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440节

一番肺腑之言,字字啼血。方金芝真的动情了,她不是傻子。自己的身份与孙夫人何其相似,那孙夫人又是什么下场呢?

话本上写的是夷陵之战后有讹言传入吴,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遂投江而死。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祠”。

那蛟矶上确是有一座宁渊观,是为纪念孙夫人所立。当今的那位赵官家数年前还亲赐下匾额,封孙夫人为灵泽夫人。

但这一死就是孙夫人最好的归宿么?

方金芝是看过史书的,她知道刘备在孙夫人归吴之后,便另娶了吴懿之妹为正室。

历史带着鲜血,带着阴暗,冷的她刺骨。

方金芝不愿意重蹈孙夫人的旧路,尤其她肚子里怀上孩子之后。她压力很大,但这压力并没有叫她疯狂,而叫她学会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她不是为她自己着想,而是在为她肚里的孩子着想。

内心剧烈的翻腾着,方金芝跪在地上,头磕在手背,她人是在流泪,但她的心没有。

陆谦的心也在剧烈的翻腾着,看着眼前跪在他脚下的方金芝,仿佛是第一天刚认识。这一番话太出乎他的预料了,来之前他是万万没想到的。

没想到这件事会发展到眼下这地步,没想到方金芝会说出这种话来,一时间也是感慨。

上前扶起方金芝,看她满脸的泪痕,心中自然生出来怜爱。这是他正妻,更是他孩子的母亲,人岂能如冰冷的机器人一样,什么事都冷静理智的看待?岂能真的没一丝感情?哪怕那感情并非是爱情。这两个字对于他来说就真的是奢侈了。

“过滤了,真的过滤了。我陆谦岂是那等无情冷血之人?”

“这天下之大远非一个中土也。北有辽金,南有占城、大理、吴哥、蒲甘,东有高丽、日本,西有西夏、高畅回鹘、东喀喇汗国。我都要分封文武功臣,袭宗周故策,立下伯国、侯国、公国无数,又岂能无地给我儿子立下王国来?”

“至于岳丈大人和两位兄长,圈禁囚禁更是无从谈起了。这天下很大很大,外出虽都蛮夷之地却也是丰沃好土。”陆谦不可能叫人把他秘密绘制的天下乾坤地舆图拿出来给方金芝看,但这不耽搁他用手指沾水在桌面上画出一幅简易的亚洲地图。

“这里就是中原,这是契丹,此是女真、高丽、日本……,这是大理、吐蕃……,这是西夏、高昌回鹘,也就是汉唐时候的西域……”

方金芝眼睛睁得大大的,真万想不到天下竟然那么大。这比她就有的概念大的太多了。

“大王要分封功臣,学宗周,那何不统一混元?”想对知识、认知、见识的匮乏叫方金芝旋即产生了疑惑。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对她的影响还是很深刻的。

陆谦哈哈笑了,后世有一个概念,帝国的直接统辖地域,最远的边疆与京都的沟通时间当在一个月还是多久时间范畴之内,不然话,那就会根基不稳。大意就是这个意思,具体的他已经忘了。

他还是很认同这个概念的。看看那赵宋,看看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后者是十月中起兵,结果赵宋很快接到消息就调集了兵马,正月时候平叛大军就杀奔了来。

这个时间若是拉大到半年看看,方腊的实力会增长到多大?

还有那交趾。历史上的交趾在明朝时候曾经被重新纳入中国版图过,明成祖及其继任者,都几次平乱,可最后却选择了放弃。原因错综复杂,但距离远,怕也是因由。众所周知,北方才是明朝的边防重地,而交趾却在中国的最南端。

最后是天平天国,一月里洪秀全才起兵,二月份向荣与李星沅就集兵勇上万,诱敌出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败太平军于大黄江、牛排岭。

这些事例都能论证那个概念。至少在交通环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之前,那就是有道理的。

“地大无用,能经济繁衍,统合如一方是第一。看现今的契丹,纵使丢了辽东,其地域之广,依旧远大于中原。可其所出能有我齐鲁一角之多么?”

蒙兀室韦可是有不少人,虽然他们此刻的综合实力弱的一逼,但也没见过成千上万的军队出现在辽金战场上,为契丹人站台厮杀不是?

