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372节

为了培养人才,革新政治,岛津重豪设立藩学进士馆和医学馆,瞒着幕府输入和研究兰学。他的努力很快收到了效果,大群下级武士成长起来并得到重用,为萨摩藩的复兴尽心竭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最负盛名的乃是调所广乡。

调所广乡在政十年出任大目付一职,基本掌握了藩实权,他随即展开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广乡利用威逼的手段,迫使债权人同意取消年息,允许岛津氏在二百五十年内分期偿还五百万两的债务。其实这种赖息赖账的手段幕府也多次搞过,莫不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只是调所广乡没有像幕府老们那样专横霸道而已。当然也是因为以他的身份地位,想专横也专横不起来。他承诺让债权人的三都豪商获得萨摩特产品的*权,同时允许债权人的藩内商人可以继承武士的家业。这样又打又拉,终于暂时把所背负的庞大债务包袱给卸了下来。

赖息赖帐的同时,调所广乡下令在萨摩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由藩垄断砂糖的外卖,此外他还秘密增加通过琉球和国的贸易额,逐步地重建了藩的财政。不过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秘密贸易最终被幕府查知,幕府派人前来责问,为了避免连累藩主,广乡把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于是切腹自尽。

调所广乡虽然死了,秘密贸易虽然暂时不能再搞了,但萨摩藩却一直延续着广乡的诸多“殖产兴业”的政策,不但彻底摆脱了财政危机,还大量引进西洋式先进武器,开始整顿军备,扩充实力,最终得以重新雄霸西海。

萨摩有调所广乡,相对的,长州则有村田清风。所谓长州,指的是战国时代的安艺毛利氏。关原合战后,毛利氏的领土遭到大幅度削减,只剩下了周防、长门两国。然而因为此地扼守濑户内海的出海口,商品交易自古很活跃,所以虽说是幕府历来打压的重要目标,虽说有大群家臣需要养活,过得多少还算萨摩藩要富裕。

为了提升经济实力,长州藩很早开始对纸、蜡、蓝等特产品实行了*制,因为藩吏经常强行低价收购农民的述特产,并且控制商品流通,导致十九世纪初期藩内暴乱不断,尤其是天保八年,爆发了六万多农民参加,延续整整三个月的大暴动,农民们要求取消*权,降低年贡例,并使商品流通自由化。长州藩主毛利敬亲受此压力,被迫起用俸禄五十石的级武士村田清风主持藩政,展开全方位的改革。

村田清风曾在给毛利敬亲的书《流弊改正意见》,阐述了“肃正纲纪”、“启用人才”、“改革教育与兵制”、“刷新武”、“振兴产业”五条原则。他台以后,聘请豪商野半左卫门、白石正一郎等人参与对商品流通的管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其实类似手段田沼意知曾经搞过,但在重商的同时深刻损害了下级武士和平民的利益,村田清风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原来清风在支持豪商的同时,为了救济贫困的下级武士,宣布由藩政府分三十七年代其偿还一切债务,同时鼓励武士们勤修武艺和学问。对于城市贫民和农民,他放宽了对“长州四白”(米、盐、蜡、纸)的*限制,并且允许棉花和棉布自由流通,同时免除新垦荒地的年贡,作出了一定让步。这样,仅仅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原本长州藩高达八万五千贯的外债已经偿还过半,而藩内局势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村田清风在重建长州藩财政的同时,还大力培养和提拔有才能的下级武士,提倡兰学,购入新式武器,强化了长州的军事力量。天保十四年,毛利敬亲在羽贺台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出动总兵力达一万四千人,士气高涨,装备精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除萨摩、长州两藩外,土佐高知的山内藩、肥前佐贺的锅岛藩、常陆水户的御三家之一,等等,很多诸侯也都进行了大同小异的改革措施。天保年间以前,改革大多是由至下的,幕府怎么改,各藩也有样学样,幕府改革失败,各藩只有输得更惨。而在宽政改革之后,各藩看到幕府江河日下,于是单起炉灶,汲取教训,在自己领内实行了一系列真正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相这些藩的改革来说,幕府的天保改革是一个大笑话。

