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第40节

陈易点点头,拿起笔一边补充公式的细节,一边讲解。

“我们都知道,涡轮发动机是通过叶片,对引擎的进气流进行压缩增压。

而冲压发动机,则是通过收缩性的冲压结构,对引擎的进气流进行压缩增压。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涡轮叶片,在特定的条件之下变成特殊的冲压结构,从而实现涡轮和冲压发动机的组合?”

“这不可能!”

“从来没听过还能这样!”

陈易的话刚说完,周围的一群专家就忍不住呼喊。

“没有什么不可能。

气动流体力学的流体连续性方程,NS方程,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全部的奥秘。”

陈易一脸平静的回答:“对于这些没有研究透,还有许多处于未知状态的领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

现在这个公式,就是流体连续性方程,NS方程的一个新的补充,一个新的奥秘。”

对陈易了解比较多的张教授,倒是没怀疑陈易的话。

看着陈易补充的公式细节,思考一会儿说道:“是说,通过特殊的气动布局和叶片结构。

当进气流到达3马赫的涡喷极限时。

涡轮叶片的结构就会自适应的调整变化,形成一种收缩内凹的冲压结构?

原先的涡喷发动机结构就变成冲压发动机结构?”

“对,但没有规定硬性要3马赫。

如果对叶片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

这个数值也可以由3马赫变成0.9马赫,强度足够的话,5马赫也行。”

陈易点点头。

0.9马赫,这是涡扇发动机的分界点,超过0.9马赫,涡喷结构的效率和性能就会超越涡扇。

3马赫,这是涡喷发动机的分界点。

超过这个分界点,超音速的进气不等到达燃烧室,在涡轮叶片就会因为过度压缩提前燃烧,导致发动机失速。

所以常规的涡喷发动机,速度极限就是3马赫。

超过3马赫,这就必须换成冲压发动机。

而5马赫,这又是亚燃冲压发动机跟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界限。

“这样的结构,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啊。”

一位对材料研究比较深的专家院士,心里估算一番之后,眉头不由皱起。

原先的冲压发动机,冲压结构是一堵铁片墙。

但现在却要换成一个个的铁片,再通过铁片之间的结构形成一堵墙,同时还要有墙的强度。

如此设计,不需要试验,只是想象就能明白,对材料的要求有多高。

“材料强度确实要提高一些。

不过因为这种结构不是全冲压结构,不是完全依靠结构硬抗。

而是通过叶片跟发动机的侧壁,存在的微小间隙形成的外涵道,还有中心内缩形成的压缩主涵道,两个涵道之间的压力维持结构的稳定。

这样材料强度,亚冲压提升百分之5到8,超燃冲压提升百分之10到15就能满足需求。”

陈易说着,没找到黑板,直接用笔在墙上写下一行行的参数和计算公式,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描述。

这世界上,除了那些海誓山盟,分手之后打雷天不敢出门的情话。

其他没有什么描述,能比数学公式更具有证明性和权威性。

“.”

