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729节

王姑姑劝道:“还是传御医过来瞧瞧。”没事最好,有事儿,早早治疗。

“那还不管快去传御医。”陆谦的声音传了进来。他刚从宣德阁回来,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听到方家二夫人已经离去,便过来安慰方金芝。赶来走到门外,正好听到王姑姑的话。

方金芝一扶额头,这下不叫大夫也不行了。

御医很快被传了来,然后,整个紫禁城里一片喜气洋洋。就连内外的侍卫侍从们,一个个脸上都挂起了灿烂的笑容。原因无他,皇后有孕了。

陆皇帝子嗣已经不少,但皇帝永远缺孩子不是?在这个幼儿夭折率甚高的时代,再多的儿女只要没长成,也都是不保险的。就像那康麻子早年,儿子闺女生一个死一个,超能生也超能死。

而且男人能叫女人怀孕,这就意味着陆皇帝的身体依旧“青春”不是么。在这一点上,那赵明诚都羡慕死了。只有一个儿子的豹子头和金枪手也羡慕得紧。

只有至今没儿子也依旧不着急的晁天王和玉麒麟无动于衷。

陆谦自然高兴,就是那一句话,孩子他不嫌多。

方金芝躺在床上神色有些傻傻的,虽然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可后宫嫔妃谁会掀子女多呢?不是儿子是个闺女也好啊。双手扶着自己腹部,都高兴傻了。

陆皇帝在床边坐下,方金芝看到他,眼眶里噙着的泪水都再也抑制不住的哗哗流下。兄嫂亲人离去的悲伤和子女缘分忽的来到的惊喜,真的叫她有些不知所措。

王嬷嬷也抹了抹眼睛的泪,这几年方金芝面上不显,但因为摩尼教和梁山军之间潜在的矛盾,她都不知道伤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泪。这些“苦”可瞒不过她们这些身边人。现在她心头最牵挂的事儿有了一个体面的解决,纵然要亲人分离,就如方毫说那句话一样,也胜过死于非命不是?“愿弥勒佛保佑,再让娘娘诞下龙子。”

陆皇帝坐在床边,拉着方金芝的手轻轻抚摸着。这一胎还不知道是儿是女,时间是最熬人的。现在他就很希望能眼睛一眨,过他个十几二十年去。那个时候他相信整个世界局势与现在都会全然不同……

南宋这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肯定是没有了。蜀宋、北辽、金国也全都飞灰湮灭,党项更是彻底成为了过去式。辽阔的草原成为了一个个册封的藩国,就是那高昌回鹘也早变成了刀下鬼。整个南洋全部被中国红渲染,蓄势待发的大齐水陆大军矛头直指印度……

南方的大洋洲出现了一个个移民点,更遥远的美洲也出现在国人的眼前。

可事实是,这只是遐想。次日陆皇帝一张开眼,看到的还是方金芝那张年轻俏丽的脸。

陆皇帝都没发现,他实是一个爱艰苦奋斗的人,爱迎接困难挑战的人。在最初的艰难局面被彻底打开后,面对着接下来的横扫,他反而兴致缺缺。

只是一个千古明君圣主,需要的不只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功劳,更需要下了马背后治理天下的能力。

宣德阁里,陆皇帝看着案头一摞内阁递上的奏折,提起朱笔,继续艰苦奋斗。为自己的千古盛名,为中国的‘大好未来’而继续努力。

第七百五十章 南洋水师的美好生活

月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大江南北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出了小芽的柳丝,探出头来得迎接春天到来的小草,新的一年又到了。

便是那从未体会过寒冷的南洋水师,也期盼着这一日的到来。

因为千里之外的南洋在他们眼不再是远离故土的孤寂,而是财富,无尽的财富。

就在去岁秋季,一艘驶入麻逸北部地区——泛指后世的菲律宾——的南洋水师侦察船,在与当地土著人的交流,发现了多块天然狗头金。这一消息被报知上头后,阮小遂亲自引水师一支并探矿师傅十余人驶入该地,只用了半个月,便传回了确切的消息——一座金矿,且还是一座储存量不小的金矿。

如是,那艘侦察船上下官兵尽数一夜暴富!

而若说这种事情只是极特别的幸运大爆发,那么在新福【马尼拉】,那一个个被征服的土著部落,一颗颗正在砍伐的乌木、檀木,可是分外能赚钱。

当地的土著人蠢笨又懒散,非要用鞭子抽着,才会老老实实的做工。一颗颗乌木和檀木,在新福这儿一钱不值,可只要拉回广州去,那就是一扎扎的钞票。所以,新福才叫新福了。进到这里就是掉进了福窝了,非是福州这名字已经有在用,那南洋水师一定会把这儿叫做福州呢。

天然的深水良港,周边大片的平坦沃土,一望无际的森林,如此好去处偏偏被一窝蠢笨懒散的土著给占据着。阮小在给陆皇帝的上疏就叹道:这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事,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好地方被那些不开化的蛮子给糟蹋了。思之没遇到陆皇帝之前的苦日子,再看看新福,想到国内百姓们生活之艰辛勤勉,端的叫他不忿!

南洋水师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经内阁的,陆皇帝却专门把阮小的折子递给了内阁人等,叫宗泽、赵明诚等人看的是眼冒金光,让闻焕章看的更是直若打了一针鸡血。

内阁之第一时间表明要走出去的人就只有闻焕章,原因也很简单,他是看到旧日的儒家那套在陆齐朝堂上日趋下风,觉得自己的小身板实在单薄,难以承担振兴宋儒旧学的大任,但是海外封国却给他了一另辟途径的可能。去到海外,自己当家做主,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国,那未必就不是个好事?

