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386节

“黑吉两省及蒙东诸盟,之前说是不毛之地也不为过,但是经果兴阿一番治理,立时便变为北地江南,人人富足欢乐,百姓们自然会拥戴这样的首领!”大清的百姓们能吃饱穿暖便要高呼盛世万年了,北满州可吃饱穿暖要好的多,百姓们拥戴果兴阿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祥不好用君主一词,只能说了一个不伦不类的首领。

“也不尽然,民间将果五视若神明,皮润民也是出了大力的。他是北满州的内阁首辅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才会不遗余力的吹捧果五,刻意的在民间造势,神化果五。”肃顺的的信息祥多一些,自然也知道一些内幕。

“权臣当政,何以要神化主?”祥颇为不解。

“皮润民虽然眼下正当政,但并不是一家独大,军方各派系和各财团的势力对他牵制很大。皮润民若是吹捧自己,一则会被别人反对,二来也没什么可说的。所以他才会大力吹捧果五,凝聚民间力量,他是果五亲任的内阁首辅,果五若是神,他是神的使者。皮润民这么做,是要借果五的名,压制其他各派势力!”都是千年的狐狸精,肃顺自然明白皮润民玩的是那路聊斋。

“果五是满洲的利刃,是满洲的预言家,是满洲的神,不过很多时候他这个神得呆在庙里,是满洲的一个牌位而已,真正决定满洲走向的是皮润民、邹德归那一帮老狐狸!”奕欣也早知道自己的对手是皮润民和邹德归等人,果兴阿很少会表露自己的意见,这次的迂腐命令,也是果兴阿难得的一次爆发。

“老五早年也是忠君爱国的,即便是今日,他的心里也是向着大清的,他是不皮润民等一众妖人给蛊惑了呀!”肃顺痛心疾首的劲头又来了。

“辽西的事,云帅会一直这么迂下去吗?”杜翰不像大家那么多感慨和疑问,他想知道眼下的事会是什么样。

“以云帅为人,义军若是秋毫无犯,他必然会一直这么迂腐下去。但是义军若有侵扰民间之举,雷霆之威立出长春!”祥是掌握的信息不足,不然他绝对是猜的最准的人。

第六百零四章 一怒雷霆出长春

大唐救民皇帝李二黑的童年不是很幸福,辽西相对贫瘠的土地也没有一亩是他们家的,佃户人家的子弟自然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李皇帝并不识字。 没化归没化,李皇帝依旧是起事的一群人里最有见识的,因为李皇帝从小便有听书看戏的业余爱好,《隋唐》之类的故事他熟的很。评书和戏曲应该算是走了样的历史故事,李皇帝自幼醉心于此,自然也能算是一个野史学家,也能从里面学到一些东西。

义军起事攻入前屯县城,一顿锄头拍死前屯县令的时候,李二黑并不突出,他只是十几个带头人的一个而已。如果当时立即便有满洲军打进前屯,估计李二黑连主犯都不算,最多也能给他算个胁从。可惜当时的果兴阿还准备依靠怀柔来解决内部问题,并没有对各路义军动手,这给了前屯义军内部调整的机会。

这次的辽西民变与天平天国不一样,他们多数是出于一时气愤,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长远的计划。而且因为满洲化改革几乎激怒了所有人,前后起事的人非常的多,里里外外的足有十多股人马。这十多股人马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只是想来县城示威,有的是想驱逐官吏,有的则干脆是白莲教成员准备造反。本来大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很难聚到一面大旗之下,但是当一些失去理智的人打死了县令之后,所有人便都成了一条船的人。无论百姓们手持农具聚集在一起,涌入县城的目的是什么,县令被打死之后,他们都成了杀官造反的反贼。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从来不缺乡绅的参与,但是乡绅们很懂得保护自己。起义的大业会按照乡绅们的意愿发展,但是最危险的创业阶段却从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家有业的乡绅们很乐意分享造反成果的胜利果实,但是他们绝不肯承受抄家灭族的失败后果,所以几经权衡之后,乡绅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只做谋士从不挑头。起义领袖从不是乡绅,这样即便起义失败了,乡绅也最多是个被胁迫的从犯而已。但是乡绅却能控制起义的走向,在后期崭露头角成为重要谋臣,毫无风险的分享胜利果实。国的封疆社会能维持两千年,便得益于乡绅们这样的智慧,张王李赵的皇帝不知换了多少家,乡绅们依旧是乡绅,他们才是国旧式社会的根基。