成功的改革都有其共同点,那是大力发展商业,重建藩政府的财政,同时提拔和重用下级武士,靠拢豪商和富农,以这些人替代谱代重臣成为藩政府的核心力量。关西的很多诸侯因为重臣势力在太平年代逐渐衰弱,而使得这种改革虽未必一帆风顺,却也水到渠成,而关东很多诸侯,尤其是幕府的亲藩、谱代,却因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而最终铩羽而归。如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素有“贤君”之称,但他力推的改革措施却逐一失败,毫无起色。

这样,西南雄藩的逐渐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动摇江户幕府的统治,恰巧在这个时候,列强们也杀入了日本国内——波澜壮阔的幕末维新运动此掀开了序幕。

第五百六十七章 强藩联盟

江户时代,西南的几个强藩已经很彪悍了,不过当时幕府还罩得住,总算没闹出什么乱子来。可是随着黑船叩关事件的发生,一切的局面可全都改变了,决定国家走向的武士们,分裂成了尊王攘夷的尊攘派,以及谋求向西方学习的开国派。

开化派是少数的少数,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重头戏都在尊攘派身。尊攘派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公武合体派,一派是倒幕派,两帮人虽然同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但两派根本已经分道扬镳,不但不能同心协力,见了面还得往死里掐。

本来包括长洲、萨摩等藩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持公武合体的,但是随着幕府一次次掉链子,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幕府彻底失望,转而成为了倒幕派。为了让国家向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公武合体派和倒幕派在幕末没完没了的折腾了好几次,八月十八日政变、禁门之变、功山寺起义等等,几乎被天皇住的京都给变成了战场。天皇的家都快被拆了,实在是闹得有些不像话,而且一些有识之士,也觉得这样的瞎折腾根本不是办法,其的代表人物便是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本名直柔,出身非常低微,他的祖父直益本是酒店“才谷屋”的少东家,后来过继到土佐藩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才始取得“乡士”的资格。龙马曾经抱持着攘夷思想,脱藩前往江户,打算刺杀开国派的幕臣胜海舟,但结果反被胜海舟说服,成为开国论的主要鼓吹者之一。

坂本龙马构思出了自己独特的共和政体论,随后他在长崎龟山创立了“龟山社”,后来又名“海援队”。“龟山社”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还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这个组织,龙马把大量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去。

坂本龙马并不赞成武力倒幕,他认为只有各地雄藩联合起来,才能逼迫幕府自动地“大政奉还”,也即把权力返还给天皇朝廷,完成不流血的革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龙马决定首先要让尊攘派的两个最大基地——长州和萨摩——携起手来。

萨摩藩和长洲藩可不怎么和睦,无论是八月十八日政变、禁门之变,还是幕府第一次讨伐长洲,萨摩藩都是出了大力的。长洲人最恨的是会奸、萨贼,在他们眼里萨摩藩和会津藩都是一样的混蛋。也只有坂本龙马这么有胆略气魄的人,才敢来游说两藩联合,换了一般人,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萨摩藩本是尊攘派的重要基地,公武合体的色彩极为浓厚,当坂本龙马和好友冈慎太郎来到萨藩的时候,掌握藩实权的是第一次长州征伐战的总参谋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萨摩藩前此所以会协助幕府与长州军交战,本是为了掌握京都的实权,完成藩主岛津久光公武合体和“雄藩公议”的政治理想。可是幕府在战败长州以后却卸磨杀驴,加速恢复幕权,同时故意搅黄明令召开的雄藩会议。在这种情况下,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思想开始倾向于武力倒幕。再有了龙马和慎太郎的反复劝说,西乡隆盛终于答应和长州联起手来,伺机推翻幕府的腐朽统治。接着,两人又来到长州游说,虽说长州人恨透了“会奸”、“萨贼”,但眼界开阔的桂小五郎和高杉晋作还是力排众议,决定争取萨摩这个强有力的外援。

