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286节

现在急的是肃顺和煜,他俩急也不是因为战事,而是因为祥。果兴阿在《讨恭桂逆党檄》伪造了祥的签字之后,祥绝食了,他要以死明志,在自己的名字里再加一个天字,他要当天祥。好容易逮住祥这么有影响力的人物,肃顺和煜当然舍不得他饿死了,所以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劝说,希望祥能够吃口东西。果兴阿可没兴趣,他觉得肃顺和煜的劝说,简直是一种酷刑,这没完没了的嘚啵嘚,祥不饿死,也早晚被他俩给烦死。

相祥,瑞麟配合的多。虽然瑞麟也声称绝不附逆,但是乖乖的交代了他麾下的各部构成,还把各级军官都给指认了出来,给果兴阿整编这些降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后小老头开始一顿一碗炸酱面的生活,吃的美着呢!偶尔心情好了,还会自己点菜,过得果兴阿都逍遥。

俘虏里的吉林和黑龙江籍战俘,被果兴阿以黑龙江、吉林将军的名义收编了,全都送回固安接受整编教育,以及军事训练。他们原本的组织非常散乱,果兴阿相信以固安军强大的政工队伍,摆平他们还是很容易的。而且这帮家伙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关外旗兵还是很淳朴的,强者为尊,他们遵守的是丛林法则。果兴阿和固安军,厉害的像神仙一样,他们自然乐于加入。最关键的一点,固安军的待遇他们原来好多了,有吃有喝还发饷,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嘛!因为这个事,还出现了意外情况,个别奉天籍的关外旗兵也想往这堆里混,被甄别出来了,还有点闹事的趋势。虽然被固安军的刺刀和枪口给压制了下去,这帮穷疯的旗兵,也开始了静坐抗议,他们也投诚了,他们也要当固安军。

剩下的俘虏,果兴阿也没准备虐待他们,让各级军官都在《讨恭桂逆党檄》签了名,算是纳了投名状,便让他们自行安顿了。这帮人现在算是附逆了,签了名没有回头路,也不怕他们再作乱。而且固安军把他们的胆都吓破了,让他们闹他们也不敢,何况果兴阿偷摸还派了两个营看着他们。这些人打仗是不行,但是人数不少,还可以壮壮声势,把他们带到北京城下去吓唬人也是不错的。而且北京城那么高大,让这帮人攻城的时候当炮灰也挺好。他们都是自己带了军粮的,又不用果兴阿养活,何乐而不为呢!

威妥玛找果兴阿要枪,果兴阿非常干脆的给了,而且特别的够意思。因为固安兵工厂施耐德步枪的存货不够,果兴阿直接缴了自己麾下两个团的械,完全不顾自己正在和央政府作战,把威妥玛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当然如果威妥玛知道为什么兵工厂的存货会不够,果兴阿又为什么会拿现役的枪械给他,他一定会在帝面前祈祷,让撒旦一道天雷劈了果兴阿。

施耐德式步枪在固安兵工厂已经停产大半年了,因为果兴阿非常看不他自己千辛万苦搞出来的施耐德步枪。在果兴阿的眼里,施耐德步枪是为了应急、省钱,搞出来的怪胎,百分百的残次品。虽然固安军的施耐德步枪从来没出过事,但是因为前世影视作品的影响,每次果兴阿只要看见士兵开枪,都会担心枪机会发生漏气的情况,害怕有士兵会因为枪械质量问题,被尾气灼瞎双眼。

所以在承德闲着没事的时候,果兴阿开始研究固安军的新式步枪计划。ak绝对是最好的,但是兵工厂现在别说生产ak,连自动步枪巨大的弹药消耗都绝对承受不了,再好的枪没有弹药也是白搭。半自动步枪,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根本无法马,所以果兴阿最后选择了栓动步枪。最好的栓动步枪自然是*k,但是这宝贝枪管较短,满足不了固安军的实际战斗需要。思来想去,果兴阿觉得还是国人自己改进过的正式步枪,更符合固安军的实际情况,也更适合东方人的体形。不过因为太喜欢*k,果兴阿还是把98k的下弯式的拉机柄等元素,也揉到了他的新枪里。他的新枪以正式步枪为模板,同时吸收了98k的优点,让他自己觉得非常满意。不过他画好了图纸,计算好了料表,发给兵工厂之后,兵工厂给他的答复却是做不了。