广宁前屯的乡绅们也拥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们纷纷从带头人的位置闪了下来,然后很好的隐匿在了人群。没了这些读书识字的人,十几股人马的带头人聚集到了一起商议下了大半天,也是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读书人隐了,泥腿子说不清楚,站在泥腿子和读书人间的李二黑冒了出来。历朝历代的起义领袖多是这种人,洪秀全、李自成、朱元璋、宋江等等都是一样,他们是读书人眼里的泥腿子,是真正泥腿子眼里明事理的人,他们多少明白些道理又不失光棍的勇气,正是造反闹事的最佳人选。

“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为今之计,当先推举一人为首领,众位英雄齐心奉其号令,方能安定人心、息止纷争,而后方可图生存之计!”李二黑的这一句,相当的振聋发聩,一下子把他从人肉背景墙变成了男一号。

李二黑只说了这一句话,便成了前屯共主,没有商讨,没有争议,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一部分心善的人是真的服,大家彷徨无计的时候,李二黑能沉稳镇定,条理清晰的说出个一二三来,大家认可李二这个领导。而全体乡绅和一部分心眼较多的人,则很看好李二黑好出头的品质。李二黑说的那个道理,乡绅们五岁懂,只是觉得没有意义这才没说。李二黑欠欠的出来说了这么一个没啥实际意义的事,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很爱表现自己的人,让他当头领正合适,非常的适合顶缸。

乡绅们虽然依旧保守,但是他们多少有些获取信息的渠道,所以他们可知道北满州是一个不输于朝廷的庞然大物。对于这次毫无准备的起事,乡绅们几乎不抱任何的希望,只是现在不好直接散摊子而已。推举李二黑这么一个爱现的人当老大,必然可以很好的吸引北满州政府的注意力,以后起义失败了,李二黑虽然肯定要被千刀万剐,但是其他人却有很大的机会被放过。

北满州不好惹这件事,不仅乡绅们知道,一些有心眼的带头人也一样知道。十几二十个警察能弄的他们几千人鸡飞狗跳,若是来几百大军,哪里还有他们的活路。之所以商议许久还和没商议一样,是因为大家谁都怕死不想挑头,都装孙子往后躲,一个说正经事的都没有。李二黑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实在是求之不得,他来当老大,将来他去死,实在是再好没有了。

大家伙儿很配合,李二黑也当仁不让了,而且他也的确有一套,书戏里他全都能活学活用。兼并宁远义军,挥军东取南票,李二黑的开场想到的有气势,当初被人堵在村里的果兴阿强多了。利用自己威望暴涨的机会,李二黑组建了自己的禁卫军,拉出了自己的一批嫡系出来。等到李二黑攻入朝阳县城的时候,辽西乡绅的一批冲动派,开始看好李二黑了。李二黑一路也是势如破竹,各地望风而降,且北满州的各项政策在奉天非常的不得人心,李二黑还是很有机会的,算不能得天下,像洪秀全一样风光个十几年还是很有希望的。

然后李二黑见到了一个戏台常见的场面,各路英雄纷纷来投,诸方隐士出山来投,一副新朝定鼎的盛世。兴奋过劲的李二黑不仅大肆封赏部下,而且还把戏台后面的剧情给补了,他要建国称帝分封百官。两个的说书的诸葛亮凑趣,推算出李二黑是李世民转世,且为李唐后裔子孙,李二黑便搞出了一个辽西大唐帝国出来。建国之后,李二黑觉得各地应该摄于他真龙天子之威传檄而定,所以向奉天北部各地和卓索图盟、昭乌干达盟这些他能够得到的地方,派出了使者,希望这些人赶紧向他投诚。