好不准百年之后,还有仁主在为,拨乱反正,也未尝可知?

即便是不得见之,闻焕章只要一想到有朝一日:礼失求诸野,孔子礼之不存,求诸四夷。那就心涌澎湃的很!

陆谦对于麻逸地区无做甚指示,只是对南洋舰队说了一声“你们随意”。任由他们折腾去,等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甜头,那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割舍不了海外。

大片沃土空置非天下之福,可陆皇帝现下无力顾及彼处,朝廷更无力组织百姓大规模的向外移民。你们啊,自己随意就是。若是看着大片的沃土空置觉得心里不甘心,那就自己组织人去耕种开发吧。

这个旨意给整个南洋舰队的官兵都带来了巨大的激励。因为他们就是看到了好处的人。

是的,麻逸的木材和矿产他们没份儿,可麻逸的土地,朝廷无暇理会,可不就便宜了他们?

自己组织人前去耕种开发,这绝不是难事。谁家还没几家穷亲戚呢?皇帝都有呢。他们完全可以将亲友接来麻逸么。就比如那新福,背靠海岸,周遭多是沃土,且还是南洋水师在麻逸的总基地,不管是安全还是其他,都有保障。

即便是有亲友不愿意背井离乡,那雇佣总可以吧?签下五年的契,去到新福做工,时间到后还能回老家,这总可以的吧?至于土地上种什么,水稻他们都不种,种就种能榨糖的甘蔗。这个更赚钱。至于土地肥力不足,我这两年在这里种,过五年跑那边种,横竖这地方就地多。

等到有钱了,去人力商行购买奴隶,以后就用奴隶干活,亲朋做监工,这日子真美得很。

陆皇帝为什么要组建人力商行?为什么禁止国人为奴,为不全面禁止蓄奴?这原因就在于此。

未来的南洋、西域大开发阶段,主体虽然是国人,可若是没有奴隶这种廉价的劳动力,那真的会把各处的汉化进度拉慢上一两个等级。

更不要说陆皇帝从心底里就不愿意看到新的疆土上有太多的原住民存在。在他的心,要肉体消灭的不只是南越的原住民,南洋的原住民也是趁早处理干净的好。虽然这种希望实现的可能性极小。

看看后世各地的原住民,典型的如那南非……

从湾湾的打狗港扬帆南下的刘安举着千里镜在向南打望,站在桅盘里的他能够一眼俯视到整支舰队,大小战船五艘,运输船六艘,里头装着一个新编的陆战营。

这是阮强挤出来的人,早已经把麻逸视为一块福地的南洋水师,现下却没富裕的人经营那儿,南洋水师大半力量且还被牵制在南越。虽然李仁宗的人生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杀戮和蛮横到粉碎一切秩序的破坏让南越这片土地上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弱,前者的使命已经近乎完成。方腊军已经在陆续的收缩力量,准备撤离了。故而南洋水师的主力就只能放在南越,分出一只胳膊去为商船护航,在巴坦群岛到纳土纳群岛之间,数千里的洋面上开辟出一个个新的港口来,这已经叫南洋水师用尽全力了。现在便是如此的一支小型舰队的抽调,都叫阮绞尽了脑汁。

决意年前时候就下来了。但为了筹足人和船队,却一直推延到今日。

此刻的南洋,东南风盛行,大小十一艘船只就在逆向风的吹拂下,一路艰难的往南行进。

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新福港,而是更南端的麻逸国。一个总人口不到十万的奴隶村社联盟,即使算上岛上的奴隶。

这样的存在,还是抹去的好。心知道方腊军很快就要南下佛齐国的阮氏兄弟,也就无谓影响的好坏了。拿下麻逸,不仅能对整个地区的土著造成更大的震慑,还能收获无数的俘虏。这些都是劳动力啊。

不过事情的发展不会总是一成不变,按照你写好的剧本一板一眼的来的。越过南福岛——这是南洋水师为吕宋岛起的名字,距离麻逸国的都城已经不远了,确是没有想到,他们在这儿碰到了两艘角帆船。内竟然还有一艘是大型的天方桅帆船。

在刘安眼,这般大的天方船已经是他所见过的最大的角帆船了。广州港口多的是这种船!

它造型优美,船身狭长,前桅杆向前倾斜,而桅杆和后桅杆或是垂直或是略微向后倾斜。由于角帆体积过大导致倾斜的横杆也非常的长,于是常用两根圆材捆绑到一起,与其说是横杆倒不如说是斜桅。且灵巧快捷,逆风下也有不错的动性能。

刘安立刻就吹响了号角,还不止他一个吹响了号角。其他各船桅盘上的瞭望兵也发现了前方的角帆船。这真是令人意外啊。因为据他们所知,天方人与麻逸的土著人之间根本没有贸易往来。

这些历经波涛来到东方的异族人,眼睛里只有丝绸、瓷器、布匹等等,他们即便是要收购香料也只会在佛齐国,麻逸于他们眼毫无价值。怎么现在他们就看到了两艘慢悠悠的天方商船呢?

两艘角帆船一大一小,也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悬挂着赤色军旗的南洋水师船队,以它们的力量是根本无能反抗的,五艘水师战船有两艘炮船,它们就是如今大海上的无敌霸王。天方人还怎么打?面对着占绝对优势的南洋水师船队,两船果断的就调转船头向着南部海域疯狂的逃跑。

首节上一节729/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