在坂本龙马和冈慎太郎的反复奔走游说下,庆应二年正月,长州重臣桂小五郎再次秘密潜入京都,在萨摩藩邸和西乡隆盛会面,签署了共同进退的同盟协议。幕府对此秘密同盟懵然无知,他们只看到了高杉晋作的“功山寺起义”,看到长州藩的割据倾向,于是决定发动第二次“征长战争”。

萨摩藩虽然这次不玩了,但是家茂将军还是拼凑起了各藩联军十五万之众,分从山阴、山阳、濑户内海和北九州四个方向合围长藩。幕府先锋总大将是德川茂承,家茂将军还亲自离开江户,坐镇大坂城指挥战斗。幕府三万陆军从山阴方向走石州口,五万陆军从山阳方向走艺州口,两万水陆联军从长门南方登陆走大岛口,另外主力五万以北九州的小仓城为基地走九州口,目标直指长州重镇下关和主城萩城。对幕府的十五万大军,长州可战之兵不过区区四千人而已。如果家茂将军这次能够一鼓荡平长洲藩的话,日本的历史进程,肯定会被彻底改写,可惜长洲藩有一个不世出的才——大村益次郎。

四境战争打了不到两个月,便因为家茂将军因脚气离世,而草草落下了帷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以四千克十五万的长洲藩打赢了。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了幕府的权威,让将军的威望一落千丈,长洲藩也正式成为了不受幕府管束的割据雄藩。

长州之所以能够在“四境战争”取得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在于幕府的腐朽、诸藩联军的装备既差,配合度又不高,而长州则经过军制改革,装备精良,同时下一心,士气高涨。此外,萨摩以及英国对长州的暗支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英、法两国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英国认为幕府已经彻底腐朽,无法利用它来统治整个日本,因此转而支持藩政开明,并且逐渐打开国门的萨摩、长州等藩,希望实现以天皇为心的雄藩联合体制——也是坂本龙马所设想的那一套。而法国看到英国这种态度,反倒加强了支持幕府的力度。可以说,如果没有英国人掺和,长州未必能够轻松打赢“四境战争”,而如果法国人不在其搅事,大概高杉晋作在战胜后会趁胜追击,直取京都去也。

随着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和孝明天皇的离世,公武合体最后的一点点希望也泯灭了,倒幕便成了日本最重要的活动。

第五百六十八章 奥羽列藩联盟(二更)

旧日本的统治者是德川幕府,其统治心在江户城,“王政复古”以后,仍以天皇为名义的领袖,而以萨、长、土、肥等西南藩阀为核心的新政府在京都成立,随即新政府挥师东征,庆应四年三月进入江户,可以说新旧两大势力的斗争至此已经大局底定,战争应该可以结束了。

但是日本并不是一个央集权制国家,幕府将军在关东还有一大批小弟呢!东部的诸侯们可以容忍新政府的产生,却不能容忍新政府大权都掌握在西南藩阀手,他们要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那些倒幕派志士真的为国为民,毫无私心的话,这一问题本是很好解决的。可惜别说给他们这些外人安排地方,新政府的内部都挤的够呛。萨、长之间矛盾重重,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一直想要把实权都抓在萨藩志士手,着力排挤和打压长藩志士,而长藩的大村益次郎数次指挥战斗,都以萨摩兵为先导,表面是“好钢要用在刀刃”,实际却是想用萨摩人的性命为长州执政铺平道路。新政府一成立,自己人开始争权夺利了,怎么还可能容许外人来分一杯羹呢?

