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320节

科尔的大军顿兵于工事之下,已经苦战了两个多月,兵力损失巨大,士气也十分低落。在科尔添油战术的帮助下,黄忠敏足足弄死了英印军四万多人,不过科尔八万大军的总数却没变,英国国会决议停战之前,科尔又从后方鼓捣来了四个师。这四个师原本是科尔耗死黄忠敏的巨大筹码,这下却成了巨大的累赘,四万多人多了四万多张嘴啊!科尔凭着兵力优势暂时抵挡住了黄忠敏的反攻,可是丢失居銮之后,英军面对着巨大的粮食危机,又多出了四万多张嘴,科尔一时陷入了绝境。

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多次突围未果之后,科尔保留了他贵族的体面,亲自打着白旗离开了部队,前往新山向黄忠敏投降。科尔认为是黄忠敏与他苦战良久,也是黄忠敏的反攻把他逼入了绝境,所以他应该向黄忠敏投降,至于海军陆战队不过是来摘果子的而已。黄忠敏跟着博敦学了不少洋玩意儿,所以他非常礼貌的接待了科尔,给予了科尔一个贵族应享受的一切待遇,然后接受了八万英军的投降。科尔投降之后,马来半岛对于满洲军来说是无人之境,黄忠敏也没有什么好客气,当即挥军北,只要后勤跟得,能走多远占多远。

马来半岛八万英军投降的噩耗传回伦敦之后,整个英国国会炸了,大英帝国多少年没有遇到这样的惨败了。不过因为威廉在议会占了风,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支持整军再战,议会大部分人关心的是为什么和谈还没有结果。担心巴夏礼的主张影响和谈,内阁特意调驻日公使阿礼国返回长春,协助巴夏礼与北满州政府谈判。阿礼国到达长春,把长春的实际情况传回伦敦之后,数十名议员要求把巴夏礼送法庭,这家伙实在是太王八蛋了。

国会让巴夏礼与满洲议和停战,结果因为巴夏礼的个人倾向问题,谈了一个月了居然还在纠结停战问题,最过分的是北满州政府只接到了英国停战的要求,根本不知道议和这回事。只要求停战却不议和,换了谁也会继续和英国打,所以马来半岛的军事失利,巴夏礼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也没办法直接在长春修理巴夏礼,所以英国国会只能要求巴夏礼回国,并任命阿礼国为新锐满洲全权公使。

阿礼国原来在长春当过领事,也算熟门熟路,谈起来自然也方便了。只谈了一天,恢复邦交,恢复贸易往来等问题,便都达成了共识,但是怎么划地盘双方却有了分歧。阿礼国是想恢复原有疆界,满洲军退出占领的英国殖民地,大家当什么都没发生过是了。邹德归则是主张地停火,停火的时候谁占住的是谁的,现在黄忠敏等人还在高歌猛进,等和议签字的时候,说不定马来半岛都是北满州的了。除此之外,北满州还又一个要求,是英国需要给北满洲一个解释。两国海陆激战了小半年,总得有个说法吧!你为什么来揍我啊!

伦敦和长春之间的电报往来异常频繁,双方开始了艰难的讨价还价,不过很快英国人绷不住了,因为黄忠敏已经拿下怡保,兵锋直指霹雳州。要是再在谈判桌磨俩月,满洲军打进泰国境内了。泰皇似乎是亲英的,但是也总筹划着独立自主,北满州若是和泰皇勾搭,缅甸都有危险。为了整个东南亚,大英帝国也不得不舍弃点边角余料,谈判必须尽快有一个结果。

