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52节

  旁边于大盛跟于大智都眼神落寞,两个人都不太受自家老爷子得意,一个挖空心思经商,可能力一般,一个胸无大志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在早年混乱年代,俩人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听说那两个儿子才是自家亲爹的心头好,只可惜天妒英才,双双夭折。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们这个爹才不敢多管他们。

  于大智蹲在一旁,将最后一点黄纸都烧给了亲爹:“爸,一路走好。对了,你小儿媳妇有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了。”

  “我知道您一定希望是个男孩,但我希望是个姑娘,姑娘好啊,姑娘就不用天天惹亲爹生气了,姑娘肯定比儿子更细心,更能知道爹需要啥,想要啥。”

  于大为起身站在旁边,空气里的烧纸味和芳草香融合在一起钻入鼻孔,他不太喜欢这个味道。

  小时候闻了这个味道,屯子里总有熟悉的身影再也看不见了。

  不过他也很矛盾,因为闻了这个味道,就意味着能有好吃的了。

  小时候总是很纠结,长大以后他不会了。

  相比吃席,果然熟悉的人走了,是更难受一些的。

  三个人带着一个孩子走回屯子里一路无话,一直到于大智的小卖店,对方突然叫住了于大为。

  没多久,便从屋子里拿出一个锡酒葫芦,隔空扔给了于大为:“给。”

  “这不是你家老爷子送给你的吗?给我干嘛?”于大为诧异不已。

  据说于全大大爷临死前给两个儿子交代好了遗产,后院的房子,自己的地,前后园子都给了大儿子,家里的仓房,还有仓房里的东西,包括自己的所有东西都给了小儿子。

  最后就是陪伴了于全大大爷一生的锡酒葫芦,临死前才默默拿出来,递给了自家小儿子。

  说来说去,心里还是喜欢小儿子更多一些,大儿子那里,他家彪悍的媳妇肯定是减分项。

  “我又不喝酒,放我这儿就浪费了。”于大智又把老爷子剩下的小帮个白酒递给了于大为,“那天晚上我就看出来了,小子未来肯定是个酒蒙子,干脆送你了。答应我别卖了就行。”

  于大智其实还有个想法,这东西他见不得,如今只要看上一眼,犹如尖刀穿心一般难受。

  他觉得如果是锡酒葫芦给于大为,老爷子绝对不会反对。

  毕竟他那支宝贝锡酒葫芦,连他的亲孙子都不让碰,更是没人分享过他锡酒葫芦里的烈酒。

  唯有一人,也只有一人。

  这酒葫芦,他拿得起。

  “好吧,答应你。走了,回家。”于大为抚摸着巴掌大的锡酒葫芦,将短小的红绳从腰带上下穿过,锡酒葫芦就这般挂在了腰间,一如平日里于全大大爷一样。

  于大智站在门口望着于大为的背影,还有他腰间的锡酒葫芦,忽然心情好了一些,不,是好了很多。

  下午,于大为坐在当院,观摩着锡酒葫芦,旁边韩静凡趴在桌子上,用老钢笔在那本泛黄的册子上安静的书写着什么,旁边是那个被打开的红木盒子。

  于大为把大大爷给自己的铜钱和锡酒葫芦有拴在了一起,最后忍不住拔起葫芦塞轻轻抿了一口葫芦里还剩的酒,闭着眼睛慢慢将酒咽下。

  辣,咋喝都是辣的。

  “写好了。”

  “这么快?我看看。”于大为一把拿过来老册子,旁边韩静凡看的直心疼,害怕一不小心把书册给弄碎了。

  民国前三年,于全出生于……

  于大为一边读着从老一辈那里整理好的大大爷的故事,一边偶尔歇息下望着天空发呆,仿佛经历了大大爷所在的那个不平凡的时代。

  家中富贵,拼死戒烟,抵抗外族,艰难求生,为华夏人在监狱传送情报,偷偷送走被关押的华夏尖端人才……很多的故事,只有一点点挖掘了解才知道,原来大大爷的一生如此精彩。

  于大为最后将册子合上,上下两本迭放在一起放在了盒子里,最后的最后,将盒子里那枚独属于大大爷的晴天勋章,放在了册子的最上方。

  “儿子好像醒了。”韩静凡敏锐的听到了儿子的哭声,放下钢笔转身快步从房东跑进了屋子里。

  于大为抱着红木盒子,悠哉悠哉的仰望天空,这一刻不论是修车养车,什么也不想去想。

  你看蔚蓝的天空是多么美。

  有一片浓厚的白云,高高挂在晴朗的天空上。

  它轻轻地在飘,风是它的旅行车,它好像有着自己的方向,应该是那世界的尽头。

  

