,库张铁路的修建是最理想的办。

这条铁路一旦修成,将使得沙俄对于**的影响力排名第一,无它,俄军直接能够通过这条铁路以及京张铁路涌入京城,随时能够威胁**的根本。

当初都认为**政府是一大败笔,为了锦齐铁路而将库张铁路拱手让给俄国,实际上,到今日才能看的出来,李安生的设计。

当初促成这条铁路的,正是锡良与李安生,而如今,他们俩是来收获果实来了。

锡良也觉得李安生太过冒险了一点,俄国要发动全面战争的话,东北胜负难料,毕竟底子薄,稍微一打大好前景就要泡汤。

而且,**也在后面蠢蠢欲动,巴不得东北跟沙俄大打出手,要是东北战败,沙俄只会在门g古得利,说不定日俄瓜分东北的夙愿就能达成,而俄国在战争中元气大伤,正好要借重**,无力阻止**对整个东北的渗透。

俄国是一头贪得无厌的北极熊,**就是一头饿狼,都不是什么好货色。

李安生很喜欢这种感觉,集思广益,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舞。

大权在他的手上,东北的整体运转已经以他为核心,而东北的军事力量也以他为主导,在整体大略上,锡良与吴禄贞等人都能够为他提供帮助。

东北的治政力量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既有立宪派又有旧官僚,也有**党人,更有东北土生土长的势力,李安生将他们统合在一起,这便是原始的民主。

“东北早晚要有一战,不是跟俄国便是跟**,而**迟早是我们的生死大敌。东北这几年崛起之势已成,而**与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东北想要真正崛起,也必须要将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这两条生命线拿在手中,更要收回旅大与海参崴。东北将来的大格局同样走海陆并行,从海参崴到旅大,从葫芦岛到瑷珲,从大同到西伯利亚,自成体系。无论关内局势如何恶化,只要东北能够自强,逐渐具备主导关内的实力,将来**不会乱,不会出大问题。”

李安生并不隐瞒他对东北将来的整体设想,他也多次跟吴禄贞等人谈起,之所以不介入关内的政治纠葛,就是想要以东北的自成体系来压制关内。关内想要乱,必须要经过李安生的同意。

无论哪怕政治势力甚至是野心家在北京立足,都要直接面对唐山与张家口的东北军,在北方,东北军强势的格局已成。

在南方,无论哪个**都无定都南京,程李系同样牢牢的把持着两江与浙江的大权。

除非历史发生某种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有人在广州发起北伐。

但是,有李安生在,由南统北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出现。

原本的军议变成了整体战略的大讨论,李安生等人围着锡良,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此刻并无尊卑,只有长幼,锡良在此,李安生一般都奉他为上座。

其实锡良铁了心的听从了李安生的建议,东北走自强自立的道路,自成体系,不分裂不割据,压制关内的野心家,关内政治清明民主有望,那么东北可以走关内外一体道路,或是东北政治派系入关参与大选,争夺**权力;若是关内民主搞的一团糟,有人想要制造内乱,那么就要问问东北军答应不答应。

故而,在锡良的强力支持下,现在东北上下心志坚定,上下一体,都奉李安生为领袖。

“东北之崛起,难免一战。在我看来,俄国反而不是大患,大患乃为**。若是我们这次与俄国全面作战,**必定不会加入进来,它向来是个喜欢趁火打劫的角色。损己利人,替俄国分担,**没有这么高尚。所以,我们要在面对**这个大敌之前,将俄国当成磨刀石,当成垫脚石。这次的战争,我们不仅要打赢,而且要狭雷霆万钧之势,打得俄国不敢进犯。要在**找不到介入战争的机会,若是我们败,或者与俄国两败俱伤,我们都将面对最为危险的境地,那就是**可能的参战。日俄密约是确凿无疑的,**也有这个借口参战。所以,我们要么不打,要么就要大打,当成生死之战来打。借着这次机会,不但要将新军第三十一镇到三十六镇的编制要过来,而且要继续扩军,东北至少要有二十镇的常备兵力,而且要趁机建立庞大的后备役体系。如此,才能吓住**。经此一战,若是能够战胜俄国,那么东北腾飞之势已成,**想要来进犯,就要掂量掂量,他们能不能动员百万陆军来。”

疯狂,绝对疯狂。

目前整个**由于民国初建,出现了大量的冗军,林林总总,百万人还不止,民国政府已经在实行裁军,但是由于北京政府还没有形成绝对权威,故而力度还不够。

东北军是规模最庞大的,九镇兵力加上吴禄贞的第六镇与阎锡山的暂编第四十三镇(直接由四十三协升格),也守规矩,正在向北京政府要三十一镇到三十六镇的编制。

李安生不想坏了规矩,也赞同北京政府的裁军,向**党人施压。

南方**党人的军队是最为魂乱的,牛鬼蛇神夹杂其中,无数的地痞流氓匪帮黑社会都在里头,妄想用量来对抗北方。

由于在李安生的压制之下,**党人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权力分配结果,很是不满,除了黄兴等人表示接受,宋教仁着手改善同盟会之外,其他**党人都在北洋军没有掌控的各省搞地方自治。

这就是当前**的政局,除了蔡锷为都督的云南以及胡汉民、陈炯明等人执掌的广东略为好些,其他的省份如湖南、新疆等地都很是不堪,尤其是西藏,英国人始终在虎视眈眈。

李安生很清楚暂时还急不得,**政府弱而地方强,只能是这个结果。

地方上至少还没有出现割据自立的风潮,也没有出现争权夺利的魂战,只是偶尔有小规模的骚乱而已,只要不大乱,总体还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走,比如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

他急切的想要去除东北崛起的两道枷锁,那就是俄国与**的压制,只有轻装上阵,才能够实现入主关内。

**已经吞并了朝鲜,开始以朝鲜为基地,进一步蚕食东北,要想不让**一步步走向后世的那般强大,就只能在东北不让**获得大量的利益。

只要给他时间,他有办让**一步步的虚弱下去,但是**不会给他机会,早晚会有一战。

晚打不如早打,在一战前就打出一片新天地,有一战的几年过度,东北足够初步崛起,**想要打**的主意,就要掂量掂量自身的实力。

他也想凭着这次战争,来促进东北的重工业发展,战争有利于军事工业,能够带动整个东北倾向于重工业,虽然由于清廷的倒台,东北实现民主,大规模的改革与规划已经逐步进行,但是还不够,需要战争的刺激。

德国答应在东北与俄国的战争升级之后,提供第二笔1亿8千万金马克的贷款,提供更为坚实的工业援助。

而**,也因为英国扶持袁世凯,而倾向于扶持东北来对抗关内。

李安生之前提出了1亿美元的贷款,**虽然初步拒绝,但是司戴德来到买卖城,还是让他看出了玄机。

**是在衡量东北有没有这个实力,如果东北能够取得几个战役的胜利,那么**资本毫无疑问的不会错过这个天大的良机。

首节上一节430/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