果兴阿自己可以想一出是一出,但是兵工厂的实际情况无法回避。首先兵工厂虽然能够生产无烟*,但是因为之前需用的地方不多,所以一直没有扩大生产规模,现在果兴阿要全军换装无烟*械,兵工厂根本供应不了足够的弹药。其次虽然兵工厂已经能够按照果兴阿的图纸生产精密零件,但是旋转后拉枪机式枪械这种东西,兵工厂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经验,果兴阿一下子搞这么复杂,兵工厂完全做不出来。

了解到了兵工厂的实际情况以后,果兴阿只能大踏步的后退,按照历史的规律,在记忆了找出了施耐德的下一代步枪。果兴阿别的不懂,但是武器可是他的强项,脑海里一搜索,找出了好几种方案。

第一个被排除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内战时,大显神威的斯班瑟七连发步枪。这玩意儿在枪械发展几乎走进了死胡同,而且只能打小口径子弹,威力小不说,装弹也特别繁琐。因为枪体短小,还几乎不能拼刺刀,完全不符合实际需要。第二种是亨利-温彻斯特十三连发,这玩意儿和斯班瑟七连发步枪,几乎是一回事,而且造价更高,打猎还行,战场根本不合适。再有是伯丹步枪,这东西可靠性很好,结构也较简单,但是真心不适合国人。伯丹步枪与老毛子的大部分东西一样,质量很皮实,但是用起来很费劲,也是传说的“脚蹬式”步枪,果兴阿可不想自找麻烦。

美国还有个雷明顿1867,枪是好枪,历史李鸿章还大力仿造过。但是雷明顿是不走寻常路,别人都是后拉栓动,他偏偏是滚动闭锁式,子弹也是很膈应人的边缘式底火。兵工厂的技术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做什么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雷明顿不能提供任何有意义的经验,所以也被果兴阿放弃了。

英国还有个马蒂尼-亨利步枪,采用的是下降闭锁式。这把名枪陪着大英帝国打了小半个世纪,战功赫赫,但是也有和雷明顿一样的问题,有点非主流的意思。而且这枪口径大,后坐力太猛,像国的南方人的体形都用不了。虽然果兴阿麾下多是粗胳膊大腿的北方大汉,但是把自己肩膀弄得生疼,也是犯不。

然后还有哈乞开司步枪,这枪据说不错,但是属于稀有古董,前世果兴阿根本是听说过,根本没弄到过它的相关资料。好是好,但果兴阿知道个名,再好也做不出来。而且这玩意儿会这么稀少,也充分说明了,它并不实用。

剩下的最后两个选项,一个是毛瑟1871,一个是夏塞波步枪。夏塞波步枪无疑是外观最漂亮,性能最好的,而且有了固安军的定装弹药,性能还会有所提升。但是出于某种潜意识里的个人喜好,果兴阿更倾向于毛瑟。

毛瑟步枪最早定型的67式和69式,都有较大设计缺陷,1871型不过是较稳定的一型,也不是完美的。仅性能来说,在和它同时代的步枪里,并不算佳作,样子也不怎么好看。但是果兴阿出于国人对毛瑟的钟情,还是更偏爱毛瑟一些。

最后实在下不了决心的果兴阿,把毛瑟和夏塞波的图纸和料表,都发回了兵工厂,想让兵工厂看看到底能做出那个来。兵工厂研究实验之后的结果,却给了果兴阿一个意外之喜,三种图纸他们那种也没做出来,但是他们搞了个混合体出来。再做了一定的适应性改动之后,枪体主要是用的夏塞波,枪机却用了果兴阿最偏爱的*k,子弹用的是毛瑟1871的*子弹。

