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830节

之前只有第一条路可走,现在却多了好几条路。

“社会权利阶层的禁锢,只会让整个社会迅速的走上灭亡。”宇宣不知道怎的想到了自己册上的一句话。据说这句话是陆皇帝说的。黄钟大吕,震人肺腑啊。

宇宣感慨着。

因为这句话给他的感觉与先前的历朝历代全然不同,那些个朝代的上位者,一旦得势之后兀谁不是在想着如何让家族富贵延年千秋万代?只有陆皇帝提出了现在的说法。而这就是眼光的不同。

站在时代的肩头眺望远方,陆谦岂会‘鼠目寸光’?

保持社会权力阶层的‘新陈代价’,这是给整个社会剃除腐朽的必须一遭。就像是死水和活水的区别,死水里的鱼儿固然在初时更加安全,但长久之后呢?腐烂变臭的水里还能养得活鱼儿吗?

那活水呢?效果就全然不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老祖宗这点上早有见解,但能够主动去做到这一点的却是极少。

赵宋开启了科举盛世,把从东汉到李唐的门阀世家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但北宋的没落何尝不是重新犯了这个错误。谁敢说北宋之所以亡,内里全是大艺术家的责任,就没有半点蔡京的功劳?

前后四次任相,共达十年之久,堪称赵宋第一人。

还有那一个个多如枝杈的将门,亦是宋军战力腐朽的因由之一。二十岁且不到的姚平仲就能被冠之‘小太尉’之名。西军也就是在女真南下过程被粉碎了,不然,他们在收拾好西夏后,过个几十年一样会变成东京禁军第二。

就像春秋战国时候的封建制,就像从东汉到李唐的门阀世家……,甚至是历史上的那头红色北极熊。

勃列日涅夫时代,红色北极熊的领导层组成人员几乎长期原封不动,而后逐渐形成了事实上的领导干部终身制。这使得上层阶级有会互相庇护,互相提携,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特权阶层,在权利的顶端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圈子。

很像国历史上的门阀世家子弟一样,后辈子孙凭借着先人的地位轻易进入到国家权利的高层,如此一头头软弱的绵羊成为了一群雄狮的头领,那最后的结果只会让这个国家走向毁灭。

因为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它先就是缺乏公平的竞争、选拔和退出制,来自弱势群体的精英无法跻身社会的高层,领导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同时获得相应的待遇,这就是逼着这些社会精英另起炉灶。

而另一方面,大量把持这些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集团子弟,他们唯一动力和目标就是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最终只能毁灭了这个国家。那最好的例子便是满清了。

赵老大为何一开始就急速扩大科举的人数?李唐时候一科只有十几人的进士,到了赵老大时候成了百多人,到了赵老二时候成了百人。那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来自各阶层的人才都容纳入赵氏王朝的体系。同时也在向全社会的精英们宣扬自己的标准,诱使更多的精英主动向他们的规则靠拢,并且进入到他的规则去。

但赵老二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后辈儿里,竟然有人愚蠢到在二十年出头的时间里,竟然让同一个人执掌了十年的相权。

--上拉加载下一章s-->

第八百四十七章 哪里会是真正的安全之地?

宇宣的劝慰让一众人感慨良多,他们说不上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因为上升通道肉眼可见的更加宽广了,但一个时代也真正的逝去了。

在座的人年纪最小的也近四十岁,在如今的时代里,这已经是半辈子犹多了。赵宋的存在对他们而言绝不仅仅是当官。

但现在他们却必须要正视一个事实——赵宋完蛋了,它再也不可能重来了。

且同样的是,他们的年龄,还有曾经的经历,都决定了他们今后极可能与新朝官场再无缘分。如此,被陆齐朝收编了,且已经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的宇宣,可不就成为了他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

要知道宇宣且都年至半百了,如此年龄在他们当却是不小了,黄土都要埋到胸口的时候,这厮竟然好运的当上了官,真正的官儿,跟之前他们被逼着花钱买的官儿全然不同的实职,真叫他们再感激宇宣的‘救命之恩’,也不得不升起由衷的羡慕。

