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诏狱开始修仙 第172节

  说完,郑琳转身进了厨房,等再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捧着两个糕点盒子,因着是刚刚蒸出来,匣子缝隙处还冒着丝丝热气,冒着热气的同时,还有香气溢出,将顾笑馋的不断吞口水。

  郑琳此番做的糕点极为用心,费了许多功夫,之前因为无名和尚屡次劝说顾慎剃发入佛门,郑琳对无名和尚的感官印象不好,但此番得知是这和尚救了顾慎,不由得对他的印象好了一大截。

  毕竟是要去感谢无名和尚的救命之恩,郑琳这次做的糕点极为细致,可以说色香味俱全。

  顾慎接过匣子,正要出门。

  郑琳开口道:“师弟,我与你同去。之前对无名大师有些误解,大师不仅不与我计较,还对我们施以援手,恩同再造,我也该亲自当面感谢一番。”

  顾慎闻言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师姐,无名大师喜静,去的人多了反而不好,还是我自己去吧,你在家好好休息休息。”

  若是按照顾慎的推测,这无名和尚的立场就有待商榷了,安危难辨,顾慎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师姐去犯险的。

  郑琳不做它想,只是习惯性的觉得顾慎说的有道理,点头道:“好,那你去吧。”

  顾慎嗯了一声,便拎着糕点匣子,走出了院子。

  除了院子左转,步行两丈,便停下了脚步。

  顾慎看着面前虚掩的两扇灰色院门,抬手轻敲,很快,院中传来一阵不急不缓的脚步声,脚步声慢慢接近,直到走到院内门前,下一刻,院门便被从里面拉开,露出无名和尚的身影。

  任何人乍看到这和尚,都会生出一股惊艳之感,眉如远山,目若朗星,鼻梁高挺,气质温和,虽然眼角带着几缕皱纹,但更给他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

  无名和尚开口了,温雅中略带磁性的声音,“顾施主。”

  顾慎笑道:“大师,今日多亏您的指点,我才能有所突破,不然我怕是再难站在这里了。”

  无名和尚轻声道:“是因为施主积累深厚且悟性出众。”

  顾慎笑了笑,举了举手中的小匣子,道:“这是刚刚蒸出的糕点,请大师品尝一二。”

  无名和尚道了声谢,然后身子微微一侧,请顾慎进院。

  顾慎双眉微挑,没有犹豫,拎着匣子,直接迈步走进了院子。

  无名和尚在身后关上了院门。

  院子的布局和顾慎家中仿佛,厢房、厨房、正屋,在南厢房几步远处,也有一口水井,明月倒映其中,只是没有梧桐也没有石桌。

  无名和尚带着顾慎走进正屋。屋中摆设极为简单,没有八仙桌,只有一方小案台,上面放着一卷经书,在案台两边,分别摆放着一块蒲团。

  “顾施主,请坐。”无名和尚开口道。

  “多谢。”顾慎道。

  两人分别坐在蒲团两侧,顾慎将手中的糕点匣子放在案台之上。

  “今日之战,于我九死一生,大师修为通玄,若无大师指点,我命休矣。”顾慎郑重道谢,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但毕竟是救了自己一命,这是大恩,“我有幸与大师结为邻里,大师日后若有事情,尽管差遣于我。”

  无名和尚轻轻一笑,对于顾慎所言的修为通玄仿若未曾听到,道:“一饮一啄,皆有运法,若是在五百年前,我可不会救你了。”

  无名和尚似乎已经决意不再隐藏,而是坦露了一些东西,譬如五百年前,要知道对于凡人来说,五百年已经不知道过去多少世了,早已彻底烟消云散于世间,而在这和尚口中,五百年前竟这般自然的讲出,仿佛是发生在昨日的事。

  顾慎心中一凛,目光看向和尚,道:“敢问大师,从何而来?”

  无名和尚:“从来处来。”

  顾慎:“.”

  顾慎深吸一口气,便又问道:“到何处去?”

  无名和尚:“到去处去。”

  顾慎:“.”

