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 第106节

黄尚已经不再关注韩琦,看向另外几位。

在韩琦下方的,就是其他的当朝要员和考官了,其中省试的主考官范镇就在其中。

对于黄尚,范镇面带微笑,有欣赏之意。

虽然赵匡胤加了殿试,将所有进士都变为了天子门生,但知贡举和众进士之间,还是有情谊在的,将来官场中,也有帮衬。

除了一众官员外,还有一人,引起了黄尚的注意。

这位在一众至少知天命的老者中,是最年轻的。

但他的精神面貌又是最差的,双肩微缩,带着一股唯唯诺诺,小心谨慎。

“太子么?”

毫无疑问,他正是赵祯领养的儿子,去年才被立为太子,未来的英宗赵曙。

黄尚知道,逍遥三老并未离开京城,而是另外寻了一个藏身之处,距离皇城还更近了。

刺杀太子,怕是不可避免。

但时间么,却可以人为控制一下。

黄尚心念一动,气运之力再度探出,这次没入太子体内。

与韩琦不同,赵曙精神一振,腰杆都微微挺直了些,但旋即意识到什么,故意弯了下去。

经此一来,从韩忠彦和蔡京身上得来的两道宰相之运,也消耗殆尽了。

对此黄尚并不可惜。

他就算要当宰相,本来也不靠这个速成。

相比起来,更要确保现阶段的目标,不受干扰。

说来话长,其实黄尚就是扫了一眼,继续带头行了一连番礼仪之后,考生们开始落座。

内侍们上前引导,很快各自就位,然后由范镇亲自诵读仁宗的题目。

洋洋洒洒数百字,听起来繁复,但在场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很快就明白了题目的本质

治理地方,放胆直言。

显然,在场的四百人以后都是要当官的,甚至极大可能主政一方。

现在,该是你们发表一下自身的看法了。

这种题目看似不错,其实很平庸。

还是那句话,在场的士子们学问做得好,诗词歌赋一等一的厉害,但真的论起国家大事,又有几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真正写出来,其实还是四个字罢了

揣摩圣意!

文章需要有文采,需要深刻透彻,却又不能逆着天子的心思。

比如王安石,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王安石在二十多年前参加科举,就是在殿试的考卷上,写出了教训天子的话来,结果赵祯大笔一挥,把他贬到了第四名。

看看,第四名,摆明着就是让你当不了前三。

以王安石的才华,那真是到手的状元啊!

自己玩作文,一旦写出过什么好文章,那么只要相近的题目,都会往上面套。

现在依旧。

反正除非真的偏题十万字,内容稍稍有些空洞,不过矮子里拔尖,没有为官经验的士子能够有如此见识,已经很了不起了。

然后,他开始看黄尚的试卷。

只看了一眼,赵祯的目光就是大亮,只觉得眼也不花了,腰也不酸了,腿也不抽筋了,赞叹道:“庄雅冲夷,真醇正大,三馆楷书能有如此造诣,前所未有,前所未有!”

宋朝的皇帝,都有极高的书法造诣,赵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科举也经历过十多届了,什么才华的士子没见过,但能将考试专用的三馆楷书,写成这样的,尚且是头一回。

其实这才是文气最擅长的领域。

赋予灵气的文字,是其他修炼领域不会有的。

也就是科举要誊抄,否则黄尚单凭这一手字,就能加分到极致,根本不需要准备那么多。

此时赵祯细细品读着试卷,发现内容也比陈轩超出不止一筹,言之有物,某些思想更是发人深思,显然有过详细的调查,顿时更加喜爱。

他看着试卷,竟是不肯放下来了,看了一遍又一遍。

韩琦见了大急,对旁边的考官使了个眼色,那人轻轻咳了咳,赵祯才猛然意识到,不能厚此薄彼,恋恋不舍地放下试卷。

这回拿起第一名许将,再看试卷,不知为何,那端正的三馆楷书,就有点不忍入目的感觉。

不过赵祯倒也认真看完了试卷,发现许将水平虽高,确实不如黄尚一些。

但旋即一想,赵祯明白了。

如果黄尚不是解元和省元,以他这份试卷的水准,评个殿试第一是没有问题的。

恰恰因为他前面两次已经是第一,再中一次,就是连中三元,要求反倒更高了,才会评为第二。

赵祯没有多加犹豫,直接提起朱笔。

天子一动,韩琦就知道他要改名次,赶忙上前一步,就要畅所欲言。

然而或许是他之前憋的太狠了,这回一开口,一连串咳嗽几乎是喷薄而出,怎么也停不下来。

赵祯给这阵狂咳吓了一跳,见韩琦腰都弓下去了,关切地道:“韩卿旧疾复发了?”

首节上一节106/28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