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104节

“你刚才在看谁?”慕顺三两步赶了去拦住了钟万信。

“呸!”钟万信的回答只是一口吐沫。

发现不对的果兴阿也走了过来,拦住了准备动粗的慕顺以及跑过来凑热闹的哈坦,保护住了钟万信可爱的脸蛋,然后也开始用眼光在俘虏堆里搜索了起来。不过看得眼睛都有些酸痛了,还是一无所获。这些俘虏都是一副憔悴的样子,个个都是士卒的服饰,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还有谁想回家,出来!只要指认了大官,有重赏,而且立即放你回家!”没办法的果兴阿只能期盼再有俘虏反正。

虽然也的确出来了不少想回家的人,但是他们指认出来的不过是一些旅帅、卒长之类,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果兴阿给了赏银,打发了他们之后,看着人堆开始犯难。慕顺绝对没有看错,钟万信肯定是在看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可是这会是个什么人呢?

“嘭!”丰升阿突然对着俘虏堆开了一枪。

“你干什么?”俘虏们一阵骚动,果兴阿也被吓了一跳。

丰升阿没回果兴阿的话,而是快步走到了钟万信的背后,几乎把脸贴在了钟万信的脸,从一个角度看向了俘虏群。

“那里!”丰升阿坚定的指向了几个人,几个士兵赶紧过去,把那几个人给圈了起来。

“你干嘛呢?”果兴阿再次问道。

“大人,您和我说过,人在最紧张的时候,肯定会看向自己最在乎的人,我刚才试试!”丰升阿解释道。

果兴阿恍然大悟,这办法还真是自己在一次闲聊的时候告诉丰升阿的,那次果兴阿说书一样给丰升阿讲了一个悬疑电影。既然找到了大概的目标人群,众人急忙押着钟万信赶过来辨认。

被圈出来的人有四五个,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都是一副俘虏兵的惨样。其一个显然是被炮弹炸晕了,基本处于半昏迷状态。除了昏迷的那个,几人都是一副轻蔑的神态看着众人,一脸的视死如归。

“是那个?”果兴阿看向了丰升阿,丰升阿则看向了钟万信。知道可能是自己眼神出卖了队友的钟万信,干脆把眼睛闭起来哭。

甄别一时又陷入了僵局,这些人都太年轻看着不像高级将领,但太平军少年勇将不少,谁也吃不准这些人里有没有刚提拔来的高干。果兴阿向丰升阿求计,丰升阿也没了办法。

“娘的,把人拉过来一个一个审,老子不信没人认识他。”搏日图暴躁了起来,抓了个驸马爷,他也认识到了跟着果兴阿的光明前途。

“嘴都硬着呢!”他的老伙计吉英提醒道。

“认不出杀,我看是不是都不怕死!”对于了钩的大鱼,搏日图急不可耐。

几个人相继的开始胡出主意,吵闹成一团,不过也都万变不离其宗,是折磨俘虏,逼他们出来指认。

“你们休要牵连他人,老子是你们要找的人,忠王裨将谭绍光。”一直半昏迷的年轻俘虏,强撑着坐了起来。

“兄弟,都是我害了你啊!”钟万信更是嚎啕大哭起来。

也不知是果兴阿命好,还是谭钟二人倒霉,这片神的战场巧合接二连三的发生了。按理说太平军大部突围,身为主将的二人几乎没有被俘的可能,但巧合这样怪的发生了。听闻后军遇伏,钟万信带着前军火急火燎的赶了回来,然后与突围的后军撞在了一起,导致败局一发不可收拾。已经无力扭转乾坤的二人与亲兵换了衣服,准备先突围再说。结果穿着显眼的将领服饰的亲兵都冲出去了,穿着普通士兵服饰的他俩却被堵在了谷里。一发炮弹刚好在身边爆炸,勇武的谭绍光当场被炸昏了过去。钟万信带着身负重伤的谭绍光左冲右突,最后还是落得个被俘的下场。来救援结果撞乱了自家队伍,换衣服结果人家不追将领,拼死决战又被炮弹炸晕,可以说谭钟二人一辈子的霉运都在今天爆发了。

