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264节

皇后已经不能答话,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你天性懦弱,忠厚老实。有朕在,你不受气。朕要不在了,你是非受气不可。望你刚强着点,泼辣着点,太窝囊可不行。别忘了,‘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呀!”咸丰本想说说他们大婚的时候,皇后是如何怯懦,但又怕让她更伤心,终究是没提。

“臣妾记住了!”皇后努力的说了一句。

“懿贵妃是大阿哥的生母,将来是要和你并尊为太后的,她这个人心重手长,颇有计算,有什么事你可以与她商量。朕指定了肃顺等八人辅政,他们对朕是绝对忠心的,自然也会忠于你们。不过肃顺这个人太过跋扈,心底到是不坏的,遇事你们要尽力容让于他,如果他做的过火了,你们姐妹自可以太后的身份惩戒他!唯独朕没给你们安排好的是老六,奕欣被朕压制了十年,现在羽翼渐丰,不好对付,你们一定要当心。”皇后过于仁厚,咸丰不交代的仔细些是不行的。

“嗯,臣妾知道!”皇后呆呆的点了点头。

“还有,你是嫡母,懿贵妃是庶母,嫡庶有别,你不可自降了身份。懿贵妃是个极要强的人,你一定不能事事由着她,让她爬到你的头来!”咸丰的药劲有些过了,五脏六腑都疼了起来。

“不会的,不会的……”皇后一直摇着头,也不知是说懿贵妃不会对她不敬,还是她不会让懿贵妃做大。

“朕不管会不会,朕要她不能!”咸丰拿出了点决绝的气魄。

“这方金印,是乾隆爷留下来的。镌阳‘御赏’二字,乃朕心爱之物,作用与国宝相同,赐给你吧。朕也会给大阿哥留一方印信,交由懿贵妃代管。大阿哥亲政之前,便以此两方印信代行国宝。懿贵妃若有逾矩之处,你可凭此宝,以嫡位之尊,制裁于她!”

咸丰终归是担心皇后将来被懿贵妃欺负,所以早做了准备,只要皇后活着,懿贵妃永远只能听命于皇后。不过咸丰忘了一件事,懿贵妃不一定非得压住皇后,她可以忽悠皇后。皇后却没想这么多,跪受了这两样东西之后,她念起夫妻间的恩情,只是愈发悲痛了。咸丰安慰了皇后一阵,便让她跪安了,他还要见另外一个女人。

第三百三十章 父爱(二更)

懿贵妃刚刚想跟着皇后一起来,被挡了驾之后,除了心恼怒,也知道咸丰必然是有大动作。 所以她进到东暖阁的时候,走的小心翼翼,一直在偷偷的打量着坐在床的咸丰。用了吗啡之后,咸丰已经大好了,懿贵妃也猜不出,咸丰到底有什么安排。

“臣妾给皇请安,恭喜皇圣体康健!” 懿贵妃轻轻的跪在了床前的拜垫。

“杏儿,朕要与你永别了!”有伉俪情深的皇后和美艳动人的丽妃挡在前面,懿贵妃并不算咸丰的宠妃。但既是夫妻,岂会没有感情,咸丰还是亲切的叫起了懿贵妃的乳名。而且是把杏贞二字,叫成了亲昵的杏儿。

“皇用药之后,已是龙体大好了,切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懿贵妃也和前两人一样,也认为咸丰见好了。

没办法的咸丰,只能把回光返照之类的话,又说了一遍。咸丰已经有点烦了,他很想发一道公告,告诉所有人,老子其实没好,老子要死了!

咸丰的一番话,好似利刃刺进了懿贵妃的胸膛,恩爱、怨恨、委屈、凄凉、可悲、可怕,一齐涌了她的心头。她再也无法控制了,趴到床,放声大哭。咸丰鼻子一酸,也流下了眼泪,而且咸丰还想起了丽妃,想起了那些曾经带给他欢愉的女人们。在圆明园,在民间雅舍,咸丰是多么风流快活呀!他有些后悔当这个皇帝,他是被这个皇位逼了绝路。

“身后大计朕已有安排,不过世事无常总有变化,朕的安排也难保没有疏漏。你是个要强的性子,论权谋手段皇后远不及你,以后靠你辅佐她了。人之将死,其言亦善,鸟之将亡,其鸣亦哀。看在多年恩爱的分,朕大行之后,请你一定要尊重皇后,切不可争权谋势,自取其乱,你们一定要相互扶持。朕不想对你说重话,当朕求你了!”哭了一会,咸丰越发的难受,急忙收住了泪水,开始交代懿贵妃。

