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诏狱开始修仙 第44节

  还是那个理由,宋大家如果要杀自己,不过是弹指之间,远不必这么麻烦。

  顾慎已然将潜龙决的修行方式铭记于心,默默在心里迅速回忆一遍,然后又翻动六页潜龙诀对照,确认无误后,顾慎将潜龙诀收起,转身向床榻走去。

第67章 想法

  大胤朝,京城,秋明坊。

  顾慎一夜未眠,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潜龙诀的修炼上。

  他现在正缺少一项能够隐匿自身实力的技能,潜龙诀的出现,正好解了他一个心头之忧。

  外面传来一声鸡鸣,顾慎才缓缓睁开眼睛。

  “这潜龙诀好生精妙,竟然可以自行缓慢运转,如此只要我不主动出手,旁人眼中所看到的,就是我想让他们看到的。”

  修成潜龙诀,让顾慎心情好了许多。

  他从床榻上下来,穿上衣服,便推门走了出去。

  如今正值寒冬,虽然已到卯时,但天色依然黑暗。

  顾慎一番洗漱,也不吃早饭,便出门前往诏狱点卯。

  各个坊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身着甲胄的禁军、着锦袍官服的皇城司,顾慎自然也免不了被盘查。

  来到诏狱大门口,就看到排了一条长龙。

  南镇抚司、禁军押送了一批批人犯进来,将诏狱每个牢房填满。

  “老许他们又该头疼了。”顾慎摇头笑道。

  整个诏狱,也就只有他能笑出来了。

  穿过人犯排成的长龙,顾慎直接进了诏狱。

  陆续有一些同僚也到了,看着这种场景,一个个不由大吐苦水,抱怨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咦?老顾,你脸上怎么回事?”诏狱小旗马强注意到顾慎脸上的淤青问道。

  虽然顾慎已经运功治疗,内伤好了许多,但表面的伤势却是还有痕迹。

  顾慎道:“昨儿回家的时候没留神,踩到了冰面上,摔了一跤,就成这个样子了。”

  马强闻言好笑不已,打趣道:“老顾你可是快要七品的高手了,太水了,这都能摔一跤。”

  说话的功夫,马校尉就到了,众人开始站成三排点卯。

  马校尉站在最前方,正要开始挨个点名,但他目光犀利,一眼就看到了最后排顾慎脸上的异样,问道:“小顾,脸上怎么回事儿?我记得你还没说媳妇吧?这是让谁给挠了?”

  顾慎无奈又把刚才和马强说的借口搬出来一遍,惹得众同僚一阵哄笑。

  众人都知道顾慎之前有奇遇,才能境界如此之快,但看来有利有弊,顾慎这种吃天材地宝提升上来的准七品,经验、实力都比同境界差了一截啊。

  不患寡而不患不均,顾慎两年前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狱卒,如今有了奇遇,都快成七品高手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许多同僚心里也是羡慕嫉妒,如今既是对顾慎的嘲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吧。

  点卯后。

  大家就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顾慎先是巡视一遍牢房,一边吸收黑色物质,一边维持着各个牢房中的秩序。

  如今诏狱中的情形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往都是一间牢房关押一名犯人,同时还有大批的牢房闲置。

  现在则是除甲字一号、二号、三号牢房预留外,其余牢房全部用来关押犯人了,而且每间牢房中都挤满了人犯,多的有十几名人犯,少的也有三四名。

  诏狱中不少官吏都吐槽朝廷这是借着搜查刺客的由头,把京城一百零八坊的地痞流氓都给抓来了。

  巡视一圈牢房,顾慎吸收了四次黑色物质,只是这批黑色物质的质量并不高,效果几近于无。

  顾慎身为狱卒,还应该像张顺利那样给小旗们刑讯犯人打下手,搬挪刑具,但顾慎在诏狱里地位又有些特殊,与寻常狱卒不同,众小旗们情愿自己动手搬刑具,也不麻烦顾慎。

  这倒让顾慎清闲很多。

  当下诏狱中当真是一片惨状,许多在外面耀武扬威的街头帮派混混,进了诏狱还不等行刑就吓得哭爹喊娘,一旦大刑伺候,都能给吓得屎尿齐流。

  顾慎对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的状况并不在意,他现在考虑的是自己的情况。

  “现在诏狱中已经不太适合我了。”

