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 第5节

辰时三刻,牛车到了城郊的青檀书院,元宵一过,书院便复课了。

隔着院墙,也能听到里面传来的郎朗读书声。

门房禀了先生,便带着三人,提着束脩,进了书院。

迎接几人的是一位三十多岁,蓄着一缕山羊须的中年人,身材不高,有些瘦弱,长得倒是不错,身上还有这一股子浓浓的书卷味。

“这位是便是书院的小秦夫子!”门房介绍道,“夫子,他们是来送孩子进学的!”

卫允对着秦先生拱手一揖,朗声道:“稻香村卫允,见过先生!”

秦先生诧异的看着卫允,道:“稻香村?姓卫?莫非你们是卫秀才的家眷?”

卫允道:“回先生,您口中的卫秀才,正是先父!”

秦先生点了点头,目光在卫允的身上打转,道:“我与令尊曾有过几面之缘,他的才学我是知道的,中举于他而言,不是什么难事,哎!可惜了!”

提及卫父,小卫氏夫妻二人的脸上皆露出一抹悲意,卫秀才的文采其实很不错的,已然足够去考举人了,可惜后来家里头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

先是妻子徐氏过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和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卫允,为了操办妻子的后事和照顾年幼的子女,卫秀才错过了当年的秋闱。

然而好不容易等到了三年之后的秋闱,卫秀才自己却倒下了,这一病又是三年,终究还是没有熬过去。

小卫氏道:“先生,先父生前就想把允哥送入书院学习,可惜三年来先父一直卧床不起,也只能将此事押后,先父在世时一直将此事引以为憾。

临终之前,将此事托付于小妇人,小妇人便想着将允哥儿送入书院之中,以慰先父在天之灵,还望先生成全。”

秦先生捋着胡须,看着朴素的夫妻二人,还有略有些瘦小的卫允,叹道:“你倒是有心了!”

又对卫允道:“我虽与你父亲有旧,但却并不会因此徇私,你若是想要入书院的话,只能靠你自己!”

卫允不卑不亢的躬身拱手,道:“学生明白,请先生赐教!”

“这性子倒是沉稳,不错!”秦先生点了点头,道:“尔今岁几何?”

卫允:“回先生,学生今年十岁!”按照古人的算法,翻了年,卫允便算是十周岁,虚岁十一。

秦先生:“读过哪些书?”家里有一个秀才的老爹,还想要送来书院,自然是启蒙过了的。

卫允道:“读过论语,大学,中庸,还有部分左传的内容!”

这一下倒是轮到秦先生惊讶了:“哦?可是令尊所授?”略有些诧异的看着卫允。

卫允摇了摇头:“父亲只教过学生几篇论语便病倒了,后面的都是学生在闲暇之余自己读的,只读了个囫囵,不知其中真意!”

卫允的回道,秦先生倒是颇为满意,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也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心态还算不错。

接下来,秦先生便从这几本书中挑了几篇文章让卫允背诵,卫允一一倒背如流。

又从论语之中抽出一条,让卫允当场作文,半个时辰之后,这位小秦夫子看着卫允的文章,端正的字迹,整洁的试卷,点了点头,欣然收下了这个学生。

送上束脩,除了那些个腊肉干果之外,还有每年五两银子的费用,笔墨纸砚这些基本的东西还要卫允自备。

那可是五两银子,有些穷苦人家一年到头都挣不到五两银子,可见在这个时代,读书之贵,便将无数寒门子弟,拦在了门外。

不过这五两银子也包括了卫允在学院之中的吃住,书院之中有宿舍。

只是是否住在书院宿舍里头,全随学生自己的意思,卫允选择住在家里,不过二十多里的路程,正好用来锻炼身体。

晚上在家还能够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关键的是,近期卫允打算寻个什么法子帮家里开开源,增加一些收入。