“皇放心,臣妾记下了。我一定尊重皇后,决不敢擅职越权。”懿贵妃心里多少有些不满,但嘴还是痛快的答应了。

“这好,这好。”咸丰满意地点点头。又从枕头底下取出一方玉印,镌刻着阳“同道堂”三个字,递到懿贵妃面前让她看了看。

“这是朕留给大阿哥的,将来由你代大阿哥掌管。“同道堂”啊!望你和皇后同心同德,帮着皇后把祖宗留下的这个家看好吧!”咸丰较了解懿贵妃的性格,一直是好言抚慰,甚至用了央求的口吻,懿贵妃正好吃这一套。如果是强压,怕是不会立时跳起来,将来也必生祸患。懿贵妃是这种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可惜咸丰忘了把这件小事告诉肃顺。

“臣妾遵旨!”懿贵妃恭顺的把玉印奉还给了咸丰。

“还有这个,你看下!”咸丰又拿出了两道谕旨,递给了懿贵妃。

懿贵妃看过之后,只觉得一直以风流示人的咸丰,变得有些高深莫测。因为这两道内容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谕旨,其蕴含着一场阴谋。第一道是说某人劳苦功高,所以加封兵部尚书并入职军机,让其成为堂宰辅之一,而且要依照乾隆朝福康安的成例,晋封他为郡王。福康安的郡王是死后追封的,还是大清开国以来的唯一的一人,而且还闹出了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谣言。这个人却是活着要封郡王,而且还有宰相的高位。而第二道旨意却是完全相反的,直斥此人包藏祸心,狂悖犯,罪该万死,立即革除一切官爵,还要赐死。

“皇后宅心仁厚,没有杀伐决断的魄力,所以朕把这两道旨意留给你。一剿一抚,你临机自决吧!希望你永远用不到这两道谕旨!”咸丰深情的看着懿贵妃,有点好自为之的意思。

“臣妾明白了!”懿贵妃点了点头,郑重的答应了咸丰。

咸丰又把丽妃母女托付给了懿贵妃,二人又叙了一会情分,谈了谈他们的儿子,懿贵妃才跪安离开。咸丰一个人躺在了床,病痛开始一点点的归来,让他的思绪也陷入了痛苦之。他穷尽了自己的心力,却不知,他的安排能不能保证儿子将来的安泰。咸丰为了儿子的江山稳固,为了儿子将来能够顺利亲政,可是把一辈子的英明神武都用在了身后的安排。

咸丰的安排,吸取了历朝历代的各种经验教训,把能威胁到他儿子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了。大清立国的时候,出现过两位幼主,便是顺治和康熙父子。两位幼主分别选择了两种辅政方式,顺治为亲王辅政,康熙是顾命大臣,不过结果却都不如人意。

顺治朝的多尔衮搞掉了和他并列的济尔哈朗,又解决了有威胁的豪格,成了他一家独大的局面。近支亲王辅政的弊病暴露无疑,多尔衮当政的七年间,要他篡位的呼声此起彼伏,连后世也不乏为其叫屈之人。而且算多尔衮没有篡位,顺治也被他挤兑的够呛,多尔衮名义差点没成了顺治的后爹。所以咸丰绝对不会选亦誴等近枝宗室亲王辅政,当然咸丰的头号政敌奕欣更没有机会。

康熙朝的四大臣辅政也不完美,前期分属不同派系的四个人掐来掐去,差点便宜了外人。后面索尼老病,遏必隆认怂,苏克萨哈被鳌拜干掉,又变成了鳌拜一人独大。虽然鳌拜是忠臣,但是对皇的威胁也太大了,逼得康熙很不地道了解决了鳌拜。所以咸丰虽然选择了顾命大臣,却一口气搞了八个出来。

第一,八个人基本都属于肃顺团体,外患紧迫的时候,他们不会内斗。第二,因为人数众多,不用担心出现索尼一病,顾命团队塌腰的情况。第三,虽然肃顺跋扈,但是他为人有问题,必须借助其他人才能成事,其他人又能力都不是特别强,不用担心一人独大。第四,这个团队因为没有近支宗室,所以先天不足,肯定会陷入和奕欣为代表的宗室势力的斗争,可以相互制衡。