婆罗洲北方三邦,英国人不要了,有北满州扶持的兰芳在,这三邦留着也不稳当。马来半岛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英国人则是说什么也不肯放手,果兴阿也是一样,谈不拢只能接着打。不过国人是最善于变通的,所以邹德归很快想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英国废除在北满州的一切特权,满洲军则从怡保一线后撤,不过满洲军只撤到马六甲,柔佛州、马六甲州、新加坡这三个地方,北满州是不会放手的。这样英国人控制马六甲海峡靠印度洋的部分,北满州则控制马六甲海峡靠太平洋的部分,算对岸苏门答腊的荷兰人,马六甲海峡便成了一个三方各管一段的态势。英国人也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何况北满洲还同意无偿释放战俘,也只能认下了。至于将来如果北满州实力衰微,英国人会不会卷土重来是后话了。

协议基本达成,但是北满州方面还有一个问题,英国还欠北满州一个解释。修炼了几百年的英国人很快找到了解释,罪魁祸首是巴夏礼这个王八蛋,是他谎报军情误导了英国国会,也是他擅自命令远东舰队对北满海军动手,千错万错都是他的错。英国政府已经授予了巴夏礼世界第一王八蛋的称号,并把他送了法庭,准备判他个三千年五千年的。

大英帝国和北满州这场闹剧一般的战争,便在这个非常离谱的说法落下了帷幕。北满州时刻准备再战,英国人也一边自己搞研发一边开始和老毛子亲密了起来,所谓的和议不过是一纸停战协定而已。

第四百三十五章 僧格林沁凉了

北满洲和大英帝国关于巴夏礼是不是王八蛋的事达成了共识,一场死伤了无数人的闹剧也随之稀里糊涂的收了场,但这次战争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息止。 南洋的血战远东各国还都没什么了解,但是从大连湾一直打到日本海的一场大海战,却是把各国都震的不轻。

朝鲜国君臣下在特普钦的安抚下,乖乖闭了眼睛,当什么也没看到。但是他们算是瞎了,起码耳朵还不聋,靠听的也听回了战役的前因后果。朝鲜到是没出什么有识之士,不过朝野内外都坚定了紧抱清朝大粗腿的决心。北满州自治政府的说法,仅仅是对欧美各国说的,对于东方各国果兴阿还是大清的抚远大将军,智远也是靠着这个名头,才能忽悠得动东南亚各国。大清的一个将军都能打得英国佬四处乱窜,天天研究侍大的朝鲜君臣,当然更要跟紧大清的脚步。

日本方面的影响可更大了,樱田门外之变以后,幕府的权威已经每况愈下。年幼的家茂将军又要平衡内部权利斗争,又要解决藩国不臣,根本应对不过来。正在幕府风雨飘摇之际,远东舰队和北海舰队又相继到访。一边是强占了日本港口死活不走的,一边是堵着门口要人的,两边都得罪不起的幕府差点没被挤兑死。幕府面对外邦列强的无能,更让对幕府不满的武士们气愤不已,长洲等藩也是用这事大做章,搞得幕府狼狈不堪。而且北满州力克英军的英雄行为,给了日本有识之士们巨大的刺激,他们只要锐意革新,日本定然也能如北满州一样取得辉煌的成,倒幕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搞了起来。

南洋也有一个看热闹的,不过也可以算是参与者,那是兰芳共和国,人家虽然没宣战,但也是出了兵的。出于国人的某些习惯性心理,果兴阿和皮润民等人商议后,把沙捞越、沙巴、莱三邦都并入了兰芳共和国,让整个婆罗洲统一成了一个国家,也算是酬谢了这个唯一小弟的功劳。人望飙升的刘阿生大喜过望,在坤甸叩谢了果兴阿的恩赐之后,便眼巴巴的看向了新加坡和柔佛、马六甲。刘阿生觉得这三个地方距离兰芳也挺近的,北满州派人过来管理也麻烦,不如都划给他算了。但是马六甲海峡重地,果兴阿怎么敢放在小弟手里,当然是得抓在自己手里才放心。所以马六甲经济特区成立了,虽然远隔重洋也是由满洲亲自打理,而且还在新加坡修建了大型的军港,作为南洋舰队的驻地。

