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384节

清兵的把总庆义,急不可耐的拆开了一条长白山,抽出一根塞进了自己的嘴里。庆义的烟瘾并没有那么大,之所以这么干,则是因为他一贯的套路。叼着烟卷的庆义自己并不点火,而是把脑袋伸到了森源信的面前,他也不出声借火,手一直在自己身摸来摸去,可是摸了半天也不见他拿出什么来。森源信也是要脸面的人,最后被庆义晃的脸通红,只能掏出打火机,给庆义把烟点了。

“呦!这打火机好呀!雕花够漂亮的!”果不其然,森源信点了火之后,拿着打火机的手便被庆义给一把握住了,根本没办法把打火机收回来。

“纯银雕花的,我刚买来不到半个月,再送你瓶火油,三只飞龙,你拿走!”森源信才不会当,他也在金州地峡混了一阵了,金州第一奸商庆义的名头他早听过。

“森源君,你这样可是不会做生意的表现!哦,对了,你是武士,是不会做生意的。你应该为了我们的友谊,将这个打火机作为那十条烟的赠品送给我,这样我今后才会更愿意来换你的烟不是!”庆义笑的像只老狐狸一样。

“呵呵!庆义老哥,我可不是刚从日本过来的生瓜蛋子,你省省吧!我要是会做生意,他妈的,我下个月的军饷都会跑到你的口袋里。你庆义金州第一奸商的名头,我们佣兵师团的哥们儿谁不知道呀!要货你掏东西,要不咱们等下次,你少忽悠我!”森源信并不当。

“便宜点吧!咱们好商量,常来常往不是,你别一口价叫死了呀!”庆义却不准备放弃,火柴在奉天省内都是紧俏的东西,打火机稀罕了。森源信的这个打火机外壳是纯银的,雕刻的繁花锦簇也非常好看,拿回去肯定能卖好价钱,不过庆义也得控制一下成本。

“最少两只野鸡,一筐野菜,不能再少了!”同样在计算成本的森源信也在高速运转着自己的大脑。

佣兵们其实也是在做走私的买卖,他们不要银子除了迷惑清军之外,主要是因为大连的银价一直很低,奉天用的麻银更不值钱了。现在虽然是以物易物,但是佣兵们赚的也不少。大连经济区地域不是特别的广大,大连要搞经济、建工厂,旅顺又要修军港,能用来种地、搞养殖的土地可很少了。尤其是旅顺被果兴阿规划为大樱桃的主产地之后,这土地更少了,有数的地都被种了樱桃树。所以除了海产品大连能够自产之外,其他大连所需要的粮食、蔬菜、肉蛋等物资都得从本土运过来,价格倒也不贵,可是品类非常的单一了。佣兵从金州弄到的这些野鸡、野菜、野物,在大连可是非常的稀罕,有钱人可是很舍得花钱尝个新鲜,捣腾这些东西的佣兵们自然也发了财。不过佣兵们的收入并不高,他们的收益能放进自己荷包的很少,大部分还都得交给师团。以往赚的钱都得拿给塔尔,一是感谢这位恩主,另外也得让塔尔用这些钱去给佣兵们在高层跑关系。乌第河谷大战过后,佣兵们不用跑关系保住自己了,可是浅野等人回日本的钱还得佣兵师团自理,能出钱的地方少的可怜,自然还得用金州地峡的产出。或许那一天,不用跑关系了,浅野也不在日本折腾了,佣兵们才能过富足的日子。

“哪天奉天若是并入了满洲,你老哥可一定要去考军校,将来毕业了当一个司务长,你也太能算计了!”森源信和庆义讨教还价了几个来回,庆义拿着打火机不肯撒手,但是价钱他也不肯松口,森源信气不过,开始嘴挤兑了起来。

“森源君说的在理,说不定那一天我成了你的长官了,让一步吧!”庆义早没皮没脸了,自然不在乎森源信说什么。

两人正在争执不休的时候,佣兵哨所方向跑来了一个士兵,手里还拿着一个报纸一样的东西。庆义依旧在和森源信纠结着价码,不过悄悄在背后让自己的弟兄们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万一北满州和朝廷扯起来了,这些佣兵翻脸可是随时都能做了他们。庆义不动声色,森源信则皱起了眉头,直勾勾的看向了跑来的士兵。