做出来的新型步枪,全长一百三十点五厘米,枪管长度七十九点五厘米,重约四点六千克,口径十一毫米,初速四百二十米/秒,有效射程八百米。因为使用了毛瑟步枪子弹,威力十足,也没有了弹头变形的问题。同时完美继承了毛瑟枪机的特点,不但有*k下弯式的拉机柄等元素,枪机性能也十分优异。前推拉机柄关闭弹膛时击针即处于待击状态,机头安装有抽壳钩,枪机关闭弹膛时,抽壳钩能自动抱住弹壳底缘。枪机与机匣采用螺旋面配合,在枪机开锁过程有了预抽壳动作,可靠性很强。设置有手动保险,操作安全性高。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果兴阿也没废话了,当即决定量产,全面换装全军。之所以换装这个并不完美的枪械,一是为了让兵工厂练练手,积累下宝贵的经验。二是因为果兴阿看见施耐德担心士兵的眼睛,他实在忍不了了。

不过兵工厂开始量产自家全新的“正一式”步枪时,英国人的订单还没生产完。不过果兴阿也有办法,兵工厂虽然停产了施耐德,但是他手里有啊!等新枪生产出来了,果兴阿把部队换装下来的旧枪给英国佬是了。

果兴阿可不是个良心卖家,他完全学习了北方强邻的风格,自己用的武器都是“人版”的,出口时变成了“猴版”的。虽然果兴阿没在武器设计和质量做手脚,但是他也要抽条的。他卖给英国人的枪和图纸,都与固安军使用的别无二致,但是子弹他藏私了。固安军使用的都是冲压弹壳的金属定装弹药,但他卖给英国人的都是亚麻布卷制弹药。至于英国人使用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弹药问题导致漏气,不是果兴阿该考虑的了。

果兴阿当初卖枪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自己新枪换代的打算。这次全面换装之后,他手里的施耐德还有剩余,他也没准备留起来当纪念,而是要卖给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他将来到了东北,粮食还得现种,工业还得发展,当然得指望卖军火赚钱。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俩军火控,国际出名的买家,与其让他们被洋鬼子忽悠,还不如便宜自己。这批施耐德是打开局面的先行者,加特林机枪、阿姆斯特朗炮之类的,果兴阿是都准备卖的,当然前提得是果兴阿自己装备了98k和马克沁之后。

兵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了大半年,换装的枪已经生产出来了,暂时还没换装,是因为还在做最后的调试。果兴阿趴在通州迟迟没动,是在等这批枪,他要试试这批枪的实战效果。

威妥玛的感动还有一点多余,果兴阿虽然下了自己两个团的枪,但这两个团可不是主力团,一个是炮兵团,一个是辎重团。这两个团能用枪的时候极少,虽然每人都背着一杆,其实完全是摆设,果兴阿才不会不顾自己的安危呢!

果兴阿在通州等到了十月十五日,新枪终于到了。全军换装了之后,负责运输枪支的喜寿,还给果兴阿带来了阿克敦的口信,胜保的大军到了。果兴阿刚想骂阿克敦延误军情,喜寿做出了解释,胜保都到了四五天了,一直趴在固安军防线外二十里一动不动,阿克敦是实在想不明白,才给果兴阿报的信。

第三百六十九章 得胜保者失天下

因为威妥玛的搅局,奕欣以两宫名义申斥的谕耽搁了下来,一直也没有下发,不过永清的胜保却又向朝廷报功了。 虽然胜保的第一份奏折太扯,但这第二份报功奏折,还是让两宫太后、奕欣和满朝武有点相信他了,因为它很真实。胜保这次拿出了实际的战果,他收复了永清县城,更斩首七百,缴获刀枪旗仗无算。

