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39节

  “前几天有个古董贩子,开着一台黑色桑塔纳路过咱们村,好像是听说过王多水的名头,特意去了一趟老王家,结果看中了咱们家那个白玉观音。”于老蔫放下母亲的照片,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酒,“虽然价格没谈拢,可我听说那古董贩子可没死心,还会再来跟老王家谈。”

  “我这两天心里就这么七上八下的,你爹我现在比当年可差远了,供两个孩子上学,还得养活一家老小,如今家里养四轮子的也都有不少了,再加上我这体格……呵呵。”于老蔫没有再说,只是继续沉默着喝酒。

  于大为知道老爷子如今的情况,老二虽然寄宿在老姑家,可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他老爹在出,还有自己在老姑家的时候,也是如此。

  可以说他这两个儿子,就基本上掏空了老爷子的大半家底。

  于大为最后还没学明白,灰溜溜地回到了屯子里,换了任何一个父亲,估计也会心疼得够呛。

  还有老妹儿如今也在念书,过几年上了高中,然后大学,需要钱的地方更多。

  于大为猜老爷子这些年,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把白玉观音买回来,可时代在变化,犹如大浪淘沙,总有人冒险赚了钱,也有人谨小慎微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无关对错,时代而已。

  “白玉观音要被买走,就感觉当儿子的没本事,对不起你奶。”于老蔫低着头凝视着酒缸子里的白酒,看不清,蜡烛的光太暗了,只能闻到酒香。

  于大为沉默中点点头,他能理解这种感受,右手下意识的抬起酒杯,感觉自己随时要吐出来,又轻轻地把酒放回到了炕桌上。

  “爸?”

  “爸?”

  这时,于大为发现老爷子突然变得安静下来了,也不再说话了。

  他接着烛光,外头看向耷拉着脑袋的父亲,这才发现,老爷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于大为将被子铺好,又将老爷子扶到被窝里,一个人悄悄地收拾起碗筷。

  弄完了以后,这才拿起一根筷子,跑去茅房,拼命地催吐。

  吐完了以后,这才躺在炕上胡思乱想起来,以他如今三千块钱的家底,要买回白玉观音根本不切实际。

  也不知道那个古董贩子什么时候再来他们屯子,要是能再熬几天,五月份的工地挖掘机的佣金就能进账,到时候自己也能多几分底气。

  如果在这之前就回来了,他说不得得去求求大领导,提前把两台阿克曼的保养费用,先提前结算一年了。

  只不过这样做,太伤感情了,不到万不得已,最好是别走这条路。

  想着想着,于大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脑子里一团浆糊,整个人躺在炕上,犹如躺在旋转的巨大圆盘里,只觉得天旋地转,恍恍惚惚。

第71章 白玉观音的出价

  清早,第一缕阳光从老旧的玻璃射在于大为身上,不仅感觉刺眼,更多是腹部传来的一阵温热。

  于大为睁开眼睛,强烈的心跳一时间还没恢复过来,眼神惺忪而迷糊,他好像做了个噩梦,梦见老爷子死了,右手死死抓着自己的手腕,不说话就那么的看着自己,好像想说些什么可是却不曾开口。

  他扭过头,发现梦只是梦,老爷子安静地躺在炕梢,鼻腔里轻微地打着呼噜。

  “咕咕,咕嘎咕。”他耳边传来院子里小鸡儿吵闹的声音,还有鸭子“嘎嘎”的叫声,有点像躲在窗户下嘲笑自己,为什么赖床。

  他没敢打扰父亲,蹑手蹑脚的从炕上下来,穿戴好后,转身走到外屋想弄点吃的。

  昨天还剩了一些剩菜剩饭,一热就行了。

  关上外屋门,来到碗架子旁打开,发现里面酱油,醋都剩不多了,于大为想了想,先把饭菜热上,转头拿着酱油和醋帮个离开了屋子,去村子的小卖店打点回来。

  自己去了也就省得老妈再跑一趟了。

  “诶?大为回来了,你这一天天挺忙啊。”屯子里开小卖店的于大智,正在拨弄新买的计算器,这玩意可是高科技产品,十里八乡的也就他家有,别人家估计都用不起。

  于大智看见于大为来了,宝贝似地将计算器往柜子前面一推:“看看,知道这是啥吗?”

  于大为一愣,他倒不是没见过这东西,只是一个破计算器有什么好骄傲的呢?

  镇里配件店的梁老板、圾站的段大海都有啊!