最大的围观群众是大清,自己的内部藩镇和世界第一强国干起来了,大清君臣全都惊掉了下巴,说什么也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确定北满州和英国全面开战之后,忠君爱国的能臣们迅速向朝廷提出了天才的建议,联合英国人夹攻果兴阿,借外力平定大清内部藩镇。两宫太后和奕欣、肃顺还真的有些动心,而且已经拿出了密调湘、淮、楚三军精锐北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终究是没有实施。到不是奕欣等人顾全了大局,而是大清的情报系统实在太落后,他们确定两边全面开战的时候,科尔的八万英印军都投降了。等朝廷商量出计划,长春和谈已经结束,震动天下的喜讯传遍了国,果兴阿大破英军,俘敌八万,英夷割地求和了。

朝廷平定藩镇的事基本告吹,但还是要庆贺一番,大臣们山呼万岁,把大破英夷开疆拓土的功劳都算在同治小皇帝的身。果兴阿名义也是同治小皇帝的臣属,虽然小皇帝别说参战,连个指示都没下过一个,但负主要领导功劳也是可以的。英夷割的地在哪里也没人知道,果兴阿也没有把土地献给朝廷,所以大部分人都飞快的忘记了这件事,又开始继续自己没啥追求的生活。

但是朝廷里也不都是浑人,多少还有些人清醒着,如奕欣、肃顺、祥、杜翰等等。果兴阿连英国人都打得过,而且是横跨重洋追到千里之外去暴揍了英国人一顿,这等强悍的实力当然会让这些明白人如鲠在喉。若是再不想办法制止果兴阿,将来不是削平藩镇的问题了,而是最恐怖的改朝换代问题。

八旗兵虽然大部分腐化堕落,但多少还有些可堪一用的精锐,可是八旗兵已经没有统帅了。嚣张跋扈又爱胡说八道的胜保,已经在三年前被朝廷赐死,国之柱石僧格林沁也在去年战死在了山东,八旗下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统帅军马的人了。唯一剩下的一个能统领八旗兵的人,正是朝廷现在最危险的敌人,旗人里面最大的叛徒果兴阿。剩下的不是纨绔子弟,便是书生用兵,别说去对付八旗第一悍将果兴阿,打个土匪都费劲。

虽然还可以调动南方的汉军团练来北方支援,但这是最不得已的办法,能不动还是不动的好。大清的江山早已经要靠汉人来守,现在再连八旗内乱都要靠汉人来平定,以后八旗子弟还怎么在统治国家。所以旗人内乱,还得旗人自己想办法,除非果兴阿打回关内来,不然能不用汉军团练,还是尽量不要用。关内的旗人是都不行了,众人便把眼光投向了蒙古,准备找一个僧格林沁第二出来,结果这一看,众人的心彻底的凉了。

果兴阿吞并了哲里木盟北四旗之后,迅速对当地做了汉化改革,并大量迁移移民开垦荒地,后来干脆成立了双辽省。北四旗除了部分牧区之外,其他的大批土地都很适合耕种,原本的蒙古牧民有的开始半耕半牧,有的干脆成了农民,毕竟放牧真的种地辛苦。但是随着北四旗的土地开垦,北满州的农牧产品需求又没了保障,大家都种地去了,哪里还有人牧马养牛,又需要羊毛、又需要肉奶的北满州,只能继续向草原深处发展。

后续的发展并不是果兴阿要攻城掠地,而是纯资本和需求的推动,自然也平和了许多,不再充斥着刀光剑影。因为只是需求蒙古的农牧产品,并不想对当地进行有效的管制,所以也不用动枪炮,北满州用了威力巨大但又平和的武器——铁路。铁路开进草原,大家自由买卖,然后装车运走,这是似乎和关内马贩子收马的差别不大,但影响却非常巨大。

火车是方便快捷的,满洲人不用常年累月的在草原晃荡,他们只需要用火车运来牧民们需要的盐、茶、布匹,还有好汉们喜欢的烈酒,然后在车站附近摆摊销售,很快能聚来大量的牧民。三五回会形成习惯,五六个月车站附近会形成市场镇甸,用不了多久,牧民们会主动的赶着牛羊马匹来到集市。起初牧民还只懂得交换,久而久之他们便知道,不一定非要换到东西,换回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票子也是一样,这些纸票子银子还好,能够换来他们没想要的一切。