为了证明自己的功绩,胜保的奏折里,拉来出了永清知县王子语当陪衬。胜保洋洋得意的介绍了他是如何大破阿克敦所部,阿克敦又是如何率部狼狈逃窜,充分说明了他终于高清了敌人是谁。之后又描述了他的部下们是怎样经过多日血战收复永清,从残暴的固安军手里,夺回了永清县城,救回了已经沦敌失节的王知县。奏折的结尾,还有刚刚反正的知县王子语的签名。一切都很圆满,证据也很充分,两宫太后、奕欣和武大臣们,这次还真开始有点希望了。万一胜保这次真的实心用事了,固安军留守的阿克敦所部又真的很菜呢!所以奕欣撕毁了已经写了一半的申斥胜保的谕,转而准备拟写嘉奖胜保的谕。

不过京里也没乐呵两天,在胜保报功的第三天,一封信从宝坻送进了京里,然后整个大清的御史言官集团炸了。言官们气愤异常,也不管朝廷现在是不是得倚仗胜保了,十七名言官联名奏弹劾胜保。这次的罪名可不是“讳败为胜、虚言冒功”这种小事情了,他们弹劾胜保“袭杀友军,杀良冒功、为祸民间,栽赃嫁祸”。这一切的原因是那封信,写信的正是刚刚给胜保作证的“污点官员”王子语,他已经从永清逃到了宝坻。王知县也是受了大委屈,所以逃到宝坻之后,他刺血为书,给他在朝廷里当言官的同科好友写了一封陈情信,求他帮他转奏朝廷。

王知县的血书公布之后,真的是朝野皆惊,如果王知县说的是真的,胜保可太王八蛋了。据王知县介绍,固安军虽然进入了永清和武清境内,但只是在乡野修筑野战工事布防,并未攻占两地的县城,所以永清和武清两座县城都还在朝廷的手里。煜反水之后,也只是直隶绿营的主力不再与固安军敌对,各地的府县其实并未受什么影响,大家都还是朝廷的忠臣。这个意思其实官员们都理解,肃顺、果兴阿与两宫、奕欣之间的斗争是神仙打架,与地方的小鬼无关。毕竟双方都打着大清正统的旗号,大家两不相帮,都当大清的忠臣好了。府县这一级的小官也是看个热闹,除非某方兵临城下,不然他们永远是两边都拥护。

固安军侵入永清境内,永清的王知县当然没有驱逐境内固安军的能力,但是他的县城里日子到也过得平静,他手下哪百十来个兵痞、几十个衙役,固安军根本懒得理他,不过平静的日子还是被胜保的到来给打乱了。胜保大军刚进入永清的时候,其实也挺平静,他们在距离固安军二三十里的地方呆着,没有任何的举动。王知县开始还以为只是多了个友好睦邻呢!但胜保可完全没有固安军友好,他们不敢对固安军方向做任何动作,对永清的百姓他们可什么都敢干。胜保大军入境永清三天,永清一半的乡民跑到了固安军那边,而且还出现了不少乡绅奉固安军为正统官军。至于没跑到固安军那边的另一半乡民,三成是往其他方向跑了,另外七成全被胜保所部给祸害死了。

胜保大军几乎把永清的乡下搞成了无人区,身为永清父母官的王知县自然不能不闻不问。仗着都是朝廷命官,王知县带着厚礼去求胜保了,希望胜保能够约束部下,不要再祸害百姓,给永清留条活路。王知县本以为胜保算拒绝,也最多是把他轰出来,哪成想胜保直接把他给抓了,还说他失身从贼,有污臣节。然后胜保大军便置对面的固安军于不顾,全师杀入了永清县城,几乎把永清给屠了。事后胜保得意洋洋的编了一个他收复永清的奏折,还让王知县签字署名。