“队长,今天刚送来的报纸,奉天归化了!”士兵一脸不可思议的说着。

“今后的生意怕是没得做了!”森源信接过了报纸,只看了标题便知道,他们的越境走私生意没得做了。

“今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森源信还是只是有点失落,庆义的脸则干脆成了一个大号的苦瓜。

第五百九十九章 怨声载道

接到奉天归化的消息,森源信很沮丧,因为他们队最后的一点好处也没了。奉天归入北满州疆域以后,商品可以自由流通了,森源信低价搞来的小玩意儿,肯定再也不能在庆义面前卖价,庆义的山鸡野菜,也会变成大连市场很常见的东西。生意黄了还在其次,还有更让森源信郁闷的事,他面前这个邋里邋遢精于计算的庆义,将会从一个要饭的兵痞,一跃成为真正的满洲人,甚至可能直接成为军官,这些森源信拼死才换来的东西,这个混蛋居然唾手可得。

庆义可不像森源信想的那么开心,对于他来说,归化满洲非但不是天大的喜事,反而是一场塌天大祸。庆义不仅会失去和森源信这些日本小矮子做生意的机会,还会丢掉祖传的军官职位,从一个军官变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庆义生意做的不错,但是却不怎么认字,他有祖传的军职,却不是正身旗人,最要命的一点是庆义不敢打仗,他不是一个能战场的人。所以归化改制以后,庆义不了军校,也没办法留在训练严苛的满洲军队里,一个专业的把总也得不到多少钱,连安度余生都做不到,必须得再去找活干。所以一听说奉天归化北满州,庆义突然觉得整个世界都昏暗了,他的生活被抽去了阳光。

庆义的失落和痛苦,其实早在皮润民等人的计算之内。奉天境内的朝廷命官,军队里的旧式将佐、兵油子,他们肯定会第一波感受到改革的阵痛,因为他们这些旧制度的寄生虫肯定会被在改革被碾碎。不过他们是少数派的少数派,无论他们是骂娘也好,还是想闹事也好,长春内阁都不在乎他们。但是皮润民等内阁重臣们,还是太乐观了,奉天是一个顽固的地方,一切都不能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各级朝廷命官,虽然主力地方政务,但是他们多是关内来的外省人,同时除了奉天和锦州等有限的地方之外,辖地非常的有限,所以能量并不是很大。而且这些人之前都接到了朝廷的诏令,也都安排好了自己的前程,所以对于北满州新任的地方官员非常的客气,交接也都没做什么手脚。真正在地方行政机构里对抗长春内阁的,是官员们手下的一帮地方胥吏。

胥吏说不好坏,他们只是一群祖祖辈辈从事特定行业的人。衙门口的六扇门里的事,都让这些人一辈一辈的给摸透了,自然也什么都在他们的心里了。庸官一任三年,能官一任三年,好官连任六七年,可是无论什么样的官,都是一个过客而已,这些吏却是永远呆在这一片地方。自古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八成五的官员也拿自己手下的这群胥吏没辙,毕竟大老爷不能自己亲自阵,事情还得靠这些胥吏来办。久而久之,这地方的实权也落在胥吏们的手里。

胥吏们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一行的,别说只是换个官,是改朝换代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他们还是该干嘛干嘛。不过这次北满州要改的太多了,一个衙门不拆成了几个衙门,都有了分管的老爷,工作的内容细致异常,他们再想偷奸耍滑,可是没了机会。改革胥吏们不在意,但是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可不能不管了。胥吏取财,无外乎窃取公门内的油水、敲诈办事人等或者去乡间诈唬百姓,但是北满州的政策一来,胥吏们的路都给堵死了,一点缝隙也没给他们留。

祖几辈子都没靠死工资活过了,吏员们当然视北满州化的改革,为断人财路的绝户计,断然容不得他们执行。胥吏们插圈做扣,开始误导新来的满洲官员,准备把新政都给带沟里去。另一方面,则拿出了祖传的绝技——消极怠工。大老爷只有一个人,他不能既管治安又管税收,方方面面的事都得靠手下人来做,所以之前只要胥吏们一样拿出这招,老爷八成都会屈服,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的海瑞,全国历史也那么一位。

不熟悉地方实际情况的满洲老爷,第一回合真的在老吏的手里吃了亏,不这些老油条老油条给整了个灰头土脸。不过满洲老爷与别处的老爷可不同,当吏员们找麻烦的消息递到长春以后,内阁开始了一场针对奉天小吏的清理行动。