明之间没有孰优孰劣,但是有工业基础支撑的明往往有着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人类都是向往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香烟、烈酒、火柴、肥皂、成衣、鞋袜、煤油灯、电灯、药品,满洲的工业制成品疯狂的席卷了草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满洲明。牧民们也不愿意生活在贫苦之,他们渐渐想做大将军的子民了,而不再是台吉的奴隶。

农牧产品在车站装车,一天一夜便能运进北满州腹地,专供长春的快车,甚至能让大将军在睡前喝到蒙古姑娘早才挤出来的牛奶。电报通讯让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商人们可以留在蒙古打理他们的商店,进货出货都可以用电报联络,用火车运输,他们不用再两头奔波。常驻的人口增多,车站附近自然形成了满洲是村镇,官员和警察等公务人员也随之而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个车站串联成了一张大,当一个个基层行政组织完善之后,土地已经落到了大将军的手。

最靠近兴安、双辽两省的锡林郭勒盟第一个沦陷,这里物产丰饶,人民穷苦,又素来不受朝廷待见,正是北满州发展的好方向。当牧民们忙于供应车站的需求,当蒙古少年进入镇的学堂,台吉们的命令便不如镇长管用了。扎萨克郡王和辅国公们,没有等果兴阿派兵过来,他们主动交出了权利,换取了果兴阿对他们的优待。当牧民们崇信大将军的军令,而不再听从黄金家族的指令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抗的余地,与其弄得灰头土脸,不如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果兴阿与僧格林沁也有数面之交,而且在八里桥战场,果兴阿也在精神和僧格林沁有过某些共鸣,所以他一直很给僧格林沁的面子。北满州宁可绕远路去锡林郭勒盟,没有对科尔沁六旗做任何的渗透,不过僧格林沁已经死了。果兴阿也没有趁着人家尸骨未寒,去科尔沁欺负孤儿寡妇,他等了一段时间,等到僧格林沁入土为安,等到僧格林沁彻底凉了,他才开始对科尔沁动手。

依旧是铁路开道,依旧是吞并锡林郭勒盟的套路,轰鸣的火车开进了科尔沁草原。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不费吹灰之力科尔沁右翼前旗和科尔沁右翼后旗便并入了兴安省,但是科尔沁右翼旗却闹出了大事。

科尔沁右翼旗扎萨克土谢图亲王子巴宝多尔济一直对北满州心存敌意,天天提防着果兴阿对他动手。铁路修进科尔沁右翼旗的时候,子巴宝多尔济还只当这是个赚钱的买卖,并没有多想,可是当镇甸成型的时候,子巴宝多尔济立时惊觉了过来。他下令集结了自己的军队,准备破坏铁路,把可恶的满洲人赶出去。果兴阿还没想好要不要动手,穷苦牧民孟和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断,孟和单枪匹马杀入王帐,一刀解决了子巴宝多尔济。

孟和手刃子巴宝多尔济,是因为子巴宝多尔济拆毁铁路驱逐满洲人,几乎断了孟和的活路,同时毁了他小女儿学的梦想。不过孟和并不是激情作案,他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居然凭着有大将军诏命这么一句很容易拆穿的谎话,唬住了子巴宝多尔济的护卫和亲兵,然后召集部民宣布了子巴宝多尔济的罪状,率领全旗归化了满洲。

对于孟和谋杀子巴宝多尔济亲王的行为,果兴阿愤怒异常,不仅拆穿了孟和的谎话,还把孟和下了大狱,并责令司法部严判重处。果兴阿亲自祭奠了子巴宝多尔济亲王,并厚赐了亲王的遗属,不过并没有安排新任亲王继任。料理了肇事双方,果兴阿顺应民心,接受了整个科尔沁右翼旗。