还嫌不完美的咸丰,又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女人,以她们制衡奕欣和肃顺两方势力,保证君权控制在自己家人的手里。当然咸丰也不是没有顾虑,唐朝出过女皇帝,宋仁宗时有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元朝虽然没有太后临朝,但是皇后直接出来了好几回,明朝也有万历他妈李太后操控大局。所以咸丰留下了两个握有权柄的太后,两人遇事可以商量着来,皇后钮祜禄氏还可以压制有野心的懿贵妃。外廷又有顾命的八臣,以及贼心不死的奕欣,绝对能够杜绝女主临朝的事出现。

咸丰在承德虽然一再被奕欣逼迫,搞得他狼狈不堪,但是他已经给奕欣安排好了结局。对于奕欣势力的分化已经初步完成,威胁最大的胜保和他的军队已经被调走了,回銮已经没有了危险。将来顾命大臣和太后回銮之后,便可以像自己当年收拾奕欣一样,以大义的名分继续分化奕欣的势力,然后将奕欣再送回家闭门思过去。

咸丰的整个设计是一个稳固的三角,三方相互牵制,谁都难以威胁皇权。借以保证将来儿子能够顺利亲政,再次君临天下。虽然三方的奕欣势力会被干掉,但是只要奕欣不死,便是一柄利剑时刻挂在其他两方的头,依旧牵制着他们。咸丰也知道会有两方势力合流,不过他想的是自己的老婆和亲信们联手干掉奕欣。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老婆会和自己的敌人搅和到一起去,然后干掉了自己的亲信,彻底摧毁了他构建的政治格局。当然咸丰现在也没时间想这些了,他已经耗尽了最后的精力,仗着最后的一点药力,躺在床昏然睡去。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二日的晚,大清将来的政治格局已经敲定,但是大清最后一位握有实权的君王,一时还舍不得他的天下,舍不得他的如花美眷们。咸丰还是以一天五针吗啡的用量,顽强的活着,不过吗啡已经无力支撑他了。他再没有了恢复的时候,吗啡也不过是能缓解他的痛苦而已,咸丰又卧在了床再也动不了了。

果兴阿这边没有对咸丰的离世,做任何特别的准备,这场政治盛宴他不准备参加了。有些事是必然的,肃顺的性格和懿贵妃的性格注定不能共事,他们一定会陷入你死我活的争斗。一切都证明肃顺的失败不可避免,果兴阿能做的只是以自己的实力,保全肃顺的性命。果兴阿要去建设国家,所以他只等着咸丰咽气,哭一鼻子之后,他要尽快去遥远的东北老家。果兴阿不想掺合双方的政治斗争,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政变发生之后,他会安排人把肃顺这个嚣张的老大哥,弄到他的地盘去。他对于咸丰离世之后的准备,也仅此而已。

不过有些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咸丰还在坚持着的七月十六日傍晚,懿贵妃和皇后把果兴阿给招进了宫来。意思倒也简单,她们担心步军统领衙门的人里,有奕欣的人。一旦发生意外,或者说在咸丰咽气的当口,出来个什么人,带兵宣称兄终弟及,她们可没法应对。懿贵妃出于对果兴阿的绝对信任,说动了皇后,要求果兴阿也调兵进入行宫,保证内廷的安全。或者说她们想通过果兴阿的大军,保证大阿哥能够顺利登基。

果兴阿当然没问题,不过调兵之前,果兴阿需要咸丰的圣旨授权。果兴阿可是曾经和咸丰动过手的人,现在咸丰随时驾崩,果兴阿带兵进行宫可是有嫌疑的,所以果兴阿必须有咸丰的圣旨。咸丰之前也表示过对于调果兴阿入宫的同意,但是谁也没想到,在烟波致爽殿却出了个打乱一切的意外。

第三百三十一章 托孤

果兴阿随着皇后和懿贵妃到了烟波致爽殿的侧门,便觉得情况不对,大殿里灯火通明,武百官按班次整齐的跪在院子里。东暖阁的外间屋的窗户,映着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刘如意和陈胜快步的进进出出,也不知两人在忙些什么。宫里规矩森严,没有旨意不得擅自走动,算是皇后、懿贵妃和果兴阿这样的大人物,也不能随着心情到处瞎晃荡,只能带着一脑袋的问号,先进了东暖阁在说。

外间屋子里,站在首的是道光的胞弟,老五爷惠亲王绵愉,然后是五爷惇亲王亦誴、七爷醇郡王奕譞、六额驸景寿、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然后便是肃顺和四个军机大臣。至于六部堂官、九卿科道等武大员,以及品级低一些的官员,则是院子里跪着的那帮人。

