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449节

‘闭门苦读’一年有余,闻成业受尽了煎熬。看着兄长的官职连连拔高,这很快都要坐上一州之长了。就是昔日自己手下的人,如今也个个‘功成名就’。而自己却还要在苦海之中,久无的出头之日,那心中何尝不懊悔当日之事?即便从某种意义言,那秦桧被杀的着实冤枉,因为陆谦杀他只为前世‘怨恨’,而与今世全无干系。

可闻成业现如今早已是后悔莫及。他根本不去分辨秦桧的死因,而只用自己的得失来衡量之。当初那一刻心头的愤怒感,当初的书生意气,他早已经忘记。他没有发现,自己的道德底线在无形中已经后退了一大步。或许他已经发现了,可那又如何?

自从得到陆谦的旨意,他整个人就被一团无形的火焰所笼罩,刺骨的寒风都不能叫他感到一丝冰冷。在至高的权利面前,他和他的父亲都在卑躬屈膝。

“你能这样想,为父很高兴。好好干,不要辜负了大王厚望。”闻焕章捋着胡须说。

如此到了正月初六,上下官署开衙之日,一道捷报忽的在益都城中传开。却是庐州战场传来喜讯,右军都督杨志引兵收复巢县,再败西军于慎县下,庐州西军见势不妙,引兵渡过淝水,退回庐江也。

庐州之战告结。

陆谦微笑。此番战后,西军总该明白梁山军战力如何。仅淮南偏师,只一心驻守城池,一座庐州城便能磕掉他一颗大牙,教西军如何还敢窥视淮南?

那想要谋取江北之地,以此好做江南之依托,西军想的太美了。陆谦让出无为军,即是底线,断无可能再把和州退让。

他们打梁山军不过,便就只能任陆谦在“地图”上勾当。

第485章 认了,两边休战;不认,接着再打

却说那杨志引兵进入和州,消息传开,当即就叫西军瞩目。

柘皋镇外,宋军阵中,刘光国对众将道:“杨志引兵到来,实我军大患。当下我部必然以退守巢县为紧要。然敌军众多,杨志军不提,梁山贼新又有徐州兵马赶到,柘皋镇内贼兵聚集已不下五千众。若是与杨志军合二为一,且据悉那青面兽随军中尚有梁山砲这等攻城利器,我军即便退守到巢县,亦难保无恙也。今日须设计,先杀败当面贼兵一阵,然后再行折返。”

大将韩五叫道:“敢问统制,计将安出?”刘光国即安排如此如此。郦琼等尽数听命。

再讲那柘皋镇里,那朱仝因思量石勇死于西军之手,孔亮乱军之中亦下落不明,显然是凶多吉少,心下愤恨,常要出镇去与之交战。被韩滔屡屡劝住。两下对峙了一阵,那徐州的张仲熊又引两千守备军来援,如此镇子里兵马倒也雄壮。

这日,忽的有哨探军马传来消息,说是杨志大军已经抵到和州。朱仝大喜道:“杨都督既到,刘贼军心必乱,其军要后退守备巢县,我军正可乘势击之也!”毕竟刘光国的兵马重任是要守卫巢县。

韩滔摇头道:“朱将军不可莽撞。刘贼久在西北厮杀,颇有大将胸襟,纵然要退去巢县,也必有防备。”正说之间,又有哨探军马来报,说镇子外的西军正纷纷拔寨往东难而去。诸人都听得大喜,朱仝是再难按捺,挺身抱拳说道:“二位将军,此显是刘贼怕杨都督抄袭巢县,因此调兵马回援,我等当乘机追杀,取刘贼首级,报当日死难兄弟之仇!”

韩滔依然是老旧态度,摇摇手道:“朱将军不可。刘贼乃久经厮杀之人,岂会不通兵法?此去必然设有埋伏,不可不防。”孙子有言: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在韩滔的眼中,眼下这朱仝那就是典型的怒而兴师,愠而致战。

朱仝愤然道:“今日也有诈,明日也有诈,我等阵前厮杀,光知道提防提防,不去厮杀,却又要提防到何日里?如今大好机会,正该舍生杀贼。刘贼纵有诡计,莫非我军就不能以力胜之么?”毕竟刘光国的兵力有限。其部留有不少人在巢县守卫。现在急忙退怯,军心必馁。

韩滔道:“刘光国身出名门,不可等闲视之,此遭若去了,必中诡计。朱将军一心报仇,却不知道一旦被伏,就要冤死多少弟兄。”

朱仝大恼道:“那就由俺来领兵,若中诡计,自把这条性命偿了去!”韩滔顿时大怒,朱仝这话不讲道理。但还未等他答话,张仲熊已经站在二人当中:“朱将军言重也。”好说歹说劝下了二人,朱仝犹自气鼓鼓的,嘴里兀自嘀咕。

张仲熊再对韩滔道:“韩将军,这番事儿确实乃绝佳机会。休说是朱将军了,便是俺也盼着一战,何不就应了。”不经过厮杀。如何就知道有诡计呢。

三人当中虽然就是韩滔是科班出身,但他也未免太畏首畏尾了。

张仲熊这般一说话,二比一,那朱仝立刻就来了精神。韩滔还要开口,时文彬轻轻拉他道:“韩将军勿要再执拗。众心如此,不可勉强,勿要伤了彼此情分。”如此要闹得不愉快了,在时文彬看来才是因小失大,不知变通呢。