  “估计你在镇子里干活,也没见过这个,这玩意可比算盘好用多了,随便按两下就知道结果。”于大智咧嘴一笑,开始给于大为演示起来,3+6+2+4……

  “大为在镇里哪个工地干活呢?”旁边有人开口询问。

  于大为回头,这才发现,屋子里还有两三个人正坐在北墙的凳子那聊天,一个是老田家的长辈,一个是老张家的,还有一个是本家老于家的长辈。

  “叔们,都在呢。我能干啥活,力气活呗。”于大为将两个空帮个递给于大智,交代好打酱油和醋以后,然后扭头憨憨一笑,“现在种地真不咋挣钱,不去镇里赚钱零花钱,孩子买奶粉都成问题。”

  几位老人一致点头,这几年流行孩子断奶之后给孩子喝奶粉,跟他们那时候养孩子可不一样了,听说城里卖的好奶粉确实不便宜。

  “大为呀,你真的懂事了,跟以前毛毛躁躁的性格不一样了。”一位双眼卧蚕眉,长相国字脸老人欣慰一笑。

  “嘿嘿,十二叔,您别夸我了,我这个人不经夸。”于大为说完,脑子里又想起白玉观音的事,随后再次开口:“我听说老王家前几天来个人,说是要买他家的古董?这事我之前都不知道,也是刚回村听说的。”

  “那可不,王多水那些年没少往家里划拉东西,就我知道的不下五件老物件,有一年我去他家吃酒,特地给我看了。”老田家的那位老人坐在掉了漆的凳子上,忽然哀叹一声,“可惜了,本来挺有能力的一个人,就那么没了,到现在都没个信儿。”

  “还有他大儿子呢,如今要是还活着,也得四十来岁了吧。”旁边张老头琢磨着,“他们爷仨,都一个德行,把钱都看的太重了。就说那王老二吧,那贩子看上了他家的白玉观音,出了一万块呀,王老二愣是没同意,不然……”

  张老头话说一半,后腰突然被于老十二偷偷怼了一下,他先是有些不解,随后恍然,急忙把后半句憋在心里。

  “听这意思,王二哥胃口不小啊,一万块都没卖?”于大为靠在柜子旁,随后从窗户下的瓜子袋子里抓了一把瓜子。

  于大智一边打酱油一边听他们唠嗑,偷偷瞥了一眼于大为抓瓜子的手,倒也没说什么。

  没招,小时候被欺负出阴影了,自己啥东西没被他抢过呀。

  该死的大懒为就知道欺负我!多给你接点酱油,死你!

  于大智缺斤少两的事对别人敢干,对大为可不敢,也只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对付于大为了。

  “呵呵,老王家那爷仨啥品行,屯子里人谁不知道?当年就算是你爹……啪!”老张头伸手盖住了嘴唇子,他这张从来不把门儿的嘴,今天可是害苦了他自己,“你,你们聊,我还有点事,我就先走了。”

  老张头心中真是“呜呼哀哉”,路过于大为身边时,有些悻悻然,“大为,刚才我说的话,你权当没听见哈,千万别问你爸任何有关于白玉观音的事,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你爸和白玉观音的事,总之,总之……唉,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走了走了!我没来过,我今天没来过!”

  于大智将帮个盖儿拧好,有些好奇地扫了另外两个老头一眼。

  白玉观音怎么了,白玉观音跟九叔(于老蔫)他们家有啥关系吗?

  北墙坐着的于老十二,目光无语地看着老张头离开,心里快要骂道他八辈祖宗了。

  TM的!不会说话你不会不说!天天管不住那张破嘴。

  “大为呀。”身为于老蔫的堂兄弟,他觉得有必要掩盖一下过去那件事,“那老张头瞎嘞嘞,你别往心里去。白玉观音这事,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对你的生活都没什么影响,好好过日子才是真格的。”

  于大智也感觉大为脸色不太好看,递过酱油和醋:“十二叔说得对,现在都开放了,谁不奔着钱使劲儿啊,以前老一辈的事情别瞎管。”

  “行,我先走了。”于大为拿起两帮个酱油和醋,扭身离开了小卖店。

  “一万块钱啊,农民就算干吐血也挣不到这些钱,王二狗子是真TM黑。”十二叔心里还是有些不得劲儿。

  当年要是老于家这些人凑一凑,不是凑不出来给大为看病的家底,可终归是分了家,人心散了。

  “谁说不是呢。”于大智用抹布擦着玻璃柜子,忽然一愣,急忙开门朝当街大吼:“卧槽!于大为你还没给我钱呢!”

  “忘不了你那块八毛的,最近手头紧,先记着。”

  于大智吧唧吧唧嘴,望着离去的雄壮背影,两个鼻孔长出了口气,回身来到柜子旁,像个怨妇似的一笔一划,把于大为的欠账记载了小本本上。

第72章 第二个月佣金到账

  “你觉得于大为能把那件古董买回来吗?”一旁的田家老头悄悄问十二叔。

  十二叔摇了摇头:“只能做梦了,你看咱们屯子混的最好的大智子,手里面的家底加起来能有一万块吗?”