北满州大批的退伍兵和应届毕业的学生正在等公务岗位,对于那些学校一般的寒门子弟来说,到奉天当一个从九品普通公务员,熬到个六七品退休,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奉天这帮吏员一闹事,北满州马调来了大批的人手过来,全面接手了地方基层工作。胥吏们直接玩丢了直接的工作,当然是哭都找不到门,但是他们还有点希望。北满州的新架构,从到下都是外地人,他们多不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将来肯定会有求于他们这些老人的。

可惜他们不知道,北满州政府内阁下,所有人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来的,公门里的小手段他们都清楚着呢!怎么会让这些吏员的小把戏得手。满洲本土是调了大批的人手过来,但是这些吏员可不是马走人,而是接受全面的调查,清算他们贪墨的情况。这六扇门里,除了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怕是连扫地的都不干净,这些吏员又不会做账目,自然是一个也跑不了,全都成了监察部门查出来的罪人。

折腾了一溜十三招,吏员们该干的事全都给干了,祖传的职位却丢了,虽然没用他们坐牢,但也每人都记了一次案底,可真是得不偿失。皮润民的长春内阁,以为解决了一小部分抵抗的,再接管了地方行政,这奉天也算是到手了。最后再由果兴阿去长春见一下特普钦,完成最后的交接流程,这奉天的归化大计也算了解了。但是奉天的问题,真的没有那么简单,反对他们的不仅是将校官佐和一些胥吏,而是整个奉天社会。

奉天是大清朝廷离北满州本土最近的一个省,但是他们受北满州影响的可非常小,甚至非常的排斥关于满洲的一切。奉天人坚守着自己的高傲,他们虽然穷,但并不需要成为北满州的一部分,他们也不会去仰望北满州的工业成。因为他们认为大连经济区的成是倚力外洋,长春方向的北满州是崇洋媚外,哪里好也不如奉天好。正是因为奉天人的执着,经过近十年的交流,除了满洲井这种方便使用的压力井之外,奉天人几乎没有接受任何满洲人带给他们的改变。

当奉天各地全新的机构,开始按照果兴阿的意思,在各地开展缓缓改革的时候,种种矛盾也相对密集的爆发了出来。北满州学历制的要求刚传达下去,一众私塾里的老师和学生,便聚集了起来开始闹事,甚至干扰了一些大学校园的建设。奉天的莘莘学子们,除了四书五经和八股制艺,他们真心是什么都不会。而且他们研究这个东西,都研究了几十年了,一辈子的心学都在这面。现在北满州突然说国家考试不考这个了,这些读书人该找谁说理去,数理化是什么东西,他们根本不懂啊!

读书人已经乱了,种地的农民也是一样不肯消停。果兴阿在奉天的农业税收,黑吉等省份要轻很多,毕竟奉天的土地和生产资料都人家自己的。可是这个轻很多,也是相对而言,并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个税率对于一切都是从地主家里弄来的佃户来说,还是有点高的吓人,所以扛着锄头的也加入了闹事的行列。他们也不知道能闹出什么来,是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已。

总体来说奉天的封建社会结构非常的完整,而且处于一种自我闭锁的模式,这不但造成了奉天目前的经济情况,同时也阻碍了奉天与外部势力交流。果兴阿的北满州,对于奉天人来说,几乎与夏威夷是一回事。虽然北满州近在咫尺,但也是一个不尊王化的异域之地了。同时奉天人非常在意果兴阿的旗人身份,所以在他们眼里,果兴阿是白脸奸臣,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人。曹操能建设国家,改善人命生活,在这个时代可是可是没人信的。枭雄是坏蛋,所以他们做的都是坏事,关爱百姓是刘备干的事,曹操绝对不会做的。所以他们排斥果兴阿,以及果兴阿带来的一切,除了压力水井之外,奉天人几乎没有接受满洲的一毛钱的援助。

北满州的官员在奉天几乎是寸步难行,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在反对他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只要是他们说的,便予以坚决的反对。这个待遇,小彼得肯定会非常的熟悉,他第一次进入国内陆传教的时候,那些百姓便是这么对他这个白人的。