那朱仝虽然在巢县吃了一大败仗,但晁盖、宋江、雷横,这厮根脚深厚着呢。韩滔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韩滔如是闭口不言。

朱仝看了自然明白,感慨道:“我等能齐心协力,又何惧刘贼诡计!朱仝这便引军出城,追击刘贼!”韩滔这才说道:“既已决议出战,须得好生打算,安排接应,以备万全。”内中之意,不言自明。韩滔已经先退一步,朱仝自然不会欺人太甚,忙道:“这个自然。”

其后朱仝便先引兵向前,张仲熊紧随其后,韩滔引兵左后。

那朱仝追的甚猛,不多久便于刘光国军殿后的韩五撞了上。两边弓弩往来,长枪重盾的拼杀,一时间不能分出胜负。稍后张仲熊引兵赶来,直叫人在左右翼里高张旗鼓,那西军见了大惊,这边张仲熊再引一营精兵直撞入西军阵列,后者支撑不住,节节败退。

朱仝在乱军中与韩五撞了上,交锋三十余合,已然隐隐处在了下风。叫他赞叹这宋将的武艺好生了得。

稍后却听到张仲熊后军大哗,都在叫:“有敌军两路来袭!”

叫正向前与朱仝夹击韩五的张仲熊大惊,挡开韩五刺来的长枪,驱马回阵,却是要去后阵处。这并不是多么高妙的计策,更多在于敌军心态的把握。刘光国就笃定梁山军不可能看着他大摇大摆的退回巢县。

这些梁山贼寇虽造下了好大声势,却依旧少了些伟略,军将间较之宋军更多一分的江湖意气。这却是沙场大忌。

刘光国笃定梁山军会来追杀,只把左右兵马远远散开,待到时候,炮声一响,左右齐齐杀出,自然可胜得一阵。

韩五见得机会,将枪一招,大小军校,齐缠杀过来。这些人拼死来战,一时间倒也叫朱仝军难以抽身调整。

还好身后跟着还有韩滔,自吩咐刀牌手和弓弩兵压住阵脚,自己提了枣木槊引一支兵马破入。便看大路两队伏兵不住冲击截杀,那兵力到不见得比朱仝、张仲熊部超出多少,但就胜在得势。

暗道一声:果然如此。见己军三面受敌,也不敢恋战,冲开宋军阵脚,便叫大队后退。韩五、刘光国督军勇猛追杀,却被韩滔预留下的队伍抵住。两下交战,都讨不得便宜,看看天色渐晚,于是各自收兵。

等韩滔他们引兵退回柘皋镇时候,却见得本处一副有过厮杀的模样。原来是有一支西军扮作了梁山军的打扮,想要攻杀柘皋镇,幸亏口令不对,露出了马脚,一番厮杀,那留守兵马亦是用力,终究杀退来敌。其西军引兵者正是郦琼。

刘光国也觉得扫兴,没能一举重创了柘皋镇梁山军,如是他引兵回到巢县,那就乾坤颠倒来,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慎县城中梁山军的当日的感受感觉了。

杨志随军带着十架梁山砲,火力充足。号子声响起后,只不多时,数十斤到百十斤大小的砲石就对准巢县城池的东南角接踵而至,一声声巨响在城角轰然响起。

巢县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彼处并非州城,可想而知,在宋代时候这里多少是失去了数百年前三国年间的重要军事地位的。以县城一级的城防工事,此刻在十架梁山砲的集中蹂躏下,很快便走向了崩塌。

午时过后,东南角角楼就完全崩塌,附近的城垛也被一扫而光,大块的夯土块砸碎砸落,城角开始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

三千名梁山军重甲步卒在此等候着,静静地看着一块块石弹撞击在城墙上。他们在等候着城墙垮塌的那一刻钟——

梁山军发展到眼下这一规模,军中制度讲的更多是以本伤人,而不是以谋略克敌。

随着梁山军在齐鲁大地上根基的深植,随着钢铁产量的不断增加,随着军器监刀枪战甲产出的持续上扬,叫陆谦心底升起了一种有着“老子有兵有枪又有钱”的感觉。

对比此刻的西军,对比契丹,对比进攻,陆谦觉得现下的自己完全有资本去拼去耗。

拼去个十万人,梁山军在山东还能招起第二个十万。可西军呢?丢了十万人,他们的脊梁也就被打断了。

辽国也是如此,没了十万人,耶律氏转眼就能成为过去式。

女真人就更不用说,满打满算,他们现下连十万人都没有。

虽然这‘以本伤人’让战争似乎变得无趣,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赵宋镇压农民起义时候,肯定不会有人认为宋军应该变着花样的玩出三十六计,以来平定叛乱。

当一方势力的实力扩大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以本伤人”就变成了常态。

因为这种事存在着一个真谛:若我以本伤人,你能奈何?

du桌上,你手上仅有100万,而对方有1000万,直接大你,你无法跟进直接出局,即使你牌面更好,因为无资本可跟,徒能奈何。(绅士风度在这里是不靠谱的)

同理,在企业生产中,在商业的攻城略地中,我将利润下压10%,直接拿金钱换市场占有率,其它同行要如何应对才能力保市场不失?

如果,我不仅仅是下压10%,我还下压20%,下压30%,你又能如何竞争?

首节上一节449/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