  “继续留在这里,虽然也有提升空间,但空间太小,顶点也就是先天了。”

  顾慎一度觉得自己很行了,但在宋大家面前却连动弹一下眼皮的能力都没有,他才意识到自己其实还很不行。

  想要变得更强,就要离开这里了。

  “青云门?”顾慎眉头轻皱,这是他目前唯一知道的仙家门派。

  但也仅仅局限于知道,了解的资料极少。

  目前他所知道关于青云门的信息有青云门位置在益州西南莽莽大山中,寻常人没有路引根本找不到,而持着青云金蝶就可以找到青云山。

  而且这青云金蝶类似一种很重要的门派信物,青云门会检查持金碟上山之人的根骨,有根骨可以留下修行,没有根骨就会被遣送下山。

  顾慎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根骨,但猜测没有根骨的可能性很大。

  “现在直接拿着青云金蝶前去青云门?”

  “这个不行,我虽然从没去过青云门,但在里面也是有敌人的,通玄老道的那位二兄说不定还活着,要是知道我杀了他弟弟,必然会找我寻仇。”

  “按照姓宋那女人所说,这修行界很大,除了青云门外必然还有其它修仙门派,可我现在只知道一个青云门,其它门派根本是一点资料都没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行。”

  “所以如果这么看,当下首选的还是青云门,不过不能这么盲目的去,去之前要做尽可能多的了解,规避掉风险。”

  “准备和计划要做足,而且过些天要请个长假,实地去益州调查。”

  顾慎一边巡视牢房,一边在心中暗暗思索。

  一个月后。

  秋明坊,顾慎家中。

  顾慎现在已经确定宋大家离开了,整整一个月,隔壁院子都没有了动静,顾慎站在自家梧桐树上眺望,隔壁院落中已经渐有荒废之象。

  宋大家走了,顾慎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她给他带来的阴影和压力都太大了。

  但不知为何,心里竟也有些惆怅。

  顾慎心中对暴打他的宋大家也有恨,但同时也是因为那次被虐,他才猛然醒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还有她留下的遁符以及潜龙诀,遁符效果不知,但自从修行潜龙诀后,顾慎整个人便气机内敛,甚至那股一直把控不好的气度都没了,和普通七品武者一般。

第68章 离别

  经过一个多月的大肆彻查,刺杀太子的刺客并没有找到,但是却将京城阴暗角落里的许多渣滓送进了诏狱。

  太子遭遇刺杀身亡,导致崇宁帝对京城的治安大为不满,此番秉着从重从严从快处理的旨意,除非有人犯关系通天,不然绝难有命活着走出诏狱。

  即使顾慎对大胤朝早有不满,但这次肃清京城的行动却也让他为之叫好,不管崇宁帝主观上是想搜查刺客还是真心想肃清京城治安,最终取得的效果还是好的。

  这一个月来,关于搜查、肃清一直都有,但力度相比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小了很多。

  禁军、皇城司以及许多大内高手都将京城翻了一个底儿朝天,却还是没有找到刺客的踪迹,但京城作为国都,也不能一直都这般处于戒严状态,私下关于刺客的调查一直没有停下,但表面上京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和喧嚣。

  太子是一国储君,关系国本,不能长期空置。

  故太子已经成为历史,但大胤朝不可一日无储君。

  国子监祭酒高长书、翰林学士禄宏毅、龙图阁大学士万茂等一干清流文官第一批上书崇宁帝请立太子。

  奏折送到崇宁帝养心殿案头,但都被搁置。

  大胤朝近几代皇帝子嗣都不算兴旺,宣和帝育有三子七女,其中长子夭折,当今崇宁帝是宣和帝二子。

  而崇宁帝更是只有赵爽一个独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爽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稳固,没有竞争者,所以行事乖戾、跋扈。