第六百章 刁民

嘉宁是个有前途的年轻人,从学读书开始,他没有走错过一步路。 而且他为人机灵,看事也看的非常准,每次选择战队都是最优先选,一路步步都是捷径。虽然嘉宁得感谢他那个叫喜寿的舅舅,但他自己的才华和机敏,也的确非寻常。

这次奉天归化,嘉宁又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长春凤鸾台科员职位,自己申请到了穷苦的奉天。舅舅给他出的这个主意,非常的靠谱,他的申请一去,立马获得了内阁众位大佬的击节赞叹,给高层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自己也少熬了数年的资历,连升四级,从一个普通的九品科员,一跃成为了七品县令。他的根底在凤鸾台,又有喜寿这个舅舅,肯定不会在地方苦熬的,只要将来能有一些政绩,一准便会调回枢任用。算留在地方,晋升也会别人容易很多,说不定数年之后,便能执掌一省大权。

一切看去都是那么美好,连皮润民等人都非常的看好嘉宁,认为他将来必然会成为一颗政治新星。嘉宁自己也是底气十足,对于自己的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不过到了自己名下的县城之后,嘉宁有点后悔。虽然他也是在固安这种小地方渡过的童年,但是他也早已经习惯了北满州的工业化现代生活,面对这个城里都是土,满世界都是破衣烂衫的人的县城,他还是各种的不适应。折腾了小半个月,嘉宁撤换了原有的所有吏员,又托了舅舅的关系,给自己的手下换了一批精干人手,总算是把县政府的摊子给支了起来,然后嘉宁便准备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嘉宁管的是熊岳县,也算是奉天的老县治,人口众多,很有一些底子,最关键的是这里有火车站,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喜寿已经给嘉宁递了话,果兴阿会在奉天整体安定之后,巡视奉天,在盛京与特普钦会谈会谈之后,便会南下大连,很可能会在途走几个县城看看。有喜寿在果兴阿身边使劲,果兴阿走访熊岳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嘉宁必须在短期内搞点成绩出来,争取在果兴阿面前露一脸。刚接手这么一大摊子事情,马要迎接大领导视察,嘉宁的压力不小。不过只要这次表现的好,收益也一定会非常高,嘉宁自然也不觉得烦恼,而是兴奋异常。

果兴阿是个重实务的人,大修火车站搞面子工程这种事,不但不会得到嘉奖,还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但是能做出成绩来到地方真的有限,经济短期也不可能有什么起色,彻底消灭土匪安定地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搞定的。

“别总想着干出花来,有些时候花搞的越大,自己惹下的麻烦也越大。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细,往往越是普通的事,越容易让人看出花来。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事,你别人做的快,做的好,这便是你的花,便是你出彩的地方!”嘉宁私用电报请示了舅舅喜寿,舅舅给了他一个过来人的意见。

奉天省内现在的县令最该做的,便是推进满洲化改革,改变奉天原有的落后社会结构。年轻的县令嘉宁,总结了自己近期工作重点之后,立刻给警察局长、教育局长、卫生局长、粮食局长开了一个会,部署了近期的任务。

“大将军最多再有一个月会到,诸位是争光露脸,还是丢人现眼,可在这一次了。基建什么的,我们现在做不好,不会有人挑我们,但是咱们这些基础工作做不好,便是愧对大将军的栽培了。一个月之内,派出所、学校、卫生所必须都开设到镇一级,与各地的镇政府同步推进,每一个村的行政、教育和警察系统也必须都搭建起来。一个字,快!”嘉宁太过年轻性急,对于舅舅的指引,在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他忘记了好字,只记住了快字。

一众与嘉宁搭班子的官员们,也都知道嘉宁的背景,这位少爷说要快,他们当然也记住了一个快字。熊岳地区的各项行政工作开展,全都如风一般的高速推进了起来。无论是什么事情搞得太快了,都容易出问题,移风易俗这种事情更是急不得,但是熊岳恰恰是太急了。

教育事业是千秋大业,村里或是镇能有学校,可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可是熊岳的百姓们,对于新衙门送来的这些学校可是很不满意。各地的基建还没开始,所以都没有新修建的小院,急于把学校搞起来的县教育局便征用了各地的庙宇,各地的土地庙、佛寺,一时间全都成了学堂。本新式学堂抢了饭碗的私塾先生,以及本学堂抢了庙堂的和尚们,自然全都跳了起来,开始扇呼乡民们对抗这些学堂。