双辽时报长篇累牍的介绍了孟和的罪状,并且进入监狱拍摄照片,公布了孟和在监狱里悔罪的情况,又报道了其家属的安置。特意加大印刷量,免费向蒙区供应的报纸,让牧民们了解了罪恶滔天的孟和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正在监狱里悔罪的孟和,每天有三顿丰富到王爷都吃不起的正餐,还有三顿水果小吃,美酒香烟随意享用。他被关在一幢独立的监室内,四卧三卫二层小楼,有华美的地毯和高级的抽水马桶。孟和家人每个月有十天可以住在这里,时常劝导他悔悟,并谴责他的罪行。家人们不在监狱里的时候,会住在长春附近一幢类似的建筑里,孟和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进入了长春的贵族子弟学校,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以免他们重蹈父亲的覆辙。司法部的相关官员也对双辽时报透露了一些消息,孟和的罪非常的重,但是因为孟和是在争吵误杀了子巴宝多尔济亲王,所以法官不会考虑死刑,孟和的获刑极可能是二三十年的监禁。

科尔沁还在坚持的三旗王公都觉得有些胆寒,果兴阿分明是在鼓励那些和孟和有相似想法的人,科尔沁的贫苦牧民家里也似乎真的总有磨刀声传出。

第四百三十六章 乌力吉的秋天(二更)

朝廷还想在蒙古选派猛将对付果兴阿,结果放眼北望,蒙古都快变成果兴阿的了。!已经被果兴阿落袋为安的锡林郭勒盟是不用想了,果兴阿吃的嘴里的东西,谁也别想再弄出来,现在的关键是挽救哲里木盟最后的科尔沁三旗。

科尔沁左翼三旗不但是朝廷的亲藩,自身实力雄厚,更关键的是这三旗已经是蒙古抵挡果兴阿的最后屏障。科尔沁左翼三旗集了三位亲王,也是内蒙古六盟最后的三位亲王,他们的政治意义实在是太大了。若是朝廷连最后的几位亲王都保不住,其他各盟立时便会人心离散,谁还肯为朝廷卖命。

科尔沁左翼三旗也是果兴阿南下的重要通路,一旦这三旗也被满洲占领,他们南边的已经严重汉化的昭乌干达、卓索图二盟,定然无力抵抗果兴阿。一旦果兴阿吞并了蒙东四盟,满洲军便可直抵长城之下,朝廷北方屏障立失。算果兴阿不破口南下关内,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西进,察哈尔八旗、阿拉善盟、伊克昭盟的情况连锡林郭勒盟都不如,肯定被果兴阿一口吞下。到那个时候,果兴阿不再是大清的一个藩镇了,而是把历史推回到了明末,不过是大清成了大明,果兴阿成了皇太极。朝廷不用对付李自成,但眼下西北的回乱也是愈演愈烈,同治帝会不会吊死景山,可不好说了。

眼下朝廷的头等大事,便是救援科尔沁左翼三盟,遏制果兴阿南下和西进的步伐。盛京将军特普钦和热河都统额勒和布,全都接到了进兵科尔沁左翼三旗的命令,清军也是力避冲突,但一定要把三旗境内的铁路全部拆毁,将北满州的势力从三旗驱逐出去。

秋天的草原已经有些寒冷,牧民乌力吉带着满洲式的狗皮帽子,穿着一八零的牛仔外套,脸色红扑扑的,赶着家里一批体弱的羊羔子和牙口较差的牲口去敖力布告车站。这些牲口都是体质较弱的,肯定无法挺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圈在家里冻死也冻死了,还要白白浪费许多的草料。现在赶去车站卖给满洲人,还可以买个好价钱。

总去车站交易的人,教给了乌力吉一个窍门,算是个语言技巧。乌力吉如果实话实说,说这些都是体弱怕冻死的羊羔,满洲人肯定不会给高价,但如果说这些都是好的鲜嫩羔羊,满洲人会花高价买下了。满洲人其实很傻,他们不知听谁说的,以为蒙古人不会骗人,所以蒙古人说什么他们信什么。