尤其是年龄最小的两个,他们且还不到四十,这辈子却似乎半点希望也无。宇宣可是半百老头子了,却还能风风光光的做官,这就是佛陀的修行也都要生妒的。

宇宣自然知道什么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故作苦苦一笑,叹气道:“宣是安然了,却就怕如此消息传去了锦官城,届时赵宋屠刀砍下,日后宣便是再回故乡,怕也只能看到无数尸骨了。念之可能回家破人亡,我这心便方寸早乱,什么官场如意,大展宏图,什么训导官儿,哪还有这个心思?宣现在是只祈求朝廷大军能早日拿下锦官城,期望家老小且还安好。否则,否则……”说着用衣袖遮面,早已经是泪流满面。

——衣袖内里隐隐一股辛辣气息,让他两眼泪水难禁。

心早就打着‘反戈一击,投奔明主’的宇家兄弟,对宇宣的担忧岂能半点无有防备?一家人早离开广都了。

但外人不知道啊,只见他泪水不止,两眼通红,满脸都是凄苦,心倒也生出几分可怜来。

是啊,大家的老家都还在赵宋治下。

宇宣现在人在汉是风光了,但他的家人呢?想到宇家可能因此而满门遭殃,甚至是宇黄这个川蜀大才子都会人头落地,这瞬间里心的羡慕嫉妒恨也就消散很多了。

这人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苦必有一乐,莫过于此。

次日,宇宣带着训导官的腰牌,穿发下的玄色官府,步行去战俘营上班了。

训导官的职务职责很清明,而且这训导官也不是宇宣一个,现在他的主要责任是在被俘投降的团勇练勇宣讲陆齐朝的财赋政策和各类律法事宜。

这个任务对宇宣而言还是很轻松的,因为他本身就是团练里的一份子,不少人都认得他,就是不认识的,现在也都明白他是谁了。一些话从他的口宣讲出来,比军跟随的专职宣政官,犹自能得到俘虏们的认可认同。

这都是功绩啊。

想到自己将来能够正儿八经的做官,且官职还不是甚个芝麻小官,宇宣的心情就好了许多,脚下的步子也加快了。

而在个时辰的宣讲结束之后,宇宣优哉游哉的迈着小步,转回汉城。就忽的发现城内多出了好多的长龙出来。

汉城南的仁德坊,好多的人在排队,队伍的尽头是两张桌子,背后是个官吏在伏案记载着甚。官吏前后各有两名军士护卫,这是在作甚?宇宣摸不着头脑了。

他早上进职时还未见到,半下午回家时候到时有了。

且看那人群队伍里,有的人一看就是寻常百姓,日子过的凄苦,脸上且带着菜色。而有的人穿的虽不是绫罗绸缎,却也衣冠干净整洁,绝对是颇有身价之人。却都在按序排队,不知道在作甚。

宇宣带着一脑袋疑问走到近处,招人一问方才知道这是在编户入籍。

这下他就明白了。

在陆齐朝,户籍且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他本人的户籍早已经办理,且人就落户在汉了。只待朝廷重新丈量田亩后,便可以拿到租赁地契了。

事实上,就如陆谦那强烈的自信心一样,齐军方才夺取汉城几日啊,这城内的百姓态度就转变了。

先是来年免税免赋,然后是两年的半税,一下子就收拢住了最基本的人心。等到今后陆齐朝的税赋政策被转职的宣政官给宣讲下来,那百姓们就都安分了。

这税不用交了,那税也不用理会了。劳役也大量减少,官府干活给钱,这与赵宋真是天壤之别。

现在是编户齐民,顺着清理地方的赵宋残渣,很快就会清丈田亩,等到各家各户都拿到了朝廷的租赁地契之后,这人心也就彻底安抚了。

无奈何,人家陆齐朝在撒钱啊。

……

剑州武连城之,此刻正值一片慌乱景象。

多少人如同升起的浪潮,涌向四下的城门,所有人都哭喊着要出城而去。可是却尽数被守在四个城门处的乱兵给阻拦,无法脱出。

是的,乱兵。

首节上一节830/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