李二黑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一个很有张力的剧本。等到各地传檄而定之后,他便挥军北吉林,与果兴阿会猎于长白山下。叛臣贼子果兴阿不愧为勇冠三军的悍将,李二黑的部下无人能敌,但是果兴阿并无天子名分,他的部下纷纷投降了真龙天子李二黑,最后一勇之夫果兴阿因众叛亲离,自刎于长白山之巅。李二黑之所以要给果兴阿设计这么一个结局,是因为他并不理解北满州各省的环境,只是听说满洲人很在意长白山,便将果兴阿给送去了长白山。果兴阿长白山顶自刎这一段,李二黑一是参考了楚霸王自刎乌江,二来是根本不知道长白山有多高。

果兴阿自刎而死之后,李二黑会凭着他大唐天子的威望收服果兴阿的残部,并以此为根基进攻关内。当然果兴阿的一部分死忠份子不会投降,他们会保护着果兴阿的孤儿寡母退往黑龙江以北,成为国家将来的威胁,也是戏台的北国番邦。不过那是后话,李二黑会给果兴阿的孤儿寡母留一条活路,他要直接挥军入关定鼎天下。后面的剧情很复杂了,山海关大将泣血降唐,同治帝吊死煤山,慈禧、慈安委身李二黑求和,忠臣保驾逃亡南海等等,当然最后是李二黑成为李世民第二,四海升平、天下一统。

李二黑每日在朝阳县衙的皇宫内苦思冥想,因为他觉得入关之后的剧情好像有点单调,而且缺乏一些才子佳人的感情戏,李皇帝正在努力丰富剧情。不过新的段子还没攒出来,新的消息却送来了。

“陛下,建昌义军残部三百余人前来投降,请陛下容纳收留!”左武威大将军兼城门官前来禀奏。

“哈哈哈!天朝气象更新,自当万邦来投,建昌义军也是看清了天命所在。朕为天下共主,岂有拒人于外之理,只要是真心前来投靠,朕无不容纳!”李二黑哈哈大笑,不过也有些失落,他之前的剧本里,把建昌这帮哥们儿给忘了。

“传左丞相来,即刻选派将领,前去接防建昌!”李二黑也不是只想着编剧,扩大地盘的事他也没忘了。

“陛下,万岁爷,来的只是残部,建昌的义军……”左武威大将军吱吱唔唔的不知该如何与李二黑说明。

左武威大将军还没说完话,李二黑听到了许多“乒乒乓乓”的声音,而且还有一种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巨响声,距离似乎已经不是很远了。

“二黑哥快走,满洲兵打进来啦!”还没等李二黑陛下下旨询问,他的发小兄弟辽王二嘎子便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第六百零五章 二黑皇帝的流亡岁月

天子一怒血流漂杵,果兴阿不是天子,但他一怒的后果也很严重。 果兴阿身边的高参邢聪领衔指挥,山海关、锦州、昭乌干达盟、卓索图盟等地的满洲军全线出击,立时便将李二黑和辽西等地各路义军立时便都被打了下去。虽然果兴阿还是有克制的附加命令,但是实际用兵哪里还搂得住,征讨义军的满洲军各部只是没有使用重炮,其他的还是与对外敌作战无异,自然是将义军给杀了个血流成河。

李二黑能逃出朝阳县,首先得感谢他的发小兄弟二嘎子,如果不是在满洲军神兵天降之时,二嘎子拼死来给他报信,李二黑一准是个被生擒活拿的解决。当然李二黑也得感谢果兴阿和大清朝廷,如果不是奉天合并入北满州,果兴阿调整了边境关卡,李二黑也没有逃入卓索图盟辖地的可能。不过李二黑最感谢的,还是刚刚给了他一碗剩饭的老太太,如果没有老太太的这碗剩饭,李二黑皇帝陛下会在逃亡的第三天饿昏过去了。