看了内容之后王知县差点没气死,胜保所谓的收复永清,实际是把永清从王知县手里抢走了。而且永清冤枉的很,王知县是心向朝廷的,所以他没少支持胜保军资,永清也根本没对胜保设防。胜保的斩首七百,则全是王知县堂下的衙役和城内的精壮百姓。王知县最不能忍的是胜保诬蔑他归顺了固安军,他可真心是个忠臣,在距离固安不到五十里的地方坚守朝廷的旗帜,他容易嘛!王知县还等着朝廷的封赠褒奖呢!怎么能让胜保一句话给打成反贼。但是胜保有兵啊!刀架在脖子,王知县想不签也不行。

有了奏折之后,胜保开始在永清城里花天酒地的玩乐,把王知县给扔一边不管了。王知县得了自由,却已经无处可去,他的衙门被胜保给占了。永清城里也没法呆,胜保麾下的乱兵满大街的烧杀抢掠,王大人现在可是“叛臣”,被他一时“义愤”给宰了不划算了。

暂到城外谋生的王知县,在城外遇到了衙门里侥幸逃得性命的老仆人,然后王知县便知道了他家人的情况。他的八十老母被乱兵踢死了,三岁的小儿子给扔井里了,夫人和女儿则都被乱兵给抢走了,是不是被祸害死了,已经不得而知。王知县牙都快咬碎了,恨不得马去找胜保拼命,但他也知道去拼命除了一死,他什么也改变不了。所以这个很有智慧的读书人,二话不说跑了。又是化妆,又是潜行,终于让这个满心仇恨的人逃到了宝坻,把满心的悲愤都化作了一份斑驳的血书。王知县自问是忠心于朝廷的,他这样的忠臣受到了这样欺凌,他希望朝廷为他做主。至于永清那些无辜的百姓,他们的冤屈,只能借王大人的东风了。

王知县能逃出永清,完全是因为胜保大意了。在胜保的眼里王知县是个沦陷区边缘的芝麻官,而且他自己已经在承认降敌的奏折签字了,朝廷自然会处置他,根本不劳自己动手。他根本没想到王知县会跑,因为奏折已经奏,王知县这个时候跑是畏罪潜逃,更会坐实他的罪名。胜保哪里知道,王知县虽然混的不咋的,可人家也是两榜进士,京里也有能说的话的朋友。

两宫太后、奕欣和武大臣们,还没有消化这份信息量巨大的血书,更狠的来了。王知县进京了,大批的言官陪着他聚集到了午门外,开始嚎哭请愿,要求朝廷严惩胜保。这下可闹大了,别说满朝武,连京里的贩夫走卒都知道了这破事。

奕欣召集亲信密议了一夜,能出点好主意的祥被果兴阿抓走了,桂良等人吱吱唔唔的也没有主见,宝鋆到是想严惩胜保,可惜拿不出后续的方案。所以因为奕欣灵魂深处的懦弱,奕欣做出了一个无错误的决定——支撑胜保。被咸丰打压了十年,奕欣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六阿哥了,他变得谨小慎微,变得畏惧皇权。为了保住他来之不易的皇权,他必须打败果兴阿,他必须依靠那些骄横的武将们。所以他不敢处置胜保,他畏惧一旦失去胜保之后的局势。

奕欣定计之后,又和两宫半天商量了半天,朝廷终于有了结论,当然也是奕欣的那个结论。军机处明发谕批驳了十七名言官的参劾,而且把王知县给抓了起来。王子语是自己在胜保的奏折署了名的,现在是反口,他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所说的话,朝廷自然不会采信他的话。而胜保则有大批部下当证人,能够证明王知县降敌,所以朝廷相信胜保。至于永清城的惨状,则是无恶不作的固安军肆意祸害百姓的结果。朝廷最终的结论,王知县是一个叛臣,王知县在诬告胜保,胜保则是为国征战劳苦功高的统帅。