旁边,看着陈易这一言不合就写公式的行为。

张教授跟其他的专家院士相视一眼,眼里都不由露出几分无奈和怀念。

这种感觉,好像年轻哪会儿,上大学时跟着导师学习的时候。

那时候,讲台上面的导师也是这样,一言不合就丢公式。

密密麻麻的公式,把他们这一群当时的小萌新,折磨的欲仙欲死,痛不欲生。

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

他们都已经混成专家教授,院士高工,成为国家科研领域新的顶梁柱。

还能重温一遍,当年这被导师公式支配的感觉。

一个多小时过去,陈易写完了。

两个小时过去,三个小时过去,五个小时过去

耗费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

通过这些公式,张教授等人终于理解了陈易描述的方案。

简单理解,这就像是一个可以自主适应风速的压缩扇叶。

如果吹到扇叶的风比较小,扇叶就会维持扇叶的结构,通过扇叶的旋转对吹过来的风进行压缩增压。

要是吹过的风太猛,扇叶就会在中心处裂开,形成一个内凹的收缩通道,借助收缩的通道结构,对吹过来的风进行压缩增压。

但扇叶要进行活动旋转。

扇叶跟周围的侧壁必须存在活动间隙。

在扇叶中心处裂开,形成压缩通道时,这个间隙就会形成一个外通道。

两个通道之间的压力平衡,再进一步维持压缩通道的结构平衡。

这就如同夹在两股气流中间的物体,只要两边的气流不失衡,处于中间的物体自然也是要多稳定有多稳定。

这其中扇叶的气动设计和结构设计,可以决定。

扇叶是在气流0.9马赫的时候裂开,还是在3马赫的时候裂开,或者在5马赫时裂开。

是设计一级扇叶,还是设计两级扇叶,三级扇叶,每片扇叶的裂开速度又各有什么不同。

这些不同的扇叶设计和对应的裂开速度,就是把涡扇、涡喷、亚冲压,超冲压等多种发动机性能特性组合在一起的关键点。

当然,这只是基础的原理。

要想在发动机内实现这样的结构,单单看陈易写满几十米墙壁的公式,就能明白其中的难处。

这原理到实现的难度,就像是告诉你。

你吹起一个气球,然后松开气球口,气球飞走了。

好了,你已经明白喷气产生推力的原理,请你自主设计一款超音速战机.

“好了,都别看了。”

张教授在陈易的公式海洋中挣脱开来,深呼一口气,对全部人说道。

“我们要先通知保密部门,把这些公式拍下来进行绝密保存。”

“这面墙壁呢?”

“推了,融了,做成玻璃,再敲碎深埋.”

张教授有些疲倦地揉了揉发胀的脑袋,转头对陈易竖起大拇指。

“小子好样的。”

“能让我们这群老家伙都回忆起学生时代,再次感受到被公式支配的恐惧,全世界估计就你一个人了。”

PS:求追读,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43章 三本证书

确定了涡喷+亚冲压+超燃冲压的实现方案。

接下来的时间,陈易都留在蓉飞基地。

带着一群专家院士,主导新型发动机的理论模型,还有数学模型的构建。

时间流逝。

转眼就是二十多天过去。

在陈易挂逼的带领之下,调动国内多台超算的资源,进行近百次超音速风洞的试验,再加上一群顶级专家院士的协助完善。

终于在第25天,涡喷+亚冲压+超燃冲压的新型发动机模型构建完成,在数学和理论层面通过了验证。

接下来,只需要按照理论模型的指导,设计制造出原型机。

再通过原型机,一步步的试验完善技术细节,改进设计的瑕疵,涡喷+亚冲压+超燃冲压的引擎就能进入量产实用阶段。

有了涡喷+亚冲压+超燃冲压的经验,下一步,就可以设计制造涡喷+亚冲压+超燃冲压+旋转爆震的四组合发动机。

实现大气层到太空,太空到大气层的新型两栖飞行器。

再进一步,增加涡扇的发动机特性,还能设计制造一款全天候,全空域,深入太空,地空星三位一体的超级战机。

当然,设计制造原型机,还有进一步试验完善的事情,陈易就不打算负责了。

他时刻谨记自己的原则。

为保证人类的科研潜力,任何一项公开的技术或者科技体系,他只会开一个头,提供基础的技术和理论。

至于技术后续的完善和突破,他都不去参与。

做文明科技的先驱者,不做文明的扼杀者。

“小陈,真不考虑留下来?

按照你的才华,我相信只要你留下来。

不用多久,你的成就就能超越我们全部人。

在科技领域,带领我们的国家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蓉飞基地的小道。

张教授拿着一个文件袋,看着旁边已经准备离开基地,回去鹏海的陈易,神情有些期盼的询问。

“不不不,先不说我有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哪怕真的在科技领域,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也不是靠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靠教授们这样千千万万的科研工作者。”

陈易很干脆的拒绝:“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习惯一个人的研究。

习惯一个人琢磨自己的兴趣爱好。

首节上一节40/2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