  第二天,从老爷子家起床,于大为准备去镇上,昨晚跟老爷子又喝得酩酊大醉,一家人都在后院睡的。

  酒量果然是练出来了,于大为明显感觉自己酒精适应程度变强了,喝了两杯散白,晕晕乎乎的,若是换了以前一杯白的都受不了。

  这次老爷子要跟自己一起去,昨天聊起了小轮挖的事,于老蔫有些不放心,再加上如今村子里都知道要通电了,还知道这事跟于大为有关系,天天有人来于老蔫家问这问那。

  问的他都烦死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躲清净去。

  车头连带着车斗都拉走,车斗里面还有张云芹从园子里摘的菜,她知道人家段大海心地好,一直帮衬着自家大儿子,屯子里没啥能拿得出手的,就只能摘点菜表示一下。

  还有园子里稍微有些熟了的李子(水果),张云芹也摘下来一些,拿过去用被子捂上几天就能彻底成熟了。

  爷俩的工具已经提前放到了段大海那,如今也没什么可拿的,直接开着四轮车离开了屯子。

  如今屯子里的人都在传,于大为干了大买卖,有说倒卖水果的,有说卖袜子的,还有的更离谱,说在镇子里给一个富婆打工,天天啥也不用干就给钱。

  于大为全都不予理会,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种东西是管不过来的,随他们去吧。

  二人来到镇上,先去了一趟梁老板那,看看配件找到了多少。

  梁老板看见于大为父子俩,一眼就认出了于老蔫,那叫一个热情,把平日里做的破皮老板椅子给于老蔫坐了,又给端茶倒水的。

  这下子可把于老蔫搞蒙了。

  也是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当年梁老板能进入农机配件这个行业,也跟于老蔫有关,当年在大队的时候,他还小,没啥事干,就凑过去免费听了几节课。

  后来家里有点积蓄了,才弄了个配件店,这些年一家老小全靠这家店维持着,再有梁老板如今跟于大为的关系,把对方的爹奉为座上宾也未尝不可。

  不过当于大为问起配件的时候,梁老板就好像哑巴了似的,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个啥,最终只能是叹息一声老实交代,这些个配件不太好找。

  真要找的话,得亲自去趟连城。

  于大为犯了难,配件如果没有合适的,这车想要维修可是困难重重,难道自己要去趟连城看看?

  正想着,于老蔫提出了建议,他自己先帮着拆卸轮挖,让于大为去连城找好卖家直接发货。

  正当三个人讨论的时候,梁老板这边收到最新消息,发动机配件找到了,而且是完整的PW40原装发动机组,二手破损的,在油城,有人出价三千块钱。

  价格明显虚高,梁老板得到于大为信号以后,开始准备砍价,最终以一千五百块成交,对方还附带了保送服务。

  于大为给梁老板竖起了大拇指,送给他一个砍价小能手称号。

  【ps:感谢书友09801老板打赏的100起点币,老板天天开心,老板天天快乐,所有的好事都加倍!韩静凡】

第92章 拆车

  于大为回到废品回收站,如今正值夏天,芦河镇南北两条线的道路工程都在动工,外面租赁市场的工程车明显少了很多,能停在外面的只有零星几个,大多都是坏掉的。

  有人看见了于大为,知道于大为是能修进口车的大师傅,急忙上前套近乎,想着让他便宜一点帮自己修修车。

  于大为有自己的车要修,当然顾不上其他的人,对方开价太低,完全就是个学徒价,要不是自己还有点涵养,早把对方骂跑了。

  段大海正在回收几个屯子里拉过来的废品车,看见于大为跟于家的老爷子,伸手笑着打了声招呼,随后便不再跟这父子俩客气,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于大为把车斗里面老妈拿过来的青菜,跟段大海知会了一声,带着老爷子进了屋子里。

  夏天的时候不用炉子取暖了,小房子里的炉子就会显得特别碍事,开春的时候于大为就帮着段大哥,把炉子跟炉筒子全都卸掉了,等到了冬天再装上。

  这边的家家户户每年都是这样做的。

  至于做饭,在面外用砖头搭了个灶坑,上面放一口大铁锅,随便炖点啥都好吃,味道一点也不比小饭店里的差。

  “爸,您先歇着,我去看看那台轮挖。”于大为把菜放在角落里,然后搬起墙根底下的工具箱就要往出走。

  “歇啥歇,轮挖你之前不都已经看过了么,直接开拆!”老爷子从第二个绿皮工具箱里面拿出一套淡蓝色的工装,工装上面有很多洗不掉的黑色油污,想来从前应该是常穿着它修车。

  “好好好,听您的。”于大为摇头苦笑,老爷子这急性子一般人比不了。

  他抱着半人长的军用工具箱来到了轮挖面前,自己没有老爷子那般讲究,修车的衣服只要是干完活了,一看全都是油污就扔掉了,所以他一会得从废品堆里找一套破衣服。

  至于老爷子就算是修车那也是板板整整,抱着自己的专属工具箱子,打开以后每一件工具虽然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但都被抹布擦得干干净净。

  身上穿着的这套修车服,于大为如果记得没错,至少有五六年了,基本上每次修完车,老爷子都会把衣服放在热水里泡上,再用刀切下一小块胰子扔进水里,过了一天把修车服还有修车用的油手套都洗出来晾干。