二嘎子报信之后,便伺候大唐皇帝李二黑扒下了身的黄马褂,然后哥俩儿便如儿时逃荒一样,卷了个包袱便颠了。朝阳以南到处都是往来冲突的满洲骑兵,哥俩儿不敢去送死,只能趁着卓索图盟方向满周兵少,一路慌张北逃。但是卓索图盟方向不止兵少,连人都少得可怜,皇帝和王爷逃入卓索图盟之后,除了了青涩的生野果,没有吃过别的。今天好容易找到了一处村落,可他们却买不到吃的,只能靠乞讨靠来混饭吃。李二黑当皇帝的时候,也搜刮了一些金银,他们的包袱里有足足二十两赤金和一百两白银,不过这些金银他们在卓索图盟用不了。

卓索图盟早几年投入了满洲的怀抱,下都是使用满洲纸币的,李二黑和二嘎子的银锭根本没地方花去。而且因为李二黑坚持保留自己的辫子,让见过哥俩儿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奉天过来的。奉天来蒙东讨生活的人不少,大家也都不以为意,但若是来讨生活的人拿出了银元宝,可不会有人不注意了,包袱里有银元宝的人,怎么会背井离乡的到满洲来讨生活。眼下又是这么个紧张的时候,李二黑的银元宝一露白,怕是他大唐皇帝的身份,立时便会暴露。

“你们奉天生活不易哈!瞧把孩子给饿的,你们慢点哈!我再给你们下碗饸饹去!”施舍李二黑剩饭的这位蒙古族老奶奶,依旧有着蒙古人淳朴的热情,她会尽力的招待每一位来到他门前的客人。

“老太太,谢谢,谢谢你啊!”皇帝陛下李二黑勉力控制着自己,但还是连连哽咽,二嘎子更是已经泣不成声,这辈子除了自己的亲娘,没人对他们这么好过。

“傻孩子,哭啥!有大将军在,有活佛保佑,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老太太向东北方向合十拜了拜,然后便带着一脸慈祥的微笑,去给两人弄吃的了。

见慈祥的老奶奶如此爱戴果兴阿,李二黑的心里很不好受,在他的剧本里,果兴阿可是该自刎于长白山顶的。不过已经没有黄马褂穿的李二黑也并没有想太久,目前他该关心的是如何活命,争天下这个事,已经距离他很遥远了。老奶奶家的剩饭很丰盛,里面还有许多牛羊肉的肉沫,只当了几天皇帝的李二黑还是很珍惜的。

老奶奶又端了两碗饸饹出来,而且烙了几张肉饼,笑眯眯的请哥俩儿吃。皇帝和辽王感动的无以复加,正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一个年轻的喇嘛,骑着一匹特别高大的骏马来到了老奶奶家的门口。

“那仁婆婆,镇公所有命令下来啦!咱们这最近要严查奉天口音的外地人,南边叛乱的那个傻子皇帝,可能逃到咱们这来了!”小喇嘛不是很有礼貌,说话的时候也坐在马,但是他好像和老奶奶很熟,说话的语气也有些调皮的意思。

“哦!小师傅!知道了!”那仁老奶奶掐着腰,仰脸看着小喇嘛,语气也是向在和自己的孙子说话。

“有奉天逃荒的人过来,让他们去镇公所吧!镇里的大人们会安排他的,您老别再自作主张啦!”小喇嘛一脸无奈的样子。

“哦!”老奶奶调皮的拉着长音。

“这两个人也是奉天来的吧!一会让他们去镇公所吧!我去下一家啦!”小喇嘛看了看皇帝和辽王,但是并没有特别在意。

李二黑和二嘎子并不知道喇嘛在卓索图盟的地位,不过并小喇嘛的眼神扫到的时候,两个人也是一身的冷汗,差点把头缩到衣服里去。好在那仁奶奶每天都会照顾外地来的逃荒者,小喇嘛并没有特别注意他们。