“我们忠诚尊王,不惜抛头洒血,你们东国各藩一直当幕府的走狗,现在却想摇身一变成为新政府的一员,世哪有这种惠而不费的美事?”看透了东边心思,西南藩阀们全都在心里骂娘。

庆应四年五月,仙台藩主伊达庆邦、米泽藩主杉齐宪向新政府奥羽镇抚总督九条道孝提出,希望宽大处理会津藩。会津乃是幕府的亲藩,藩祖保科正之本是德川秀忠的第四个儿子,过继给谱代保科正光,继承保科的苗字,保科氏先被封在信浓高远,继而移封出羽山形,最后换到富庶的陆奥会津,并且恢复了本家松平的苗字。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是佐幕的急先锋,尊攘志士无不对其恨之切齿,非要除之而后快。

其实仙台、米泽这些外样大名,与松平容保的关系也一般,根本没有为松平氏出头的理由。他们不过是想藉此来观察新政府的态度,看看新政府将会怎样处理东北各藩而已。结果九条道孝悍然拒绝了两家的请求,于是以会津松平氏、出羽庄内酒井氏两藩为首,于六月二十二日成立了“奥羽同盟”,共同抗拒新政府军的北。其后北越后长冈、新发田等藩也陆续加入,是为“奥羽越列藩同盟”,总共大小三十一家诸侯。北越后的长冈藩,加入联盟的时间很晚,但是表现非常抢眼,因为他们冤枉啊!

扫荡了江户周边的绊脚石之后,大村益次郎便开始横扫关东,结果新政府军在北陆地区却陷入了苦战。当年的四月二十七日,新政府军北陆方面军占领了越后西部的小千谷,传令附近诸侯迅速表明态度,是支持新政府,还是支持“朝敌”德川氏。

消息传到七万石的幕府谱代长冈牧野藩,家老河井继之助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部分家臣倾向于新政府,部分倾向于旧幕府,互相攻讦不休。最终河井继之助敲定了“武装立”的方针,并且亲自前往小千谷去和新政府军谈判。

河井继之助希望新政府军考虑长冈藩内舆论无法统一的矛盾处境,暂且绕过长冈藩东进,然而这个要求却被新政府军军监岩村精一郎一口回绝了。继之助劝说道:“德川氏已经表示恭顺,江户城也打开了城门,时至今日,战争已经毫无必要了。如果开战,只能导致生灵涂炭和国家疲弱,西方列强趁虚而入。贵军暂且绕路而行,以待本藩内部继续讨论对策,又有何不可?”

继之助所言很有道理,然而从新政府军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不能在长冈藩向背不明的情况下轻率东进的,那样等于在自己背后埋下了一颗*。最终谈判破裂,恼羞成怒的河井继之助回到长冈,立刻秣兵厉马,准备和新政府军恶战一场。

不过长冈一个区区七万石的小地方,虽然经过河井继之助多年经营,兵强马壮,也终究是无法与新政府大军相抗衡的。于是继之助加入了以北陆和东北地区旧幕府亲藩、谱代为主体所组成的“奥、羽、越列藩同盟”,求取援兵,共同拒敌。

同盟军北陆地区的主将是河井继之助,而新政府军的实际指挥者是北陆道镇抚总督府参谋、长州重臣山县狂介。双方于五月十日首先在信浓川边交了火,第一回合,因为尾张藩兵的临阵退缩,新政府军吃了个大败仗,随即山县狂介率领长州军于十一日展开全面反攻,占领朝日山制高点,扭转了败局。十三日凌晨,同盟军对朝日山发动猛烈攻击,新政府军不敌败退。十九日,山县狂介率军绕道袭并且攻占了长冈城,给同盟军造成了心理的沉重打击。

到了六月份,奥、羽、越各地同盟诸侯的援军纷纷开到前线,而解决了野“彰义队”问题的新政府东海方面部队也陆续向北增援,双方实力同时壮大,新的激战一触即发。七月二十七日,河井继之助利用对附近地理非常熟悉的优势,派兵袭长冈,夺回了藩城。然而正当他想要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新政府军的时候,却发现战斗力闻名天下的萨摩军大举来援,并且已经逼降了长冈西面的新发田沟口藩。