不然的话,光凭着家里头的三十多亩田地,万一遇上个荒年灾年啥的,家里头说不得也会捉襟见肘。

毕竟日后卫允若是还想继续参加科举,那可不是区区三十亩地的产出能够供得起的。

交了束脩,家中也存银也算是见了底,只剩下五两,若是再买一些东西的话,就更少了。

不过家里的仓库存粮还有两千多斤,吃到今年秋收是不成问题的。

到时候等今年的新粮下来了,再把这些去年的陈粮卖掉,虽然不如新粮的价格高,但却胜在稳妥,就算是有个天灾什么的,也不至于猝不及防。

而且小卫氏还有一首不错的绣活,也能为家里带来不少的收入。

卫允所用的文房四宝之中,除了纸张是新买的之外,其余的都是用的卫秀才留下来的。

第二日卯时末刻,卫允就在小卫氏和丁健的殷切注视下,背着小书箱,踏上了前往书院的路,开始了他在这个世界的读书生涯。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过去了。

转眼就入了三月,冬去春来,天地之间也染上了一片片的翠绿,新芽抽枝,新草破土而出,天地之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卫允到书院念书也快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的时间,卫允对于这个世界也愈发的了解。

心中也有了第一桶金的来源,豆芽!

现在市面上虽然也有少量的豆芽在流通,但不论是品相还是口感都有些差强人意。

和卫允前世所吃过的那些豆芽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最关键的是,培育豆芽的技术极为简单,只是有些讲究罢了。

为了说服自家姐姐和姐夫,卫允选择了亲自动手,在休沐的两天时间里,用木盆加纱布发出来了一大盆黄豆芽。

摘头去尾洗净之后,有少许油清炒了一盘豆芽,一家人试吃之后,发现果真如卫允所说的那样,口感脆爽清甜,远超市面上的豆芽。

第二日,丁健出门去侍弄田地,卫允和清漓便带着昨日卫允发好的豆芽,去了扬州城。

二人先是去了一家叫做醉仙居的酒楼,姐弟二人的穿着虽然朴素,但却干净整洁,也没有补丁。

小二很是热情将二人迎了进去。

“二位要吃点什么?”

卫允朝着小二哥拱了拱手,道:“小二哥,我们并不是来吃东西的!而是家中种了一些鲜嫩的菜蔬,想要找个卖家,不知小二哥能够帮我们引荐一下贵店的掌柜?”

看卫允一派彬彬有礼的样子,小二的脸上露出一个为难的表情,看了看四周,把卫允拉到一旁,小声的说道:“不瞒小哥,这儿是你找我们掌柜的没用,我们酒楼的采买并不是我们掌柜的负责的!而且我们酒楼一般都有专门的进货渠道!你们怕是………”

卫允眼睛一转,就想明白了,这么大的一间酒楼,采买的任务自然有专人负责了,掌柜的就相当于后世的店长,只要统筹好这些事物就行了。

卫允从怀里掏出五枚铜钱,塞到小二的手里,“小二哥,不然你帮我们引荐一下贵酒楼的采买管事或是大厨如何?”

接着又凑到小二的耳旁,踮着脚尖,用只有两人听得到的声音说道:“若是事成,时候另有重谢!”

“麻烦小二哥了!”

小二眼睛一转,嘴角一咧,露出一口大白牙,“好,这事儿我帮你问问,不过成与不成,我可不敢打包票,小郎君在这儿稍等一下!”

现在还是早上,酒楼虽然开了门,但生意却并不是很多,做餐饮的,客流量主要还是在午饭和晚饭。

一般早饭大家要么是自己在家里做的,要么就是在街面上吃些包子馒头煎饼什么的对付一下。

不多时,小二带着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出来。

“鄙人姓黄,是醉仙居厨房的管事,不知这位娘子和小郎君不知该如何称呼啊?”

清漓欠身一礼:“黄管事唤我卫娘子便可!”

卫允拱手一揖:“学生卫允,见过黄管事!”

黄胖子看着卫允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心里一惊:“卫小郎君读过书?”

卫允道:“读过几天,如今在青檀书院进修!”

嘶!