“他是谭绍光!”果兴阿兴奋的问着钟万信,他对太平天国的将领有深刻印象的,也是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和谭绍光。石李陈自不必说,都是史书大书特书的人物,谭绍光则是因为一件猛事。谭绍光曾经凭借着冷热兵器混合的部队,打败过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哼!”钟万信不再言语。

“全军集结!立即开拔,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大本营!”果兴阿绝不能让到手的名将出任何的闪失。

“大人,战场还没……”显德觉得还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没收来。

“都不要了,一个字,跑!最快的速度跑回去!”果兴阿说完这句话,转身走。

清军抛弃了不愿投降的俘虏三百多人,然后全军开始狂奔,半天渡过了姑溪河,全力向自己的老家飞奔。两昼夜甩开了三股追来的太平军,果兴阿终于逃回了他的荒村大本营。而追击他的太平军却只能止步于丹阳,骑兵的速度优势步兵总是望尘莫及,算是有着无数大车的骑兵运输队,也一样不是两条腿杆能够追的。

第一百一十章 仗义

刚喝过腊八粥的天下共主咸丰皇帝心情很不美丽,南边的太平天国和两次进攻大沽口的英法夷人,都已经够让他头疼了,京城的旗人又跟着起哄。 昨天下午各统领衙门都来了奏报,驻京的八旗子弟们也为年下的钱粮闹了起来。没有钱粮不能热热闹闹过个好年的旗人们,一起去各统领衙门热闹了一回。咸丰不禁想起了肃顺的那句话“咱们旗人是混蛋多”,一群混蛋都只顾着自己的材米油盐,完全不能理解国事的艰难。

八旗制度作为大清朝特有的制度,既是皇帝陛下维系统治的根本,也是大清原始社会的落后残余。八旗以女真家族部落为原始单位,基本是家族管理下的奴隶制。佐领是最小的部落单位,原本也以一个女真贵族家族和其所有的奴隶们构成的。佐领是最小的奴隶主,需要向一层的大奴隶主效忠,而大奴隶主们则直接对皇帝效忠。进关之后进步了一些,奴隶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基本的运作模式并没有改变。

八旗的奴隶制虽然落后,但也保证了旗人对于皇帝的绝对忠诚,有清一代极少出现旗人叛乱的情况。既有明朝以来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关系,八旗制度也是同样功不可没。清初的各旗旗主的确拥有抗衡央的能力,但在康熙年间已经被剪除,统领、协领一类的官职也不再世袭。虽然还是留下了世袭的佐领,但是小奴隶主们仅仅数百人的单位,根本不足以对抗央。而且驻京八旗全部在皇帝的严密监控之下,驻防八旗也受着种种严厉的制约,家小亲眷、祖宗坟地全部是朝廷的人质,旗人只剩下绝对忠诚一条道路可走。虽然关外的驻防八旗在控制要松散一些,但是常年和狗熊、东北虎混日子的穷乡亲们,还指望着皇帝陛下的救济,更是没有造反的可能。即使手握重兵强悍如年羹尧、和琳、鳌拜,面对皇帝的权威也只能引颈戮。毕竟你有种反叛,你手下的人未必也这么有种,家小和祖宗坟地不能不顾啊!当然也可以不带你手下的旗人玩,但是你一个旗人带着汉人造反,这得多大的勇气啊!

虽然八旗的忠诚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咸丰手下的八旗将士除了忠诚已经啥也不剩了,康熙年间八旗军已经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了。。是这么一群绝对忠诚还啥本事也没有人,咸丰还不得不东挪西凑的养活着他们。首先八旗是皇帝的私人奴隶,找皇帝要饭天经地义。其次皇帝和旗人是个抱团取暖的关系,虽然喊了许多年的满汉一家,但是大家心里毕竟没底。面对才高智广人数众多的汉人,旗人们很心虚,他们已经是汉化了,但是汉人不拿他们当一家人怎么办。所以皇帝必须养活着几十万旗人给自己壮胆,佐领也必须团结在皇帝周围取暖。