乌力吉不会骗人,但他一样会说这些羊是鲜嫩的羔羊,毕竟可以多卖点钱嘛!而且其实羊羔和羔羊是一回事,不过是时间不同而已,夏天的羔羊是鲜嫩的好肉,而冬天的则是快冻死的嫩肉。

乌力吉也不觉得满洲人傻,他们只是很实诚而已。满洲人豪爽热情,待人也很和善,从没有高高在的老爷面孔。开春的时候刚有车站,乌力吉战战兢兢的跟着一帮族人来车站买草料,结果遇到了风雪没法回去。满洲人热情的让他们住到了车站里,还拿出了美酒和许多乌力吉没见过的吃食招待他们,铁炉子烧的旺旺的,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喂!乌力吉,来卖牲口吗?过来喝杯茶,吃块月饼吧!要过秋啦!有空过来喝酒呀!”乌力吉刚到车站边的镇子口,杂货铺的老板徐有福热情的和他打起了招呼。乌力吉一家穿的用的,基本都是在徐有福的店里买的,乌力吉来镇也经常到徐有福的店里买酒喝,所以徐有福对乌力吉特别熟。

“好啊!徐老板,等我卖了牲口,来找您喝酒!”徐有福提到月饼,那也是乌力吉没见过的吃食,乌力吉准备卖了牲口回来吃,顺便给家里的孩子带一些。没事请人吃新鲜玩意儿,也是徐老板的营销手段之一,大人们吃个新鲜,怎么也得给孩子买点不是。

“别往前走了,先来喝茶吧!前边要打起来了。”徐有福走下台阶拦了乌力吉的马头。

“又打起来啦!还没到午,怎么这么早喝多了!你们又运来了大力气的好酒了吗?”乌力吉下了马,好的问道。

打架这种事,在蒙古人眼里太寻常了,打着玩嘛!打着打着人和人的感情也亲厚了。牧民们都爱喝酒,可是这酒喝多了,难免要耍酒疯,所以蒙区打架的事特别常有。镇有满洲警察,他们会拉架,然后平息事端,最后再处罚一下闹事的人,处理都非常公道,大家基本都当笑话看。这也是在镇,在野地里只要不出人命,根本没人管。唯一让乌力吉觉得惊诧的是,还没到午,不是饭口的时候,怎么有人喝多了。

“没喝酒,纯闹事的,警察和铁道兵全过去了,阵仗不小!”徐有福拉着乌力吉的手,想把他拉到自己店里。

“你帮我看牲口,我去看看热闹!”乌力吉不想喝茶,他想去瞧瞧热闹,看看有没有摔跤厉害的好汉。乌力吉和少了三根手指的警察酒后划过,这些退伍兵真厉害,明明身形和力气都不如乌力吉,却把乌力吉摔得北都找不到了。

“拉倒吧!你老实在我这呆着吧!两边都动了枪了,随时开杀,要出人命的,你再被流弹打着!”徐有福死死的拉着乌力吉,今天这可是大阵仗,这个热闹可不好瞧。

“怎么回事啊!”乌力吉听说动了枪,也不去看热闹了,他不是喜欢逞强的人,乖乖的吃起了甜甜的月饼,喝了徐有福递来的浓茶。

“谁知道呢!大早来了一帮浑人,堵了车站,叫叫嚷嚷的也没听清说的是什么?”徐有福又给乌力吉敬了烟,自己也抽起了一根。

“警察怎么也不管管,闹到下午我回不了家了!”乌力吉觉得香甜的月饼特别好吃,准备给女儿带几块回去,但是若是今天卖不掉牲口走不了,可耽误事了。

“警察加铁道兵,一共才十多个人,那帮浑人足有二百多号,一时半会的怕是弄不住!”徐有福也很担忧,他进的一批菜要到了,如果在车耽搁几天,烂菜叶子可没法卖了。

首节上一节320/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