“青檀书院?”黄管事这一下是真的惊到了,一部分是因为青檀书院,一部分是因为卫允的年龄。

青檀书院在扬州城可谓是大名鼎鼎,收徒也颇为严苛,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去的。

而且青檀书院的院长,原先乃是京城之中的大官,听说就连知府大人对他礼敬有加,不敢怠慢。

这些东西黄管事还是从酒楼东家哪里知道的。

黄胖子笑得越发灿烂,脸上的皮肉都挤到了一块:“小郎君原来是青檀书院的高足,失敬失敬!不知小郎君要和鄙人做什么生意啊!”

称呼已经从某家变成了鄙人,可见黄胖子的态度转变之快。

青檀书院的名头确实不错!

卫允把背篓放到身前,取出一把豆芽,递了过去。

“如意菜!”语气之中,略微透着些许的惊讶,黄胖子接过豆芽,仔细的翻看了一下。

才道:“小郎君家这如意菜的品相比起如今市面上的要好得多,只是不知口感如何?”

卫允轻轻一笑,道:“黄管事既然心存疑虑,不妨先试一试这如意菜的口感!”

“对了,黄掌柜,不妨用少许油盐清炒,口感或许更佳!”

卫允想起这个时候豆芽的主要吃法是焯水之后凉拌食用。

几人行至后院,大厨按着卫允所说的将豆芽清炒,只放了少许的油盐。

大厨和黄胖子各自都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试了一下。

“嗯!不错不错,口感脆爽清甜,甚是美妙!”

几个帮厨也都试了,纷纷点头,表示比起市面上的如意菜要爽口细嫩的多。

“嘿嘿嘿!小郎君不知打算将这如意菜定价几何啊?”黄胖子眯着眼睛,仅剩的那一条缝里头,绽放出精明的微光。

第 007章 水煮鱼片,商定合作

卫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黄管事,不知后厨可有新鲜活鱼?”

黄管事看向大厨,大厨点了点头。

卫允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伸出五根手指:“十文一斤!”

黄胖子露出为难之色:“市面上的如意菜一斤不过才五文,小郎君你这一下子就翻了一倍,不是为难老哥我吗!”

卫允摇了摇头,“物依稀为贵,况且如今市面上的那些如意菜,如何能与我家的相比,黄管事是个明白人,但我也不蠢,还有,若是黄掌柜愿意的话,我二姐可以再教你们一道特别的菜肴!”

看着卫允坚定的神情,黄管事脑中灵光一闪:“莫非是鱼?”江南水网纵横,鱼自然要比牛羊常见的多,是故食鱼多过食牛羊肉。

“不错!黄管事若是不能决定的话,不妨去问问掌柜的!”

“这个······”黄管事低头,“好,我去请示一下掌柜的,劳烦小郎君和卫娘子此稍等片刻!”

说罢,黄管事便拖着肥胖的身子,出了后厨。

“允哥儿!十文是不是太贵了,上好的五花肉才卖十五文呢!”小卫氏扯了扯卫允的衣摆,神色有些局促。

卫允一笑置之,轻声道:“姐姐无须担心,我心里有数。”

听到卫允的保证,小卫氏的局促便消失了,她本就颇为聪慧,知书识礼,也算是经历过不少风浪,见过不少世面的人了。

连通判盛府都尚且不惧,更何况区区一个酒楼的管事,先前的局促不过是担心卫允定价太高,他们的豆芽卖不出去罢了。

一盏茶的功夫后,黄胖子带着掌柜的回来了。

掌柜的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模样,蓄着这个时代流行的山羊须,皮肤白净,负着双手,明亮的眼睛里头写满了精明。

“掌柜的,这是卫小郎君,这是卫娘子!”黄胖子又给卫允两人介绍:“这是我们掌柜的,姓李!”

卫允和卫娘子朝着李掌柜见了个礼。

“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么菜,能够让小郎君有如此自信,若是这菜能让我满意的话,那你们的如意菜,我们便以一斤十文的价格和你们签订契书!”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精米不过才十文一斤,糙米八文,陈米的价格不过六文,一斤菜蔬价格顶多不过两三文罢了,便宜的甚至一文的都有。

市面上流通的如意菜也不过是五文一斤,而且数量极少,品相也远远不如卫允带来的这些。

首节上一节5/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