都不用看这些人的脸色,但看在场的人物,果兴阿和懿贵妃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坚持了四天的咸丰,终于挺不住了,不论是多么不舍,他也要弃天下了。这么一大帮人都在这,是咸丰要正式的颁行遗命,册立皇太子了。

大清有圣君在朝不立太子的祖训,储君的册命都是以皇帝的亲笔遗诏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也是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如果较真的话,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根本没执行过。雍正的四个儿子,一个被废了,一个才四岁,一个天天给自己办葬礼,虽然雍正也秘密了一下,但是谁都知道是谁继位。嘉庆继位的时候乾隆还活着,也没啥秘密。道光和咸丰则都是先帝临终时直接了立为了皇太子,然后直接继位于灵前了。咸丰载淳一个儿子,更没有什么秘密了,但是规矩还是要执行,咸丰不到最后一刻还是不能颁布遗命的。

虽然用了吗啡,但是其实十六日午之后,咸丰又陷入了半昏迷,直到傍晚才缓醒过来,咸丰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所以马命令肃顺召集了武官员,也派了人去找果兴阿和皇后、懿贵妃,不过传旨的太监并没有找到这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当时在来烟波致爽殿的路。

皇后和懿贵妃进了里屋去找咸丰请旨,果兴阿则留在了外间屋,皇后已经把他领进来了,果兴阿觉得不好退出去。而且外面的人都跪着呢!他也不好出去鹤立鸡群,但跪着可是很累的,膝盖又疼,所以贪图舒服的果兴阿选择了站在殿内。他的身份和里屋的这些人起来差了一点,甚至殿门口跪着的几个都他地位高。可是屋里这些人,谁也不好意思让果兴阿去外面跪着去,然后因为一个抹不开面子的问题,果兴阿留在了殿内。只想着站着跪着舒服的果兴阿,也没想到,这个时候站他一个外臣在殿内意味着什么。

里屋的咸丰正仰着脸躺在床,大口大口地喘气。御医栾太、李德立、杨春等人,在床边伺候着,把丸散膏丹各种应急的药品以及吗啡,都准备在眼前,以防急有变。皇后和懿贵妃进来,咸丰也是点了点,并没有多余的表示,他需要积蓄精力。两人汇报了要果兴阿调兵的事宜,咸丰也点头表示同意,但没有下旨,也没有让两人离开。

咸丰咬着牙,活动了一下,看样子是想坐起来。皇后和懿贵妃忙把他轻轻地扶起来,周围用棉垫和枕头垒好了,让咸丰有个倚靠。咸丰坐稳了之后,便有闭目凝神想了一会,才左后他人生最后一次拟诏的准备。

“如意,叫肃顺他们进来!”

咸丰之前已经交代过刘如意要进来承旨的人选,不过病势沉重的咸丰交代的不是很细致,笼统的说成了肃顺等人。怕刘如意弄错了,咸丰还特意交代了不找谁,也是老五爷惠亲王绵愉、五爷惇亲王亦誴、七爷醇郡王奕譞三人。刘如意还和咸丰确认了一下,殿内除了三位亲王,其他人都宣进来,咸丰也觉得没问题。不过谁也没想到,殿内会多出来一个果兴阿。

刘如意出来的时候,看见果兴阿也愣了一下,原本的交代里没提过果兴阿。要不要叫果兴阿进去,他犯难了,他也吃不准果兴阿是不是咸丰新安排的。

“叫肃顺等人!”刘如意吃不准,所以重复了一遍咸丰的意思。

咸丰之前交代过肃顺,肃顺自然和其他人通过气,这个时候谁应该进去,大伙儿自己心里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刘如意想让这些人凭自觉。不过刘如意的话音一落,果兴阿只是茫然的抬头看了一下并没有动,到是七爷醇郡王奕譞跟着景寿要往里走。

果兴阿知道进去的应该是承接遗诏的人,也是托孤的顾命大臣,他才不想去趟这浑水,依旧是舒舒服服的站着。奕譞也知道能进去代表着什么,窝窝囊囊的六姐夫都能去,自己凭什么不能去。所以以选奕譞也不管有没有自己,跟着想往里走,想趁人不备混进去。

“七爷,万岁爷没叫您!”刘如意不知道有没有果兴阿,却知道没有奕譞。

首节上一节264/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