就是蒙古人的四大汗国,何尝不带着浓郁的‘武装殖民’的味道呢?只是他们本民族的文化是在太稀烂了,很快就被当地人土著化了。

方金芝脸上涌出了无尽喜悦,今日这番话早在她肚中酝酿,那后果她自然也想了许多,却从没想到竟是如此答案。

这既是说,自己腹中孩儿,若一举得男,便是再不受宠,再有余外的掣肘,将来也是一国王。

渡过些书,对于先秦时代,对于春秋战国多少有些了解的方金芝,陈国、宋国、鲁国……,一个个名字在她脑子里闪现。

“娘娘。”

陆谦没有留宿这里,方金芝肚子怀着种呢,当他离去后,马婆子、王姑姑等几个亲近人一拥而入来,看着方金芝脸上已经被泪水打花的容装,一个个都担忧的叫道,虽然方金芝笑的异常灿烂。

“无事,我好着呢。且去于我寻一本史记来。”去掉了一个大大的心病的方金芝不会对其他人透漏半句话,这是她与陆谦的秘密,在那一日真的要来临之前,她是半个字都不会吐露的,对任何人。现在她更要去好好读一读史记,好好看一看那人口中的‘宗周武装殖民’。

这个在后世人眼中甚好理解的字眼,在这个时空的土著眼中也不难理解。

那岭南、荆湖、川蜀、关系的一些官府,毗邻苗彝居地,那些个官儿,所谓的官政不就是变夷为夏,虽然他们说的很好听——谓之教化。

变生苗、生夷为熟苗、熟夷,变熟苗、熟夷为官府子民。都一个道理。区别是前者文武兼施,后者则更多只靠一张嘴。

周王把宗族子弟、功臣,随其讨商的各部落的首领封为诸侯,带领族人迁移到外侧的广大的土地上,建立数十个大小不一的诸侯国;诸侯对自己的国家发展当然有很大的积极性,同时保持对周王一定的臣服性,防止内部分裂;当然,周王也是他们的总后台。

许多诸侯国起初可能只是一座城市(军事/居民据点),就像后世欧洲人的殖民一般,周围是别的部落。但在随后的时光中,华夏诸侯国逐步征服、同化周边的部落之民,最终连成一片。而后实力扩大、膨胀到一定地步的诸侯国们,就开始了彼此间的厮杀兼并,进入战国时代,只待天下一统。【评论区中就有一帖子就写的这个】

齐国灭东夷,秦国灭义渠,赵国灭中山,莫过于此。

而最典型的是楚国。祖先是来自于中原腹地(河南新郑)的一个熊姓部落,周成王封其首领熊怡为楚子(子爵),位置在后世的豫鄂交界处,可谓是当时华夏领土的西南边缘。

公侯伯子男,楚国的爵位为子,实力许也就那样吧。但楚国君民在蛮荒之地披荆斩棘,打败、消灭了不知多少个蛮夷部落,尤其是灭掉越国,征服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待到强秦灭六国之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可不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么?

很叫人伤心,千年之后的赵宋皇朝,其统治区域竟然跟秦朝差不多大,甚至较真的说,赵氏疆土还要小一些,这绝对是一莫大耻辱。

而现在陆谦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尽可能的‘殖民’出去,这个意思他已经对外透漏了,朝臣也好,后宫也好。之所以如此,内中必然有许多因由,但他最大的目的,就也是画个大名忽悠住人,给人以莫大之希望,免得内部给自己捣乱。

第478章 庐州【求订阅】

大军出行,浩浩荡荡,车秣千载,不加遮掩。

青面兽得到益都军令,当即点检粮草,聚集兵马,引军直奔和州。所部有八千正兵,一万新编守备军,外加民夫五千余。

二万多人,从扬州到和州,就是遮掩也拦不住西军的细作。

杨志也无心去遮奢,这一遭碰撞,两边凭的都是真实力。若梁山军不堪一击,西军自然能轻松如意;而若是西军自己撞了个满头包,和州城里就是一兵一卒都无,四门大开着,西军也不敢迈过雷池半步。

“报都督,江面上有南军窥视。”快马忽的来报。

杨志闻言白眼翻了一翻,这摩尼教真是丢分。依旧照着常例,视若不见。摩尼教实则亦是乖觉,只远远的探看,而并不着人前来催促。一是管杨志不着,二是无话可说。

嫌梁山军行军速度慢,梁山军倒也是想快,可上千辆辎重随军,他们快得了吗?长江沿线上,梁山军可无水军设立。当初谈判时约定的事宜,这是摩尼教自个提出来的,能怪谁?

如是,梁山军依江而行,速度不紧不慢。接下的战事,中心在于庐州,那儿打好了,西军不败自退。

话分两头,就在杨志引大军向和州奔来时候,庐州城下,两军交锋也见到了真章。

晁盖这日巡视城防,庐州城被他打破时候,损毁甚重,即便已经过了修补,现今西军猛扑来,那也是一次严峻考验。

战马直奔上城头,却是为了更便易在危急时刻调兵堵漏,梁山军特意在庐州城四面筑有斜坡。托塔天王刚跳下马背,在此职守的张俊便上前说道:“招讨,卑职看着城外西军恐要动手了!”

首节上一节440/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