  无名和尚似乎对于顾慎震惊的模样很满意,哈哈笑了起来,仿佛对自己这充满禅意的问答极为满意。

  顾慎心中哭笑不得,这两句话他前世可是听了一耳朵,但当着无名和尚的面,不得不微微拱手,一脸敬佩道:“大师精通禅法。”

  无名和尚轻轻一笑,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顾慎点了点头,道:“洗耳恭听。”

  无名和尚双唇微抿,目光中神色渐渐悠远,显然是在回忆什么。

  良久,他方才开口,缓缓说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故事,也发生在很遥远的地方。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家笃信佛法的农户家中,在那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漆黑的夜乍然明亮,仿佛瞬间白日,同时伴随有八部天龙的幻象虚影浮空。”

  他说的很慢,仿佛脱离了现实,在回溯一些东西。

  顾慎看着无名和尚,面色极为郑重,他在认真听着,因为他知道无名和尚口中所说到的婴儿,应该就是现在的无名和尚。这正是他所想要了解的,对他之后的影响极大,能不能探到一些这和尚的根底,关键便在无名和尚现在所讲的这个故事上了。

  “因着婴儿出生时伴随的异像太过惊人,吸引到了很多人的注意,也惊到了旁边山上寺庙的主持禅师。禅师认为这婴儿与佛门有大缘法,便渡了那婴儿上了山入了佛门。”

  顾慎微微点头,不是所有和尚都有资格被称为禅师的,只有在佛法之上具有极高造诣的僧人,才能被称为禅师。

  无名和尚继续讲着。

  “禅师将婴儿收为弟子,给他取了一个叫叫觉远的法号。”

  顾慎注意到,无名和尚在说到“觉远”这个法号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情绪上面的波动。

  “传他佛法,待他亦师亦父。那婴儿亦不远让师父失望,很是刻苦努力的钻研佛法,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亦或者他确实天赋略高于常人,总之他在佛法教义上面的造诣渐渐领先于同辈的师兄弟,最终被立为大雷寺庙的佛子。”

  “因着寺庙有些名声和威望,他的法号越传越广,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也被越来越多信徒传颂,他想,他要终生常伴佛祖,教化愚昧,拯救生民于水火,普度众生,广扬佛法。”

  “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不出意外,他会继承师父的心愿,会继续发扬大乘佛法,将佛门真意传遍尘世。他越发的沉下心来钻研佛法,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所有人都相信,他会将寺庙带到更辉煌的地步,但有一个人除外。”

  “有一次,他注意到师父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怜悯和心伤,这令他很不解,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询问了师父。”

  “师父告诉他,他日后会有一劫,若是迈过去,可以成就佛陀果位,若是迈不过去,则身死道消,万载修为一朝成空。”

  “师父是得道高僧,言不虚发。他问师父,自己的劫难应在哪里,师父叹了口气,没有回答。”

  “许多年后,他声名愈盛,钻研佛法亦愈刻苦。直到一天晚上,他遇到了潜入寺庙盗取真经的魔门妖女。”

  这一刻,顾慎发现无名和尚的神色动容了,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温柔缱绻,眸子中都透出一种无法形容的春风,在提到那魔教妖女的时候,他的语气出乎意料的温柔,与修真界中提到魔教妖女时的咬牙切齿截然相反。

  “遇到这魔门女子的那一刻,他知道,这就是他的劫。”

  “他最初克制内心的蠢蠢欲动,想要如往常一般保持心思纯净,但他再也难以沉下心去钻研佛法了。”

  “一次又一次的相知相遇之后,终于,他破门而出,坠入红尘,沉沦情海。”

  顾慎一直紧紧盯着无名和尚,他自然也注意到了无名和尚在说到这里时,那种表现出来的情绪之间的矛盾。

  既有愉悦,又有痛苦;既有快乐,也有愧疚

第233章 目标

  说到那个名叫觉远的僧人叛离寺庙后,无名和尚的讲述便戛然而止了。

  顾慎双唇微动,却又很快恢复平静,他心中对无名和尚所讲述的故事下文充满好奇,但和尚不说,他也只继续等待。

  “大师,那位名叫觉远的僧人之后呢?”

  只是等了良久后,无名和尚却没有要再继续开口,顾慎又很是好奇,而且这能大大增加他对无名和尚的了解,便按捺不住,开口询问。

  无名和尚嘴角含着淡淡的笑,双眼缓缓回过神来,目光落在顾慎身上,道:“之后?呵呵,没有之后了。”

  顾慎眸子微睁,神色一顿,诧异道:“没有了?”