刑部给王知县定了一个“叛国投敌,诬陷功臣”的罪名,拟充军乌鲁木齐。已经很亏心了,奕欣和两宫当然同意了这个处罚,但是胜保不同意。胜保叫起了撞天屈,一连了三封奏折,声称要和王知县对质,其实只有一个意思,要朝廷处死王知县。两宫和奕欣都非常气愤胜保的跋扈,不过形势人强,已经到了这一步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王知县改判斩立决。

王知县出红差的时候,从大牢一直哭到了菜市口,一路是不停的喊冤,同时也为自己的家属和永清的百姓叫屈。不少下级官员都去给王知县送了行,沿途看热闹的百姓,也不那么兴高采烈了。王知县死的当天下午,茶馆里开了新书——“憨知县万言申民冤,王大人血溅菜市口”。厚道的说书人,忽略了王知县的家属,把王知县塑造成了一个为民请命的烈士。不止百姓们开始自发的悼念这个为民请命的好官,连旗人们也开始气愤朝廷偏袒胜保。

奕欣以为他只是为大局牺牲了一个王知县,却不知道他这样做会激起多大的波澜。王知县死的第二天,武清易帜。武清知县韩秉忠,听说邻居王子语血溅菜市口之后,当即找人做了固安军的八星捧日旗,高悬在了武清的城头。因为大清好没有自己的国旗,是城头有几面装饰性质的龙旗,所以韩知县的易帜,是挂八星捧日旗而已。但韩知县可不只是挂旗帜,他还亲入固安军军营,力邀毕云涛率部入城,维护武清太平。固安军进入武清县城的时候,找到了点人民子弟兵的感觉,不仅百姓们欢呼迎接,乡绅们还进献了大批的物资劳军。

本来很有古典武将精神的毕云涛,瞬间找到了兴武将的感觉。在城门口申明了固安军的军纪,而且向武清的父老做出了承诺,固安军所部有违反军纪之人,随亲亦斩。毕云涛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固安军的军法可是时紧时松,尤其是他的步兵一团,连屠城的事都干过,现在出来打仗,士兵们难免有点小动作。所以虽然毕云涛一再强调军纪,入城的第二天还是出事了。一个固安旗籍出身的排长,调戏了一个卖梨的小媳妇,情节不算严重,是摸了两把,但是大庭广众之下,性质有点恶劣。

毕云涛还满脑袋都是岳家军、杨家将呢,出了这么档子事,当即火冒三丈,一句“按阵亡算”要了排长的命。行刑队把人都毙了,毕云涛才想起来看看犯事的是谁,看见尸体之后,毕云涛趴地开始哭。这个排长在荒村时代是他的老部下,更给他当过亲兵,两人同吃同住了好一阵子,感情不是一般的深。毕云涛也是刚才在气头,没问清楚是谁,不然打几军棍意思意思算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毕云涛抱着尸体在大街嚎了好一会,把两人以往的峥嵘岁月好一顿追忆,哭得固安军好多老人都跟着落泪。武清的韩知县等人急忙过来解劝,同时又颂扬了毕云涛的执法如山。毕云涛虽然心疼,但是被架在爱民如子的位置下不来了,只能让把排长的尸体传阅各营,宣示了无论亲疏严格执法的决心。

武清的人民是欢乐了,但可有很多人不高兴。固安籍的旗人,可是不是一两个人,他们是一个军官群体,大部分人都沾亲带故。毕云涛为这么点小事杀固安籍旗人立威,他们怎么可能这么算了。虽然没有赛尚阿、丰升阿、慕顺这一等级的大人物出面,但也有十好几个固安籍的军官把毕云涛给告到了果兴阿面前,要果兴阿给固安籍旗人做主。果兴阿名义可是固安旗人的主人,部落小弟受了欺负,果兴阿这个酋长,必须出来说两句。

第三百七十章 人心向背(二更)

毕云涛这次可是犯了众怒,再严的军法也没有摸两下枪毙的,固安籍的一大批人开始在果兴阿面前给他配药。更有不少人翻出了毕云涛的黑历史,他可是有当二五仔的倾向的,果兴阿应该立即将他解职,然后选派承泰、希拉布、图哈、佟佳等批追随果兴阿多年的忠心部下接手步兵一团。