“你们拿着这些钱去买张火车票,然后去长春那边吧!”那仁奶奶目送了小喇嘛离开,转身把小喇嘛的话忘了个干净,拿出了几块钱递给了李二黑哥俩儿。

“老太太,我们不能要你的钱!”李二黑和二嘎子已经吃了那仁奶奶不少东西,可拉不下脸来再要她的钱。

“拿着吧!镇公所那边可没有好工作!一准是那边的煤矿和林场又缺劳力了,他们才想了损招来赚你们这些难民。他们每次都这样,大将军和活佛也教不好他们,总是想着欺负新移民不懂行情。煤矿和林场的活又苦又累,而且工钱也低,干几年都别想翻身,以前都是战俘和罪人干的活,你们好好人家的可千万别去。拿这些钱去买张到长春的火车票吧!那边工作多的很,又轻松又能赚到钱,用不了几年也能买房子安家了!”那仁奶奶的头都快有光圈了,老太太的心真的不是一般的善。

“谢谢!”李二黑与二嘎子连连道谢。

皇帝陛下和辽王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逃,但是这么徒步走看来是肯定不行了,小喇嘛通知的肯定不是那仁奶奶一家,他们若是再在外面乱走,一准被抓到镇公所去。若是暴露了身份,剩饭于饸饹肯定是没得吃了,千刀万剐却是肯定逃不掉。那仁奶奶提到的火车,给了两人很大的启迪,火车这东西怕哥俩儿都没见过,但是却有些耳闻,听说一晚能跑出千里地。若是坐这种东西逃跑,满洲兵肯定抓不住他们。那仁奶奶的钱虽然烫手,但是为了活命,哥俩儿也只能厚着脸皮收下了。

那仁奶奶给哥俩儿指明了去火车站的路,哥俩儿战战兢兢的在火车站买了车票,车站里穿制服的人,都快把哥俩儿给吓死了。好在一路有惊无险,虽然出了些洋相,惹得其他人哄笑了几次,但终究没有暴露身份,稳当的坐了火车。哥俩儿也不知道哪站是哪站,只想着走的越远越好,所以便买了最次的坐席、最远的车站。在闷罐车里苦熬了三天三夜,哥俩儿终于到了站。他们的家乡广宁前屯也靠海,但是一辈子种地打杂的哥俩儿没见过海,这次他们第一次看见了大海。许久之后,他们才知道了这里的地名,这个地方叫海参崴。

走出车站,哥俩儿便不知道那边是北了,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流让他们有些慌张,飞驰的马车也让他们有些畏惧。骑着高头大马的警察,队列整齐的满洲军人,哥俩儿更是得躲得远远的。繁华的街头,对于这二位来说,无异于恐怖的深山老林,每一个地方都危机四伏。哥俩儿小溜了一段,最后又回到了火车站,只有在这里蹲着,他们才能找到一丝归属感。

成年的满洲男子都没了辫子,这里似乎只有女人和孩子才会留辫子。拖着大辫子的李二黑和二嘎子走到哪里都显得格格不入,只有车站门口的一堆人才是他们的同类,因为只有这里破衣啰嗦的人们才留着同样的辫子。

奉天归化之后,可不仅只有动乱,一些心思活泛不甘于贫苦的人,也冒险进入了北满州,试图打拼自己的生活。所以北满州主要城市的车站附近,多了一些拖着辫子的人,这番景象北满州人很习惯,毕竟每年都会有新移民进入。不过有些不同,新移民会有政府安排,这些人却只能蹲在这里,等候商家和工厂的雇佣。北满州的政策在对待奉天人,出现了一个很怪的现行。新移民得申请成为满洲人,必须要接受政府的一些条件,才能拥有满洲国籍,但是政府会给他们分配土地、安排工作。奉天人自动拥有了满洲国籍,但是他们却没有相应的待遇,成为了一批自由人。李二黑与二嘎子也混进了奉天自由人的行列,他们是城市里的务工者,如同商品一样供人挑选。

首节上一节386/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