  如今再立太子,必然要从皇族其它支脉过继到崇宁帝名下,虽名义上也是崇宁帝的子嗣,但实际上崇宁帝这一脉就算是断了,除非崇宁帝还能再生,但要能生早就生了,以后也很难再有。

  在第一批大臣上书之后,第二批又开始有大臣上书崇宁帝立太子,但又被崇宁帝搁置不发。

  而紧接着吏部尚书夏元路、礼部尚书张洪孟、宗正赵洪卓等十几名当朝重臣上书崇宁帝早立太子,崇宁帝才答应了下来。

  由赵氏皇族宗正赵洪卓亲自操手,选先宣和帝三子、今崇宁帝胞弟福王嫡次子赵正业过继到崇宁帝这一支,虽然还没有下诏,但走了狗屎运的赵正业被立为太子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从故太子赵爽遇刺身亡到赵正业被过继给崇宁帝,到了这里,历时一个多月,事情终于渐渐有了尾声。

  不过坊间传言,崇宁帝遭此变故,头发全白,身体也大不如前。

  南方反军和各州心怀不轨的势力都有些躁动。

  总之一句话,如今的大胤朝,当真越发风雨飘摇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已经骑着小马儿,一溜儿小跑的离开了京城。

  京城渐渐稳定下来,诏狱中也不再有那么多人犯被送进来,同僚们的工作轻下来后,顾慎就向马校尉告了一个月的假。

  当然,告假归告假,至于一个月后还回不回来,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顾慎拍着自己在东市花了四十两银子买的小马儿,沿着官道,向南而去。

  寒风轻轻的吹,拂动黑水河两侧的杨柳。

  顾慎穿越两年,最远也就是去京郊承天观后山,还从未远游,如今他修成先天宗师,比之宋大家那种修仙者之流差了太多,但在大胤朝这等凡俗世界,还是能称得上绝顶高手,面对响马、乱军,也有了应对之力,这才出了京城,远赴益州,顺便沿途看看这方新奇的世界。

  没多时,顾慎勒住小马儿的缰绳停下,他看到前方官道旁的小亭子里,正有一人负手而立,面带微笑的望着自己。

  “驾。”

  顾慎看清那人,轻轻夹了夹马肚,来到亭子前,顾慎下马将小马儿拴在拴马桩上,然后便走向亭子。

  “老吕,你怎么来了?要再送送我?”顾慎笑着说道。

  前两日,顾慎定下要远走益州的计划,而且归来无期,便去与这位京城仅有的好友道别,两人喝了顿酒,没想到今日吕渊明又顶着严寒到京郊来送了。

  吕渊明穿了一身白袍,披着玄色鹤羽大氅,他体型瘦削,面皮光亮,带着一股书生气,他侧身甩手,道:“顾兄,请。”

  在他身后,是一张圆形石桌,石桌四个方向各有一个石墩座椅,此时正有两个石墩上面放着厚实的蒲团。

  顾慎笑着坐到了一个蒲团上,吕渊明坐到了对面。

  石桌上放着一个木质饭盒,旁边还有一瓷瓶酒。

  吕渊明打开饭盒,先取出上面用来保温的棉絮,然后才拿出饭菜和两只酒盅。

  饭菜还冒着热气,两只酒盅分别放在顾慎和吕渊明面前。

  两人慢慢说话,小酌几杯。

  最后,吕渊明倒上酒,双手举起酒盅,看向顾慎,沉声道:“顾兄,不知为何,你这一走,我心中惶惶。”

  因为满家庄拍卖会的事情,吕渊明被不少人查到,继而想通过吕渊明查到背后之人的身份,前段时间吕府可是被不少人盯着。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去调查吕府,但吕渊明心中也是惴惴,只是有顾慎在,他才心安。

  而且吕渊明性格和一般人不合,京中有许多朋友,但至交寥寥。

首节上一节44/44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