  于大智当即反驳:“哪有那些呀,我要是兜里有个一万来块钱,早就在咱们屯子找个地方,重新盖个房子了,何必天天守在这巴掌大点的地方。”

  田老头也不看好于大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屯子就这么大点的地方,于大为最近去镇子里工地搬砖的事儿大家早都知道了,只是碍于面子没有点破。

  当年的事田老头也是当事人,于老蔫当年为了拿回白玉观音可谓用尽了脸面,叫上屯子里的老少爷们,给王二狗子施压,苦口婆心劝对方少要点。

  结果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卖店门外,于全,也就是于大智的亲爹,老于家如今辈分最大的一个人,此时正坐在窗户下的小马扎上,背靠着墙,身影躲在旁边的柳树下,微风吹过好不舒服。

  他一直闭着眼睛,享受难得的宁静,尤其是偶尔想到自家后园子里的黄瓜,柿子都快熟了,心里便是多了些慰藉,到时候把黄瓜,柿子往镇子里一卖,多少能换点零钱花。

  于大为走的时候,跟他的大大爷,也就是于全打了声招呼,于全只是轻“嗯”了一声,便没再理会。

  一直到于大为走远了,屋子里的声音淡了,他才缓缓睁开布满皱纹的眼睛。

  这双沧桑的眼睛里,有杀伐、有高傲、有霸道,只是一闪而逝,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无足轻重的事,继续靠在墙下,迎着柳絮飞舞的风,慢慢打起盹来。

  屯子里的人都知道,曾经这位于家堡的大公子,可是杀过人,做过典狱长的。

  于家屯的这些老于家人,就没有一个敢跟这位于大爷唱反调的。

  另一边,前院儿的张云芹带着儿媳妇和二姑娘回到了后院,看到于老蔫还在炕上躺着,也都没说话,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于大为回来时,老妈开始埋怨,灶坑里烧着火呢他就往出跑,差点没烧干锅。

  于大为也不生气,咧嘴一笑,将两帮个酱油和醋拎到了老妈家的碗架子里。

  张云芹不是个好信儿的,对于于老蔫跟大儿子昨晚聊的事情,她没过问一句。

  作为家里的女人,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她很清楚,爷俩如果想要告诉他们,也就说了。

  事实上,于大为还真没打算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妈,主要他自己也不确定能不能把白玉观音买回来。

  村里的人知道王二哥的性子,他当然也知道。

  原本已经够往坏处想的了,没想到老王二哥甚至连一万块钱都没卖,这算是又刷新了他对老王二哥的认知。

  后期他要是强行从古董贩子那里抢东西,以王二狗子的脾性,还不得坐地起价?

  头疼。

  其实另一方面,他也在好奇,他们老于家的白玉观音究竟长什么样儿,奶奶临死前还心心念念的东西,老爹大半辈子都在争取的东西,要说他于大为不好奇是绝对不可能的。

  “想什么呢?”于大为坐在房东下面的旧椅子上,耳边传来了韩静凡的询问声。

  “没什么。”于大为摇了摇头,“媳妇儿,原本我想过两个月彻底把咱家房子拆了,好好盖一个,可估摸着计划得延后了,还得委屈你住一段时间。”

  韩静凡温柔一笑,坐在了椅子旁边的小凳子上,望着万里无云的东方:“知道吗?没嫁给你之前,我就在想,以后的日子,哪怕是只是土坯房,篱笆院儿,每年都只是重复着种地,刨坑,撒种子,浇水,收秋……我也觉得这样挺好。”

  “只要你不是屯子里那种抽烟赌钱风流抵债的性子,我就能跟你过一辈子。我承认刚开始我失望过,但我没有反抗,因为从前的我不是一个正常人,我一直不知道我怎么了,但我知道我有病。”

  “没人会愿意取一个有病的女人,你愿意,所以我也愿意尽最大的可能包容你。”

  韩静凡说到这,扭头忽然朝于大为甜甜一笑:“用书上的话讲,我的幸福很小,一生一世一双人,其它的,我都不是很在意,是住高楼大厦也好,是住茅草屋也罢,都没关系的。”

  于大为看着如今变得如此知书达理的爱人,心仿佛被融化了似的,下意识间,于大为的嘴唇不断靠近对方的俏脸。

  “呀!大哥,大庭广众的你们在干什么呀!”二燕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门口走到房东,小手捂住了双眼,只是指间的缝隙有些大,把一双大眼睛全都暴露出来了。

  于大为刷的一下站起身,严肃的背着手:“我看你嫂子脸上好像有蚊子,真不像话,现在连蚊子都成色胚了么,别被我抓住!”

  他佯装镇定,匆匆走进屋里哄孩子去了,留下满脸泛红的韩静凡。

  “嫂子,咱妈问你晚上吃不吃鱼,隔壁高老七家从河套(小河)整了好多鲫瓜子。”二燕没有把正事忘了,开口询问嫂子。(作者语:鲫瓜子,指东北小鲫鱼)

  “吃!”韩静凡开心嘴角翘起,脸上写满了幸福。

  二十多年的谷底生活,如今仿佛射进了一道光,那自己感觉为“病”的东西,似乎在渐渐消失。

  “嫂子,我跟你讲,刚才咱爸醒了,看见全家人都朝他看来,他那张脸就跟红屁股似的,哈哈哈,笑死我了。我还从来没见过咱爸这样子过,可真好玩。”二燕说。

  “你呀,进屋就当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不知道,可千万别跟咱爸提起昨天喝多了这件事。”韩静凡提醒。

  “嗯嗯,放心嫂子,我知道的。”

首节上一节39/196下一节尾节目录