在与萨摩军的恶战,河井继之助腿部弹,被迫退离战场。失去了主将的同盟军此分崩离析,各藩逐一被新政府军或攻破,或逼降,二十九日,新政府军第二次攻占长冈城,宣布了“北越战争”的终结。

山县狂介第一次袭并且占领了长冈城的时候,河井继之助曾向新发田等藩求救,然而新发田藩主沟口直正在出阵当日却遭到领内数百农民的阻拦。这些农民以大庄屋(地主)小川五兵卫为首,手持木棒和竹枪,拦在城门前高呼道:“不能和官军为敌,否则定将灭亡!”沟口直正无奈,只得退入城,随即与山县狂介暗通款曲,投降了新政府军。

有了第一个有第二个,奥羽列藩联盟的成员纷纷叛变,三春藩的倒戈,更是直接把战火烧到了二本松境内,让浅野宗秀的亲戚们不得不走了战场。

第五百六十九章 二本松之战

浅野宗秀得了宗海晨的允许,急匆匆的跑去拜见了刚刚醒酒的王子福,用自己的人品做抵押,一口气买下了王子福所有的货。 同时恳请王子福,返回满洲之后,再带更多的枪炮过来。因为二本松藩到底有多少兵还不确定,所以浅野没没办法给王子福一个准数,总之是越多越好。

拿到了枪炮之后,浅野第一时间进了内城,他要找家老丹羽一学商议如何分发这些武器的事。已经做好以身殉城准备的丹羽一学,见浅野宗秀的态度忽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差点没把鼻涕泡给美出来。不过他也是乐呵乐呵而已,二本松藩已经山穷水尽,有枪也没人了,除非浅野的卫队参战,不然丹羽一学还是逃脱不了切腹自尽的命运。

“御家老,我带回的装备,可以武装起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请您安排如何分派吧!我手下的卫队也大概在五百人左右,待您分配已定之后,我们马可以一对一的训练。”浅野还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可以凭着这五百多的新装备,暂时抵挡住新政府军,然后他在想办法把家眷们带走。

“多谢!不过不用分派了,让他们自己来领取好了,现在的二本松即便是加少年队也没有五百守军了。”丹羽一学已经颓了,他现在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前半生,随时都在准备切腹。

丹羽一学这个样子,指挥作战肯定是指望不他了,他是为了殉死而留下的。大城代内藤四郎虽然也是奔着死来的,不过状态老人家丹羽一学要好一些,一应的事务也都是他在安排。浅野与丹羽虚伪的客套了两句之后,便跟着内藤下城,开始分派枪械,准备二本松城的防务。

内藤四郎好容易把全体守军集合在了一起之后,浅野特别的想哭,这仗真的没法打了。二本松城里的守军眼下只有四百六十一人,其不足十五岁的少年超过一半。十三岁的浅野宗茂并不是里面最小的,还有二十多个刚过十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还没有长开,即不能拔出长刀,也不能流畅的给前装枪装弹,让他们战场根本是让他们去送死。

“浅野君,谢谢您!” 少年队的队长木村铳太郎,激动万分的向着浅野道谢,虽然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但这下他手下的孩子们,可能会死的更有价值一些了。

“木村君,答应我,尽量带他们活着回来!”浅野看着一群稚嫩的脸庞,只能近乎祈求的提出这一个要求。

“二本松藩的精神之火,永远也不会熄灭!”木村铳太郎没有给浅野什么承诺,他觉得自己不会再有回来的机会了。

杀向二本松的是新政府军板垣退助、大山弥助的三千大军,而为他们做前锋的,正是五百刚刚反水的三春藩藩兵。板垣退助麾下的八百土佐藩兵,装备极为精良,更是经历了多次战火的老兵,战斗力非常之强悍。大山弥助的萨摩藩兵,更不用说了,堪称是日本一等一的强军,连长洲藩都多次吃过他们的亏。木村只用二百多啥都没见过的半大孩子去抵挡他们,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可他们的背后便是二本松城,为了家园,他们一步也不能退让,所以唯有战死一途。

首节上一节372/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