咸丰正烦恼的时候,他最倚重的一满一汉,肃顺和杜翰带着满脸的笑容走进了养心殿。两人好像刚听了什么好笑的笑话,唇边和眼角的笑意非常的明显。

“有什么好消息吗?”二人施礼之后,咸丰不悦地问道。

“回主子,南边送来了捷报,江南大营生擒了发逆匪首洪秀全的长女婿钟万信!”杜翰躬身答道。

“哦!你二人因何发笑啊!”抓了洪秀全的女婿虽然可以振奋一下人心,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发逆过于荒唐了,明明是大女婿,册封的伪号居然是天二驸马,简直不可理喻。”肃顺颇为不恭敬的笑道。

“大女婿,二驸马……”咸丰也像果兴阿一样陷入了数学的死循环,咸丰苦闷的脸有了一丝笑容。

“江南大营进来多次奏捷,和春也算是实心用事了,这次是谁带兵出战的?”咸丰心里有种颇感安慰的感觉,和春还不算混蛋。

“回万岁,这次建功的还是果兴阿,捷报里说和春指挥果兴阿深入长毛后方二百余里,连克四县,袭破镇甸近二十余处,斩杀长毛军帅一人,师帅两人,旅帅等将佐近百人,斩首一万两千余。更是生擒洪秀全长女驸马,迫降伪忠王李秀成副将谭绍光。”杜翰将捷报的大体内容复述了一遍。

“近来和春十次奏报,有九次都是为这个果兴阿报功……”咸丰有些疑惑,和春近期的捷报基本都是果兴阿,好像整个江南大营只有果兴阿一个人一样,这实在是太过反常。

“圣明不过主子,和春收了果兴阿的厚礼。”肃顺很不客气的说了出来。

“和春欺君?”咸丰紧张了起来,皇帝能够获得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是奏折,如果大臣敢在奏折里公然欺君,那皇帝可危险了。

“回主子,这个事有些复杂,奴才派人去查过,待奴才细细为主子分说!”肃顺一副要参到一方大员的架势,一旁的杜翰满脸的不以为然。

“实情到底如何?”咸丰非常担心前线饰败为胜。

“所谓和春指挥云云不过是官场套话当不得真,实际情况是这果兴阿无令自动擅自出兵,而这果兴阿出兵的原因是他的大罪,按律应将他夺职下狱。”肃顺还是一脸愤恨的表情。

“果兴阿因何出兵?”咸丰莫名妙的被带进了这个小小佐领的故事里。

“回主子,奴才派人查过了,果兴阿目前下辖应有其自身世管佐领一个,关外驻防八旗佐领一个,蒙古八旗佐领一个,和春调派给他的绿营兵一百五十人,共计应有兵员六百人。算再给他加各佐领的余丁家奴,总数也最多不过七八百人。但果兴阿实际下属兵员已接近一千六百人,这还是他出兵之前的数字,如果算他这次的收获,估计人数还要有所增加。”肃顺真的从袖子里抽出了一份书念了起来。

“果兴阿怎么会多出了这么多的人马?”皇帝最在乎的是军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佐领也要防微杜渐。

“回主子,自其承袭其父的世职之后,数次出战都收获颇丰,除了送给和春及江南大营要员的贿赂外,他全部收进了自己的私账。这些钱粮他倒是没有贪墨,而是用这些钱粮在俘虏和饥民大肆招兵买马,对外则宣称是其招收的家奴,最多的一次他居然一次收了三百家奴。”肃顺的情报络也真不是盖的,果兴阿那点烂事他是一清二楚。

“私募兵马!”咸丰已经确认了果兴阿的第一条罪名。

“如果只是弄些土匪,找些饥民也还能糊弄过去,其在袭破“小南京”之战后,一次收编了长毛精锐二百余人。而且这次战后,他居然要把其逼降的长毛将领谭绍光收入帐下。”肃顺说的有理有据。

“招降纳叛!”咸丰又想好了第二条罪名。

首节上一节104/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