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第59节

“最高档,第四档。”

陈易把激光器调到第四档,瞄准,发射。

砰!轰!

光芒闪耀。

眼前的猪肉瞬息间炸开,散发出一片温热的气息。

猪肉背后的钢板,这也出现一片高温灼烧,熔融发红的痕迹。

“这样的杀伤力,还有多级调控的功能,对付犯罪分子完全足够。”

试验确定了激光枪的攻击参数。

陈易点击界面,选择读取激光枪的信息。

大量的信息在陈易脑海里浮现。

因为刚读取过激光功率的信息,对于激光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次不到二十分钟,陈易就把全部的信息,吸收理解完毕。

“顶级光学技术,高效的光源转换技术.

这恐怕只有造光刻机的企业才能造出来,而且造价至少千万。”

陈易皱了皱眉头,想了想:“半导体和光学的制造领域。

技术差一个层次,成本和造价就是天与地的差别。

如果更换次一等的技术,降低激光枪的精度,把激光枪的实际攻击功率和效率降一降。

这样普通制造显微镜的企业就能组装生产,造价也可以砍到2万以下。

而降低技术之后,激光枪的攻击和效率,大概还有原先的百分之89.

另外效率降低,激光发射产生的热量会偏高。

4挡攻击连射两发或者3挡攻击连射七发,激光枪就要冷却5分钟,避免高温过载.”

“这样的性能,对警方已经完全够用!”

“毕竟只是抓捕犯罪分子,不是上战场。”

“现实的枪械武器,这也是需要换弹夹。”

陈易心里计算一番,很干脆的决定,给这激光枪降一降标准。

这些警方的无人机订单,肯定是通过工业量产化。

不可能他自己一个个的手工生产。

不降低标准,千万的造价。

还要找光刻机企业进行生产,这根本就不现实。

“接下来,就是无人机的攻坚武器.”

确定激光枪的方案,陈易想了想,拿出笔记本写了两个名词。

【超声+激波.】

“或许,还可以加上这个。”

陈易沉吟片刻,又在激波后面添加微波二字,组成了一个等式。

超声+激波+微波=高温超声震荡刀!

超声震荡刀!

这是陈易一直想要试验,把自己的无人机,变成一把超级利刃的技术方案。

对于激波,陈易已经不陌生了。

无论是飞行器设计,气动布局的一系列关于激波的参数。

还是上一次在陆风海域抓捕白面贩卖员,控制无人机切割缆绳,而无人机毫发未损。

亦或者早在三十多年前,巴伦支海上空的手术刀。

老大哥的飞行员用27式战机的垂直尾翼,切割罗威P-3B战机的引擎。

导致P-3B战机引擎报废,差点儿当场坠毁,而自己只是尾翼轻微受损的事件。

无不证明了。

一旦飞行器突破音障,超越音速。

那么机身的前方,附着在机身表面的一层激波,具有强大的能量和切割能力。

这股能量,如果能巧妙的运用。

未尝不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无人机成为一柄攻坚的利刃。

根据这个思路。

陈易在激波的基础之上,融入超声波切割的想法。

现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超声波切割刀,可以轻松地切开一些坚硬的塑料和金属片。

如果能把激波和超声波切割融合起来,以激波作为无人机的“刀刃”。

再用超声波震荡,提升这把“刀刃”的威力。

一款可以切割穿透金属钢板,粉碎穿透混凝土,穿透各种物体障碍。

而自身几乎没什么受损的无人机,或许就能因此诞生。

如果再进一步。

通过微波加热,给这把“刀刃”加个超高温buff。

在超声震荡刀的基础,升级成为高温超声震荡刀。

那么,即便是高强度的钢铁。

在这款无人机面前,恐怕也跟豆腐的差别不大。

一旦成功,这样的无人机,绝对是地面装甲的噩梦。

“激波在超音速飞行时,会自然产生。

这样只需要改进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就能实现激波能量的集中。

超声波换能器,这也比较简单,核心无非就是压电陶瓷。

真正的难题,是微波加热模块。

我没有能够加热空气的激波发生器。

实验室和翼飞也没这玩意的生产设备。”

陈易眉头微微皱起。

微波发生器,这玩意挺常见的。

楼上楼下就有几台微波炉,把里面的发生器拆下来,这就能使用。

但这种微波炉发生器的频率,只对物体的水分子起作用。

对于空气分子或者离子起作用的发生器,市面上根本就找不到。

或许系统的调整升级,能够升级出相应的技术。

但实验室没有生产设备,有了技术也只能找厂家定制。

这一来二去,时间成本就上去了。

“震荡加热空气和离子的微波发生器”

“最牛逼应该就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使用的微波发生器吧?”

“我记得,这是给核聚变反应点火的东西。”

陈易想了想。

决定遇事不决就摇人。

按照他的保密等级,买一个二手淘汰下来的核聚变点火装置,这应该不难。

国内的EAST托卡马克装置,已经实现1.6亿摄氏度的千秒运行。

他买个二手货,要求不用这么高。

砍一半,砍一半,再砍一半,能有个2000万温度都满足了。

实在不行,砍多几次。

温度能有个几百万摄氏度,这也能接受。

想到这里,陈易没犹豫,拿出手机拨通了张教授的电话。

第61章 变态的核聚变点火器!

电话接通。

简单沟通几句。

因为跨专业也跨单位,张教授也没能给出回复,只能现在进行转告申请。

等了不到十分钟。

一个保密的电话打了过来。

“你好,是陈先生吗?”

“是。”

“根据张院士的申请,你这边需要一份托卡马克装置的微波发生器?”

“对。”

陈易大方地承认:“你们也知道。

我之前飞无人机时,遇到过白面贩卖员。

当时受限于没有武器,只能粗暴的使用音爆冲击,这感觉很不好。

现在也接了鹏海警方的一个无人机订单,订单要求设计一两款简单的武器。

但无人机的运载体量,现在的大多数武器都装备不上,超载了。

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设计一款适合小型无人机使用的武器。

现在有了完整的方案和数学模型,就差一个可以加热空气和离子的专业微波发生器进行试验。”

“.”

电话那边,突然间沉默了。

一两款简单的武器好家伙。

首节上一节59/2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