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 第132节

这就迟疑不得了,毕竟救人如救火,等到京城下了命令,段延庆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看着那密书,杨兴面色变化。

经略安抚使是沿边大将,统管军民,作为镇守边境的最高长官,他心动了。

一来这种卑辞告求,很涨大宋的颜面,为藩国拨乱反正,也是上国之任,名正言顺。

二来大理乱了,对于大宋确实有影响。

且不说大理马和矿产之类的物资交易,大理国有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辖地其实不小,远在交趾之上,如果换了一个不信佛的君王,励精图治,就可能对大宋产生威胁。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理国现在的版图在唐朝时是南诏,数次与大唐的军队交锋,都取得了胜利,里面虽然没有女娲后人,却也不容小觑。

谁又能保证,那叛臣杨义贞上位后,不会一改国内风气,整合百族,成为又一个南诏?

其三嘛,则是军功了。

在北宋,武将的日子已经够难过的了,如果再完全不打仗,那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别说武将,部分文官也希望打仗。

前面说了,武将开疆拓土获得回报,不及文官考一个进士的好处大,这就是宋朝隐性的畸形规则,但文官开疆拓土呢?

自然是加官进爵,无限荣光。

杨兴身为一路经略安抚使,在文官序列内,其实已经能排进最前面的五十人之列。

而民间将经略使,称为经略相公,夸大是夸大了,他却真的有野心,做一做宰相。

以他的资历,熬到这一步已是进无可进,想要进入中枢,成为宰相,唯有建立军功。

让他去和西夏和大辽开战,他是绝对不敢的,即便是那穷凶极恶的交趾,他都悚。

但大理嘛……

杨兴望向沈起,沈起同样主战,回了眼神,心照不宣。

黄尚冷眼旁观,暗暗摇头。

他不通军事,并不懂带兵打仗,但他知道一个道理,主战不代表正确。

比如当年韩琦和范仲淹对阵西夏李元昊时,韩琦主攻,范仲淹主守,那时主守不是害怕,是因为二月天寒,宋军不习惯严寒天气出战。

可惜宋仁宗听了韩琦的主攻建议,结果呢?

几乎全军覆没!

堂堂大宋,被西夏小国打得大败,最后靠范仲淹守住,李元昊再也无法深入,两国才开始谈判。

那时的韩琦,惨败被贬官,但平心而论,还是有些本事的,现在的沈起,连韩琦都大大不如,偏偏还以为自己文武双全,出战必胜。

呵呵!

眼见黄尚慢条斯理地品茶,沈起却问道:“黄运使意下如何?”

黄尚道:“我初来乍到,听从上命。”

沈起微笑道:“然三元的殿试应卷却看不出初来乍到,对于广南西路的现状分析得头头是道,其中包括与交趾和大理的外交事务,怎么现在又不肯为我边境的安定献计献策呢?”

这话听起来只是玩笑,但在这个场合中,就有恶意了。

别的官员还未做出反应,杨兴眼中闪过看好戏的神色。

沈起怕是以为这位只是得新帝宠爱,才能在小小年纪做到高位,想以主官的威风压一压。

他却消息灵通,连那位首相都被弄得焦头烂额,这位三元魁首,绝对不能以小辈对待。

所以他不会正面与黄尚交恶,只会坐山观虎斗,左右平衡。

果不其然,黄尚眉头一扬,放下茶杯:“我的本意是等待上命,不可轻动,大理此次内乱,怕是蓄谋已久,仓促出兵,恐非良策,只是忠言逆耳,怕在沈运使听来,就是畏缩之言了!”

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顿时一变,众人兴奋起来。

年轻气盛啊,这就杠上了!

沈起自然勃然大怒,他是转运使,身为黄尚的主官,被如此顶撞,若不能将之镇服,哪还有威信可言?

然而刚刚张口,准备引据论典,将黄尚驳斥得体无完肤,一股莫名的压抑感突然涌上心头。

仿佛回到数十年前,他在学堂中做了坏事,面对先生时的那种紧张与不安,只能伸出手挨罚。

体内的文气被引动,回忆纷至沓来,为官后的所作所为,与所学君子之道的背道而驰,更令他羞愧满满。

“嗯?”

杨兴本来期待一场骂战,没想到沈起面色青白不定,居然闭口不言。

怂了?

没道理啊!

你当过言官,最擅长喷人啊!

赶紧发挥所长啊!

在一众省委班子惊疑不定的眼神下,黄尚重新拿起茶杯,身子后仰,慢慢品茶。

什么是文曲星啊?

文气的主宰!

武官我管不着。

文官么,即便是宰相,都休想在我面前放肆!

说禁你言,就禁你言!

首节上一节132/28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