“学堂抢了佛爷的庙堂,做了这样不敬神佛的事,念书还有什么用?失去了神佛的庇佑,命都保不住了,还读什么书?”野和尚及一帮神棍,首先便搬出了神仙来吓唬老百姓,好让百姓和他们一起闹事。

“他们教的都是什么东西?悖逆人伦的道理,也算是道理吗?还让女娃娃也去学,这些所谓的老师,心里想的是什么呀?女人家家的怎么可以抛头露面?”私塾先生们则盯住了新式学堂的教育内容,以及强令女孩子学的事。出了四书五经的圈子,物理化学自然是悖逆人伦。尤其是女孩子学的事,只要稍微加加一点暧昧的语气,便能让保守的乡民们多想起不少的事情。

北满州的这些新式教育,刚一弄出来的时候,传统的国人的确很多都接受不了。也别说是国人,直接搬到欧洲去,欧洲人也是一样的受不了。但是北满州当时推广的时候,可都是拿着步枪去的,不学犯法,而且还得多交税,自然能逼得逃难的移民们乖乖听话。奉天的百姓们勉强还都能吃饱,并没有被逼到份,所以也能抵抗这些东西了。而且他们不是去投靠北满州,是北满州侵略了他们,主客之势互易,情况自然自然不同了。

百姓们把神棍和老学究扇呼了起来,扛着锄头便准备去讲理,不过他们自然对不学堂的人,因为警察早来了。自古王法不下乡,突然对了警察老爷,让这些淳朴的百姓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村镇里的一切一向都是族长和乡绅说了算,有乡绅带头,他们也并不怕这些警察老爷。头顶国徽的警察,也没惯着这些泥腿子,十分果断的让他们明白了暴力抗法的后果。

学堂是弄不了,而且不配合也不行。打完人的警察说了,孩子们无论男女都必须去学,如果谁家的孩子不去学,孩子的老子得被他们抓走坐牢。挨了打的百姓们,只能一边骂娘一边认下了,民不与官争,他们不得不低头。不过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怀念,从不搞这些幺蛾子的大清。

挨了打的下一步是治伤,百姓们本来是想去找自己乡间的土郎的,可是警察老爷不许。这些新政府的警察老爷,管杀也管埋,他们打伤的人,他们都管治疗。被警棍修理的头破血流的百姓们,又被警棍都给驱赶到了卫生所,接受新式医学的治疗。经过这次治疗,多少人都发了毒誓,宁可病死,也不绝不再进卫生所了。又是抽血,又是缝针,还要用针往肉里注水,实在是太可怕了。

神棍、腐儒、野郎,这三方算是凑到了一起。他们全都是被新政府给抢了饭碗的人,当然要凑在一起骂娘,顺便给百姓们配药,让他们再起来闹事。自古做官的人,没有一个不怕激起民变的,只要闹的够大,官府肯定会退让的。他们也很快找到了机会,镇政府也开始行动了,他们推行了许多的改革,把族长、乡绅全都给得罪了个干净。而且他们的改革改革,有一条触碰了百姓们的底线,他们不准女人裹脚。

女人裹脚是陋习,也有许许多多的害处,但这是百姓们千百年来的习惯,官府现在不做任何的解释,直接一句话不许了,真是没有了天理。被新政策把利益和权利给扒了个干净的乡绅、族长们第一个跳了起来,百姓们也纷纷准备裹伤再战,绝不能让官府这样胡作非为。

“自古王法不下乡,可是他们却什么都要管,现在连我们家娘们裹脚的事他们都要管,以后他们要炕了,绝不能答应他们。大不了和他们拼了,头可断,血可流,这脚绝不能放!”熊岳全境的几个乡镇全都闹了起来,族长、乡绅这些原本维护地方的人,更是带着头的闹腾。

“我们汉家女子怎么可以不裹脚,大脚婆娘那是旗下的女子。正月不剃头,男降女不降,我们汉人坚持了几百年了,他们这是要赶绝我们呀!我们汉家儿郎这次绝不能低头,保不住我们的头发,还保不住娘们儿的脚丫吗?”有心人更是把这事和满汉之分挂了钩,煽动百姓们直接武力对抗。

“给长春发急电,调兵吧!”嘉宁认栽了,这次的祸他惹大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退缩,退了了,错的更多了。

第六百零一章 辽西民变

首节上一节384/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