许久之前,皮润民等人向果兴阿指出过,固安军内部有许多小团体,希望果兴阿要高度重视。果兴阿虽然也关注过,但是总觉得大家来源不同,有些亲疏关系是很正常的,并没有当回事,这次可是见识了这些小团体的厉害了。固安籍的军官们虽然很有政治觉悟的没搞联名书这种事傻事,但是围攻毕云涛的节奏可是一点也不乱,而且不仅要搞掉毕云涛,还要夺取步兵一团的大权。他们推荐的虽然都是果兴阿的亲信,但这些人可都是固安籍出身,像曹梦、李枝等人从来没有人提过。

赛尚阿、显德等旗人大佬,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支持的意思很明显。他们不考虑毕云涛这次做的对不对,他们考虑的是固安籍军官能抓多少权在手里。步兵一团可是老资格的王牌部队,还是抓在自己人手里妥当。果兴阿是固安旗人的老大,但是小弟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即便是丰升阿、阿克敦这些和毕云涛十分亲厚的人,这次也都没有为毕云涛说话,他们一语不发的选择了立。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一堆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俩人能保持立,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三人便能成虎,何况这次围攻毕云涛的是一群人,一直不表态的果兴阿也起了某些心思。毕云涛的政治立场一直很坚决,但是他的选择是朝廷,果兴阿虽然面大度,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万幸这个时候,皮润民为毕云涛说了一句话,“为政治军,首要平衡,不可使一家独大!”。正是因为这句话,果兴阿在被疲劳轰炸了两天之后做出了答复——杀得好!

“杀得好”这三个字果兴阿是早想好了的,他一直在犹疑的是要不要动毕云涛。现在不是外线作战,他们是在自己的领地里打仗,怎么还可以随意放肆。而且与奕欣之间的战斗,不仅是军事斗争,更是政治斗争,民心相背何其重要。所以毕云涛虽然有些过火,但争取民心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候杀人,搞的是形象工程,再为难也得搞。

果兴阿一定调子,多少还有些政治觉悟的固安籍军官们当时消停了下去,而且固安军各部全都召开了小圈子会议。小圈子会议没有什么需要商量的,是传达一个精神,大帅要搞军纪严打了,赶紧通知弟兄们收敛起来,不然小心小命不保。一时间固安军各部全都开始格外重视军纪,不仅是八大纪律,三项注意了,连对待老百姓的态度都特别的和蔼。新兵们都刚刚出百姓里面出来,自然感觉不错,老兵们可要偷偷摸摸的骂娘了。东西不让抢,小娘们儿不让碰,这日子可憋屈。不过果阎王的名号好罩得住,谁也不敢出来找死,固安军高速的完成了威武之师向明之师的转变。

对胜保那帮混蛋,再看看毕云涛的作为,韩秉忠和武清的百姓都有心给毕云涛立碑了,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毕云涛因为调戏妇女处死了亲如兄弟的八品武官的消息,一时间传遍了直隶大地。受过胜保欺负和一些可能会受胜保欺负的地方,开始主动的向固安军靠拢,朝廷和肃顺、果兴阿谁是正统他们已经管不着了,先弄死胜保这个王八蛋才是真格的。

安、雄县、霸州、安新这四个曾经被胜保祸害过的县,率先挂起了八星捧日旗,表示了自己对固安军的支持。其实这四个县的知县是不想再搀和的,胜保已经过境了,他们是安全的,犯不再来趟浑水。但是当地的百姓和乡绅们不干,他们不是家破人亡是妻女被祸害了,怎么可能不想找胜保报仇,连衙役和兵丁都是这个心思。四个知县大老爷要是不配合,他们做了知县另起炉灶,自己去投奔固安军了。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精神,四个知县只能挂起了八星捧日旗。

首节上一节286/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