  对于老爷子这种一辈子节俭惯了的人,于大为完全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

  他老妈还跟他说过,自家亲爹小时候穷,上学买不起笔,最后拿着酱杆棒棒前面插上一个别人用的废旧钢笔尖,一边沾墨水一边写……家里买不起纸的时候,甚至都是用仓库囤着的老黄纸练字。

  这种爱学习的程度,于大为觉得自家老爹丝毫不比爱看书的媳妇差,但他不行,他无法理解这类真正爱学习的人。

  “爸,一会你先卸外壳,我找点废品钢管焊两个三脚架。”于大为将工具箱放下提议,他还想嘱咐一下,一会拆的时候用什么扳手更快一些,不过看到老爷子回过头来不善的目光,想想还是算了吧。

  其实老爷子这辈子对农机的研究非常深,但像这种挖掘机还有其他的工程机械拆卸的真不多。

  大概也正因如此,他甚至能感受到老爷子跃跃欲试的感觉:“爸,累了就歇歇,别伤了身子。”

  “知道了,墨迹。”于老蔫拿起24号扳手,开始拆卸驾驶室两侧的外盖的大螺丝。

  段大海突然想到自己有几件破衣服,给了于大为。

  于大为随便找了件花格子短袖,还有个破了洞的长裤,穿上以后就开始在垃圾堆里翻找钢管。

  “你之前说的钢管我给找好了,你看看这个怎么样?”段大海送走了几个屯子里卖破烂的,转身来到于大为身边,带着对方来到了钢材的分拣区,伸手指着某处:“你看看那两根怎么样?”

  之所以焊接三脚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吊配件,包括驾驶室,外壳,配种等等,这台PW40轮式挖掘机太小了,用吊车的话实在是太浪费了。

  一个三脚架足以应对这台轮挖,不过三脚架的取材很有讲究,钢材的话自然是最好的。

  于大为随着段大哥的目光看去,墙角有两根钢管,直径有二十公分,长度十米左右,表面看上去很新,不论是大小还是长度,都让于大为眼前一亮。

  “够不够,不够的话还有,一共十多根,都是上个月有人来找我卖的,这两根原本是我打算留着后期干点啥的,你要是用的话你就拿去用吧。”段大海其实也不太清楚于大为焊三脚架子需要多少材料,反正他这里肯定是不缺的,电焊机也有,虽然老了点但绝对能用。

  “还得再用一根,段大哥,你这两根钢管太好了,我估摸着这次能弄个大的,到时候别说这台小轮挖了,修个大型的大挖掘机配件啥的也是足够用了。”于大为跟段大海一起,将钢管抬到了屋子门外,又从北墙那边抬过来两根,然后又连上了电焊机。

  除此之外,于大为还需要一台切割机,专门用来切钢管用的,这个东西段大哥没有,他只能去求助一下附近的修理铺。

  另一条街道修农机的师傅,也听说过于大为这位修进口挖掘机的大师傅,当即答应下来,把家里的切割机拿了出来。

  于大为来这四轮车拉着切割机回到了废品回收站,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做好。

  米尺用来测算长度,按照于大为的想法,五米长的管子就够了,两根管子斜放在一小节管子处,将一小节管子和另外两根钢管焊死在一起。

  于大为目测,举高大概能有个四米六左右,其中一根切成下来两小节,横在两根斜着的钢管下面,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三角形。不过两侧的长钢管留出来一部分,三角形的两只角并没有封死。

  如法炮制另一边三脚架,如此,就形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脚架。

  “管子下面得弄个滑轮,这样移动的时候更方便一些。”于大为想到便做,开始跟询问段大哥滑轮的事情,可惜没有。

  最后还是求到了梁老板,从旁边五金店里弄来了几个大滑轮,被于大为焊死在了三脚架底下的四个脚上。

  弄完了这一切,还差一个主钢管,这根主钢管起到的就是吊臂的作用,要能禁住硬,使用之前同一个型号的钢管肯定是不行的。

  它需要从两个三脚架最顶端的圆管中穿过去,钢材堆里还真有这么一个钢管,成年男人的拳头粗细,长度三米左右,足够用了。

  最后于大为将其中一个三脚架抬起来,于老爷子也放下了手里的活,跟段大海一起将单独的钢管插进三脚架最上方的那小节钢管里,穿出来以后,再用同样的办法穿过另一个三脚架。

  如此一个自制的三脚吊架就彻底完成了。

  于大为把切割机还了以后,开始跟老爹一起拆卸另一侧外壳,拆卸完也到了中午,吃过了午饭,他准备试试三脚吊架的水平。

  因为如此大的三脚吊架非常重,只能一个人推左边的一个人推右边,将轮挖放在中间,最上方的横管正处于车顶的正上方。

  上午在五金店拜托梁老板买滑轮的时候,顺带买了一个五吨重的倒链,两根钢丝绳,一长一短,还有四个卸扣。

  卸扣这东西其实老爷子的工具箱里有,而且还有吊配件用的吊带,不过于大为感觉不论是吊带还是马蹄扣,年代都太古老了,再加上之前用它们一直修农机来着。

  保险起见,于大为换上了新买的钢丝绳,用上了称重能达到两三吨的卸扣。

首节上一节52/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