  无名和尚点了点头,道:“是,他死了。”

  顾慎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因为没能听到故事的下文,还是因为那觉远僧人的死去。

  顾慎看得出来无名和尚已经没有了多少谈话的兴致,便拱手告辞,然后站起身,走出正屋。

  无名和尚将顾慎送到院门前。

  明月当头,皎皎月光洒在秋明坊的青石板路上,有一种朦胧的美。

  无名和尚看着顾慎,道:“顾施主。”

  顾慎留步,看向无名和尚。

  无名和尚道:“我此前说顾施主与我佛有缘,并非虚言,施主身具一颗佛心,悟性出众,更在觉远之上,若能入佛门,日后便是证得罗汉菩萨果位,也是极有可能。”

  这是无名和尚第三次邀请顾慎拜入佛门了。

  只是顾慎并无这方面的念想,他摇头道:“多谢大师好意,我或许与那位觉远大师一样,注定要在红尘中历劫炼心,与佛无缘了。”

  无名和尚闻言身子微微一顿,旋即双手合十放于胸前,低声诵道:“善哉。”

  顾慎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在佛门中,善哉这个词的用法极广,高兴的时候可以用“善哉”,生气的时候可以用“善哉”,甚至闲着没事的时候也可以无聊的念几句“善哉”来打发一下时间。

  所以无名和尚念了一声“善哉”,倒是让顾慎察觉不出这和尚到底是一个什么用意,只是看他的表情,应该不是生气吧。

  目送着顾慎走回隔壁院子,无名和尚方才收回目光。

  皎白月光照在他月白色的僧袍上,折射出淡淡的光华,他脖颈上悬挂的佛珠,仿佛在吞吐着日月精华。

  无名和尚一手放在院门上,一手竖立在胸前,举头看向深深夜幕中高挂的那轮圆月,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时间和空间,在注视着另外一个人。

  他的目光缓缓下移,落在了爱砚溪岸边的那颗桃树上,白日时桃树开花,如今尚未凋谢,满树的桃花,鲜艳而美丽,仿佛在向他欢快的招手,他的嘴角缓缓上扬,露出一个好看的幅度。

  “桃花。”

  他笑了,温柔如蜜。

  东荒,中域,圣城。

  一座不大的院落,弥漫着浓浓道蕴,被布置了诸多玄妙大阵。

  院中悟道树下,有两人盘膝而坐,都带着狰狞、威严的面具。

  一人中等体格,披红披风,脸上所带面具上画着一个白皙微笑的脸,眉毛细浓、眼睛狭长,留着一副漆黑浓郁的八字胡,面具上明明在笑,却透出一股诡异感。

  “城隍,平等王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说话之人身材颀长,穿着镶金边的紫色长袍,颇具贵气,他带着一张面具红脸面具,眉眼狭长,双唇处被浓浓勾勒了一笔。

  “还没有,”城隍看向对方,道:“转轮王可知阎罗大人何时出关?”

  转轮王摇了摇头,道:“阎罗大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有他想见我们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想要找他却是不易。”

  说完,转轮王顿了一下,方才继续说道:“以平等王的本领,南域能阻他的人不多,区区小事,早该有消息传来的城隍,你说平等王莫不是不尊阎罗法旨吧?毕竟不顾大局的事他又不是没有做过。”

  “不必担心,”城隍摇了摇头,道:“平等王喜静不喜动,寻常些许事情自然惊动不了他,他向来只遵阎罗法旨。而且不要忘了,那个女人还需要阎罗大人出手帮她维持生机,只要她还在阎罗大人手中,平等王不会不就范的。”

  转轮王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南域,胤国,京城。

  秋明坊,顾家。

  顾慎盘腿坐在床榻之上,双眼微闭,两条手臂自然地放在膝盖上面,呼吸极为轻缓、悠长。

  顾慎此刻的意识都汇聚在眉心泥丸宫中,在他泥丸宫正中,悬浮着一柄散发着锋利剑气的银白长剑。

  这便是人剑合一,也正是领悟到了这一点,顾慎方才一举将《太白剑》参悟到了圆满阶段。

  不过他现在只是刚刚将《太白剑》参悟到圆满阶段,正是灵光闪溢的时候,关于《太白剑》的诸多想法和念头一一迸发,随着他对圆满阶段《太白剑》的巩固,使得他的剑法又有了一些提升。

  不知不觉中,他的泥丸宫中已经被恐怖凌厉的剑气充斥。

  良久,顾慎终于停下了对《太白剑》的巩固,缓缓睁开了双眼。

  嗖!

  一道银白的剑气自他双瞳中缓缓射出,最终消散在虚空。

  “将《太白剑》参悟到圆满阶段,使我的战力大大提升,甚至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元婴一二层的修士。”

首节上一节172/44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